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看國際新聞】中國想跟美國經濟脫鉤,可行嗎?
一種說法是,中國在努力跟美國經濟脫鉤。
所以去美國上市的公司,叫你回來;國內不准補習英文、不准看英美自由世界的資訊、不發護照讓年輕人去海外留學;用各種民族主義狂熱跟貿易控制,減少對進出口的依賴。
👉 中國大動作整頓!習近平扶植「實經濟」在所不惜 他分析:只為與美經濟脫鉤 / 民視
https://www.facebook.com/ftvnews53/videos/1064846454255084/
的確,看這些動作,習近平可能真的想這樣做。之前我們分享的那個影片「中國發生了什麼事」的大內宣,大致的解釋方向就是這樣,只是硬掰了很多奇怪的理論進去,唬唬一般人。
👉 中國發生了什麼事?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14297569250110
這樣做,到底有沒有道理,會不會成功?
就算成功,將讓中國經濟倒退 40 年,回到改革開放前。
因為人類的經濟爆發,事實上是海洋時代國際貿易促成的,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開始,然後英國,然後美國。
👉 《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大航海時代的經濟發展和黑暗面 /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4151
海洋的低運輸成本,讓人類互通有無改變這一切,光是交易本身,就能讓人類的幸福感上升、物質更全面。
而這個時代的海洋貿易秩序,就是美國花大錢養了十多艘航空母艦,控制了世界主要的海運樞紐,又保持強大空中優勢所維持的。配合二戰後的各種經營,使美元成為全球貨幣,也就是所謂的美元霸權,再強化這個機制。
👉 美元霸權 / MBA 智庫
https://bit.ly/3kMgCvL
中國如果真的把自己關起來,把人民幣鎖緊,變成維尼熊歡樂世界的代幣,不跟世界交流,在經濟上應該是會先崩潰一輪的。現在我們看到這個輪子的上緣了。
世界上抵抗美元霸權的國家主要有幾個,俄羅斯、伊朗,還有現在準備加入的中國。
但並不是經濟脫鉤之後,美國就沒辦法修理這些國家。俄羅斯因為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出口物資,在價格震盪時,美國仍有再生能源產業可發展,但對俄羅斯來說就相當辛苦。
👉 沙烏地槓上俄羅斯,一場劍指美國的原油價格戰 /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AN3D2x
伊朗的話,美國跟其盟友以色列,想讓哪台濃縮鈾離心機故障,哪台就會故障。想斬首哪個重要人物,就精準無誤的執行。無人機、無人車、無人機槍都有。
👉 「我們遭到核恐攻!」伊朗濃縮鈾離心機啟用一天就故障,以色列疑涉網路攻擊 / BBC 中文
https://www.storm.mg/article/3602276?mode=whole
👉 暗殺細節曝光!伊朗核武之父遭機槍遠端遙控射殺 無刺客在場 / 自由
https://bit.ly/2Wsiuk8
👉 無人機擊殺 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身亡 / 中時
https://bit.ly/3ATrqho
對付中國,則有更多手段,包括紅二代在美國盟友圈的資產、家人,光是拿個綠卡跟秘密證人保護,想挖誰就挖誰。
更別說,本來已經落後的軍事科技,都靠抄人家的才勉強拉近一點,現在英文數學都不能補習了,幾個世代下去,人才庫萎縮,偷到技術文件可能都做不出來,這是要怎麼比?做指南車嗎?
👉 中國出手整頓補教業 將祭出嚴厲新規 / 自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29744
中國想跟美國脫鉤,勇氣十足,但全中國人民大概要一起回到改革開放前的苦日子才行。真的變成像自由派網友戲謔所說的「西朝鮮」一樣了,一個巨大的北韓。
👉 外媒:中國獨裁專制 「西朝鮮」越來越像「東朝鮮」/ 新頭殼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3-18/117866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你存錢了嗎?台灣儲蓄率又創高!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8.25 #財務金融 #段昌文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經濟成本理論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經濟成本理論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經濟成本理論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你存錢了嗎?台灣儲蓄率又創高!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8.25
#財務金融 #段昌文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經濟成本理論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往每集《施傅教學》的主角都是施傅,不過今次就變成負債小子,一位和大家一樣的普通人,如何由欠債百萬翻身,中間又有甚麼值得我們學習?
════════════════════
?財務自由不是夢!把握機會免費體驗?
施傅【10年財務自由】1小時簡介+工作坊
立即試看:https://gregorysy.com/
════════════════════
有效 極速 儲存千萬❓
【零至千萬加速器】1小時簡介+工作坊
免費試看:https://edu.money-tab.com/pages/accelerator
════════════════════
✨全新頻道✨【我要做世界】
帶大家擴闊視野? 睇環球樓市?️
立即訂閱:https://cutt.ly/Dzw6O3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月免費活動【★Top 4】現正接受報名:
1. Alison澳洲房地產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aaaust?ym
2. Ronald「基」密部署 (Online): https://money-tab.info/fundron?ym
3.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m
4. Dennis 我要做程式交易分享講座(Online): https://money-tab.info/mutden?ym
所有課程/活動一覽: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m
施傅新書「量化交易」手冊
網上即買: https://money-tab.info/2020-book-purchase?ym
✓ 追蹤我:
➔ Youtube【我要做富翁】
https://bit.ly/35LOy2J
➔ Youtube【富翁電視MTTV】
https://bit.ly/35dJW4Y
➔ Youtube【施家加四個】
http://bit.ly/3cSfbGk
➔IG【gregory_sy】
https://instagram.com/gregory_sy/
#月供 #理財 #還錢 #創業 #負債百萬 #負債翻身 #施傅教學 #哲學 #理財 #紀律
經濟成本理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6K1Z-6OqmC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特區政府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現屆立法會議員全數延任,直到下屆立法會依法產生為止。立法會不能長期停擺,由現屆議員原班人馬延任填補「真空期」,避免節外生枝,理論上是政治震盪最小的處理方案,至於實際發展,還要看泛民取態。現屆立法會積壓了大量工作未有完成,疫下香港更有大量民生經濟事務需要處理,各方應以大局為重,善用未來一年時間,在立法會多做實事,繼續任由議會空轉,蹉跎歲月,對香港有害無益。《基本法》訂明,每屆立法會任期4年。上月底,特區政府援引《緊急法》,以疫情為由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有關任期的問題,卻非港府所能處理,必須根據憲制安排,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處理,避免立法會未來一年出現真空期。全國人大有最高權力,其決定有凌駕性。過去10多天,本港政界對人大常委會如何處理,有不少揣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個人傾向現屆議員全數延任,包括早前被取消參選資格(DQ)的4名議員;有建制派中人則主張參考1997年回歸前的做法,另起爐灶,成立臨時立法會。
蘋果頭條
8月10日,「港版國安法」的魔爪伸延至《蘋果日報》大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多名管理層先後被反綁雙手拘捕,隨後逾200名警員封鎖報館搜查,肆意在報館拉起封鎖線,搜查新聞材料,更有同事被午膳或如廁被「禁足」,整個過程歷時9小時。《蘋果》找來多名員工分享在黑暗9小時的經歷。負責直播的同事,事發一刻只希望以鏡頭記錄報館內情況,務求讓世界看見;印刷部同事為擔心「會唔會出唔到報紙」,一夜無眠,見證報紙順利出街而感動落淚。當被問到對《蘋果》的寄語,他們異口同聲:「撐落去!」入職《蘋果》6年的突發組採訪主任陳先生,是昨天第一位在《蘋果》報館內直播採訪的記者。他指,當時知道黎智英、黎的兩名兒子及多名高層被捕,同事均忙於在外勤工作。
東方正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掛傳媒招牌不是免死金牌。警方國安處前日拘捕壹傳媒黎智英三父子以及四名壹傳媒高層,同日另外三名男女亦被捕,分別涉勾結外國勢力、違反國安法或串謀欺詐等罪,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個多月以來,警方最大規模行動,證明法例絕對並非無牙老虎,而是可以用來打老虎。警方對黎智英鎖上手銬,儼如重犯,帶往壹傳媒大樓搜查,讓黎在下屬面前展露醜態,之後通宵在警署扣查,昨日又把黎押往西貢遊艇會搜證。黎雙手被從後鎖上手銬,從一輛七人車落車,遭五警員押上一艘遊艇搜證後,再被押解上車往西九龍警察總部,及後再返回旺角警署。全程經過九龍新界,黎被押送過程都有媒體採訪,公眾像看古時犯人遊街示眾,現場更有人高聲指斥黎是「世紀大漢奸」。群情洶湧,若果不是有警方在場,相信磚頭垃圾擲向黎是在所難免。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午全票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決定內容指,由二〇二〇年九月三十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會繼續履行職責,不少於一年,直至第七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為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依法產生後,任期仍為四年。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透露,延任議員毋須再宣誓,新一立法年度會期將於十月中召開首次會議,而按《議事規則》須重選委員會正副主席。消息料立法會將於十月十四日復會,當日特首會發放新一份《施政報告》。新華社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昨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報道指,人大常委會在周六首日會議就決定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是香港特區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行使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等重要職權。
經濟社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通過,香港立法會全體議員延任不少於一年,務求減少押後選舉出現的政治爭議,讓立法會能盡快恢復正常運作。疫下香港面對嚴峻挑戰,議員們應以大局為重,珍惜時機,聚焦改善經濟民生,切勿再糾纏於政治歧見,加劇內耗,折騰港人。港府早前以疫情惡化,引用緊急法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並提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真空期作決定。人大常委會昨全票通過讓立會所有議員延任不少於一年,包括早前參選資格被取消的4位泛民議員,且毋須重新宣誓。人大常委會今次不另行委任臨時立法會,相信是以最簡單而最合乎香港法理基礎的處理方法解決問題,毋須人大釋法,又可避免因4位被DQ議員引發不必要政治爭拗,盡量做到平穩順利過渡,以最低成本讓立會重回正常運作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