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鎮美術館,看見木心 ⋯⋯
「木心美術館」位於文學奇才木心的家鄉浙江烏鎮,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大弟子,紐約OLI事務所的岡本博和林兵設計督造,景觀與內部由法國博物館景觀設計專家法比恩設計,全程歷時4年。館長由著名畫家,作家陳丹青出任,也是木心的弟子及木心美術館最大推手。 美術館以現代幾何造型相互銜接,木頭模板的混泥凝土牆體,內部以簡約暖灰為主調,局部自然採光調暗的效果,完美呈現木心風格的孤獨感,空靈,穿透力。 館內收藏木心畫作600多件,文學手稿數千份⋯
木心:「風啊,水啊,一頂橋」
木心是詩人,作家,畫家,旅美多年,在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 他的文字表達方式幾乎找不到師承來源,橫空降臨,獨特而清雋,他的畫作更是如隱士般空靈而孤絕⋯⋯讓人流連神往。
#紀念木心的藝術文學作品,也紀念藝術本身 #清雋空靈如木心的作品 #烏鎮大劇院 #文青學子最愛的文學奇才 #建築美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芬蘭除了風景優美,更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在這個千湖之國有很多隱世小島,每個島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勝和故事,又因為芬蘭到處都是樹林,所以芬蘭人從生活到藝術,很多事物都跟木息息相關。 由科利坐摩打船穿湖過島,可以到達位於皮耶利寧湖另一端的皮耶利寧博物館,船程約為一個小時,已經比陸路快一截,可想而知湖...
紀念木心的藝術文學作品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芬蘭除了風景優美,更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在這個千湖之國有很多隱世小島,每個島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勝和故事,又因為芬蘭到處都是樹林,所以芬蘭人從生活到藝術,很多事物都跟木息息相關。
由科利坐摩打船穿湖過島,可以到達位於皮耶利寧湖另一端的皮耶利寧博物館,船程約為一個小時,已經比陸路快一截,可想而知湖是有多大。
皮耶利寧博物館是芬蘭第二大戶外美術館,在如此大的森林中,隱藏着已故芬蘭雕塑家伊娃・律納寧的故居兼工作室。木屋的設計由內到外均別出心裁,例如門口的馬蹄鐵,原來是代表連馬都要把鞋子脫掉的意思——所以人類都要脫鞋才進屋,十分幽默。兩層大屋內收藏了數件她的大型木雕刻作品,代表作「七兄弟」的靈感源自芬蘭著名文學作品,用一整條木雕成,製成第一件的時候她只得18歲。除了人物輪廓雕琢細緻,亦同時重視旁邊的裝飾,如茶壺、茶杯、人頭剪影等。伊娃將家的每個部分都雕得非常精緻,從一張枱到電掣櫃都可以看到她的創作,並在客廳騰出大量空間工作,雕刻剩下的木碎還可以直接掃進火爐生火。到70年代,伊娃在赫爾辛基舉辦大型展覽後聲名大噪,將工作室搬到家旁邊的小木屋,能夠用木做的地方都有她的痕迹,好像大門,甚至是木紋清晰可見的地板,令人驚嘆。工作室內展出的作品大部分從芬蘭的森林獲得靈感,例如一系列雀鳥屏風和熊人雕塑,體現芬蘭與大自然、樹木和動物的密切關係。她的丈夫則負責幫她預先處理木材,讓她可以安心創作。伊娃在2001年離世後,次年丈夫亦跟隨逝世,工作室內現在還保留着他們未完成的作品。
此外,這裏還有這一間帕特里教堂,不少芬蘭人都會專程來這裏參觀甚至舉行婚禮,聖像、祭台、裝飾、長椅等,全都由伊娃一手包辦,連牆上的裝飾都是以芬蘭小動物為主題。
在庫奧皮奧 可以由Tahko坐30分鐘船去到Aholansaari Museum。這個小島上也有一座全木做的教堂,非常雄偉,足以容納800人。這座博物館本來是18世紀路德會覺醒行動領導人Paavo的故居,他是第一個登陸這個島的人,後來該會的義工也來這裏追隨他,並開始搭建教堂及其他設施,為了紀念他們的貢獻,故居外的木柱也雕了Paavo和義工們的樣子。在這裏可以從舊屋的配置窺探芬蘭人昔日的生活,例如早在18世紀,小小的房間要擠7、8個人,但竟然有獨立的芬蘭浴室!Aholansaari Museum可以說是芬蘭人的重要歷史遺產之一,現在還是度假和露營勝地,信徒會特地來這裏決志,非信徒都可以到這個隱世小島,享受寧靜的生活。
PIELISEN MUSEO
地址:Pappilantie 2 81720 Lieksa, Finland
網址: https://goo.gl/uBTiiP
Aholansaari Museum
地址:Leirikirkonpolku 2, 73310 Tahkovuori, Finland
網址: http://aholansaari.fi.www23....../aholansaari-in-a-nutshell/
採訪:傅蕊雯 拍攝:傅蕊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紀念木心的藝術文學作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