#今日疫情重點【新增境外移入14例,為5月以來最多;第二劑接種將進入高峰,指揮中心精算疫苗數量,再決定接種對象;陳時中解釋機組員「3+11」規定,認為並非疫情爆發破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台灣共新增1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分別為4例本土、14例境外移入。其中境外移入個案為5月以來最多,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是5月起社區感染後,境外移入單日新高,分別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柬埔寨、中國、印尼、印度、泰國入境。
此外,指揮中心今日也公布從7月2日入境普篩後的病毒基因定序,共127例中,Delta變異株42例佔最多,Alpha變異株39例、Beta變異株6例、Gamma變異株6例、Epsilon變異株5例、Theta變異株2例,以及哥倫比亞株1例(B.1.621)。
昨日航空公司機組員檢疫規定「3+11」又再度被提出是此波社區大規模疫情的破口。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花上近10分鐘,解釋來龍去脈,並認為沒有證據連結「3+11」與社區感染有直接關係。
■新增4例本土、14例境外移入、2例死亡
今日新增4例本土病例,其中有3例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分布台北市、高雄市各2例,尚有1例關聯不明。而今日的2例死亡個案,為80多歲與60多歲男子,皆有慢性病史。自5月11日~8月11日3個月以來,累計公布1萬4,615例確診個案,已有1萬3,142人解除隔離,比例達89.9%。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接下來第六輪疫苗將接種高端疫苗,目前登記高端者有113萬人,扣除其他疫苗也可接受,陸續接種者,約有90多萬人。此波高端疫苗量預計將有60萬劑,但目前食藥署完成封緘檢驗共5批約35萬劑左右,陳時中說,詳細數目還要等確認過後,才知道這波可以開放多少給民眾接種。
■8月6日~12日定序出6例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序列,其中4例為Delta病毒株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週的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出爐,一共有6例,其中4例為Delta病毒株、1例Alpha變異株,另一例則為哥倫比亞變異株B.1.621(尚無希臘字母代稱)。
羅一鈞表示,今日報告6例病毒定序分析,分別來自英國、美國、以色列、馬來西亞及中國入境。其中較特別的是一名境外移入確診者感染了哥倫比亞變異株,自7月2日入境普篩起,全台已偵測到7種變種病毒株,境外移入共127例定序,包括Alpha變異株39例、Beta變異株6例、Gamma變異株6例、Delta變異株42例、Epsilon變異株5例、Theta變異株2例,以及哥倫比亞株1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哥倫比亞株最早在今年1月被偵測,於5月被列入變異株名單,目前歸類於「需要進一步監測」的類別(Currently designated Alerts for Further Monitoring)。羅一鈞表示,這株病毒株有Beta、Alpha株有的「E484K」、「N501Y」變異位點,有增加傳播例、降低疫苗保護力的情形,目前已在28國出現蹤跡,但還沒有詳細的致死率、傳播率報告。(【圖解說明】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ii1YeB)
■二劑疫苗如何安排接種?指揮中心:精算中,但1~3類混打有造冊
目前全台疫苗不足,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8月11日疫苗剩餘量,AZ疫苗約剩 32萬劑(中央庫存約6.7萬劑)、莫德納約49.2萬劑(中央庫存約4.8萬劑)。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有90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
不過,台北市醫師公會近期發文給衛生局,表示目前許多已達第二劑接種時間的一線醫護人員,但因為要自行預約疫苗,發生無法預約成功的情形;基層醫療協會也發表聲明,認為基層診所未列在專責醫院的一線醫護名單,但同樣會接觸病患,屬於高風險族群,希望可以儘速完成兩劑疫苗。
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師洪德仁表示,目前發函給衛生局,但尚未收到回應,醫護的第二劑疫苗,還未能全數預約打到,不管是兩劑相同疫苗,或是混打,疫苗量皆不足;混打部分,目前指揮中心也僅提供專責醫院醫護,同屬於第一類的基層診所,卻沒有辦法混打。他也質疑,目前醫護的二劑疫苗都還不足,最前線的醫護無法得到完整保護,而目前封緘檢驗的9.96萬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也尚未決定要如何分配。
不止醫護擔心,對民眾而言,接下來二劑疫苗如何接種、何時能接種也是問題,是否按照優先族群造冊接種或是個別預約?更有開放混打而接種不同疫苗的問題。對此,陳時中回應,他表示希望已接種一劑的民眾,還是必須到疫苗預約平台登記二劑,但目前混打的醫護,則都有造冊。
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以目前來說,需要接種二劑的人數比較少,所以AZ、莫德納都是符合接種時間就可以預約。「但接下來勢必要打二劑的人愈來愈多,就得看每一批到貨的疫苗量,指揮中心精算決定第一劑、第二劑的疫苗量,再由這個量去討論,現階段應該提供給哪一類接種。」混打部分,莊人祥則表示目前是將第二劑疫苗直接跟專責醫院對口,由醫院去造冊人數。
至於有些民眾是在近期才確診為第九類族群,但卻因為未在統計期限內不能接種疫苗。對此,陳時中表示,目前第九類統計到5月31日以前,有健保就醫、診斷代碼的民眾,但若有特殊情況,會再請專家討論。
■說明3+11並非破口,陳時中,不敢斷言,但與社區感染沒有證據連結
自今年5月社區大規模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出現機組員防疫政策放寬為3+11是破口的聲音。對此,陳時中解釋,經過3個月的廣泛疫調採檢,認為社區感染跟機組員沒有相關連結,機組員諾富特染疫案是一起群聚事件,但並非疫情破口。
陳時中表示,去年(2020)12月31日以前,主飛長程的機組員都是3+11,即3天居家檢疫加上11天自主健康管理,且不需PCR檢驗。但去年底發生長榮外籍機師確診並傳染到社區,因此決定加強管理。
今年1月1日~3月11日,長程機組員改成7天居家檢疫,採檢PCR陰性,再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過程中採檢6,272件皆為陰性;考量機組員染疫風險以及身心健康的平衡,自3月12日~4月14日改成5天居家檢疫,採檢PCR陰性,再加上9天自主健康管理,並要求主管機關加強管理,短程則為14天自主健康管理;最後再於4月15日改回原本策略3+11,直到6月11日。
陳時中也表示,4月中的華航諾富特案件,疫情從航空公司、同住家人到社區,而後採檢相關接觸者3,251人全數陰性;整起華航、諾富特案居家隔離與集中檢疫者共1,790人,檢驗結果都沒有關聯不明的個案確診。他在最後提及,雖然不敢斷言,但是釐清相關過程後認為,沒有證據可以將機組員染疫案,與後來的社區感染爆發有關聯。
(文/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林彥廷、唐佐欣 )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xUvoEJ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https://bit.ly/2Uh9kp6
【沒有醫院的小鄉鎮,守下傳播力最強的變種病毒──枋山Delta病毒抗疫記】https://bit.ly/3lR2C4H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莫德納疫苗 #高端疫苗 #疫苗預約 #COVID19 #疫情 #二級警戒
「第九類診斷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新聞] 九.十類將開打肥胖症者須診斷看資格- 看板nCoV2019 的評價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登記有漏洞可鑽?第9類高風險疾病須符合「主診斷碼」 @東森 ... 的評價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第九類疫苗施打詢問 - COVID-19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第九類診斷碼 在 1⃣指揮中心將自即日起,開放全國第9類及第10類對象意願登記 的評價
第九類診斷碼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新聞報導說,有人接到簡訊才知道自己是第九類。而我的情況相反,我符合第九類資格卻被歸類在第十類...
我有慢性肝炎,代碼是k73。符合 https://reurl.cc/Nr2E36 。
打電話給1922、疾管署、衛福部、疫苗平台,卻都被踢皮球。也找過議員和立委,都沒有獲得幫助。
有沒有疫苗預約平台一團亂的八卦?』
『我確定是在去年一月一號到今年七月四號開立的
而且我每個月都有看診
也問過醫生了,醫生直接把螢幕畫面給我看,有的確有開診斷』
[問卦] 有沒有疫苗預約平台一團亂的八卦(發錢 https://disp.cc/b/163-dRo3
#三級警戒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第九類診斷碼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雙北案例又增 大型群聚初步均獲控制】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32例,境外4例,新增12例死亡。
■臺北市19例、新北11例、桃園2例。
■居家隔離驗出13例,社區仍驗出19例。
■5月11日至7月7日1392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53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2.8%。
■桃園華儲群聚新增一位陽性,正進行相關的疫調。
■屏東Delta變異株,基本上都沒有再增加,枋寮醫院相關採檢684+1016+2927人均未再新增案例。基因定序15例均為同來源的Delta株。
■7/8環南第二次大規模PCR篩檢2422人,陽性4人,其中新案3人。北農1400人已完成採檢。第一市場新增一位是自行去採檢確診的,有通知新北市去匡列。(大抵上王必勝進駐後篩檢上軌道,疫情逐漸控制)
■即日起至7月12日17時止,開放9、10類對象登記,目前疫苗意願登記已經超過200萬人
■7/2開始對所有入境確診案例定序,Ct值<27都嘗試定序,>30病毒量太低定序不出來,到7/8一共驗出3例Delta病毒株,分別來自英國與印尼,入境就進入集中檢疫所,且班機接觸者都在集中檢疫所嚴密監控,不會漏到社區去。目前Delta病毒境外移入還是維持5例。另外柬埔寨移入一位Alpha株,但和目前本土流行的案例序列不同。另外美國回來10多歲小朋友,驗出是巴西(Gamma)變異株。
#三級警戒部分鬆綁措施疑慮解答:
■宗教場所原則不開放,但滿足以下條件可以「有條件開放」:需要把防疫計畫申報主管機關同意(包含造冊、健康監測、衛生防護、環境清消、民眾配套防疫措施、足跡應變措施)
■宗教場所落實實聯制、全程口罩禁止飲食、量體溫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儀式要採梅花座。
■每人至少2.25平公尺空間,容納人數不得超過99人,若達上限則管制入場。
■不提供茭杯、籤筒,其他易接觸物品要專人定時消毒。
Q&A:
■網路又在傳造謠網攻影片,指出打AZ會致癌、保護力低,所以美國不打,這完全是惡劣的謠言。
■1922意願登記以後隨時能改,且登記並非施打順序,之後會再安排。
■陳其邁市長呼籲打得快的縣市先撥給,指揮中心贊成先打完就先發下去。
■目前已經到貨疫苗700萬左右,兩批AZ疫苗還在封緘檢驗中,目前全國已經接種312萬劑,覆蓋率13%。
■某穿戴裝置廠確診事件目前未發現群聚,還在檢驗中,但初步沒有新的陽性個案。
■文化展演活動還是要戴口罩,如果無法戴口罩的場合要有三方同意書。
■措施一定有人覺得太嚴有人覺得太鬆,鬆綁的部分是「指引」,各地方可以依狀況判斷,沒有同調不同調問題(補充:愚蠢記者和政客以為民眾都是巨嬰喔,指引寫長一點就看不懂?指引太短就講政府無能有破口,大家智商沒這麼低好不好)
■考試遵守防疫措施,之前也有類似案例。
■媒體又有白癡問題:「指引可以上山不能下海,#有民眾戲稱山是綠的海是藍的」阿中妙答,沒有啦,人家說「藍天綠水」也很好啊。副指揮官認真回答:沙灘和海水浴場主要是要淋浴,而且水上活動難戴口罩,因此限制多。(這麼白痴問題也在問,台灣媒體程度不斷秀下限)
■防疫指引是原則,不能什麼都靠政府規定,原則還是NPI措施一定要徹底執行,家庭聚會有都一樣,把人變少,就會減少傳播的機會。有人會問我家非常非常大通風很好為什麼不能聚會,指引都是盡量讓大家維持一個距離減少群聚機會,沒辦法全部寫到(全部寫清楚又要有立委靠邀民眾無所適從看不懂了)。
■目前第一劑有不良反應第二劑會通知打不同疫苗,並未開放混打。
■牙醫要求病患提出陰性證明才能看病,但陰性證明只是採檢當下病毒量,不代表一定沒有病,把個人防護做好,醫師穿好防護裝備,注意病史和症狀,更容易形成保護網。
■婚紗戶外拍攝的時候,部長表示:如果距離有可以拿下口罩,接吻我也不反對,我想雙方都會同意。
■7/16第9、10類是否開打,和封緘檢驗時間有關係,但現在還無法確認,因此時間接近再公布。
■補教業未開放,因為學校在停課中,學校染疫有600多人,目前學校還沒有開放,也先不要增加補教業風險。未來開學前補教業老師也會開放打疫苗再開始上課。托嬰目前有開放幼稚園沒有,但家長有必須需要的,可以專案開放送防疫計畫,由教育部來審查。
■幼兒園不開就是人比較多容易群聚,健身不一定要人跟人接觸,有必要還是可以去。指引不敢說沒有矛盾,但盡量滿足大家的一些期望並且避免群聚感染。
■歡迎各縣市盡量增加施打點,提高施打速度當然好。
■華儲群聚僅匡列15人,這邊說明匡列隔離需有一些同住共餐等標準,匡列採檢範圍則較大,若發現陽性個案可能會再擴大採檢範圍。
■好心肝偷打疫苗的,第二劑就照他本來的順序輪下來。
■HIV共病的狀況沒有發現特別異狀,但各種共病如三高等一直都有,也提醒衛生局特別注意。
■第九類是易導致高風險疾病之「疾病」,而非易導致高風險疾病之「狀態」,因此從去年1月1日到今年5月31日有就醫診斷碼才算,還是要選擇一個標準,有疑慮可以提出來討論。
■第二劑混打實驗進度,啊就送IRB以後也要收案執行(記者是不懂怎麼做實驗喔?以為臨床試驗一週就要公布結果?)
■中國黨質疑疫苗生產與倉儲人員為什麼算第二類,(這擺明就是要黑國產疫苗)如果疫苗生產倉儲人員有染疫要隔離,會影響防疫物資的,封緘檢驗的人員也是一樣。
第九類診斷碼 在 登記有漏洞可鑽?第9類高風險疾病須符合「主診斷碼」 @東森 ... 的推薦與評價

唐鳳政委推出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預約系統」啟用後,已經有超過百萬人登記,不過有民眾質疑,不符合資格者竟然也能登記,甚至如果就醫時提出有三高 ... ... <看更多>
第九類診斷碼 在 第九類疫苗施打詢問 - COVID-19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一下~當初開放登記第九類的時候,就意外發現自己身份掛在第九類, ... B2 應該是你的診斷碼比公告類別多一碼這種的吧比方說公告的診斷碼寫: ... ... <看更多>
第九類診斷碼 在 [新聞] 九.十類將開打肥胖症者須診斷看資格- 看板nCoV2019 的推薦與評價
完整標題:九.十類將開打 肥胖症者須診斷看資格
發稿單位:華視新聞
發稿時間:2021/07/08 12:38
撰 稿 者:宋燕旻 李鴻杰 報導 / 台北市
原文連結: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107/202107082048749.html
指揮中心即將開放第九類、第十類人打疫苗!其中第九類中涵蓋很廣,包含糖尿病、心血
管疾病等慢性病患,還有BMI≧30中度或重度肥胖的人都符合資格!但就肥胖的人來說,
要取得資格卻有難度,包括疾病得被列在醫生的主診斷中,還有限定就診時間,而如果你
有過胖的問題,沒有就醫過,也不符合先打的資格!
被總統蔡英文下了減肥令,要減到100公斤以下,立委蔡易餘一減就是10公斤!但多了健
康,可能就得緩打疫苗,因為指揮中心將BMI≧30者的人,列為第九類、能施打疫苗的名
單,但就有肥胖的人很擔心打不到疫苗,肥胖者G先生表示,他超過100公斤,但沒有因為
肥胖去看過醫生,不知道這樣能不能符合打疫苗。
目前的認定,採用健保主診斷碼寫肥胖症,但醫生就表示,BMI值正常不會登記在健保診
斷資料中,而且臨床上,主診斷寫肥胖症的機率也偏少!肥胖症醫生劉伯恩指出,疾病的
分類裡面寫肥胖症,真正主症狀的可能不到10%,因為他們來這邊可能是為了糖尿病高血
壓,或其他慢性病來取藥。
所謂的主診斷,是主要引起病患就醫的主要原因,以肥胖者來說,很多都是高血壓、糖尿
病、心血管疾病等,次診斷才會是肥胖,資格根本就不符合。但指揮中心強調,這次肥胖
者的施打資格,除了得取得「肥胖症」證明,就醫時間還得在109年1月到110年5月之間才
能打,在種種限制之下,體重超標的人,打疫苗的權益,可能就這樣錯失掉了!
--
喔喔喔喔~ 記得要戴口罩,還要勤洗手,不摸眼鼻口
喔喔喔喔~ 記得要戴口罩,還要勤洗手,不摸眼鼻口 (飆高音)
伍佰教你如何帥氣打噴嚏: https://youtu.be/96t6VmyFWW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116.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25720817.A.2E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