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2019)
其實上星期二便已經看完這部被眾多媒體盛讚為今年下半年度必看的青春熱血籃球電影,但一方面基於惰性使然遲遲沒有動筆寫下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想讓子彈飛一會,看看上映之後大眾是如何評價,同時也避免各位在看過我充滿偏見的言論之後打消了進場觀影的念頭,於是就一直拖到現在了。
.
首先對於《下半場》,我覺得以感性層面來說,光是台灣繼《功夫灌籃》這種不明所以的奇葩之後,又誕生了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實實在在、沒有輕功、沒有三小風火輪的籃球電影,我想此等勇氣與決心,便值得所有台灣喜歡籃球、熱愛籃球、沒有籃球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然後又喜歡電影的人進場支持。
.
而監製與導演也很聰明的,搭著近幾年來HBL的風潮,改編了高國強、高國豪在冠軍賽場上兄弟鬩牆的真人真事,拉出了一條關於奮鬥、關於青春熱血、關於信念與和解的故事,成功地讓那些平時沒有在看籃球、甚至不懂籃球規則的人也能毫無負擔的進場觀影,並且被搧情的劇情搞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想這點是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近幾年運動電影的某種標竿也說不定。
.
然而,我覺得《下半場》所遇到的問題,就如同所有真實事件的改編所會遇到的終極挑戰,也就是並無法在兼顧改編與創新的前提下,發展出一個比現實生活更加有趣的題材,也讓他們被迫以更為煽情、氾濫的方式去處理整部電影的劇情與人物關係互動,搞得最後在核心議題上的失焦、過多雞肋的功能角色、以及籃球場上的失真…等。
.
舉個例子來說,前陣子看了以美國知名連續殺人犯Ted Bundy為主角的真實紀錄片以及改編劇情片,雖然劇情片幾近忠實的還原了Ted Bundy狂妄的一生,但看在觀眾眼中,卻與此有強烈的疏離感,原因不外乎在真實事件已經如此有張力、且我們已經確知事情走向時,藉由再度演繹後的「劇情」已經無法滿足我們對於「驚喜」的期待,那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情節,已經不再新鮮、刺激,從而我們對於複製的劇情感到了無生趣,從而對於電影的敘事感到不耐煩。
.
而同樣的概念回到《下半場》中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喜歡籃球、甚至稍稍知曉高家兄弟對決過程的球迷而言,這樣的電影詮釋可說是相當粗暴且割裂的。首先關於兩兄弟的宿命對決而言,真實的狀況是,哥哥高國強在泰山高中經歷了兩年的磨練之後,在高三那年跟著隊友夾帶著全勝的氣勢闖進冠軍賽,迎來高中生涯的最後一戰,尤其在八強資格賽時又以一分險勝同樣呼聲極高的松山高中,帶給了他們無比的信心,可以贏得泰山高中隊史第一座HBL冠軍。這場球賽的看點,不外乎是野性十足的泰山高中,要來挑戰HBL的傳統勁旅松山高中,當然除此之外高家兄弟的對決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比賽正式開始之後,泰山高中挾帶的一路的氣勢,以領先十五分的優勢進入下半場,甚至第四節大部分時間也握有領先。沒想到這一切在最後幾分鐘風雲變色,高國豪人來瘋似的連投帶切,包含最後致命的三分彈命中,鎖定勝局,也讓松山高中就此拿下冠軍,賽後高一的高國豪強勢拿下MVP與新人王兩項大獎,開啟了往後最強高中生的旅程,而高三的高國強則淚灑球場,遺憾地結束了高中籃球生涯。
.
說到籃球,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第一印象絕對來自於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他當中關於勝利的執著、不放棄的精神、隊友間的革命情感、以及滿滿對於籃球的熱愛,是代代人關於籃球最美好的回憶也是難以忘懷的初戀。籃球迷人的地方是,場上的五個人就像一隻手中的五個手指頭一般,有長有短,但缺一不可,有了全部才是一隻完整的手。除此之外,你永遠無法想像,時間到點的那刻前球場上會發生什麼事,也永遠無法想像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人類究竟可以做到什麼,因此我們有了T-MAC的13秒35分,有Fisher的0.4秒,也有了櫻木花道的槍響絕殺。而當然,籃球員對於籃球的熱情、以及球迷們忘情的支持自己喜歡的球隊,甚至因為籃球而帶來的生命改變,也是籃球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地方,我想這部分NIKE與NBA球員合作的一系列「THIS IS WHY WE PLAY」呈現得相當精準,也相當令人感動。但,我以上說的這些,《下半場》有嗎?如果有,做的深入嗎?我十分懷疑。
.
對於我來說,觀看《下半場》的過程,就像是看一個沒有那麼愛籃球、懂籃球的人帶著一群很愛籃球的人拍給愛籃球的人的電影。並不是說這部電影當中沒有籃球,沒有夢想、沒有掙扎、沒有衝突、沒有革命情感,只是在這樣的一部情緒綜合體當中,缺少了對於籃球的愛。
.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些說詞是那些籃球愛好者對於電影的吹毛求疵,那些籃球上令人著迷的概念,並無法完美的嫁接在電影上面。然而若我們以同樣是改編於籃球的《灌籃高手》來看,可能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
首先是關於衝突,籃球說到底雖然是一個與人對抗的團體運動,但到頭來其實也是一種與自己的戰鬥,應該說所有的運動最大的敵人都會是自己。因此要持續進行這樣高強度的競技,最後必須面對的都是我為什麼想要打球這樣的問題。在《灌籃高手》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角櫻木花道最初加入籃球隊是為了追晴子,然後他覺得籃球有趣,又可以追晴子所以繼續留在籃球隊,然後他又感受到一切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追晴子所以他努力的練球,最後在與山王的比賽中,他感受到他對於籃球與晴子雙重的愛,然後也體會到一種有別與打架時所獲得的支持與信賴感,也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之外的事情奮鬥,所以他感到安心與快樂。因此雖然山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慘痛的敗北,但青春中的遺憾,伴隨著是下一次的成長,所以我們在此受到櫻木的感動,也完全能夠理解他的決定以及他的情緒。
.
反觀在《下半場》中,我們只能粗淺地看到兩個因為爸爸曾經教他們打籃球,所以喜歡打籃球的人,然後因為一些原因兩人分道揚鑣,各自開始打籃球。但關於他們執著什麼,為什麼打籃球、為什麼而戰、為什麼喜歡打籃球卻絲毫沒有著墨,弟弟的信念只以一句我想好好打球概括,而哥哥則又以一種極為濫情的集體式的光誠加油作為號招。如此輕飄飄的劇情鋪陳方式,也讓觀眾引頸期盼的最終對決,除了噱頭式的兄弟對決之外,衝突點只剩下那幾近無從得知從何而來的概念式強弱對決。這不是一場信念之爭,兩個人、兩個球隊的信念沒有明顯的相撞、這不是一場兄弟之爭,兩個人的關係除了兄弟之外,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大書特書,然而這也不是一場與自己的戰鬥,因為我們看不到他們如果不打籃球、或失去籃球、或輸掉這場比賽會有什麼後果。而這些總總細節上的缺失,也讓最終決賽的呈現,流於表面形式上的雷聲大雨點小,感覺很像萬人演唱會台下都是動員的觀眾,台上演的拼命,台下也配合得很辛苦,看起來縱使畫面流暢,演員也相當稱職有帶入感,但總覺得少了靈魂,也讓觀眾對此有所距離。
.
而除了畫面情感上的空洞外,更大的後果是,電影從何導致青春電影中「遺憾感」的缺失。你難以想像一部青春熱血電影,少了「遺憾感」會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如果少了一個強烈的遺憾,那麼會讓整部電影的故事過程顯得無所適從,隊友間沒有感情,球隊裡沒有革命情感,對手間也沒有競爭火花,從而導致整部電影變成一個想像是的青春模樣,沒有人物、沒有細節、沒有過程,只剩下滿滿滿的情緒剪貼,你甚至看完不知道該如何定義或言說這段經驗,就只有空虛。
.
除了籃球場上的迫切與遺憾的缺失外,我想就如同上述所說,本片也缺乏那種零秒出手的迫切緊張感。我當然知道在本片最後有一個絕殺奪冠的鏡頭,但我說的並不是那個。我說的是那種觀眾隨著比賽進行而情緒起伏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這場冠軍賽的安排,採取了最大眾的上半場大幅落後,下半場急起直追的戲碼,就像《灌籃高手》中對山王的劇情一樣。而在球場上有大幅領先,也就有拉鋸膠著,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劇情的開展,在第四節哥哥爆氣一波、然後弟弟突然失神的情況下(所以他到底為什麼失神?),雙方比數陷入拉鋸,最後就在小三的三分空擋命中下,追成的平手。我想這裡的問題會是,在前面那麼一大段的拉鋸戰底下,身為觀眾的我們只知道他們很膠著,但卻沒有被明確的告知目前的比數,從而對於場上的戰況除了概念之外,擔心沒有一個依據,所以對於所有的資訊只能片面地接受,而無法主動參與。這樣的狀況雖然到三分命中前有了個緩解,但本可以大書特書的絕殺場面,卻選擇以一個最無聊俗爛的方式結束。追平到落敗,情緒與情緒間的轉換過於隨便、快速,使得緊張感根本無從聚焦,追平快樂的釋放感以及突然落敗的失落感到感動大合唱的遺憾難過感無縫接軌,讓觀眾根本沒有時間梳理情緒,卻被塞了一大隊情境,使得整體場面寫得凌亂且無所適從。除此之外,將兩隊的對決化約為兄弟的和解,但卻少了其他球員的鏡頭,也忽視了籃球視為一個團體運動的本質,然後加以迅速散場的人潮,真不知該如何定義這樣的安排與調度,只覺得無限混亂與尷尬。
.
說完了敝人認為的故事主線上的問題之後,想說一點我對於第四節最後突然站在場上那段的看法。關於那段,或許有人會拿《灌籃高手》動畫版動輒半集一集的回憶跑馬燈來護航,比如說投一個三分球投了十分鐘,跑一個快攻,跑了一小時之類的。但我想與之不同的是,《灌籃高手》在如此陷入思緒與回憶的片段中,都會將場景轉化、甚至超寫實化。然而,我們在《下半場》當中所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正在進行比賽的場中。我料想這樣的安排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當下場上真的要發生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鬥毆前的醞釀、比如說突然昏倒,所以有了這樣的聚焦定格。第二個就是他想要仿效《灌籃高手》中的記憶閃回,或陷入沈思片段,因此讓他定格。但弔詭的是,他學只學了一半,只讓他沈思,卻沒有超寫實化的場景轉化,比如說四周陷入一片黑之類的,因此我看到的當下只覺得有幾種可能。1.教練怎麼沒有罵人。2. 教練怎麼沒有喊暫停。3.光誠怎麼沒有趁機猛攻一波。4. 怎麼沒有人撞到他。以上四種可能思考下來,只覺得這段的安排十分荒謬、也十分的突兀。更降低的敝人對於此部電影的喜好程度。
.
總的來說,如果要就一個稍稍中肯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我覺得就目前的結果看來,《下半場》是一部相當聰明、甚至還算成功的商業電影。他不僅演員表現十分突出極具說服力,幾個籃球員共同經歷的片段安排也十分討喜(練球部分我反而覺得是本片最大看點,光誠球員私底下的化學效應很棒,只可惜在比賽場上被導演完全浪費),劇情方面也很直率的硬是拉出一條親情為主的對抗,並加雜的青春熱血元素,讓那些對於籃球不熟悉的觀眾也有參與感,是一個能夠輕鬆進場完全沒有觀影負擔的作品。可以預期的,如果搭配不錯的口碑與宣傳推廣,票房上可能會有不錯的成績。
.
但另一方面,缺點就顯得比較可惜一些。它在劇情上沒有扣緊並回應「為何打籃球」的本質問題,並忽略了衝突的多重可能與深度,從而導致需要拿大量的支線劇情以及氾濫情感去補足,讓整部電影看下來,無法了解到一個深刻且完整的敘事脈絡,只剩下拼貼碎裂偶有哭點的情緒拼圖,也浪費了原先這麼好的故事前提與體裁,不免讓人惋惜。
.
還記得我們從《海角七號》就開始喊的台片復興,這樣浩浩蕩蕩、大大小小的喊,也喊了十年。雖然偶有佳作,讓所謂的含淚相挺、到理直氣壯的支持出現了討論的可能。然而,我想除了行銷宣傳之外,就如同HBL近幾年的復興以及UBA的成長跟進。所有的事情到最後,看的還是誠意與結果。有了誠意但沒有結果,可能就變成趙德胤或《老大人》,但沒有結果又沒有誠意,那除了含淚相挺之外,我真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你看看如此熱血或熱的HBL和UBA到了SBL長成什麼模樣,投機取巧的式的操作結果,可能一時看得出成效,但觀眾與球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到最後一定會露出馬腳。我發現許多台片往往有好的概念與出發點,但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除了缺乏對於故事的熱情與愛之外,更大的問題都是出現在故事上。過多的議題與想法強塞其中,拼貼式的情緒片段交錯出現,到最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四不像。所以我說,追根究底看來,《下半場》想說的是什麼?是兄弟情?是青春?是失能家庭?是校園戀愛?是聽障選手奮鬥的故事?還是熱血與遺憾?還是遺憾後再出發?還是魯蛇的逆襲?還是勝利的執著?到底是什麼?議題很多看似很好,但如果無法收束成一個概念與方向,那就是一盤鬆散的沙,一套操作的工具,但回歸到作品本身,就越來越不清楚了。
.
最後想引鄭秉泓在這期電影欣賞文章中的話:「倘若一部商業電影連本地觀眾對什麼題材感興趣都搞不清楚,連一個故事該有的起承轉合都都不起來,連作品何以該以電影的方式存在於戲院銀幕都說不清理由,那還把它拍出來做什麼?」
.
雖然大部分國片並沒有那麼嚴重,我也不是在特指《下半場》,但我覺得如果許多作品可能以更審慎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故事可能會更好,台灣的電影很有潛力,台灣籃球很熱血去看,LOVE LIFE
.
他拍應該會好看一點,至少他懂籃球。
.
啊,很喜歡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HBL就是又「H」又「BL」,如果這句話為真,且是本部片的原意的話,那我上述長篇的論都是廢話,看這句就好。讚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信任隊友,互助互補 Cover隊友我不客氣了! ft. Max李】 籃球,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運動。那讓你愛上籃球的原點,又是什麼呢? 是CBA的梁三連線?SBL的俠獸對決? 是台灣飛人陳信安?某天早晨的NBA轉播?還是櫻木花道那一句「左手只是輔助」呢? 智翔愛運動第七彈!我們來聊聊團隊合作以及兩支...
「籃球快攻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湯姆自己講 Monologue. by t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10N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新聞] NBA將改快攻犯規吹罰增加1次罰球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為何快攻時經常給敵人追上?為什麼豪哥的快攻上籃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outlet pass 後場快攻長傳... - Basketball Lab籃球研究院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快攻定義 在 快攻得分的定義? - 籃球板 - Dcard 的評價
籃球快攻定義 在 湯姆自己講 Monologue. by t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湯姆的世界盃足球|從足球看人生觀
「把重要的抉擇做得好,比做好大多數抉擇還來得更可貴。」
Important decisions vs Most decisions
籃球跟足球最不同的地方就是進球數,籃球得分常常80分起跳。足球則是1 : 0、2 : 1,甚至 0 : 0 都算是一種比賽結果。也因為足球比分低,所以幾乎整場比賽90分鐘都很緊張,隨時都可能贏球、追平、輸球。
當比賽隨時都可能逆轉,關鍵時刻就變得無比重要,不管是關鍵傳球、關鍵進球、關鍵犯規或關鍵失誤,都可能決定比賽結果。
即使大多時間球都在你腳下,傳球成功次數也比對手多,對手一球長傳漂亮的反快攻,你也可能因此成為輸家。
這些關鍵時刻,正是所謂的臨門一腳。
我覺得人生也一樣,不像考試把大多數題目都選對,你就得到高分上好學校。生活中瑣碎的雜事很多,不見得每件事都需要執著成敗輸贏,重要的是那些決定未來、定義你人生的那些抉擇。
不管是成交一筆關鍵交易、選擇新工作、選擇創業、選擇告白的時機、選擇交往對象、選擇結婚生子、選擇環境。關鍵決定做對了,你就射門得分晉級。做錯了,你就烏龍球輸球或犯規紅牌出場。什麼決定都不做,就 0:0 擇日再戰。
那怎麼樣提高關鍵時刻的表現?除了多練習之外,還有就是下週足球文要講的「Read the game.」
(圖片出處:jeffwallpapers.com)
籃球快攻定義 在 10N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三分線外一大步?這是正常出手距離;
快攻三分停球出手,不意外;
帶球擋拆後自己拔起投射,習以為常。
有一個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寫下屬於自己的歷史;讓人們看見,原來三分球,可以投到這種地步。
歡迎收看:Stephen Curry-那個重新定義籃球的男人
#運動視界
籃球快攻定義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信任隊友,互助互補 Cover隊友我不客氣了! ft. Max李】
籃球,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運動。那讓你愛上籃球的原點,又是什麼呢?
是CBA的梁三連線?SBL的俠獸對決?
是台灣飛人陳信安?某天早晨的NBA轉播?還是櫻木花道那一句「左手只是輔助」呢?
智翔愛運動第七彈!我們來聊聊團隊合作以及兩支籃球隊的故事吧!
很高興在「智翔愛運動」系列出現了第一支以團體運動作為拍攝主題的項目,尤其又是我最愛的籃球,這次邀請到的嘉賓,是「米斯特化學籃球隊」的Max,米斯特化學是我白手起家成立的公司,球隊目前參與了TSBA大桃園超級籃球聯盟的賽事,當初會成立這支球隊,其實有個很簡單的初衷,由於出社會後,以前時常聚在一起的球友們,有的忙於工作,有人結婚生子,漸漸聚在一起打球的時間少了,所以才會想成立一支籃球隊,將過去的球友們聯繫起來,有固定的時間打比賽,因為五對五的籃球對我們來說,有著無法取代的羈絆,那是一種隊友間彼此信任的感覺。
籃球場上的信任與默契,是贏得比賽的基礎,無論進攻與防守,都需要無時無刻專注在場上每一件事情上,與隊友溝通,互相搭配,進攻時的跑位與掩護、傳球,為隊友創造出最佳的出手機會;防守上,互相提醒站位、支援與補防,聯手阻擋對手的進攻,每一處都需要隊友間通力合作,長久下來心領神會,就是存在於團隊的默契。也如同影片中Max所說,毫無默契的球隊往往反映在失誤率上面,每個play一來一往就是四分的差距。
而在球場上的每個球員,都是具有不同風格的個體,彼此擅長不同的事情,延伸出不同的球路、球風,也需要極佳的默契才能搭配起來,例如曾經是台灣單速車指標人物的Max,可不只是外型帥氣唷!主打三號位的Max,單打能力極強、腳步頗具水準,加上穩定的外線能力,配上主打四、五號位的我,在進攻的路徑上我需要幫忙掩護、跟進、衝搶籃板,也要懂得分球策應,才能把握好每一次得分機會。而就跟灌籃高手裡面的櫻木花道一樣,智翔最擅長的就是爭搶籃板球,籃板球不只需要依靠個人能力去卡位爭搶,不管是爭搶時在分毫之間將球撥給隊友,還是拉下籃板後尋找長傳快攻的機會,也都是需要默契的重要時刻!
至於另一支球隊「簡智翔」,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這支籃球隊嗎?幾個月前我曾經在臉書上介紹過這支以我的名字作為隊名的球隊,其實也是原本的球友在練球時因為不想浪費比賽場地,於是再度招兵買馬,在平日的時段嘗試起自辦比賽所成立的,如今,平日的New Power聯盟也漸漸有聲有色了起來,不僅找來專業的裁判,也有上市櫃公司與企業前來組隊參賽,對我來說,人與人的互動,就是講求信任,而透過來籃球比賽以球會友,在揮汗中尋求彼此的理解,培養出默契,正是我喜愛籃球的原因之一。
每年夏天台灣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籃球賽事舉辦,夏天的尾巴也即將逼近了,大家的球友在哪裡呢?別客氣了快約一發出來切磋拼搏吧!正逢亞運如火如荼進行中,本次台灣男女籃皆在5X5項目的預賽小組取得全勝戰績,女籃更是進軍四強,接下來這一週將與亞洲列強進入短兵相接的淘汰賽階段,就讓我們一起熱血地為台灣籃球加油吧!
#智翔愛運動
#信任隊友互助互補
#誰要打球球我帶
#Basketball
EP.1【創新,傳統的華麗轉身 從CrossFit定義創新 ft. Poshu】https://npptw.org/Cj7Z3u
EP.2【準備充足,勇敢出擊 蘊含在勇氣之中的知所進退 ft. 范Sir】https://npptw.org/QdOpU4
EP.3【熱情,奔放的挑戰學習 中東肚皮舞初體驗 ft. Ivy】https://npptw.org/nbuRRY
EP.4【自由,突破框架完成目標 一起到公園街頭健身吧! ft. 朱俍華】https://npptw.org/PwmlWw
EP.5【尊重對手,全力拼搏 球場上最紳士的羽球運動! ft. 黃美菁】https://npptw.org/2MTNF4
EP.6【耐心,步上信念之路 智翔的撞牆期出現了?! ft. 葉日鴻】https://npptw.org/2QDkel
👉|簡述:期待乾淨與健康的新桃園《九大政見願景》https://npptw.org/kWScg6
👉|簡智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ianzhixiangnpp/
籃球快攻定義 在 為何快攻時經常給敵人追上?為什麼豪哥的快攻上籃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第0步的規則有很難懂嗎?你不知道的 定義 !並延伸收球、運球時的觀念| 籃球 裁判| 籃球 教練| 籃球 規則|EP1. 尼克 籃球. 尼克 籃球. ... <看更多>
籃球快攻定義 在 outlet pass 後場快攻長傳... - Basketball Lab籃球研究院 的推薦與評價
outlet pass 後場快攻長傳提到outlet大家應該會想到出清過季名牌商品的暢貨中心,其實outlet就是let out,讓某個東西找到出口的意思,像是發洩情緒、湖泊的出口河或者 ... ... <看更多>
籃球快攻定義 在 [新聞] NBA將改快攻犯規吹罰增加1次罰球 的推薦與評價
NBA將改快攻犯規吹罰 增加1次罰球
記者黃建霖/綜合報導
在籃球比賽中最令人沮喪的事情之一,就是當一次漂亮抄截後、球員準備完成快攻時,卻
被對手用犯規停下來,這讓一些潛在的高光鏡頭就此消失。不過這樣的行為,未來NBA可
能提出辦法來加以遏止。
根據知名記者Chris Haynes報導,聯盟競賽委員會已經起草了一份提案,將改變對快攻犯
規的吹判。未來如進攻方在快攻得利球的情況下被犯規,那將獲得一次罰球機會,並發邊
線球。
在以往,如果快攻時被防守方犯規,進攻的球隊只能發邊線球,從戰略角度來看,這是一
種聰明的犯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阻止對方靠轉換輕鬆拿分。
不過如今聯盟將改為罰球後繼續獲得球權的方式,來限制這樣的行為,進攻球隊將被允許
選擇一名球員來進行罰球,類似於目前發展聯盟對於快攻犯規的做法。
Haynes在報導中指出,NBA競賽委員會計劃將這一規則改動提交到理事會,預計將獲得一
致批准。而此外由於今年季後賽時獨行俠板凳球員站在場邊的舉動引起討論,因此聯盟也
將對未來的板凳禮儀進行規範。
除了規則改動,以及一些罰款金額的修改之外,聯盟也預計正式將大獲成功的附加賽變成
賽季的一部分,如果董事會投票通過,未來就無需在球季開始前投票是否進行。
https://reurl.cc/QLymn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4.123.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57593370.A.B9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