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味覺深處的米食記憶|#咀嚼出台灣土地的滋味
#顧瑋 除了開辦《米通信》刊物介紹台灣好米,她更同時打造 泔 米食堂 做「米的策展」,要用好滋味說在地故事。宜蘭的雪福米、花蓮光復太巴塱的紅糯米、台東的高雄139號、台梗4號米......等等,在選定一個地域的米後,再融入特有在地滋味、手法烹調,顧瑋希望以噴香扎實的米飯,喚醒大家對米的記憶→
#友站分享:匠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
米通信 在 Gizmodo Jap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米通信キャリアの新型コロナワクチン促進キャンペーン AirPods Proやソニーのノイキャンヘッドフォンが割引に https://www.gizmodo.jp/2021/06/verizon-covid-19-vaccine-campaign.html?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043e7e26cd3c8b53eeaf2b343fec6bd4
米通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含金量🈵️🈵️的淘黑金懶人包😎😎
你曾懷抱去屏東種可可的小農夢嗎?
#頂尖職人齊聚開講 | Eatpire 趨勢論壇:可可狂潮
.
銳不可擋的可可狂潮來襲,8 位頂尖業內大師齊聚暢談。
2021 不能錯過的含金量超高趨勢論壇,邀請你一同打開深邃迷人的可可文化寶盒 ✧
.
|趨勢論壇 X 與談陣容|
-《台灣巧克力如何找到在國際市場上的座標》
COFE 創辦人 顧瑋 X 鴻梅文創營運總監 王詩鈺
- 《巧克力產業的下個十年》
食力foodnext 副總編輯 林玉婷 X 九日風 創辦人 楊豐旭
-《巧克力食材的玩轉與應用》
Just In Bakery創辦人 武子靖 X 國際星級西點名廚 平塚牧人
-《手工巧克力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Yu Chocolatier 畬室 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創辦人 鄭畬軒 X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法式甜點學》作者 陳穎
.
對談人|
The One 文化長 李絲絲
米通信共同創辦人 馮忠恬
.
論壇套票限定|內含 雷咖哩 Les Currys Lunch Box 及 興波咖啡 x 畬室特調 乙份
.
《Eatpire 趨勢論壇:可可狂潮 》
僅此一場,售完為止 ✦ https://bit.ly/2WEMg1t
.
|活動資訊|
日期:2021/01/26(二)
地點: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 A9 9F
2021 黑金派對|全台最大巧克力風格盛宴
米通信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yHnCsTfJMA/hqdefault.jpg)
米通信 在 真的多嗎?她想找到,世界上真正最好吃的米|#誠品閱讀光影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 米通信 》, ... ... <看更多>
米通信 在 米通信 的推薦與評價
米通信 。 3929 個讚。一叢稻結千粒穗, 竭力餵飽著我們的食糧, 我們是否認真看待,足夠感謝? 於是開始了尋米的旅程。 《米通信》訂閱:https://goo.gl/gzfFi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