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一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結構一詞,雖通用於建築,但小說的結構,並非紙上的藍圖。佈局,也不是死板的棋式。它是行進中的東西,是鬥爭中的產物。小說的結構是上層建築,它的基礎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矛盾、鬥爭、演進中,出現小說的結構。因此,長篇小說的結構並非出現於作者的憑空幻想之中,而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經過作者思考後,所採取的表現現實生活的組織手段。建築工程,可先有藍圖,然後再去備料。作品則不然,要根據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積累,才能有效地設計。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作品完成後,結構狀態才告終止。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生活之於創作是多多益善。生活積累綽綽有餘,而不是捉襟見肘,才能出現理想的小說結構。創作,是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能白手起家,更不能一本萬利。
二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在中國長篇小說中最為著稱。我們現在就這四種小說的結構方面,進行初步的粗淺探討,作為寫作長篇小說的學習準備。前三種長篇小說,都是在前人的創作(或口頭、或文字)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
《三國演義》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陳志在中國史書中,除史、漢外,最稱得體。而裴註之詳盡豐富,保存了很多古書資料,生動而具體,雋辭逸事,隨手可得,在史註中最有價值。這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它還利用了以前的話本和戲曲方面有關三國的資料。這些資料裡的英雄人物,已經過無數次演唱說講,典型性格初步具備。《水滸傳》根據它以前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經過口頭講演,日見完整。《西遊記》是根據一些高僧西域旅行的記載、佛教故事和以此為內容的粗具規模的小說。
四種長篇小說都是宏偉的著作,經過長時間廣泛的流傳,差不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精神食糧。它們是深入人心的書,不只在思想意識方面,有的並在實際生活上,給予人民以不可估量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可以看出,這四種小說都不是平凡之作,都是大手筆的產物,有獨特的見解和藝術修養,有豐富的知識和組織能力。都是苦心經營,各有時代、藝術特色。小說的結構,也可以叫做佈局。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即總綱、分目和結局。古人創作小說,是很重視結構的。結構的形成是以主題思想為指導的。
《三國演義》以史實為根據,在寫作中,它確定以蜀漢為正統,但並不削弱對魏、吳的刻畫,它以桃園結義開始,經過對各個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突出三國之間的主要矛盾鬥爭。三國時人才眾多、群英崛起,謀士如雲,政治文化多有可采,至如華佗之醫、管輅之卜,也很生動有趣,它不遺漏一個重要人物,不遺漏一件重大事件,精心組織、波瀾起伏。最後得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乎歷史規律的推論,作為全部小說的結局。
《水滸傳》前幾十回,實際上是各個梁山人物的小傳,它接連寫了晁蓋、吳用、阮氏兄弟、楊志、宋江、林沖、武松、石秀、盧俊義的出身、遭遇,生活和性格。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中篇或短篇。因為當時的水滸故事,是以人為單位的。施耐庵統籌全書,他以誤放妖魔作為楔子,以智取生辰綱展開故事,突出一個「逼」字,以這些人物齊集梁山為一結局。這樣的結構,在藝術上說是完整的。
《西遊記》的結構比較單純,它接連寫那八十一難,難難不同,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充滿幻想和幽默,具備藝術特色。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為結局。
以上只是就其總綱和結局來談,其中的佈局穿插,輕重、取捨,各個作家的匠心運轉之處,只有進一步研究才可以窺探它的結構藝術的奧秘。
三
藝術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多麼偉大的藝術成就,也是在前人的勞作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即使像如此輝煌的藝術精品——《紅樓夢》也不能例外。在結構上,《紅樓夢》是平地起樓臺,並非再創作,但如果沒有歷史上前幾種長篇小說,特別是《金瓶梅》一書的出現,《紅樓夢》是很難產生的。按照《紅樓夢》開端所寫,一會兒叫「風月寶鑒」;一會兒叫「金陵十二釵」,又叫「情僧錄」,又叫「石頭記」。可以斷言,這部小說,是長期經營,屢經易稿,在故事結構上,是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的。我甚至猜想,雖然《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一人創作,但他身邊一定有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具備高超的藝術見解,每章每段地和他討論,出點子、提意見,改善補充。因為我實在驚嘆,像《紅樓夢》這樣宏偉的藝術結構,實非一個人的才力所能達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或是開會產生的小說。
以下就談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第一回有言:「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就字面看,這都和結構問題有關。作者為了使這部小說不落俗套,在結構上,苦思冥想、慘澹經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部小說在綱領提起時就不同凡響,完全是獨創。在進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綱放得很長很長。第一回,從甄士隱寫起,然後提到了賈雨村,但主要的是點明小說要宣揚的思想,即「好了」思想。第二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是為了小說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即將出場。然而又不叫她即刻露面,卻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使讀者得知本書所寫家族和環境的概況,使主角出場時有典型環境的依據,讀者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按照習慣,總綱應該放在第一回,作者卻點了一下又放下,接著環境敘述之後,就使一些主要人物上場。這便是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賈府,賈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紛紛登場與林姑娘相見,實際是使他們與讀者相見。這一回,進一步詳寫賈府的勢派。
兩個主要人物見面了,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鍾情、情意纏綿、糾纏不已。作者卻寫了出乎意外的寶玉摔玉,黛玉傷心這樣的事件,突出兩個主角的性格特點,反而使兩人生疏起來。接著就去寫別人家的事,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直到第五回,作者才正式「曲演紅樓夢」,別開生面地表明本書十二個主要人物的一生命運。《紅樓夢》一曲,以「開闢鴻蒙」四字開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傾注一擲,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長江大河的奔騰,高山瀑布的狂瀉。讀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揚的哲學思想境界裡去。這支曲子,隨著故事的展開,一直在讀者耳邊響著,一直伴奏到第八十回。
這真是千古絕調,第一聲春雷振聾發聵,在任何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遇到過。
四
寫小說應該是因人設事(情節),反過來,又可以見景生情(新的情節),這樣循環往復,就成佈局、就成結構。
《紅樓夢》寫了一些大排場,比如秦可卿之死,這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才幹而設;寫了元春歸省,則借此機會表現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這些大排場,我們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紅樓夢》裡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後果都很清楚,而且潛伏很長,波及很遠。比如元春歸省,這不只是繁華場面,它牽動著全書的佈局。最明顯的是歸省修造了大觀園,使姐妹們都住進去,作為故事的中心場地。它又包括著許多小情節,比如:歸省買來了小戲子,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處,歸省要用尼姑,這就是妙玉的出處。而這些人在書中,並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這裡,大的情節又起綱的作用,它牽動著很多小的情節。
曹雪芹在處理大情節時,總是像觀覽大江大河一樣,先找它的發源,細察它的匯流,看好它的來龍去脈。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先是用「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撥」這樣一個小動作,極其生動地寫寶玉和金釧之調情。然後,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經使事件嚴重,但作者暫把這個危機放下,接著寫「畫薔」,寫「撕扇子」,寫「麒麟」,寫「訴肺腑」,這就是寫賈寶玉自己仍在隨波逐流地浮在愛情的無邊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卻以他為中原之鹿,正在進行殊死的情場大角逐。直到寶玉迷離恍惚、六神無主,才寫「老爺叫他」,接著又是忠順王府來要人,又是賈環告狀,這才是「不肖種種」,步步緊逼、氣上加氣,使得「大承笞撻」有聲有色。打過了,接著又是賈母訓子,林黛玉抹眼淚,這樣情節相連,還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寶黛交諷,甚至薛蟠耍無賴,玉釧調羹這一系列的小情節,都寫得這樣合情合理、自然生動,就非曹雪芹不辦了。
他寫一個中心事件,總是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動盪,搖動荷花,驚動遊魚,也使過往的小艇顛簸,潛藏的水鳥驚起,浪環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動盪拍擊不已。
這就叫做精心結構。
五
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淚盡而逝」,只留下八十回,並有人說都是草稿。這就給研究它的結構造成極大的缺陷和困難。
按總綱推斷,上半部寫的是「極風月繁華之盛」,即那個「好」字;下半部當然要寫到那個「了」字,即散了的筵席,倒樹的猢猻,乾淨了的茫茫大地。但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絕不會是突變。這樣《紅樓夢》究竟要寫到多少回,就成了永久不能回答的疑難。俞平伯說,可能要寫一百一十回左右,因為五十四回是個轉折。這也是推斷之詞,究竟要寫多少回,即使曹雪芹,當時也很難預先估得那麼死。據魯迅說,八十回也不過剛剛露出些悲音來。
高鶚續書,一開頭的回目,「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高的續文對原著來說,是天上地下。但我們也應該退一步想:曹雪芹死後,企圖續貂者,不下百種,皆成狗尾。不管怎樣,高鶚還是忠於曹氏的原來計畫,極力追蹤原來旨意,求其吻合。雖然寫得死板僵硬,大致還是按照悲劇的路子走下來了,最後重露一些起色,這也並不完全違背曹氏的「好了」思想,因為事物仍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這樣四十回續書,使愛讀完整故事的人,能得到比較圓滿的享受,這就是高鶚的功績。如果他也給你來個大團圓,豈不更糟。高鶚雖然「閑且憊矣」,然而他是一個熱中的人,並不是過來的人。他和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距離很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所以他的書能夠長期附在驥尾上。《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紛爭、天下雲擾,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水滸傳》寫的是五湖四海,各種職業身分的人;《西遊記》寫的是西天佛地,近於海外奇談。它們的佈局方面幅員廣闊,可以馳騁,都有方便之處。而《紅樓夢》所寫的只是甯榮二府,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雖也寫到一些親戚,如林如海、王子騰,都很簡略。寫薛家較詳,實際上等於住在一起,分院別居。寫到一些外界景況,如宮廷寺廟,襲人家和晴雯家,也都是小枝小節。它寫的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鬥爭,寫的是一個家庭的盛衰興敗史。這一家庭從何處興起,又從何處敗亡?這就和在那麼一片不大的地方,修建一個大觀園一樣,在結構上,極費經營,極費周折。在十七回,賈寶玉談大觀園的設計修建時,發表的一段議論,可以作為曹雪芹對藝術處理,小說結構的總見解。即:任何藝術都要基於「天然」,「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能「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為,「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我們知道:小說的結構來自故事情節,而故事情節來自人物的思想行動,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符合生活的發展規律,才能形成的。
我們無妨再作一些註解:曹雪芹所說的天然,就是現實生活裡所有的、所存在的,不是由作者無中生有、胡編亂講的。胡編亂講,便是「穿鑿扭捏」。生活裡一點兒影子也沒有的東西,你硬要把它說成是現實,大加編排,那是說謊,是欺騙讀者,是造謠惑眾。
六
寫長篇小說開頭容易,就像走前幾步棋一樣,頭頭是道,中間佈局已經不易,最後結尾最難。《三國演義》最後以晉朝統一中國作結束,當然很完滿,這是借助于歷史,作者的苦心還很難見到。《西遊記》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結束,這也是故事的必然,事前可以容易安排的。《水滸傳》,以七十回而論,蓼兒窪一夢,已近玄虛,只是等於把更長的《水滸傳》,比較適當地剪裁一下,並非在結尾處做了多大功夫。《紅樓夢》的結尾,因為雪芹已埋地下,世上更無能人,小說影響,雖然如此之深遠,它的結尾,只能無可奈何,將永久沒有下場了。
寫作長篇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中間枝蔓太多,前後銜接不緊,寫到後來像漫步田野,沒有歸宿;或作重點結束,則很多人物下落不明;或強作高潮,許多小流難以收攏;或因生活不足,越寫越給人以空洞散漫之感;或才思虛弱,結尾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甚至結尾平淡,無從回味;或見識卑下,流於庸俗。
至於中間佈局,並無成法。參照各家,略如繪畫。當濃淡相間,疏密有致。一張一弛,哀樂調劑。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閣樓。故事發展以自然為準則,人物形成,以現實為根據。放眼遠大,而不忽視細節之精密;注意大者,而不對小者掉以輕心。腳踏在地上,穩步前進、步步為營,寫幾章就回頭看看,然後找准方位、繼上征途,寫完之後再加調整。如此做去,或可稍有補救于萬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隱性肌覺醒:穿衣顯瘦,脫衣猛獸的啞鈴訓練術」介紹 訪問作者:林冠宇 Adam 內容簡介: 刺激性感,從「舉起」開始! ★1週2次,2支啞鈴就能改造全身的22招居家訓練密技! ★鯊魚肌、人魚線、愛之把……男神裝備練成,在家一次解決! ★十萬粉...
紅樓夢 人物 下場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更多有關中共解放軍軍情分析,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並全站搜索 “解放軍” )
一封寫給中共解放軍的公開信
這封信不好寫,因為解放軍太龐大了,單是所謂的正規軍就有兩百萬人,加上其實也屬於軍種之一的武警部隊的過百萬人,再加上民兵系統如沿海假漁民等等,泛稱的「解放軍」總數可能超過四百萬人。
這四百萬人,加上其直系親人,加上退伍老兵及其親屬家人,總量可能直逼五千萬、六千萬、七千萬人。中國最龐大的公務系統鐵道部,人員及家屬加起來也不過千來萬人,全國「吃皇糧」的非軍事人員,雖然達到嚇人的四千五百萬人,但是比起廣義的「解放軍」生態中的人數,還是小巫見大巫。這封信的對象,除了正在服役的解放軍本人,也包括家屬親人,再加上退伍老兵群體,總量其實已經有一億多人。
外國人,無論如何「知中」,也總以為「解放軍」是一個單一對象;台灣社會,也以為「解放軍」(或「共軍」)是一個鐵板一塊的威脅來源。大家通常都不知道,「解放軍」其實可以類比於紅樓夢中的「賈府」,雖然對外看似一塊招牌,其實庭院深深內派系林立、利益糾葛、內外難分。賈老太太管不住,需要無數個「王熙鳳」來維持場面,每個王熙鳳身邊有需要無數個牛鬼蛇神來幫襯,當然,內中也有天性敏感、喜怒無常的林黛玉和軟弱無能但內心帶著善良的賈寶玉。
基於這樣的本質,無論從組織結構、軍種糾纏、綜合戰力來看,「解放軍」都不能用「美軍」(或德軍、日軍)的概念來理解!這不用講太多大道理,只需問一個問題:請問過去七十年來,美軍(德軍、日軍)有幾個星級將領因政治鬥爭被關入獄?但誰都知道,過去七十年,「解放軍」產生過的所有星級將領,沒在政治鬥爭中被抓去關的,大概不超過5%。軍人,即使在非戰爭時期在中國都是個高風險行業,階級越高越危險,極少人死在戰場上,多數人死在監獄內。
我個人無緣接觸解放軍將領,但卻接觸過一些校級人物和退伍士兵。憑我這有限的經驗,卻得到了很深刻的印象。若我以下說的印象不對,懇請讀到這篇文章的解放軍弟兄們給我指正。
解放軍校級人物,50歲若還沒有升至將級,大概就無望了。我見過一些「無緣將級」的校級,坦白說,他們的見識、氣度、談吐,應該是遠遠超過那些檯面上的將級的。大哉問就來了,為什麼他們與將領無緣?是能力超凡卻不屑過於交際送禮?是猶具軍魂卻被以分贓為主的將領階級排斥於圈子之外?還是他們的專業太強因而被「上面」視為不可因升級而失去的臂膀?
作起戰來,軍隊的實力在校級、士官和士兵,將領若為一群善於搞政治的庸人,這仗怎麼打?恰如拿破崙所說:一群獅子被綿羊帶領,獅子也變成綿羊;一群綿羊被獅子帶領,綿羊也會變成獅子。今天的解放軍,武器再完備,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被政治綿羊帶領的獅子。這樣說,也並非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解放軍將領中即使有獅子,現在也在監獄中。
解放軍中無緣將領的校級軍官、還尚有軍魂的士官、還有悟性的士兵,請捫心自問一件事:即使不談「軍隊國家化」這種崇高目標,作為軍人至少得談效忠吧?那你們的效忠對象是那些貪贓枉法的將領,還是你們心目中的國家,還是養育你們的人民?你們的職業是軍人,還是黨的保安隊員?
再看看那些關在秦城監獄、軟禁在家的將領們,回顧一下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一起照相的將領們,後來的下場如何?如果你是士官、士兵,看看那些退伍老兵,飯都吃不上、維權被驅離逮捕的景況。忠誠何價?職業何價?軍魂何價?
解放軍的槍彈分離,為什麼?我曾在廈門與一位開出租車的退伍老兵聊過許久,他說,1996年「台海危機」時,他們全軍戒備到了極致,晚上睡覺時全副武裝,槍不得離身。但是,上級不發子彈,槍是空槍。我問為什麼?他說:怕我們鬧事啊!試想,若南方戰情吃緊,「中央」敢調動北方戰區的部隊支援南方嗎?「中央」不會擔心部隊在途中「順道」把北京給端了嗎?上海敢讓中部戰區支援東部嗎?
中國2010年前還允許拍如實的軍事連續劇,劇中「軍委」和「政委」的專業、政治之間的鬥爭,您們還記得嗎?其實不用記得,因為現在你們的日常軍中生活就看得到。政治凌駕軍事專業,這仗怎麼打?
有人還記得2001年發生在南海的中美撞機事件嗎?北京的宣傳機構說是美機惡意撞解放軍機。我來告訴你我的判斷。美軍的「指揮控制」(C&C, Command & Control)原則是基於尊重軍人現場的判斷力;上級死了,下級就當場升為上級,如此類推,若戰到最後一個士兵,美軍的名言是:若只剩你一個人,那你就是最高指揮官。
南海撞機事件的實況應該是:美機駕駛發揮現場判斷力,決定接近共機,而共機駕駛員沒有發揮現場判斷的權力,必須尋求地面上級的意見才能改變航道,那飛機速度多快呀,那容得一來一往的空中/地面的政治決策。美國駕駛天真,以為共機必然閃避,那曉得共機駕駛員是政治機器人,於是啪的一聲就擦撞到了。
這就是軍事專業C&C 與政治C&C 對戰力造成的差距!前面所說的「槍彈分離」現象,也是另一個軍事專業被政治攪和的案例。解放軍弟兄們,你們是保家衛國的軍人,還是政治鬥爭的工具,想想。你們的生命是掌握在軍事專業手中,還是掌握在政治鬥爭手中?
我也認識一位退伍的士官長,浙江人,腦袋機靈,做了包工頭。他為我修房子,我只知道他為人仗義,肯為陌生人被欺負而打架,但我從來不知道他當過兵。一直到有一天,我和他一起在小餐廳吃飯,隔壁一桌來自附近的駐軍,聽到隔桌在聊軍中事,這位包工頭頓然跳起身來過去敬酒,來自天南地北、南腔北調的一夥人,立刻親如兄弟,沒有人在分軍種、軍階,因為現場沒有「大院子弟」,大家都出身農家平民。我頓時領悟到,以我對這位包工頭的熟悉程度,他會仗義和刁民打架,但絕不可能對無辜平民開槍,如果1989年他被派到北京面對平民百姓,他一定是暗示隊友對空鳴槍就好的那個人,而那天在小餐廳中巧遇的那群士官、士兵,也是和他一樣的人。解放軍中這樣的人多如牛毛,你是其中一個嗎?
在彈藥合一的時刻,接到對平民開槍的指令,你的槍口應該指向誰?解放軍兄弟們,這個問題,得事先想好啊!
當然,你也關心你個人的生命及未來。這裏悄悄告訴你一件你可能因為年齡太輕而不知道的事。朝鮮戰爭的當下及結束後,解放軍的「敵軍」- 美軍及南韓軍,對於願意放下槍的解放軍人,一律都依照其意願接到自由世界生活。當你被派到戰場時,很可能也會遇上這樣的機會,可不要輕易放棄啊。想想。
(本文收入作者六月底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
(更多有關中共解放軍軍情分析,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並全站搜索 “解放軍” )
紅樓夢 人物 下場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作家馬欣👉〈如此這般,我住進了村上的「海豚旅館」〉
如果我內心影像有一個開關,打開後應該是一個長巷的剪影。畫面是粗粒子的,地標不明,周圍仍有人家正在開飯的香味,還有鄰居吵鬧的聲音。
然後童年的我還在二樓陽台等著家裡人回來吃飯,肚子餓了與否不重要,那只是幼年的我之於前方萬家燈火的殘影。
童年的我曾有一度執著於「家人怎麼就這麼走散了?」的念頭。原本是可以開了一鍋魚餃、牛豬肉再下兩盤,青菜一滾加上香菇搶忙夾起一口吞的家人人數。那時,你會知道隔壁房間的燈總是亮著的,哥哥明天依舊要小考吧。十點要睡覺的時候,叔叔常帶了一盒蛋糕過來,某一天是當年還很稀有的長崎蛋糕,因此媽媽特別允許我刷了牙還吃了一塊,那晚味覺的記憶不斷閃回。或是某一日匆忙洗了爸爸的洗髮精,結果因一頭薄荷味而懊惱不已。
如今那些當日大事,都是指甲屑大小的念頭,成為你撈起家人身影的浮光掠影。至於那一家十幾口人是怎麼走散的,且在你小四前走散,即使知道原因也無法細想。你只知道家人照片像泡了水一樣,身影都看來稀鬆了。
那年在父親經商出事後,稍長一點的兄姊都出國了,有的是不堪被霸凌。之後家中最長者死後,其他旁支四散,於是中秋節除了餡料過甜的餘味,沒了生活煙火,我們再也不用為了分個梨子而苦惱,就這樣一口咬下,咬碎了不甘願。
然後我就用「你」來形容我自己了,因為我討厭執著於悲傷而掉淚的「你」,於是我毅然切割開來。那時我就把自己縮放在那條熟悉的長巷裡,看你日常等著媽媽揹了一堆菜與熟食回來,看她倉促的腳步,知道她也為家裡奔走了人情,你我都隱隱心疼。日暮昏黃照不進家裡,慶幸你的表情總不夠明確。
那時,或許是因為有一本書出現了,讓我跟「你」有機會靠近了一點,那本是《紅樓夢》。你知道的,長輩書櫃裡面沒有孩子的書,孩子讀的書也沒法解決你的問題。你在一個百般聊賴,仍失去座標的下午,拿起了這本書。
很偶爾的,在你初一的時候,你不經心翻著紅樓夢,照理說你應該很關心寶黛的戀情發展,但曹雪芹一路寫下來,留了太多別的伏筆,終於讓你停下來觀望細節。
如劉姥姥到大觀園那篇,表面上她取悅了所有的人,但劉姥姥是精著一雙眼地取悅,她以展示她的低下來取悅在上的人,也因為那點貴太太不願意沾上的俗味而被逗樂了,那麼安心地因與塵埃無關地樂呵呵了。
你在這一片熱鬧中,看到了反面的人走茶涼,你因而有預感,它將不只是一本書,它將打破了你以前對書的定義。
潛意識的我仍在那長巷走著,像是自己的巡邏員,如果再有離別的預感,或是再有任何變數,我想提前警告你。我總提著一顆心,總覺得更大的離別就會到來了。我知道你人都碎碎著不敢動聲色,在那間貴族學校裡不容許誰的家境轟然地敗落,老師都有他們的情報網,讓你偷聽到別人家的訊息。
於是你在老師問卷上總填著你爸爸出差,你將人生的真相塞滿藏好,不是怕人家知道,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人知道的。
就讓謊言塞滿自己嘴巴,藉此看著人們情報網流通著他人的訊息。那裡的孩子都蓋著父母的印章。大人總饞著雙眼,比嘴巴吃進的東西還多。
後來你繼續讀著《紅樓夢》,它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你因此把它當地道,分外安全的鑽進那腐朽裡。然後你發現林黛玉的無依了,那份無依在她過了稚齡後,成了一根拔不掉的刺日夜戳著,不只是她身弱,而是她人生除如柳絮的無著,的確已沒有安生的本錢。她沒錢、身弱、沒父母,只有寶玉的情分,就是被風吹著走的依靠。她的不討喜是想跟命運強著來,因她除了尊嚴也沒別的,文采好又何嘗不是藉著那點憂懷對抗著四方淹著的花紅柳綠。
那家是一株敗著根的花,後來開得過艷俗,黛玉就是一點清墨,被一掐就沒了。然後你迎著那悲劇的預感往後讀。那家果然是被抄了,開得荼糜且臭香一體,你幾乎感到一點快感活生生地吱吱地要竄出地,這家骨子裡藏汙納垢的髒終於被掏洗了一點。
人所能求的乾淨之於這世界,就只是突兀的一道筆墨而已。
那本書將我內心從小所看所感的髒水嘩啦啦地流出。包括從小在學校與家裡看到的貪與那些階級縫裡的垢都因此流出一點陳年臭香。清掉那些花死前的氣味,終於剩下一枝枝節節的硬底,讓它重新再開些花苞。
因著那本不可能全看懂的《紅樓夢》,讓我在那現實裡坦然做著夢,藉著一本《紅樓夢》,我看到了人間蕭索,卻也因此心安,原來盛放與腐敗,都在曹雪芹的五指乾坤裡。
於是當我拿起筆,如果能寫出腐敗後再生的養分,我就感到多點生機。以前總感到的失去預感,也沒什麼了。大人互相盤根錯節引來的腐朽,總有崩掉的兆頭。我老家原本那些大而無當、乏人打理的花草、那隻不算寵物的狗,那裡原本就少了點人味。
人生,如果要貪榮景,骨子裡總會有一點點被蛀掉的黑洞,那樣事後看來也是種風景。
在那之後,我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像種樹一樣,每本書是點澆灌,讓我在失去裡面又復生一點。我長大以後,台灣很發達了,但就有點像自動販賣機的虛空,有什麼堆得滿滿的倉庫感,這地方可以給你很多,但開始流失什麼最核心的東西。尤其是號子像古代賭樓一樣擠滿了人,人們比目魚似的眼睛充血看了又濁了。
那時候大學的我在一家便利商店買茶葉蛋,發現了村上春樹的《舞.舞.舞》,還是故鄉出版社的版本。我在那個機器聲與加熱食物的環境中,看到了書中的海豚旅館,活在虛無主義的勝利組五反田,還看到了那在新旅館中不存在的樓層。
那層樓打開電梯後,適才優雅的「田納西華爾滋」與清潔劑味道消失,走出後,那是在鋼筋架構中的一層廢墟,你腳踏上的是失去彈力的舊地毯;你聽到的是羊男衣服一角拖地的走路聲。
身為讀者的你知道,村上用各種現代化的元素拼貼了外在世界,那些如普普藝術重複也像布希亞憂鬱大同小異的複製商品,一個箭頭走向的是廢墟般的本質,我們活在最高度文明的垃圾堆裡,並聽著羊男說:除了繼續舞舞舞外,沒有別的意義。
村上春樹就這樣撕開所謂文明與進步的貼紙,將人心的壁癌揭露出來。對我而言,沒有人這樣寫人在現代社會中被分子化的寂寞。那甚至稱不上寂寞,除非你整個身心靈都投入在20到21世紀飛速且追求高潮的進步中,並且跟它們一起高潮,若無法全然投入,甚至進入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就會感到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樣反反覆覆跳著現代化的舞步,有時是齊步走,內心留有幾分是自動開機的被規訓,也有幾分是來自自己純粹想從人生提煉的東西。村上的《舞.舞.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都讓我在末世的群舞中,有著離場的勇氣與下場的觀察樂趣。活在那麼美的文明巨大廢墟,比自取滅亡的馬雅文明更壯大百倍,我坐在這華美的廢墟上,繼續以打寫文字跳著我的舞步。
我以為如此可以卓然不群,其實只是等著文字來馴養我,那從千萬年來的文字魔法來馴養一個始終害怕,仍躲在二樓期望家人回來的我。文字是我的狐狸,我期望它能認出我,讓我記得這世界的麥浪。天知道,我始終害怕,於是以文字為柴火,讓手暖和,來想像心也暖一些。
一如村上寫的人物「東尼瀧谷」,總需要有別的,代替自己走出那牢籠裡,一朵字花,一朵會飛的裙襬,還有一個只能在文字裡可以放心掉淚的我。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紅樓夢 人物 下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隱性肌覺醒:穿衣顯瘦,脫衣猛獸的啞鈴訓練術」介紹
訪問作者:林冠宇 Adam
內容簡介:
刺激性感,從「舉起」開始!
★1週2次,2支啞鈴就能改造全身的22招居家訓練密技!
★鯊魚肌、人魚線、愛之把……男神裝備練成,在家一次解決!
★十萬粉絲熱切期盼,藝人、網紅一致推崇,「巨胸男神」林冠宇Adam首部健身指南!
★特別收錄攝影師「晏人物」傾力操刀,全肌極限解放寫真特輯!
▌什麼是「隱性肌」?
現代審美喜好越來越偏向穿衣舒適好看、脫衣又能有讓大家驚豔的肌肉線條。「隱性肌」一詞便是在這種趨勢中出現的語彙。「穿衣顯瘦,脫衣有料」成為世代男女共同期許與欣賞的身形目標。
健身教練出身的Adam,便是標準的「隱性肌」代言人。180公分,70公斤的標準身材,卻有著能輕鬆撐起任何衣物的寬厚肩膀,厚實的胸襟與布料間沒有一絲浪費空間,看起來並不特別粗壯,一旦褪下外衣,健碩的線條軌跡便在他的每一寸身軀蔓延。
然而,很少人知道,被喻為「胸狠巨肌」的他,從小是個瘦弱的紙片人。
▌任何身形都有鍛鍊的可能
「我是那種每年阿姨、姑姑都會過來拍拍我,提醒我不要駝背,再順便來一句『唉呦、怎麼還是這麼瘦!』當開場白的小孩子。」
這樣的身材,讓當時鍾情於籃球運動的Adam吃足苦頭。在準備許久的大專盃聯賽中,初登比賽舞台便被對手撞倒,鼻血直流,狼狽下場。從那一刻開始,他下定決心改變,要讓自己變得強壯。
「當時之所以如此拚命,其實都是源自於強烈的復仇目標。但隨著這些日子養成的習慣,運動踏踏實實地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再辛苦都是過程,撐過了就是你的,找到熱情,並且養成習慣,就離成功更進一步──我想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吧。」
▌教練是為了不讓運動成為一件痛苦的事而存在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是Adam處世的原則。當籃球員有籃球員的樣子、當演員有演員的模樣,而從小運動到大,乃至成為職業,持續六年之久的「健身教練」身分,在本書展現無遺。
Adam體貼地從室內派、疲憊的上班族、不好意思使用健身房的學生等等角度出發,設計單靠兩支啞鈴就可以鍛練全身肌肉的居家運動。無論是想要進步的新手,或是更細緻雕琢身形的健身老手,都能透過Adam規劃的運動計畫、飲食菜單、心理建設,一步步從完成動作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持續累積。讓Adam成為你的專屬教練,共同喚醒沉睡的隱性肌!
作者介紹:林冠宇 Adam
台灣新生代演員。2016藉攝影師「晏人物」所拍攝之健體寫真廣受矚目出道,被粉絲暱稱為「胸狠殺手」、「海灘發電肌」、「巨肌鮮肉」。演出代表作品有電影《紅樓夢》、微電影《一千零一夜2》、網劇《浪花男神》、《等,等》。
畢業於嘉南大學運動管理系,擁有六年健身教練資歷,AFAA PFT 國際個人體適能教練。於戲劇拍攝空檔亦不忘體態訓練,影響整隊劇組人員一同加入,成為劇組的健身導師。透過本次出版健身書,除了大方展現鍛鍊多年的健美體態,更不藏私將個人愛用的啞鈴訓練術完整傳授。
作者粉絲頁: Adam 冠宇
出版社:尖端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CroRSoPYp4/hqdefault.jpg)
紅樓夢 人物 下場 在 樂韻去世26年,退出《紅樓夢》成就鄧婕,騙她的羅烈下場怎麽 ... 的推薦與評價
1995年,28歲的樂(yue)韻從13樓一躍而下。在她去世26年之後,鄧婕的“王熙鳳”依然是後無來者的傳說,而最初這個角色是屬於樂韻的。若不是羅烈給樂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