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改建新都有講究 瀋陽城為何卻無滿族味?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我們講到過,努爾哈赤捨棄了當時東北最牛的城市遼陽,連剛剛建成的新宮殿都不要了,毅然遷都當時不及遼陽一半大的瀋陽,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城市」瀋陽。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整個大規模改建了的瀋陽城卻和以往女真人建造的城池截然不同,一點兒滿族味都沒有,這是為甚麼呢?
我們經過對史料的分析發現,原因只有一個,決定遷都的是努爾哈赤,但改建這座城市的卻是他的繼承人、對漢文化極盡「拿來主義」的皇太極。
改建新都參照了中國王朝都城必備要素
真正把瀋陽建成大金汗國都城的,是努爾哈赤的繼承者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於天命十一年九月入繼汗王位之處,鞏固對遼東地區的佔領和保持與明朝的平衡關係自然是首要任務,而鞏固和加強自己在女真貴族中的權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尚無過多精力去考慮都城建設。天聰五年,當這位新汗王在處理對內對外事務愈來愈感到得心應手的時候,他開始想到把自己居住的城市改造得更適合於國都的地位和功能。
從文獻記載看,明朝瀋陽城內的規劃只適合於遼陽城北部屏障的中等級別軍事防禦性質城市,與統轄東北全境的後金汗國都城形像很難相符。
於是,皇太極在一些官員的勸說下,參照他所能了解的中國王朝都城應具有的要素,並根據當時國力所能達到的水平,開始從外到內大規模地改建這座城市。
現在的瀋陽城「八門」是怎麼來的
進入遼沈地區前,女真人在山區雖然也建造和居住過許多城,但包括他們的第一個都城赫圖阿拉在內,都是依地勢而建的山城,從存留的遺跡可以知道,這些山城的城門和城牆並沒有嚴格的製度規定,而是隨山勢和使用需要自然修建。而這些昔日行之有效的建城方法和原則,在瀋陽這種平原地區大多失去了意義,需要更多考慮的,是城牆整體防禦功能以及各方向的平衡、美觀、方便的效果。在以前的山城內,各區域的劃分直接受地勢條件的製約,地勢高而相對平坦的地方是供城內首領建造住宅之處,院落大小和房屋朝向都要根據具體情形而定。因此現在能見到的所有女真山城,幾乎沒有一座是比較規則的方形或圓形平面內劃分成整齊對稱的區域,然後再按一定原則去規劃其用途。
這次改建瀋陽城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改為每面各兩座城門,即將原來城門處改為城牆,再於其兩側位於城牆長度三分之一的地方各新開一座城門。由於這次改建並沒有擴大城的面積,各面城牆的長度也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在原來基礎上加寬加高,所以增闢城門可以結合在維修改造城牆的工程中一併進行,並非特別浩大的工程。何況這些還是在幾年內陸續分期完成的。
整個工程大約從天聰五年開始,到天聰八年基本結束。這時的瀋陽已經是在原來位置上建起的另一番面貌的新城了。從外觀看,各方向城牆都比原來增高了1丈,即從原來的2丈5尺增加到3丈5尺,厚度也相應增加為1丈8尺,而且內外表面都用磚石砌築,不僅比以前結實高大,而且更加整齊壯觀。城的四面各有兩座城門和高大的門樓,各城門外還修有半圓形的甕城,正面封閉,兩側各開一拱形門,它的功能一方面是保護城門使之不直接受到攻擊,另一方面是其突出城牆外部部分,便於守軍從側面以弓箭和炮火打擊攻城的敵人。各段城牆中部所設的「馬面」(俗稱「城台」)也具有類似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城牆的4個轉彎處,還各有一座建於城牆上的角樓,每座都是3層高,連同8座城門樓,共是12座高聳的城樓整齊地排列在城牆的各個方向,無論從城內城外望去都顯得莊嚴美麗。八座城門仍沿用努爾哈赤為遼陽確定的舊名稱,即南、北偏東的城門分別為德盛(俗稱大南門)、福勝(大北門);偏西為天佑(小南門)、地載(小北門);東、西偏南為撫近(大東門)、懷遠(大西門);偏北為內治(小東門)、外攘(小西門)。
皇太極改建瀋陽城有講究
皇太極對中國古代城池風水理論也是照單全收。改建後的瀋陽城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巧妙:於福勝門內大街和內治門內大街相交的路口中心建鐘樓,於地載門內大街與外攘門內大街相交路口中央建鼓樓,這樣,既使得除撫近、懷遠門之外的六座城門之間得到遮掩,又為城內增添了景觀,還可用於傳令報時。至於撫近、懷遠兩座相對城門之間,因中段經過皇宮前,則通過宮殿大清門前左、右兩座裝有板門的牌坊形成遮擋,也是既美化了皇宮前庭,又符合風水理論。
除此之外,改建後的新都城還有兩項很值得稱道的設計。一是將作為國家行政機關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衙署分別排列在兩座南門內的街道旁,並將稍晚建立的都察院、理藩院衙署排列在皇宮前東西向大街路南,而鍾樓、鼓樓之間的城內北側東西向大街,則規劃為商業街,很自然地形成了「前朝後市」的城市中心部位功能格局。另一項是為了解決雨季排水需要,在城內四面靠近城牆裡側的地面,各設計了18個洩水坑,以沙子、河石填平,平時可正常走路行車,雨季積水可通過坑內排到城牆外的護城河中,舊時瀋陽人稱之為「七十二泡」,並傳說這是建城時一位名叫鄧公池的漢族官員設計的。
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年間的這次改建,使瀋陽城由外到內都成為當時東北地區最具中國傳統都城特點的城市,當然也是最整齊美觀,用清乾隆《盛京通志》中的形容就是「八門正戴,方隅截然」,「京闕之規模大備」。同時,這裡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遼瀋晚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經 建 版地形圖 用途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故事系列︱#消失了的昂船洲】
香港其實有很多消失了的島嶼,當中有很多大家未必聽過,一些小小孤島也可能只成為城市發展洪流中的一粒沙石。但是亦有一些因為「消失」後更為出名,變成我們每天上班上學的必經之路,其中一個大家經常聽到的相信就是 #昂船洲 了。
-
大家也應該聽過 #昂船洲大橋,但原來這個位於 #九龍半島 西面的小島嶼卻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
先談談昂船洲這個有趣的名字是如何得名吧,原來「#昂船」全因為其地形就像一條翻轉的船,故稱昂「仰」船洲。在1860年,昂船洲當時稱為 #盎船洲,中英《北京條約》附圖中亦可以見到盎船洲的名字,依據該條約,簽署後昂船洲伴隨九龍半島南端由清廷手中一併 #割讓 予大英帝國,繼而劃入了香港版圖。最初這個島嶼只用作 #開採石礦 之用,之後就被改作興建成 #昂船洲海軍基地。
-
直到九十年代,香港政府在西九龍進行大規模的 #填海工程。在1995年西九龍填海工程中,昂船洲最終與葵涌和長沙灣連成一起,從而成為九龍半島一部分。今日的昂船洲北部發展為 #葵涌八號貨櫃碼頭;東面則是住宅區,還有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西九龍公路等設施貫穿該地;軍事用途仍然存在,解放軍的駐港部隊軍營則是位於南面。
-
昂船洲到了今天除了不再孤單,更連繫起不同地方為香港交通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與其說是消失,不如說是在面積和香港的地位上變大了。
------------------------
延伸閱讀:#香港故事系列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經 建 版地形圖 用途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 CES 重點車款介紹:比起自駕車,飛天車、爬牆車更吸睛!
Posted on2019/01/10
品玩 PINGWEST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現代集團的副總裁說:「未來的汽車肯定是自動駕駛的」。這句來自汽車產業高層的話,透露出自駕車在汽車產業的重量。今年 CES 每家車廠都擺一台自駕車在會場,更展示一些獵奇、特殊的汽車發明;本文作者矽星人將親自體驗,介紹 CES 的重點汽車有哪些。(責任編輯:陳伯安)
有人說 CES 近年已經變成一場大型車展,其實更確切地說,CES 已經可以稱之為大型的無人駕駛車展。今年 CES 上,幾乎所有汽車廠商的展臺處,都會擺上幾台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
CES 其實是個「自駕車車展」
在 1 月 8 日的活動上,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出現在賓士的展臺上,和賓士一同宣佈了雙方的合作。
「賓士將在 12 個月內推出一款使用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產品。「賓士副總裁 Sajjad Khan 說。而在兩人身後,是一台賓士的無人駕駛概念車。
這輛車是賓士 F015 概念車的改良版,儘管已經發佈有一段時間,但它的造型現在看來依然充滿現代感。通透的車身裡,沒有任何方向盤,兩排座椅面對面佈置,根本沒有設置駕駛員的打算。
在日產的展臺,人們圍在它的自動駕駛概念車 iMx 旁,這款車同樣未來感十足,並且擁有「無形視覺化」技術,在未來自動駕駛狀態下,乘客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來和自己周邊的環境進行交互。
除了在展臺展出自己的模型車,還有很多廠商提供了試乘的體驗。德爾福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Aptiv和 Lyft 合作,直接在 CES 期間在拉斯維加斯提供了小範圍的無人駕駛打車服務,有不少 Lyft 使用者在 CES 開幕當天打開 Lyft 時看到提醒,允許他們叫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
而矽星人(本文作者)則參加了總部在矽谷的無人駕駛公司 AutoX 的自動駕駛試乘,坐著 AutoX的綠色小車圍著 CES 會場兜了 20 多分鐘。當天的拉斯維加斯車流密集,AutoX 的自動駕駛在各種肌肉車之間穿梭,表現與其他普通車輛無異。車頂的雷達讓不少路人和其他車輛認出了它無人車的身份,但似乎是在 CES 期間見過了太多奇怪的東西,人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在 AutoX 的控制螢幕上,可以看到汽車自己在識別周邊的建築、車輛,並即時做著判斷。Auto X 的駕駛員對矽星人表示,他們並沒有對這個一直在加州路上跑的無人車在演算法等方面做什麼本質改變,不過看起來它還是很適應拉斯維加斯的狀況。
五人一車,貝爾要將計程車帶往天際
無論是路上還是展廳裡,CES 上的無人駕駛已經到處可見,而這也讓它顯得不再那麼新奇。於是大批公司開始尋找更加「性感」的概念,且一個比一個腦洞大。
在 CES 的主展廳,貝爾公司買下一大片區域,來展示它們最新的「飛行計程車」原型。
這款垂直起降飛行器名為 Nexus。據貝爾公司的負責人向矽星人介紹,這款巨大的飛行器使用混合動力系統,依靠六個旋翼完成垂直起降和飛行,目前設計有一個飛行員座椅和四個乘客座椅,之後可能會有更多不同的模型。他們的目標是推出飛行計程車的服務。
矽星人鑽進機身體驗了一把這個飛行計程車,他的駕駛員位置有三個螢幕,正中是操作介面,左側為地圖,右側為即時的攝像頭畫面。
據貝爾公司負責人說,他們計畫 2022 年年中完成最終的設計,但「目前還沒有飛過。」
除了用旋翼代替輪子,還有人把輪子變成了四隻腳。
為特殊地形建構:一輛會「爬牆」的汽車
在現代汽車的展臺,矽星人遇到一輛會走路的汽車。現代給它命名為 Elevate,它靠四條機械腿前進,並且還能同時維持客艙的水準,這讓它看起來就像科幻電影裡的外星探測車。
據現代表示,Elevate 不僅可以達到 5 公里每小時的「爬行」速度,還可以爬上 5 英尺高的牆壁,跨越 5 英尺的間隙,「兩腳」的寬度可達 15 英尺。
現代表示,它的主要用途是特殊地形的救援,但之後會拓展到更多民用的場景。「這是我們『超越輪子』計畫的重要專案。」現代集團 VP John Suh 對矽星人說。「未來的汽車不僅肯定是自動駕駛的,它們也不一定還需要輪子。」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1/10/ce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