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FOMC最快9月下旬啟動縮減QE,雖然我認為年底再縮減QE比較理想,不過對於美股來說,股價算是先走一步了,把企業營運的好表現,提前price in,搞不好FED就算9月下旬沒有縮減QE,股市也會走跌。」
7月美國新增近100萬個工作職缺,失業率也大幅下降,加上薪資上漲,6月和5月的數據也獲上修11.9萬人。7月失業率驟減至5.4%,主要受惠民眾工作意願有所增加,7月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至61.7%。此數據反映15歲以上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似乎更接近聯準會(Fed)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標準。
Fed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表示,若非農就業數據顯示,7月和8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增加80萬至100萬人,他預估,Fed可能在今年10月之前,就會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Fed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也稱,美國經濟有望持續成長,帶動勞動力市場復甦,並讓平均通貨膨脹年增率保持在2%以上,且維持足夠長的時間。在此情況下,Fed可在2023年初開始升息,而Fed將在未來的會議上討論縮減購債規模,摩根大通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市場策略師Mike Bell指出:「7月非農就業報告亮眼,凸顯勞動力市場正強勁復甦,並增加了Fed儘快縮減購債的可能性。」
許多市場專家猜測,在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Fed主席Jerome Powell將針對縮減購債規模的議題提出討論,本周以來聯準會(Fed)官員紛紛表態支持縮減購債規模,Fed去年3月為了支撐美國對抗疫情重創而祭出多項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公債和抵押貸款證券(MBS),俾以維持銀行和金融業者握有足夠現金。
堪薩斯城聯準銀行總裁Esther George表示,Fed在提振經濟成長與就業目標的實質進展,已足以調降購債規模,George向全美企業經濟協會(NABE)發表演說提及,需求強勁、就業市場復甦、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皆意味Fed無須再購買資產以刺激成長,「我支持讓資產購買告一段落」。
此外,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則說,「倘若經濟都如預期持續發展,我會支持Fed在9月會議決定縮表,然後自10月開始啟動。」他認為,若從10月起開始縮減每月購買公債和MBS規模,大約需要進行八個月的時間。他建議Fed每月購買的公債與MBS各減少100億美元、50億美元,直到2022年中完全結束。
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Eric Rosengren指出,鑒於美國經濟已從疫情中強勁復甦,Fed最快在9月就會宣布開始減少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
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Raphael Bostic亦表示,雖然他預期Fed將在第四季啟動減債計畫,但如果就業市場繼續維持強勁表現,不排除減債行動將會更早開始。
Fed決策者在上月會議已就何時以及如何縮減購債展開討論,預計9月21~22日的會議將再掀辯論,Fed尚未削減,流動性就有蒸發跡象,貨幣供給、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的差距,被經濟學者稱為馬歇爾K值(Marshallian K),可用來衡量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馬歇爾K值剛剛轉負、為2018年以來首見,暗示GDP的成長速度比M2貨幣供應額還快。這對依靠過多流動性支撐比特幣、迷因股等資產的金融市場而言,恐造成問題。
過去歷史顯示,1990年代期間,馬歇爾K值雖頻繁轉負、但股市仍持續上漲,但自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過後的趨勢卻值得關注。該項數值曾於2010年跌破零,S&P500同年一度出現16%的修正;2018年數值轉負也預告賣壓將至、牛市幾乎遭到扼殺,投資人一直在密切關注最近幾月的通貨膨脹壓力,擔憂物價持續上揚,可能迫使Fed提前收緊寬鬆的貨幣政策。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Robert Kaplan或許是至今立場最偏鷹派的Fed官員。其他包括Fed主席Jerome Powell在內的央行高層,都尚未預測何時會削減貨幣刺激政策,Kaplan日表示,他之所以認為Fed應儘快削減QE,是因為這些購債行動的目的在刺激需求,但美國經濟並無需求方面的問題,他寧可趕緊放開油門,免得未來被迫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二手車價格7月僅月增0.2%,遠低於6月超過10%的增幅。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策略長Seema Shah表示,這份報告應能緩解聯準會(Fed)對通貨膨脹太過忽視的疑慮。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經濟重啟、供應短缺帶動的物價壓力已稍稍緩解,暗示通貨膨脹也許觸頂了。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8/09/the-market-expects-that-the-fed-has-a-high-probability-of-underweight-debt-purchases/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df578595-5821-4b3d-9652-8e052700fa89
https://readers.ctee.com.tw/cm/20210813/a08aa8/1139753/bb7fb4c819ba89fabc4d439a6bedc35f/share
經濟學 人 2023全球大趨勢 在 邱沁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財金宜在Money十月份專欄》驚奇2020 ,財金宜一直認為最壞的時候就有最好的機會,從3月開始就告訴大家金融風暴應該不太可能會發生,要掌握財富重分配的關鍵時刻,很快已經到了第四季~
很多人說,現在是不是泡沫,是啊,重點是泡沫會維持多久?
以下是文章結論啊,不要太驚訝,要全文看完啦😉 ~
如今在全球「凍漲」趨勢下,未來金融市場必定處於長期泡沫化,評價也長期偏貴。
所以,在這樣的政策下,建議投資人不須留有大部位的現金,或應該在風險控管良好的情況下,積極從事投資,一起參與股市與債市最大泡沫的行情吧。
經濟學 人 2023全球大趨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訪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題綱》
十月下旬時代基金會安排之下,我將以視訊訪問當代經濟學界地位最崇高的Joseph Stiglitz 。
先擬定題綱:有意見者,可以留言。
1)川普決定延緩刺激方案至大選後,再加上今年美國大選可能開票長達一個月,川普又表示他不會接受和平轉移政權,從欠缺刺激方案到政治風暴,美國經濟會出現什麼狀況?
2)Stieglitz 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提倡由G8擴大至G20,使2008年危機沒有變成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如今,世界央行很難攜手,一致行動。但歐洲央行已祭出約三兆歐元刺激計劃,中國、韓國、日本⋯⋯也紛紛推出刺激計劃,並且維持低利率。美國FED一口氣將低利率預期實施至2023年。這是否意味2021至2022年,在COVID-19大流行結束之前,我們將再度面臨經濟大衰退?公司倒閉潮?及高失業率?
3)全球歷經2008金融風暴,反對全球生產鏈、全球化的聲音,在美國至少佔了四成(川普支持者)。這些憤怒,不會因為未來總統大選結束而結束。許多工作永遠不會也不可能回到美國,許多沒有競爭力的美國產業勢必被淘汰。這些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熟悉的是失業率1.2%的美國,美國Lincoln Town Car統治世界的美國。這樣的美國只是二次大戰後短暫的特殊現象,卻成為他們永恆的記憶,並且因此Blame China, Blame Immagrant(移民)。這股力量,勢必影響未來的美國新總統,無論他叫川普或是Biden。美國有解決方案嗎?
4)美中衝突中,從Facebook 、Apple、Amazon ,或是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為了避開風險,皆將其部分研發中心轉移至新加坡。這將是一個大趨勢嗎?
5)如果2021年初英國無協議脫歐、尤其美國產生不了新總統,這個世界的經濟將是什麼局面?
6)現代世界的形式是1946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延續,它即將崩潰?回到經濟上國家民族經濟主義?政治上國族主義的時代?
7)美國及歐洲,或是其他已開發國家,幾乎都分裂成兩個國家。一部分的人在全球具備競爭力,一部分的人被全球競爭無情淘汰。這當然既形成貧富差距,也形成政治對立。它算是資本主義的另一次大危機嗎?
8)富人稅,圍堵離岸避稅天堂,基本收入Basic Income⋯⋯什麼方案是解決此次資本主義危機的最佳答案?
9)教育是縮短貧富差距最重要的工具。可是目前除了缐上教學,AI、Robot ⋯⋯在美國不同學校,在世界也出現了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我們是否不可避免迎向一個極端的年代?不是極右?就是極左?
10)美國民主黨為了對抗川普,提名拜登。拜登小心謹慎地和Bernie Sanders維持距離,但Sanders代表的左派聲音,歷經四年,一次比一次強。如果加上華倫,美國的民主黨事實上多數人在反川普之外,檢討現有賦稅、學貸、住屋政策的聲音超過半數。美國未來將轉型為歐洲,擁抱社會民主主義?揚棄早在1929年已接近死亡的自由經濟主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