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展直擊】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特展:
『Hilma af Klint : Paintings for the future』
這是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特展。
展覽六個月以來,已有超過60萬人次入場觀看,難怪冬天在這看展時,美術館內外皆人潮洶湧。據說連高達244頁的展覽目錄銷售也破了2009年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特展時的紀錄。
希爾瑪.艾芙.克林特(Hilma af Klimt,1862-1944)的身份很特殊,ㄧ來祖籍瑞典,比起法國、義大利等地是個沒有太多國際著名藝術家的國度;二來是位女性,在那年代實屬少數;三來,畫的還是抽象畫,這在當時更是稀有。
當她1905-1907年間,創作出大量幾何形式的完全抽象作品時,馬諦斯和畢卡索才剛各自以野獸派和立體派各領風騷。而抽象概念先驅者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列維齊等人,得晚到一戰時期才會逐漸摸索出代表風格。
這是一位鮮為人知卻引領時代之先的革命性人物,只是身為女性,又遠居瑞典,競逐市場原本不利,多半還是得倚賴肖像畫和風景畫維生。
學自斯德哥爾摩皇家學院,188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鑽研靈性主義、神秘主義、達爾文學說與原子理論,漂浮輕薄的色彩和符號穿梭在幾何切割畫面之間,創造出的幻覺效果,似乎與40多年後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羅斯柯(Marks Rothko,1903-1970)作品類似。
這些100多年前的創作,如今看來形式仍是新穎。據說女畫家辭世前交代作品得20年後才能公開展出,但實際上又更晚,因為她也知道自己超前時代許多。
來古根漢美術館,總還是要再留意這棟像是纏繞繃帶的圓形建築,這是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8)生前最後一件作品,當然,也是來不及眼見落成,大師便辭世。
萊特喜好結合自然光、動植物、水流等自然元素在作品設計中。古根漢的螺旋坡道結構概念便來自於鸚鵡螺外殼特徵,而放射性對稱的天頂設計則是受到蜘蛛網形式啟發。
說實話,單一迴旋式路線設計對布展和看展者來說確實有點侷限,唯一光源其實也挑戰照明配置,但穹頂天窗的風景卻往往讓人著迷。另外,二樓展間的典藏展也是你挖掘現代藝術珍品的好去處,尤其是蒙德里安與康丁斯基。
展覽至2019年4月23日止,就是今天,來不及看展,至少也認識了這位現代藝術的女性先鋒。
#紐約城熱門藝展
#接下來要期待大都會博物館服裝學院年度大展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