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牛 Year】
#新年快樂
#牛年系列第一彈
趁著牛年到來向大家介紹一種在原產地周邊並不稀奇、深入當地文化,但西方動物園卻不常見到的野牛──白肢野牛。
白肢野牛(Bos gaurus,又稱印度野牛)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雄性的平均體重可達840公斤,最重的紀錄甚至高達1500公斤。此物種在2016年被IUCN評定為「易危物種」,且族群數量呈現下降趨勢,雖然相較起亞洲的其他野牛如爪哇野牛、倭水牛、民督洛水牛等,白肢野牛並沒有遭遇急切的滅絕危機,卻也因此得到較少的資源挹注、缺乏以其為主體的保育行動。
目前,歐美加起來僅約19間機構飼養有白肢野牛。根據AZA Ungulates提供的簡介,在動物園內展示白肢野牛的主要目的為:
1. 令遊客對這種充滿野性的牛科動物(同時也是最大型的有蹄類之一)感到驚嘆不已。
2. 雄牛那如同藝術品的肌肉以及彷彿上了油一般的光滑毛皮能夠令包括健身兄貴在內的所有群眾再次將這個物種的存在刻進海馬體。
3. 與亞洲象、懶熊、老虎以及獼猴等吸睛物種一同組成「亞洲森林幫」,為動物園的展示增添生態系統背景。
4. 向遊客強調馴化牛隻以及白肢野牛之異同,並透過大額牛(Bos frontalis,白肢野牛在東南亞的馴化型)的案例加深對馴化過程的理解
5. 強調保育旗艦物種的重要性──只要移除將白肢野牛視為主要目標的套索陷阱,便能從各種意義上保護所有森林物種。
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的亞洲野牛(wild cattle)專家小組近年來積極與原產地的保育團體、政府溝通合作,在許多野牛物種的保育工作上取得巨大進展。
而就像開頭提到的那樣,白肢野牛在東南亞各國算是相對常見的動物園物種,同時,在民族甚至軍事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若能有計畫的投入資源,或可收穫預期以上的保育教育效果,更進一步宣揚保育野牛的重要性。
圖片拍攝於ZSL Whipsnade Zoo
預告 #第二彈會是爪哇野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