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導讀 #11 #來自日本的客座 #台日經濟學者 #田代秀敏老師
雙週六一次的華爾街日報導讀,轉眼間,已經在上週來到了第11次,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進展到第11次的,哈哈哈哈,畢竟燒腦的程度真的是每次結束後,都必須要直接躺平先睡一覺。過程中,必須要有咖啡以及甜點陪伴,才能完成一路馬拉松六小時的華爾街日報導讀。
我們有個專門討論的小群組,什麼時候最熱鬧?
#週五半夜。
為什麼?
#因為在做PPT啊哈哈哈哈,你以為全部的人都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之下,如何每次都看完多篇原文報告後,再來做簡報?這絕對需要熬夜。
因此,週五橫跨週六的凌晨是line群組的討論高峰,但上週,#遇到了比我們更瘋狂的,那就是:我們來自日本的客座 - #田代秀敏先生在台灣的凌晨兩點多(也就是日本的三點多),傳來了簡報,跟我們說他完成了隔天與我們分享的簡報了!!!
我們的內心絕對是萬馬奔騰*10000次。
畢竟,田代秀敏先生是台日經濟學者,是我們的大前輩,他針對我們的問題事先做了PPT了,那我們呢?(還好我們也都在半夜做PPT)
這是上禮拜華爾街日報導讀最大的驚喜,我們不是每次都會有客座,但是客座都會是業內的人士。
這次的主題是:#東京奧運。
我們可以親眼聽到日本人對於東京奧運的想法,而且還配合上了民調的數據,加上 #田代秀敏先生講話有點黑色幽默(天知道我多希望黑色幽默),簡直是超級享受的一次導讀。
因此,我們也製作了贈送的小卡,這是我們唯一可以表達我們的感謝的方式,希望田代秀敏先生會喜歡。
ps 有旁聽者來參加後將學到的內容直接表現在面試中,大大驚艷了面試官XDDD
ps 謝謝 Sandy's Recruitment note當我們的翻譯蒟蒻XDDD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張善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29 政策PPT圖卡 請參考相簿:https://bit.ly/2saGNDx...
經濟報告ppt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已額滿
#之前不是不宣傳 #而是靠Sandy一個人就招滿了 #華爾街日報導讀旁聽來惹
華爾街日報導讀要迎來第10次了。
華爾街日報導讀開始的契機是從去年開始,大概是9月的時候(印象深刻,因為那時候還在前公司XDDD),我記得那通電話是在電梯外的長廊走來走去講的,和 Sandy's Recruitment note講了幾次,然後確定了這個活動。
去年12/12,人家都在購物(有嗎?),我們和大概十來個人一起在一家隱密的咖啡廳開始了我們的華爾街日報會前會,後來,如願找到了10個好夥伴。(我記得我那時候其實很崩潰,因為12/26是我主辦的200個人的創作者派對)
第一次的正式的華爾街日報導讀是1/17。
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主題包含了:
① 1/17 - IPO到底在忙什麼
② 2/06 - 半導體產業
③ 2/27 - PayPal的實體店支付業務有望進一步增長
④ 3/13 - Twitter所推出的新訂閱功能
⑤ 3/27 - Netflix擬防止帳號共用
⑥ 4/10 - FinTech金融科技小額貸款對銀行的影響
⑦ 5/15 - 中國命令科技巨頭將金融服務與支付平台脫鉤
⑧ 5/29 - 京東物流擬通過香港IPO籌資至多34億美元
⑨ 6/12 - Why Car Makers Are Taking On the EV Supply Chain
從一開始的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到現在三小時不能再加長了,於是Host要認真控制大家發言的時間。(哈哈哈哈每次主持都很緊張)
#每次三小時,每個人都只有15 - 20分鐘左右的時間可以分享,但每一次為了這短暫的分享,PPT大概需要做5個小時,因為,我們我們每次的題目都是這兩週最新的新聞,所以中文資料很少。
後來,#我的參考資料都是企業自己公開的財報,在這裡我要謝謝我們的其中一個華爾街日報導讀的夥伴親自用Netflix展示了,激發了我的學習。
其實 #每次做簡報的時候都是痛苦的,(我從來沒有說過這很快樂),但是,讀懂了之後、可以講出來是快樂的,看著其他人的分享更是快樂,那是一種,針對同一個主題,透過不同人的眼光用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變得更外的有趣。
華爾街日報導讀在五月底甄選了第二團,上次完成了的第一次,除了甄選新團的機會外,#我們不會加入新的成員。因為這樣,我們開放單次的旁聽,作為一個旁聽,你不需要準備任何東西,但我們鼓勵你先做點功課,這樣你會更身歷其境(是在看電影嗎)
這次的主題:
1. 文章: Burberry’s Stricter Climate-Change Target Puts Suppliers in the Spotlight (WSJ文章)
2. Host前導內容:
(1) 文章簡介。
(2) Burberry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簡介。
(3) 台灣政府以及廠商的綠能困境。
(4) 分散式電網的未來。
3. 延伸討論:
(1) 關於自己所在的工作領域,上下游正在進行甚麼樣的綠色轉型?(例如:宏碁電腦底蓋成分再生材料占60%。)
(2) 生活周遭看過什麼有趣的循環經濟的公司或是商業模式?(世界足球賽的球衣用台灣回收的寶特瓶製成。)
(3) 作為消費者時,你會在意該產品是否友善環境或是傾向綠色消費嗎?
6/26 (六) 9:30 - 12:30 歡迎你來報名旁聽。
旁聽報名:https://forms.gle/VcANCKnADuQYdeyk7
過去華爾街日報導讀系列文:https://goldfishblog.tw/wsj/
經濟報告ppt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衛福布?經濟布?
#資訊對等,公開透明
#聽證會,交換證據
針對機師防疫管理3+11事件,除陳時中部長前後說法不一,疾管署竟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進行跨組討論,但「未作成會議紀錄」。一個攸關全國民眾性命的決策會議,居然是一個 #黑箱決策。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嚴重,一個黑箱決策令國家陷入疫情災難。
我5/5質詢經濟部要求三接「#資訊公開」後,經濟部回函拖了三個禮拜才給,給的資料還拼拼湊湊,都是一些早就公開的資料。在我上周提出書面質詢後,中油才把相關資料公開上網,但是公開的資訊還是不夠完整全面:
1.沒有提供委託林俊全教授的藻礁研究報告
2.台電評估林口港的資料只有PPT八頁
3.沒有提供2020年操船模擬的資料
至於 #外推方案行不行?政府至今只用5頁PPT治國,不願提出完整研究報告,舊問題還是沒解決:
1.觀塘工業港位置是否有藻礁存在,其生態多樣性為何?
2.岸邊最豐富的藻礁裸露區(G1、G2區),是否會受到海流、漂沙影響?
3.海象不佳問題如何解?
仍然沒有回答!
政府資訊要公開透明,民眾才會信任政府,如果政府有充分信心,絕對不會傷害藻礁,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敢「公開透明、資訊對等」,每次都像擠牙膏一樣,擠一點才出來一點?政府到底在怕什麼?
我還是呼籲,所有公共事務爭點的釐清,都是執政黨該做的溝通,應該透過 #聽證會,在科學資料的基礎上交換證據,讓問題對焦。公投是溝通的過程,民主深化的進程,828珍愛藻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經濟報告ppt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跟貝佐斯學創業:我在Amazon 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第一本實踐amazon創業精神的書
在平均工作年資僅為1年的amazon,
由年資12年的創始員工,所領悟出的高效職場&生存法則
本書作者朴鼎浚,從2004年到2015年一共在亞馬遜工作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年資位居全公司前2%,也是在亞馬遜工作最久的韓國人。
大學剛畢業的他,在眾所皆知困難重重的亞馬遜口試與面試過程中,有如神助般的被錄取,並在最核心的部門擔任開發者的工作。然而,在這個惡名昭彰、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他還得忍受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讓他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還能撐多久。
後來某一天他突然領悟,進入一間公司工作並不是人生的目標,而是人生的過程。因而開始退一步思考,不再一味的做「別人要我做的事」,而是開始尋找「非我不可的事」;不再把自己侷限成「公司的員工」,而以作為「學徒」的心態逐步朝「匠人」之路邁進。於是,他的亞馬遜生活也開始有了180度大轉變。
他不再逼自己一定要晉升到金字塔的頂端,而是在亞馬遜的各大部門挑戰各種職位,學到了非常多寶貴的經驗。他把亞馬遜「堅守原則、探討事情的本質、懂得運用寶貴的每分每秒、不害怕失敗、不浪費、不躊躇不前、持續不斷的創新」等成長公式,當成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上的原則並加以實踐。十二年來,不僅見證了亞馬遜從初創小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企業的成長過程,更運用所學所見,在亞馬遜平台創業成功,真正實踐了亞馬遜的創業精神。
學習貝佐斯的DAY1信念──我們生活在網路時代的第一天
「從二十多歲一心想成功就業,到十多年後離開亞馬遜獨立創業,亞馬遜真的教了我很多東西。隨著時間流逝,留下來的並不是我寫過的幾萬行程式碼、數不清的專案、最前端的技術、就業祕訣、職場生存法或是經營哲學,而是各種能讓我活出豐富人生的亞馬遜的原理與方式。當這些原理與方式被套用在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就能散發最璀璨的光芒。」──朴鼎浚
■這裡有:你或許已經知道的Amazon
▶ 為什麼開會不用PPT
▶ 兩張Pizza小組與6-pager 會議
▶ 亞馬遜十四大領導力原則
▶ 商品下訂後兩天到貨的祕密
▶ 徹底執行「以客為尊」的公司
▶ 亞馬遜無限成長的祕密—飛輪
▶ 不需要指派工作也能使團隊效率最大化的原因
■這裡也有:你可能不知道的Amazon
▶ 如何透過「節儉」帶動「創新」
▶ 最講究「老實度」的企業
▶ 亞馬遜一天能收到幾張履歷
▶ 亞馬遜菜鳥擁有的四大生存工具
▶ 亞馬遜的便利貼魔法
▶ 人事考核的生存遊戲
▶ 鼓勵員工內部轉職的公司
▶ 亞馬遜人深植於血液的工作DNA
■亞馬遜教我的7個 職場&生活 的成功原則:
執著於「創造價值」而非創造成功;執著於事物的「本質」而非表面。
把時間變成自己的,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想創新,得先營造允許失敗的環境。
若非一出手就定生死,請立刻決定並付諸行動。
成長並非偶然,而是良性循環帶來的結果。
別只知道去做「別人要我做的事」,要懂得找到「非我不可的事」。
透過時代的創新帶來的持續簡化與自動化,能賦予人們(去實現更重要價值的)自由。
作者介紹:朴鼎浚
在平均工作年資僅為一年左右的亞馬遜,朴鼎浚從2004年到2015年,一共在亞馬遜工作了長達12年的時間。工作年資位居全公司前2%,也是在亞馬遜工作最久的韓國人,因此,也見證了亞馬遜從一間小規模公司躍升為世界第一大企業的成長過程。
在這個聚集全球頂尖人才的環境中與同事競爭,他開始懷抱亞馬遜的企業精神──在「Discovery QA」「內容開發」「網頁App平台」「kindle&數位平台」「亞馬遜在地消費者網頁」「亞馬遜在地手機App」「亞馬遜在地行銷」「亞馬遜在地經營分析」等八個部門獨當一面,曾負責開發者、行銷經營分析師、經營智慧工程師等五大職位,掌握了只有員工才知道的亞馬遜成功與成長祕訣。此外,在職期間他還曾在以全公司員工為對象進行的雲端運算初創募集大賽中得到評審委員的青睞,並獲得最終優勝。後來運用在亞馬遜所學所見的經營哲學與亞馬遜提供的平台,在2015年選擇離開公司獨立創業,在30代開始享受經濟與時間上的自由。
現任EZION GLOBAL, INC.的代表,該公司曾在KOTRA(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北美網路市場相關報告中獲選為優秀企業。
朴鼎浚的父親曾在美國俄亥俄州留學,1981年在美國生下了朴鼎浚,一家人在美國待到他2歲後回韓國。朴鼎浚在韓國度過了幼年和學生時期直到19歲。此後他進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主修電腦工程,大學時期曾經擔任韓國人學生會會長。目前與三名子女定居於西雅圖近郊。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