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抹黑」很蘋果】
大家應該都看過蘋果那部 Mac 與 PC 對話(連結:)的廣告了─一部藉由說了「實話」來打擊對手的廣告 xD
其實人們一般來說是瞧不上「說別人壞話的人」。那蘋果是怎麼做到「抹黑」的同時不失格、反倒給人一種有趣的共鳴感呢?以下我們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微影評吧。
-
嗨,I am 傻子 / 許榮哲
廣告有兩種思維:一種是美化自己,一種是醜化別人。
美化自己容易理解,大部分的廣告都是這一類的;至於醜化別人,相對比較少見,我們印象比較深的大都是選舉的例子。
選舉是多數勝出,只要對手被抹黑,自己的勝算就會增高。
舉一個「抹黑」的著名商業原型案例:
土耳其的國父阿塔圖克是個很有遠見的領袖,他想把土耳其建設成一個現代化國家。他推動許多現代化的政策,其中一個是想把土耳其婦女的頭巾拿下來。
土耳其是回教國家,婦女從小就戴頭巾,這是她們的傳統。
阿塔圖克原以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想卻踢到鐵板,他用盡各種方法,就是沒辦法把她們的頭巾拔下來。
最後,阿塔圖克換了一個方法,他規定「妓女都要戴頭巾」。
這下子,尷尬了,戴頭巾原本是一種優良傳統,它有榮譽性。但現在卻很可能因為戴頭巾,而被誤會為妓女。
這就像當你的鞋子疑似踩到狗屎的時候,疑神疑鬼的心理作用下,最後索性脫掉鞋子不穿了。
同樣的道理,頭巾就是頭巾,它完全沒有改變,但在土耳其婦女心中,它跟妓女沾上邊了,從此頭巾的價值,一落千丈。
有句話說的好,所謂「行銷戰爭」,其實就是「認知價值」的戰爭。
阿塔圖克是間接把頭巾跟妓女沾上邊,至於蘋果的”Get a Mac”廣告則是直接把對手PC跟笨蛋綁在一起。
把人抹黑成笨蛋是絕招!
我再強調一次,是絕招中的絕招!!!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某人大罵獨裁者是「笨蛋」,當場被軍警抓走,最後某人以「洩露國家機密」被判刑。
自古皆然,對付獨裁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對方抹黑成笨蛋。
人很奇妙,不怕被誤會成獨裁者,就怕被叫笨蛋。
老子就是獨裁者,咬我啊。什麼,你罵我笨蛋,我咬你喔。
想想我們的馬總統,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爬不起來的──馬水母。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用抹黑的手法,以前它的對手是IBM,蘋果在西元1984年,利用小說家歐威爾的作品”1984”的獨裁梗,拍了”1984”這支廣告,諷刺IBM是獨裁者。
在政治上,我們討厭獨裁者,但在商品的巿場,我們不會有那麼強烈的自覺。所以把對手抹黑成笨蛋,殺傷力相對大很多。但抹黑有副作用,非常像七傷拳,只要一個用力不當,常常沒傷到對手,自己反倒受重傷。
蘋果這支廣告之所以成功,絕不是僥倖,肯定經過審慎的評估,它至少做對了底下三點:
第一:事實撐腰
蘋果這支廣告之所以威力那麼強大,是因為它說的是一個事實,而且是眾所皆知的事實:PC常當機,需要重新開機。
事實上,觀眾之所以笑,並不是因為劇情好笑,而是精準的戳中了痠點。心痠的點:唉呀呀,太寫實了,我也有這樣的經驗。
第二:蠢蛋具像化
把Mac和PC同時擬人化。
嗨,I am Mac.
Mac是個清爽靈活的年輕人。
嗨,I am PC.
PC是臃腫笨重的中年人。
哇靠,這樣的形像實在太生動了,隨後他們的講話風格和行事邏輯,幾乎是貼著他們的外形創造出來的。這殺傷力實在太大了,蠢笨的印象一旦具像化,就像燒紅的鐵,ㄘ──,烙印在臉上一樣,從此走到哪裡,蠢到哪裡。
第三:製造反差,接收失分
事實上,在廣告裡Mac可以選擇不登場的,它一樣可以達到抹黑對方的效果。但Mac的同台登場,不只可以造成反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順勢接收對方的失分。
從銷售巿場來看,當年的PC遠大於Mac,所以觀眾大多知道PC的糗,但不知道Mac的好。因此兩人同台亮相,一比較之後,當有人選擇拋棄PC時,立刻知道該擁抱誰。
這支廣告有沒有效?
影片播完,觀眾會心一笑之後,心裡同時產生一個陰影:媽呀,老子用PC ,會不會被誤會成傻子啊?
從Mac見好不收,一連推出好幾支各從各個面向來抹黑PC的系列廣告就知道:答案是超有效!
PC簡直被打到吐血,爬不起來。
然而說到底,我們才是傻子,一般人無法仔細辨別兩位候選人的差異,只能任由街頭巷尾的耳語,把我們神聖的那一票奪走。
選票被奪走時,我們還自信滿滿的說:我才不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一個傻子呢。
你這個傻子。
──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