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之前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並不是說打著低價策略不會成功,而是相對來講,成功率比較低。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1. 我自己的經驗
2. 看到其它人,低價策略的下場
3. 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全球各大企業的訂價策略(例如保時捷、德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的統計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策略成功的比例要比低價策略成功的比例高。
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從低價策略要付出的代價來談起。
兩間公司,假設名字分別是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模一樣的產品,而郝便怡想把價格訂得比鋼鋼好低,能砍的地方只有幾個,我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幾個點,廣告、設計、流程效率等等那些比較複雜的先不提:
1. 原料
2. 人事
3. 房租
4. 利潤
第一個,原料:
做低價的大公司能成功,很多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把原物料壓到最低,因為進貨量超級大。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IKEA的真相》這本書,裡面說了為什麼他們有能力做這麼便宜,除了進貨量大,他們甚至買下森林、伐木場!
一般中小企業,進貨量根本比不上大企業,更不用說買下森林這種事,用價格戰能玩嗎?
當然如果供應商是你老爸,那你就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料。
第二個,人事:
想要價格低、CP值高,靠著壓榨員工薪水、體力,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但我非常不建議這種方法,一來是因為違法,再來是不可能持久,流動率必然高,然後員工一定會報復你。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你有能力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比其它公司提高好幾倍,就能節省一點開銷。
就算如此,產品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便宜多少,因為高效率的員工,待遇一定要比較好,再來,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產生高效率,這是專門的學問。
第三個,房租:
就算房子是你自己的,不用付房租,而對手的房租一個月3萬元,這樣你的產品可以省多少錢?
假設一個月賣出3000個產品,那你平均一個產品成本也只能比對手少10元!
更何況,房子是自己的這種好事,普通人不用想了。
再者,租金較貴的房子,通常有它的廣告效果,或是便利效果在,對於業績有幫助(至於幫助多大又要另外計算了),並不一定房租便宜就是好。
第四個,利潤:
“我少賺一點,客人就會多,這樣就划算了。”
有一些小公司,會這樣跟顧客講,但是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開發票、壓榨員工到極限、用很爛的原料,才有可能做到低價!
今天最好是這些公司照規矩來,有開發票、有勞健保、有加班費、有特休,還有辦法維持低價,除非他們有上面所提的那些本事:效率高、流程優化到最好、談判能力強,拿到最便宜原料;或是下面將要提的,真的犧牲淨利。
少數幾個我認識的經營者,他不壓榨員工,他壓榨自己的健康,來讓自己的產品維持低價。
我家旁邊有一個賣湯包的老先生,一個湯包跟女孩子的拳頭一樣大,只賣10元。
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得半死。
你會想要用自己的健康,來玩低價戰爭嗎?
我自己的朋友就是用健康作為玩低價戰的代價,把自己操得半死,產品cp值爆表,然後三十多歲過勞猝死。
最後,有一些業者,是真的犧牲利潤,來得到低價。
值不值得,這裡來算算看:
一樣這兩間公司,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樣的東西。
假設一個產品450元,淨利率10%,也就是淨利45元,但郝便怡想要比鋼鋼好便宜,所以需要犧牲淨利。
要比鋼鋼好便宜多少錢,消費者才會有感?消費者才會願意多走五分鐘的路,來買你這個便宜幾塊錢的東西?
這個答案根據不同產業,會不一樣。
假設便宜15元,消費者才有感,售價435,你的淨利剩下30元。
原本的淨利是10%,本來一個月賣1000個產品的情況下,45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45000淨利
砍價之後,30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30000淨利
現在,降了價之後,需要多吸引幾個客人,才能讓淨利回到45000?
45000/30=1500,需要賣1500個!
只便宜了區區15元,你就需要額外多賣500個產品,才能跟之前成績一樣。
西蒙顧和公司就說,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售價只便宜了一點點,銷售量就需要提高這麼多。
業績要提升這麼多,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而且就算提高到1500,只是讓你獲利成績跟之前一樣而已。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大部份的情況是,降價之後,業績並沒有從1000成長到1500。
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降得不夠沒有感覺、別間公司的客人有忠誠度,比較信任他們、大家不願意省15元,多走5~10分鐘的路(這就是為什麼7-11東西貴,還是賣得好)等等。
降價衝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各項開銷也會增加,例如請的員工需要更多。
危險的地方,就是當碰到淡季、各種危機時,龐大的人事費用就是龐大的風險,沒生意做時,薪水還是要照付!
只賣1000個產品時,需要2個員工,碰到淡季頂多賠2個員工的薪水。
降價之後賣1500個產品才能維持同樣獲利,但需要請3個員工,淡季一到就是賠3個員工的薪水。
然後用犧牲淨利的方式來玩低價,對手也很容易模仿。如果你是因為有能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對手可能模仿不來,但只是犧牲淨利,對手一定可以學。
對手低,你再更低,然後對手再更低,最後會有什麼下場?
還有一件要說的,那就是要玩價格戰,初期的建置成本很可能大過你的想像。
例如你需要有自動化機器,才能節省流程、人事費用,而機器至少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還有以蛋糕為例子,兩百元的六寸蛋糕,和一千元的六寸蛋糕,所花的製作時間根本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原料。
(有一些千元蛋糕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裝飾,製作時間就不同了,但這屬於另一種情況,他們將價值放在外觀,但是我這裡的外觀很樸素,價值是在食材本身)
兩百元的六寸蛋糕需要做大量才有獲利,做大量,初期就要聘請一堆人,風險能說不高嗎?
這是為什麼我選擇高品質的蛋糕做為定位,一開始我只有一個人在做,如果我六寸蛋糕只賣200元,做到死都賺不到錢,而且200元只能用很爛的原料,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總結來說,低價策略是會成功的,但是低價策略成功背後所需要的技術、財力,往往被忽略。
我偏好的方式,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客戶,不是讓人單純只因為低價而光顧。
-------------------------------
作者簡介
我是繁捷,貝克街巧克力蛋糕的創辦人。
創立這間公司時,我沒有背景強硬的股東、也沒有多金的富爸爸,一切從2張工作桌的大小開始做起。
一開始真的很慘,1個月蛋糕賣出去不到10個;太太帶著小孩出門時,也養成了低頭在地上找零錢的習慣。
我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睡在堆滿包材紙箱的房間裡(感謝太太和小孩陪我一起睡在這裡)。
剛創業什麼都不懂。
成本過高、宣傳方式不對、請到錯誤的人幫忙等等,讓情況更加雪上加霜。但是我們撐過來了。
從1個月不到10個蛋糕,到1個月數千個蛋糕;從被記者嫌棄不願意報導(是真的被記者打槍,説我們不夠格被報導),到現在遠見、東森、壹週刊、自由時報、TVBS、年代等等的報導。
我要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並且未來開課傳承這些經驗。
也因為一開始,我沒辦法伸手要錢來解決創業的各種問題,所以我有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不管在行銷、經營管理、技術製造等等都是。
如果你正在創業,或是未來要創業,我的經歷將對你很有幫助,好好享受這一趟旅程吧。
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籌到創業資金的經驗,這是PDF檔,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個連結填寫email,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https://baco-street.com/FOW
另外一篇是我做網路行銷的訣竅,我把這幾年來我常用的一個技巧,做成一份PDF檔,一樣在這個連結寫上email之後,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https://baco-street.com/FMW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極簡姐姐 巧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鞋子斷捨離 #蜈蚣病 #極簡穿搭 #極簡姐姐巧玉 極簡生活|鞋子斷捨離👟|只靠三雙鞋子走遍天下|不需要買鞋櫃的簡單生活|減少鞋子數量|極簡穿搭|極簡姐姐巧玉 不只一次被人家問過家裡有沒有鞋櫃 因為數量少所以直接擺放在陽台地面上 找到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
「簡化字錯誤」的推薦目錄: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極簡姐姐 巧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給我們一個夠好的簡繁轉換程式吧! - 看板Chinese 的評價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自由時報- 「繁體就有點煩」 「簡化字平均只節省2劃而已 的評價
- 關於簡化字錯誤 在 繁轉繁的困擾· Issue #165 · BYVoid/OpenCC - GitHub 的評價
簡化字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預告】如何打造破萬瘋傳知識內容?─ 圖解寫作技巧
feat《懶人圖解簡報術》林長揚老師 ( 今晚20:00最終回 )
爆文線上課募資,
再過幾小時就要結束了,
謝謝你們帶我看見奇蹟。
而在募資最後一夜,
我想送給你「爆聊寫作」
最後一場直播!
你讀過華語首席教練許榮哲
熱血激昂的文字;
也讀過簡報溝通教練張忘形
共鳴有感的觀點;
也醉心於心理諮商師陳志恆
溫暖療癒的文章。
你能理解感性,
但下筆卻總是理性,
這樣還適合社群寫作嗎?
我懂你的難處,
因此爆聊寫作最終場,
為你邀請到一位我很佩服的高手,
那就是「懶人圖解簡報教練」林長揚老師。
長揚過去曾是物理治療師,
在執業的過程中,他發現
民眾對健康有很多錯誤的觀念,
但是一個一個講實在太慢。
他就在想,
有沒有什麼辦法,
可以把正確的健康觀念,
一口氣大量地傳遞出去呢?
他意識到社群寫作是最快的方式,
但在網路世界琳瑯滿目的資訊,
要怎麼樣才能吸引讀者閱讀呢?
他告訴自己:簡化、簡化、再簡化……
要簡化到能一目了然,
要簡化到能瞬間秒懂。
就這樣,
他打磨出一套創作架構,
也就是「懶人圖解簡報術」。
把複雜資訊不斷壓縮萃取,
就像用葡萄釀造葡萄酒般。
用扁平化設計,搭配精準文字,
打造「一頁式圖解懶人包」。
結果不得了,
那些過去你懶得看的宣導,
或被搞昏頭的複雜資訊,
經由長揚封裝成「圖解懶人包」,
竟成為篇篇爆紅的社群圖文。
像是長揚的【如何面對兒童性騷擾懶人包】一推出,
大家在臉書瘋狂轉傳,高達5000次分享;
而【勞基法懶人包】更猛,直飆15000次分享!
甚至,連總統的臉書都分享長揚的懶人包。
長揚成為各大企業爭相邀約的講師,
因為他掌握了知識內容瘋傳的秘訣!
他也全台各地
開設「懶人圖解簡報工作坊」,
學費不便宜,但學完每個人都脫胎換骨。
多虧斯棓醫生的牽線,
讓我竟然能請到長揚來直播,
跟大家分享他的圖解寫作技巧。
今晚直播重點如下:
1.「懶人圖解簡報」引起瘋傳的關鍵是什麼?
2.「懶人圖解簡報」最重要的三個核心技巧!
3.在寫作出書《懶人圖解簡報術》時,印象最深刻的事
4.出書帶來最大的效益是什麼呢?
5.長揚老師最常用的一個寫作技巧是?
今晚八點,
我在「歐陽立中臉書粉專」,
為你帶來「爆聊寫作」第七場直播,
由林長揚老師親傳
如何打造破萬瘋傳知識內容?
歡迎你呼朋友伴來參加,
為九月這個爆文寫作月,
一起畫下完美的句點。
………………………………………………….
🔥「爆文寫作線上課」募資最後8小時:
https://bit.ly/3gpKJqk
1. 結帳輸入「OHYOUNG100」可以折扣100元
2. 三人團購2500元/人,不能使用上面折價券
3. 募資價2990元,9/30後恢復原價3980元
#歡迎分享
#超過2400人購課學習的年度大課
#到時直播會抽出三本長揚的好書喔
#收看爆聊寫作直播邁出你寫作的第一步
簡化字錯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也不是恐龍電影了,完全超脫現實的邏輯,如果是藉由基因中隱藏的天生生存策略,設定一種物種混合基因也會繼承另一個物種,這基本上,是在褻瀆上帝-就算生物先天在基因裡刻畫了什麼本能,主要也是經由後天學習而成,如同母狼訓練幼狼狩獵也需要拋受傷的獵物加以教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久了反而不知道怎麼哺育自己的孩子,本作的導演似乎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好像去精子銀行挑了運動員的精子,生出來的小baby一歲就會打籃球一樣,這樣子簡化而且不切實際的思考.
.
人的微笑涉及了很複雜的肌肉動作,賦予微笑社會意義,也需要極其複雜的智能,還有後天環境,誠如人類嬰兒一出生又哭又笑一樣,要明白笑=喜悅的表達方式,不是憑空一隻混合基因恐龍可以辦得到的,應該沒有一隻恐龍會有這樣的需求,比較像這隻「帝王迅猛龍」混了人類的基因.
.
本作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是承襲經典侏儸紀公園還是第一部侏羅紀世界,各種細微的表現都像是沒經過消化的模仿,例如迅猛龍用爪子敲擊地板的動作,反應在這隻人造恐龍上就像是劣質的抄襲,而「合成恐龍」的這個概念也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濫用了,導致帝王迅猛龍一點也不符合科學,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菜市場買菜一樣,我也可以在基因裡頭寫入了牠看到紅點就會去攻擊特定目標,然後我按手槍上的紅色按鈕,牠就會像被催眠一樣聽命行事,而這樣的不能自主又和牠過於自主的表現(假裝被麻痺然後引誘警衛上前把他吃掉)過於衝突,這讓這隻恐龍看起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
而目標人類這麼多,這隻恐龍特別執著於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小女孩不斷逃跑最終是跑回床上,這是一個不合理,這恐龍跑到屋頂上嚎叫,然後特別用爪子開窗戶,潛入小女孩的房間,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當恐龍開始脫小女孩的衣服時,完全就讓牠看起來只是一個純粹的變態.
.
從當中只看到導演的惡趣味,以及讓人不能理解,說是恐怖片也不像,比較像是搞笑片,b級的灑狗血爛片,我不確定這系列電影是不是毀在一個不成熟的導演手上,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理解怎麼會認為超越前作,因為劇情上把侏羅紀「公園」毀滅、進入侏羅紀「世界」世界,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合理懷疑,導演只是接受了一種指令,「結局應該要怎樣怎樣」,然後才開始想前面的劇情,只是為了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中介變相,把這個世界變成與恐龍並存的世界,好讓第三部開拍.
.
這也是為什麼小女孩本身的複製人設定,還有續續按下按鈕,解放恐龍,是如此出戲而且多餘,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和該系列的世界脫離了,只是成為一種工具,先有一種想法形成,然後讓後續的東西牽強的去滿足它.
.
本片的左膠感十分嚴重,從開頭說要去營救恐龍,結果被詐欺,救來的恐龍被拿去拍賣,變成恐龍拍賣會,這一切只為了強調人類有多麼自私,當反派人類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推卸給男女主角時,用的理由也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第一集核准了合成恐龍的研究,也用主題樂園利用恐龍來營利,還有男主角也用訓練恐龍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原來可以這樣提升恐龍的智慧,所以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沒資格說我」,而女主角只能薄弱的辯解「我又沒違法」,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歸因,開主題樂園和盜賣盜獵完全是兩碼子事,而合成基因的問題,是在於以生化武器和戰爭為目的進行合成,跟單純噱頭完全不一樣,第一部受雇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這點,他欺騙了他的雇主,然後研發了做為武器用途的恐龍,才「加料」了一堆有的沒的讓恐龍成為了怪物.
.
男女主角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開始營救恐龍,這挺左膠的,又因為不忍恐龍死於毒氣,而產生放出恐龍到人類世界的想法,這完全就是個左膠,在樂園事件裡,犧牲的不只是恐龍,還有人類,無辜的遊客被恐龍叼到天空上或踩死,而自己不斷逃跑,好不容易在脫離那個世界,現在為了救眼前的恐龍,而完全忽略了從前被恐龍捕食的恐懼,而要把人類世界整個變成恐龍世界,再一次重複慘劇,重溫一次被恐龍追殺的快感,完全是膠到不行.
.
幸好女主角冷靜下來,放棄了按鈕,但是小女孩按下去了,這讓她是個複製人的伏筆顯得十分刻意而且荒唐,原來,她存在就是為了這一刻,她說「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呀!」似乎把自己跟恐龍聯想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完全就是理盲而且濫情.
.
看在自己放出去的恐龍再度肆虐這個世界,翼手龍再把人抓起來摔死,小女孩只是一臉懵懂的抱緊男主角,好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觀眾也傻了,只令人想罵「死囡仔脯,手有夠賤欸」.
.
然而,本片之所以給兩顆星,多給一顆,是因為他反應了一種預言性質,一個中國科學家為了製作生化武器,所以把基因序列嵌入另一段致命的基因,讓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躲過熱感應器的偵測,甚至變色完全在環境中隱藏,然後洩漏出去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災難.
.
而最諷刺的是,無論從第一步還是第二部,這位中國科學家腦袋裡好像永遠學不到教訓,滿腦子都只想研究生化武器,這使得觀眾好像不斷的再看一次錯誤的重蹈覆轍,而感到極其愚蠢,當令一個帝王迅猛龍又再度被研發而成,成為架上的商品,當一個歪國人被錢沖昏了頭,試圖拍賣時,中國科學家突然制止了他,那瞬間,人們以為他良心發現,結果不是,他說,「不能把原型拿去拍賣,因為對手也會學」,原來,人類都已經要大難臨頭了他還想著如何競爭,不能讓對手得利.
.
這種完全的利己主義,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很符合中國人的「我執」心態,白話來說,就是一種狼性,死都改不了,滿口謊言還說的頭頭是道,難怪第一部他會這麼為怪物進行辯解,「怪物是相對的.對金絲雀來說,貓就是怪物,我們只是習慣當貓.」
.
中國人喜歡當貓,然後做出怪物來,還能解釋成你們才是怪物,想要迫害弱勢,我才是正義,然後全人類火葬場,可真是非常嚴重的公正世界偏誤了.
.
正因為缺乏了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和實驗倫理,凡事經過中國科學家的手卻產生了質變,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上演了小孩開大車的戲碼,中國本身沒這技術,都是洋人們給他造一個p4實驗室,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出來的,用洋人給的資金和技術,研發出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原本要用來救援生命,卻拿來販賣牟利為目的,不變的是代價由全體人類承擔.
.
也可以這麼說,某些洋鬼子也永遠學不了教訓,例如「中國促成世界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紅色供應鏈對世界有巨大貢獻」、「讓中國繁榮起來他們就會邁向民主」,這些包裝著左派思想實則利益薰心的愚昧洋屌思維模式,俗稱,用小頭思考.
.
電影的結局就是放出恐龍後,人類世界成為一個與恐龍並存的世界,翼手龍飛到高樓大廈上,環視著人類世界燈光明媚的夜景,then,巨大的滄龍出現在衝浪客腳下的巨浪之中.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柯糞會一邊罵政府害死800條人命,一邊倡導「與病毒共存」了,完全就是災難片看多的關係.
.
當浮現了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影響,這也無意間隔離了自己與現實當中的關係,在進行災難性幻想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是安全的錯覺,如同電影院的觀眾欣賞了一部恐怖電影,出了電影院後得到一種僥倖的救贖感「我還安全著」,因此人們從不厭其煩地欣賞恐怖電影,反覆刺激,不過,在現實中期待恐怖情節的呈現,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治療恐懼,那又是另一回事.
.
他們可能看到了侏羅紀公園的浪漫,而忘記了被恐龍啃掉上半身的感覺是怎麼樣,他們忘了當中的脈絡,放出恐龍,恐龍咬你,你被啃掉,「恐龍咬你」這個環節失落了,當看到了結局滿布煙硝的失落的世界,而略去的血腥情節,天真的認為提早到結局就能結束痛楚,於是產生了「放出恐龍->就不會被啃掉」的思維結果.
.
現實往往比電影還離奇.
.
只不過放出的恐龍只有幾毫釐的大小,然後牠們的名字叫做武漢肺炎.
.
在這絕望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能期待的事是,第三部女主角的胸部依然豐滿,brother.
簡化字錯誤 在 極簡姐姐 巧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鞋子斷捨離 #蜈蚣病 #極簡穿搭 #極簡姐姐巧玉
極簡生活|鞋子斷捨離👟|只靠三雙鞋子走遍天下|不需要買鞋櫃的簡單生活|減少鞋子數量|極簡穿搭|極簡姐姐巧玉
不只一次被人家問過家裡有沒有鞋櫃
因為數量少所以直接擺放在陽台地面上
找到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
每天都不會煩惱衣服與鞋子怎麼搭配
我知道蠻多女生都有不少鞋子
希望今天的影片可以讓你們重新思考
有一天能找到一雙真正寫上自己名字的命定鞋款😉
時間點標記
00:00 影片開始
00:10 安娜溫圖
01:28 過去錯誤購物行為
01:46 看清自己的需求
02:00 找到適合自己的鞋款
02:22 簡化數量整理鞋櫃
03:03 更換頻率
▪️更多影片
・簡單高效生活:https://ppt.cc/fcDFyx
・極簡理財系列:https://ppt.cc/fNo7zx
・極簡生活好物:https://ppt.cc/fpR3Qx
・極簡居家改造:https://ppt.cc/fxsKkx
▪️其他介紹
・小白鞋最近一次購買感覺版型有點不太一樣,我沒有非常滿意,所以不附上購買連結囉
▪️學習更多
跟我一起學習美股價值投資👉🏼https://ppt.cc/fbkjxx
跟我一起了解天賦順流致富👉🏼https://lihi1.com/qU0al
Follow me🙋♀️
👉成為高效晨型人 | 巧巧極簡生活提案:https://ppt.cc/fVAtRx
👉Instagram :chiao_talk https://www.instagram.com/chiao_talk/
👉FB粉絲頁:極簡姐姐 巧玉 https://www.facebook.com/Kayo-Lin-105...
👉Business Inquiries 商業合作:linchiaochiao88@gmail.com
✨如果影片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推薦影片
「招牌穿搭」很無趣? 安娜溫圖:你不該問我 | 安娜溫圖隨你問 Go Ask Anna|Vogue Taiwan
https://youtu.be/ALEx6Oyfoik
【鞋子斷捨離】我怎麼有這麼多鞋 ! 把一整個禮拜沒穿到的鞋子直接斷捨離 ! 我們在穿的就是那幾雙|Erin's Diary 艾琳的日常
https://youtu.be/u0hMNxOshQo
買鞋子要考慮的6件事|我所有的鞋子|極簡|末羊子 dontkjoanne
https://youtu.be/1LigYCx8HEo
Q & A
📷相機:DJI OSMO POCKET 口袋雲台相機
💻電腦:2017 MacBook Pro 13吋
🎞剪輯:Adobe Premiere Pro
📱手機:iPhone X
🎵片尾:The Island - tubebackr

簡化字錯誤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隔離 #卡謬
─────
瘟疫來襲,你被隔離了嗎?或者很宅又沒朋友(?)的你,其實已經「自我隔離」很久了呢?
你知道即使沒有瘟疫,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宅,其實也等於長期自我隔離嗎?
你知道世界文學史上眾多名著都是以「孤獨」為核心的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你聽過英國間諜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嗎?事實上,「間諜」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隔離」的職業之一。
我們今天要讀的倒不是勒卡雷的小說,而是他的自傳《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
沒錯,勒卡雷自己就曾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柏林當過間諜。
當間諜都在幹嘛?每天都跟007電影一樣飛簷走壁、殺來殺去嗎?當然不是;這是完全錯誤的印象。伊格言這樣寫:
勒卡雷當然是位大師,你不會懷疑這件事──如果你看得下他的小說的話。這其實是種恭維,因為正是他的博學、精密、旁徵博引、拒絕簡化,遂令我們得以一窺一個隱遁於煙硝之外的,間諜的真實世界。是的,你以為間諜成天都在殺人或被殺嗎?當然不。幹嘛殺人呢?殺人多麻煩,屍體難以收拾,要是在他國領土殺人,還得去「按捺」別人的治安機關和情報組織;稍一不慎,還可能引爆外交危機或戰爭。對,非不得已,間諜當然不殺人──他們的大宗日常工作,也就是在蒐集情報、傳遞情報而已。
有道理吧?說穿了,驚險、血腥能免則免;我們對情報工作的誤解,其實來多數自於電影的誇大戲劇化效果。
真正的「間諜日常」,其實非常寂寞,近乎自我隔離,因為那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資訊蒐集作業──
沒錯,當然是「近乎一個人」,難不成你還能酒後對好友吐露心事說你正在當間諜,蒐集情報很辛苦嗎?
所以間諜當然是孤獨的──情報員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勒卡雷的回憶錄《此生如鴿》英文題名原為「鴿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是什麼?
那是蒙地卡羅賭場的娛樂設施。還是個青少年的勒卡雷有一次被他不成材的父親帶去賭場開眼界;那裡養了一群鴿子,配置了隧道。
鴿子們依序由隧道飛出,此生唯一目的是讓賭累了想活動筋骨的紳士們舉槍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權充娛樂。伊格言如此述寫:
你覺得鴿子很可憐是嗎?是的,勒卡雷說,許多他尚未定名的小說檔案,在電腦裡都先叫做「鴿子隧道」。為什麼呢?讀者們可以自己想想看:若有一日,大自然或上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以病毒對人類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你覺得人類像什麼?
這是作家勒卡雷的悲觀;也幾乎是所有他小說的共同主題──愛國的疲憊,間諜的虛無。
為國熱血奉獻的情報員,在過了大半輩子提心吊膽的生活之後,也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值得吧?
問題是,人真能有選擇嗎?或者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像那些依序飛出隧道的鴿子一樣,徒勞且別無選擇呢?
講到這,伊格言說,我們也該來讀讀法國作家卡謬的名作《異鄉人》了。
對,此刻我們可能更容易聯想到他的另一本書《瘟疫》;但提到孤獨與隔離,最令人難以忘卻的卻是《異鄉人》。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殺人犯莫梭的故事。
對,莫梭沒什麼朋友,無疑是個孤獨的人;但我們要問的是,在日常中,你難道沒有「不太清楚為什麼」而做了一件錯事的經驗嗎?
比如,被老闆訓話時,突然覺得自己站在這裡聽訓似乎有點可笑;於是你福至心靈,笑了那麼一下──其實並沒有強烈對上司不敬的意思,但你卻因此被開除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簡化字錯誤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簡化字錯誤 在 自由時報- 「繁體就有點煩」 「簡化字平均只節省2劃而已 的推薦與評價
繁體字才是全世界各地華文的正統!簡體字是歷史的錯誤決定·. 7 yrs Report. Vivian Liang, profile picture. Vivian Liang. 我看到馬英九三個字更煩-_-#. 7 yrs Report. ... <看更多>
簡化字錯誤 在 繁轉繁的困擾· Issue #165 · BYVoid/OpenCC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是台灣的用戶, 常常會遇到繁體轉成錯誤繁體字的困擾. ... 對於簡化字,若爲一簡對多繁,也可以跟據應用場景調整優先出字的順序。 ... <看更多>
簡化字錯誤 在 給我們一個夠好的簡繁轉換程式吧! - 看板Chinese 的推薦與評價
給我們一個夠好的簡繁轉換程式吧!
自網路發達,兩岸資訊開始大量交流以來,已經十幾年了。奇怪的是,我們
一直缺乏一個夠好的簡繁轉換程式,以致簡體字轉換成繁體字時錯誤百出;更奇
怪的是,儘管大家經常埋怨這種情況,我十幾年來也沒見到一兩個較好的轉換程
式,甚至沒看到幾篇談「簡繁轉換程式應該怎麼作」、「我想要簡繁轉換程式有
什麼功能」之類有具體改善建議的文章。
是我孤陋寡聞嗎?但我可是從小看著電腦、網路成長,讀過許多關於中文電
腦緣起的著作,還旁聽過兩次談漢字、文史與電腦、資料庫的學術研討會,又是
BBS的重度使用者,現在還在大陸讀歷史研究所的。再說,如果真有較好的簡
繁轉換程式與相關文章,它一定可以被廣泛流傳的。
無論如何,總之我沒看到過,而我不會寫程式,所以就在這裡寫一篇文章,
談談我對解決簡繁轉換問題的構想吧。這篇文章其實五、六年前就該寫了。
簡繁轉換的主要問題,也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問題,就是搞不定「一對多」
的函數關係。五十年代中共搞漢字簡化,「隻」「只」都簡成了「只」,「干」
「乾」「幹」都簡成「干」(乾坤的乾倒是沒變),「丑」「醜」都成了丑,於
是笨電腦再一轉回大五碼的繁體中文,就出了一堆「隻有」「豆幹」「周傑倫」
。
要應付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很多人都能想到建立資料庫,寫程式讓電腦判
斷如何轉碼。當然這不能完全解決,例如「小丑」,是要轉成「小丑」還是「小
醜」?後者未必錯,《西遊記》裡就有「么魔小醜」之詞,我們隨便造句也可以
造個「小醜八怪」,或者一個名叫「趙小醜」什麼的人;電腦資料庫再怎麼豐富
,程式再怎麼聰明,對最後一種情況,還是無法正確判斷,因為你叫一個人來,
他也得去問作者是哪個字,搞不好作者自己也沒想過。但也有一些比較簡單的情
況,如干支紀年「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都不容易搞混(
當然我們總能用白癡造句法編他幾個例外);而我還是每每在北京──包括本校
──看到一堆想要美觀而印成繁體字的「乙醜年新春晚會」大型海報。我每次都
要想:你人手動把它改一下,很難嗎?寫程式的設定一下把「乙丑」之類先全部
轉成本字不多出「醜」,把例外留給人去校對,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很難
嗎?很難嗎?
我轉簡體編碼文章,短一點的手工校對,長一點的,先下一個「取代」指令
,把「隻」轉回「只」,多半不會錯。很奇怪,明明「只」就比較常用,許多轉
換程式還是都轉成「隻」;最近我用Word 2007才發現這點得到了改善。然而這也
只是極其有限的一點改善。
Microsoft Word還有個「常用詞匯轉換」功能很會畫蛇添足:碰到簡體的「
程序」,轉到繁體都成「程式」,反之亦然。兩岸有些慣用語是不同,program我
們翻程式他們翻程序,但這兩個詞又不是只對應電腦的program一義,「作業程序
」就很普通,「京劇表演程式」的「程式」也是很古雅的文言,這些東西你亂動
就亂套了,更別說我們還能創造一些叫「程序一」「程式王」什麼的人名。「菜
單」與「目錄」也一樣容易鬧笑話。
平心而論,程式工作者有去在這常用詞匯轉換上下工夫,顯示他們有認識到
這樣的問題,應該肯定;我們也確實存在這樣的需求,例如譯名:斯大林或史達
林或史大林、史太林(幾十年前的書上常見),布什或布希或布殊(港譯),披
頭四(台)或披頭士(港)或甲殼蟲(陸)。但是現在的電腦不可能正確判斷哪
裡該轉哪裡該不轉,例如前面幾句,本意就是列舉三地與今昔的不同譯名,你亂
轉就把原載的信息轉掉了。何況,用哪種譯名能夠反映作者的背景,我們如果一
概轉成本地現今的標準名稱,是可能讓讀者迷惑的。
還有一些人腦也難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個大陸人叫「肖云杰」,那他是肖云
杰還是「蕭雲傑」還是其餘六種組合?在漢字簡化運動前生長的名人,如中共元
老陳雲、蕭勁光,我們好復原;如果是1958年後出生的,問他父母或本人,搞不
好也沒想過。再者,「蕭」是一個曾被簡掉,被抗議後又改成「萧」的幾經波折
的姓,但也有許多人沒改回來繼續姓肖,那我們怎麼轉?雖有「名從主人」這一
原則,但我們又未必清楚肖蕭云雲杰傑怎麼想,也就只有從簡了。
還有,我一位學姊校稿碰到地名「于都」,「于」還是「於」查了半天,結
果其實是「雩都」──不過那地方現在還真是叫于都,「因依雩山而得名這回事
大概也沒人會提了吧。」這樣,到底怎麼轉才對,電腦不可能知道;我能想到最
好的方法,就是看該文指涉的是古代還是現代判定,後面再加一條台灣編者註。
但我們不能期望人人都這麼用功吧。那該怎麼辦?把這類古今異名編個資料庫讓
轉換程式索引嗎?那會是非常浩大的工程。
也別說只有簡轉繁麻煩,繁轉簡也有一些問題的,如,BBS上可以用的G
B碼字庫沒有「屌」這個字,害我想講屌面人只能用拼音。這是題外話。
那麼,在現有的技術底下,怎樣才可以做出一個好一點的簡繁轉換模組?
我的構想很簡單,就是人工選字──用程式來輔助人工選字。
如,點一下「簡轉繁手工式」,程式就從文件開頭轉起,每轉到有兩種以上
可能的,就跳個視窗出來讓人按鍵選:「1 干 2 乾 3 幹 4 其他」,如果選4就
中斷,讓人手動改完再按鍵繼續。為什麼要多一個「其他」?因為也可能是原文
誤植,把「千」打成「干」之類的情況。這樣一直到完,是最簡單、最笨也最不
易出錯的辦法。還有,可設Enter或空白鍵等於1,Esc鍵等於中斷,這點看似不重
要的小設定是能讓人用得舒服、習慣的。
當然我們可以自動一點,讓電腦先按常例轉一遍,然後將所有可能弄錯的字
套上亮色,人眼逐個看過,看到不對的如「不知所雲」,把滑鼠游標移到「雲」
上點一下,「雲」就變成「云」;還不對的話就手動改了。這也很簡單吧,我們
且先叫它「審閱式」。
看起來,審閱式比手工式方便得多,那手工式能有什麼特別的優點呢?曰:
指引、教育。並不是只有台港澳人士會用到簡轉繁,大陸人、海外華人、外國人
、外星人也可能要用的,使用者未必都能正確判斷哪裡該用哪個字、為什麼該那
樣用。有一種日文輸入法,輸入漢字時,選字視窗旁會開一個簡明辭典,說明該
字字義,供漢字程度不夠的使用者參考;我們亦可效法,在要選「后」「後」「
歷」「曆」的時候,都開個視窗說明音義及其差異,這樣不但便利選擇,做得好
還能傳揚傳統漢字裡的文化精蘊。如,「歷」是在曬穀場上曬稻子,稻禾整齊地
排列開來,農夫一年的勞作、每株稻子的一生也就那樣排列開來;下面一個「止
」字象人站立,這就有了主觀的象徵意義,如歷史、經歷、歷歷在目;換成「日
」字就是象徵客觀的時間,如曆法、日曆。如果你對漢字有這一層的體會,你對
世界的感知能力都會大大增加,閱讀寫作更不在話下;而這一切如詩如畫、濃縮
了古代農業社會圖景的意象,簡化字「历」裡面都沒了。但如果一個簡繁轉換程
式的附屬字典裡能把這些知識加進來,我們就可以在日用之中補課不輟了。那將
是我們文化的一大幸事。
要聰明一點,就讓電腦依據一個詞庫來斷字,這個詞庫要能手動編修,還要
有對「混淆率」的統計和評價,如「乙丑」、「幹部」、「周杰倫」都不太可能
搞錯(除特例及白癡造句),我們就設為C級;「小丑」一般都作丑但也有少數
作「小醜」的,或如「下面」和「下麵」、「體」和「体」、「鬥」與「斗」,
前者居多後者也有的情況,我們設為B級;最難自動判斷的如「天后」「天後」
、「里」「裡」「裏」,評為A級。在「手工式」作業下,使用者可以設定C級
、B級直接由電腦負責,不煩人工;在「審閱式」,則將A級字詞套上最亮的顏
色,B級次亮,C級再次,這樣就能讓人一眼看到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完了以後,再讓程式統計本次作業的成果:「干」字轉出來有幾個干、幾個
乾、幾個幹,其上下文又分別是那些字(這比較進階),然後錄入資料庫,更新
混淆率的統計,調整評級。這資料庫還要可以傳到本程式的網站上,讓一個統計
中心彙整全世界使用者的情況,再將更新、更可靠一些的詞庫開放下載。
精通中文、語言學與資料庫者(呃,這三項都通的好像不多,我只知道中研
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有一些),必定還可想出比這
些更能提高正確率的方法;雖然永遠會有程式罩不住的例外,但我們也總是可以
人工校正。
關鍵是,誰能先寫一個哪怕最粗糙的胚子出來?我不奢求智慧型詞庫,只先
來個最簡單的「手工式」或「審閱式」,可不可以?有沒有?誰能寫好這樣一個
轉換程式,必能嘉惠無數網民及專業工作者,清爽無數圖文版面,百年流芳(百
世就先不論了),功德無量!
給我們一個夠好的簡繁轉換程式吧!
附錄:
《都不錯歌》 作者:沙予
(原載《文傳論叢:2004年第三屆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論文集》,文信傳文史研究院。亦
載《漢字文化》2006年2期)
澳洲華文報刊上同音字混用的現象,人們都已司空見慣,但稱名家郁風為静風,余光中為
餘光中,則堪稱為與時俱進之創舉。恰如用問號代替找不到的某些鉛字之不乏創意。審訂
和推行簡體字的文字學專家,不會有錯。用電腦把簡體字一律還原為繁體字,以使海外華
人看得懂,這更没有錯。現斗膽摘取澳洲報刊上常見的由簡變繁,同音但不同義的字混用
的趣事,凑成打油詩《都不錯歌》一首,以娛諸公。此詩平仄不調,對仗不工,當然也没
有錯。
夏五郭公尋常見,
魯魚亥豕久相通。
嶽飛追諡尊武穆,
奕[言宁]登極號鹹豐。
韋陟豈辭刀削面,
劉幫能忍箭傷胸。
碑成無字武皇後,
卜獲非熊薑太公。
甦武留鬍十九載,
鐘馗捉鬼兩三籠。
萬裏徵東薛仁貴,
單騎救鬥趙子龍。
遁居五湖歌範蠡,
逼上梁山泣林衝。
子曰詩雲四舊也,
如今題字學干隆。
(原文有完整註解,網友可於
https://qkzz.net/magazine/1001-0661/2006/02/hzwh20060236.PDF
下載!)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s://www.youtien.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33.1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