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呈現古代絲路沿線人民的生活情景】
香港科學館的「絲路山水地圖展」除首次將全長逾30米的《絲路山水地圖》全幅展示外,還利用多媒體製作動畫版《絲路山水地圖》,生動呈現古代絲路沿線人民的生活情景。展覽亦透過多組互動展品、模型和歷史地圖,介紹中國古代和現今繪製地圖的工具和技術、中西方對中國地理的認知和各種地圖的功用。
詳情:
https://hk.science.museum/ms/silkroad2018/index.html
另外,由即日至2月20日,市民亦可親臨位於尖沙咀栢麗大道設有智能屏幕的巴士站,觀賞「動畫版《絲路山水地圖》」的精選片段。
絲路山水地圖展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未能取代的東西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9年1月19日刊於《信報》
上星期到香港科學館,參觀其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及「絲路山水地圖展」。當天有幸獲科學館總館長陳淑文親身導賞,介紹展出的多件十八、十九世紀鐘錶珍品,當中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參觀故宮博物院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他介紹過的「銅鍍金鄉村景色水法鐘」,真是大開眼界。很多這些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的精緻鐘錶,經文物醫院的技師們精心修復後,不單時分針還能運行,那些機械機關還可以活動自如且發出悅耳的音樂,令人嘆為觀止。喜歡鐘錶手工藝或對歷史文物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古董鐘vs電子錶
十八世紀時,英國鐘錶技藝首屈一指,很多巧奪天工的御用鐘錶都是由英國工匠製造。工業革命後,鐘錶開始大量生產和愈來愈普及,然後瑞士等國的鐘錶業亦相繼崛起,所用技術愈趨先進、報時更加準確,後來更有原子鐘和智能手錶等出現……然而,即使科技再進步,始終最能保值和獲最多收藏家追捧的,都是結構複雜和手工精細的機械鐘錶,而不是功能最多和報時最準確的電子鐘錶。
科技令日常生活愈來愈方便,報時更精確、訊息傳遞更快速,以及各類自動化功能,讓人們節省很多時間、勞力和腦力。就算是寫這一篇文章,也有軟件協助小弟選擇正確的字詞,寫錯字的機會亦減少了。科學館所展示的,不單是巧奪天工的鐘錶文物,還有這些年來報時器具的演進。現在5G時代快將來臨,未來還可能有量子電腦等高科技供應用,電腦的運算速度只會繼續以幾何級數地增快。人工智能(AI)和大規模自動化已近在眼前,不單低技術工作,很多較高階的工種也可能快要被取代。
最近看小女做功課,以及看某些家長在社交媒體的留言,也引發一些思考。小女功課不多,學校的德政是以質代量。功課或改正的數量多是否有助學習已值得商榷,但可肯定的是會令家長神經更緊張。不少家長也抱怨現時部分中文字寫法跟從前的好像不同了,就算從事文字工作的家長也可能「教錯」子女,令默書和功課有很多紅圈和改正。有人就認為,反正未來沒有太多人會「寫」中文,字都是由電腦打出來,錯了也有自動修正,何必過於吹毛求疵太挑剔,令孩子和家長也辛苦呢?
然而,想深一層,不必學好寫字也算是科技讓人產生的一種依賴。很多事情的確可由科技代勞,但不等於我們毋須學好基本原理及操作。始終在肚裏的知識才不會被人或機器奪走。因此,要小朋友學好正確的中文字寫法本身並沒有錯,甚至嚴格一點我也認為可以接受;相反,家長應去學習別太計較孩子的成績,只要錯了學會改正,總勝過錯足一世仍覺得自己是正確。
做到極致免依賴
而且,如果不想自己或下一代慢慢地被科技所控制,最好凡事都先學好基本功,避開捷徑和取巧,到真正實戰時才借助科技的幫助,如此必然更得心應手。電影《無雙》有句對白「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而到最後藝術可能才是最不容易被科技取締的。正如那些要由技師一手一腳砌出來的機械鐘錶,永遠比智能手錶優雅和有價值;如同由人手親筆寫的書信,也仍然較電郵更具誠意一樣。就算不是每個人都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能耐,也不是人人皆有藝術家天分也好,下一代若要盡量抗衡對科技的依賴和所帶來的惰性,以盡量減低被科技淘汰的機會,也應先學做一個事事認真、盡量做到極致,以及學好基本功的「藝術家」。
很多人已預言在人工智能時代,須有足夠的創造力、溝通能力、解決難題能力及高情緒智商等才較容易生存。這些條件都是重要的,但更關鍵的可能是反璞歸真的本領。如果能擺脫對別人和對科技的依賴,就更不易受其控制與影響,也愈難以被取代。即使科技在未來真的會淘汰部分工種和職業,願意終身學習和有毅力做到最好的人,也會最遲被淘汰吧。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科技未能取代的東西 #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 #絲路山水地圖展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絲路山水地圖展 在 Flyingpig 飛天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早同科學館嘅合作嘅絲路山水地圖展✨
超過30米長嘅投影動畫,仲有超過118張小畫嘅互動遊戲。
科學館真係一個充滿兒時回憶嘅地方,可以喺度參與部分展出,好開心❤
特別要多謝製作團隊們,因為無你地呢,我係無可能搞得掂,
多謝Vincent, On Tung, Kachi, Kwankai :)還有科學館buddies嘅信任。
展覽日期:7.12.2018 – 20.2.2019
展覽地點:香港科學館一樓展覽廳 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及五: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絲路山水地圖展 在 展。exhibit - 絲路山水地圖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絲路山水地圖展 《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以青綠山水風格繪畫的絹本手卷地圖,全長約30米,寬約0.6米。手卷一度流落海外,最後由許榮茂先生收購並捐贈予故宮博物院成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