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權力意志——Marilyn Manson 及 Poppy | 盧斯達 on Patreon】
最近聽聞搖滾巨星 Marilyn Manson 也陷入 #metoo 泥沼。這件事一開始不是媒體爆炸彈,而是在網絡上慢慢燃燒,引起媒體關注。大概劇情是指 Manson 在 2010 年代曾經老牛吃嫩草,有一個 19 歲的演員女朋友 Evan Rachel Wood。那時 Manson 和前妻剛離婚,處於靈感枯竭期,Rood 的出現可能令他重燃生氣,打破四年的沉默出了新碟。我是那時開始聽他的歌。
後來不清楚他們何時分手,但近年 Wood 在一些聽證會上自述年輕時曾經「被一個非常 Abusive 的男人」在精神上、肉體上虐待過。她沒有指名道姓,但因為他們的關係也曾是名人圈熱話,於是大家都認定這個指控是針對 Manson。
最近 Manson 也出了新碟《WE ARE CHAOS》,本來他會在香港有音樂會,但因為武肺而取消;因為他又四出活動宣傳和受訪,指控也如影隨影。一些關注娛圈的頻道,抽絲剝繭地找出 Manson 私人生活也不是善類的「證據」,包括那一段時期的歌詞、MV、訪問,例如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個「懲罰房」,如果女人不聽話就會關她進去受罰;但你永遠無法分清明星接受訪問時,是講笑還是講真;這些關係是否一種有一定合意的 SM 關係,沒人知道。他一直沒有回應,終於最近音樂媒體 Metal Hammer 的記者三次提起這個問題,Manson 的回答是:不存在指控,不會回應謠言。雙方的通話甚至疑似被掛掉,媒體又再炸開來。
我看過這些影片,它們自然是要揭示我一直追蹤和喜歡的音樂家非常 toxic。那個記者的用詞也顯示了「取消文化」征服文化界的進展——他們說,在搖滾界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很 toxic ,你是否知道?再說下去,你覺得對方會即將開一場 lecture。
我一直想找個機會推介這隻《WE ARE CHAOS》,當你由他們成名的歌一直研究,才會發現 Manson 是 David Bowie 的傳人,他每一張大碟都在轉換風格。重金屬、華麗搖滾、重型搖滾、歌德搖滾、電子舞曲甚至近年連藍調都有。這個人並沒有重覆自己,踏入中年之後,變得更加洗練。他的每一篇歌詞,讀下來都是語帶相關和充滿智慧。隨手就拋出尼采、聖經、希臘神話、歷史、名人語錄、美國文化的 references,置身於巨大的爭議但還是存活下來;你以為被美國保守派狙擊是引致校園槍擊的思想毒品已經是最壞,但新時代有新時代的醜聞,me too 也找上了他。
幾年前 Manson 對記者提及 me too 運動的回應是,如果真是虐待或性侵有發生,應該先找警察,而不是先找媒體寫大字報。竟然跟今日的情況相當類似。當然就算是以 90年代的標準去看,Manson 也肯定不是個好男友或者好老公。藝術家就是顛三倒四,樂隊班霸每次開 show 之前御准女粉絲幫他們放鬆的傳聞、John Lennon 出名大愛。Manson 那個圈子,有名有利,你不知道他們瞌過多少藥、關係有多混亂。他們肯定不是清教徒,但最終還是一個簡單問題,你信不信?
Manson 跟 Johnny Depp 好老友,是哥兒們,老友到讓 Manson 做他女兒的教父,Depp 跟 Amber Heard 搭上之後,災難就接踵而來。起初大家都願意相信女人是家暴受害者,直到 Depp 也拋出自己受害的證據。不管是不是真,Depp 帳面上失去了一部大片的角色 (雖然那也是爛片),Heard 的水行俠沒事。是否無辜?要說無辜,其實袁澧林也很無辜。只是因為反送中,人們發現他曾經有個男友是警察,所以大家就恥笑他。她那種質地,有幾十個男朋友又算是甚麼。如果當中有一兩個去了走粉、一兩個強姦入獄,那她背上的罪名不是自動疊加?
每次有人進入公眾的眼球,又會有「知情人士 」透露,說事主私底下有多壞、在讀書時已經是個好食懶飛的姣西。最後我們會發現,明星都是人,都不是好人。因為好人本來就很少。不管如何,你更認識他/她更深了。喜歡到一個地步,也許能夠超越喜歡。縱然邪惡但是艷光四射、天才橫溢,你可能還會繼續喜歡他/她。
擺在檯面上的事情撩人,經常將觀眾所相信的不斷翻轉。另一個純粹在 Youtube 崛起的流行歌手 Poppy 也是這種例子。Poppy 背後是一個叫 Titanic Sinclair 的音樂人,他本來是前女友 Mars Argo 的拍檔。Mars Argo 本來也是 Youtube 歌手,兩人的合作突然在幾年前中斷,Mars 潛水,Sinclair 馬上就與新相識的 Poppy 「合作」起來,而且是用同一條公式。Poppy 也火紅了。
到了近期,Mars Argo 興訟控告 Poppy 和 Titanic Sinclair 抄襲她的形象和智慧財產,並且揭露 Titanic Sinclair 跟她在一起時的精神和肉體虐待。Poppy 起先護著 Sinclair ,發聲明指 Mars 的指控是虛假。官司最後庭外和解,Mars 得到法庭判決可以使用 Mars Argo 的名義發佈作品,並且命令 Poppy 和 Sinclair 不能再公開談論這事。過程中當然有很多互揭瘡疤的事, Titanic Sinclair 的賤男形象一舉建立起來,Poppy 則繼續跟他合作到 2019 年,然後在新碟推出前席突然又發聲明,表示自己也是被 Titanic Sinclair 虐待的受害者之一,之前自己的言行都是受其操控,現在她掙脫枷鎖自由了,與他的合作到此為止。
你以為這已經是娛圈花生的終結?之後又有知情人士出身揭發 Poppy 在巡唱期間出軌,她只是一個在事業上不斷利用男友到最後過橋抽板再幫自己宣傳的 Bitch 。這些事的起承轉合,也十分像政圈的人事爭端。你開始你會認定某些人是講老實話、是對的,有些人是說謊、是錯的;但通常大家最後會發現,沒有一方的「真相」是赤裸,大家都隱藏在面具之下。
這邊說對方是自戀的操控狂,那邊說對方根本沒有在企劃中出力、為了自我宣傳。
我也有追蹤 Poppy,我甚至覺得她的歌有趣。作為圈外人聽這些花生,本能的判斷是:男的確實是操控狂,但 Poppy 更是反操控的能手。男女關係,是男在嫖女的,還是女在嫖男的,有時是分不清楚。權力是流動的。對自己有利時,Poppy 會貼著 Titanic Sinclair ,例如攻擊 Mars Argo;但到男友成為千夫所指的 Villain ,她就知道是時候找個理由切割,轉身射個三分波,變成勇敢的 abuse survivor,盡取弱者光環,更順著 me too 運動的順風車。他/她們都會說希望盡早逃離爭議,回到正常生活,但又會經常借故重提舊事,以再次引起注意。自己的話題要自己燃燒,花光剩餘價值。
Poppy 這盤生意背後的黑暗面還有很多很多,可自己搜尋;但總言之,如果相信名利場之中存在絕對的無辜者,就太過天真。看過大量的攻防和心戰之後,你會質疑,只是做個流行歌手,用得著這樣嗎?但治大國如烹小鮮,做名人也是。同時你又會佩服這些人為了成名、為了贏,將陰謀策劃和操作推到極致,本著只有眼前路的心態,一仗功成萬骨枯,賣了乖再取巧,確實充滿了強力意志。
Manson 的音樂是很有內容,Poppy 的音樂則是「反內容」、「反類型」。Titanic Sinclair 確是有點想法的,他們想反諷流行音樂的空洞,因此幕前的可以是誰人,只要後面的「企劃」強勁就行。他們一開始用「光明會」的概念,其實是想說工業對創作者的控制。於是便將那空洞、邪教和洗腦的形式反轉豬肚,都抖出來給你看。諷刺的是,這個企劃最後的分裂和內幕正是「何謂流行音樂」、「何謂名氣」的震撼教育映畫。Manson 已經成名,所以總是要記者談論他的音樂,不談其他;Poppy 想更紅,所以你不問她自己也端花生出來。Manson 的邪只是妝容粉抹,Poppy 的邪氣卻是骨子裡的,靠真正的邪惡在萬骨上存活——所以也許她也值得紅。
【訂閱我的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網絡謠言例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娛樂圈權力意志——Marilyn Manson 及 Poppy | 盧斯達 on Patreon】
最近聽聞搖滾巨星 Marilyn Manson 也陷入 #metoo 泥沼。這件事一開始不是媒體爆炸彈,而是在網絡上慢慢燃燒,引起媒體關注。大概劇情是指 Manson 在 2010 年代曾經老牛吃嫩草,有一個 19 歲的演員女朋友 Evan Rachel Wood。那時 Manson 和前妻剛離婚,處於靈感枯竭期,Rood 的出現可能令他重燃生氣,打破四年的沉默出了新碟。我是那時開始聽他的歌。
後來不清楚他們何時分手,但近年 Wood 在一些聽證會上自述年輕時曾經「被一個非常 Abusive 的男人」在精神上、肉體上虐待過。她沒有指名道姓,但因為他們的關係也曾是名人圈熱話,於是大家都認定這個指控是針對 Manson。
最近 Manson 也出了新碟《WE ARE CHAOS》,本來他會在香港有音樂會,但因為武肺而取消;因為他又四出活動宣傳和受訪,指控也如影隨影。一些關注娛圈的頻道,抽絲剝繭地找出 Manson 私人生活也不是善類的「證據」,包括那一段時期的歌詞、MV、訪問,例如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個「懲罰房」,如果女人不聽話就會關她進去受罰;但你永遠無法分清明星接受訪問時,是講笑還是講真;這些關係是否一種有一定合意的 SM 關係,沒人知道。他一直沒有回應,終於最近音樂媒體 Metal Hammer 的記者三次提起這個問題,Manson 的回答是:不存在指控,不會回應謠言。雙方的通話甚至疑似被掛掉,媒體又再炸開來。
我看過這些影片,它們自然是要揭示我一直追蹤和喜歡的音樂家非常 toxic。那個記者的用詞也顯示了「取消文化」征服文化界的進展——他們說,在搖滾界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很 toxic ,你是否知道?再說下去,你覺得對方會即將開一場 lecture。
我一直想找個機會推介這隻《WE ARE CHAOS》,當你由他們成名的歌一直研究,才會發現 Manson 是 David Bowie 的傳人,他每一張大碟都在轉換風格。重金屬、華麗搖滾、重型搖滾、歌德搖滾、電子舞曲甚至近年連藍調都有。這個人並沒有重覆自己,踏入中年之後,變得更加洗練。他的每一篇歌詞,讀下來都是語帶相關和充滿智慧。隨手就拋出尼采、聖經、希臘神話、歷史、名人語錄、美國文化的 references,置身於巨大的爭議但還是存活下來;你以為被美國保守派狙擊是引致校園槍擊的思想毒品已經是最壞,但新時代有新時代的醜聞,me too 也找上了他。
幾年前 Manson 對記者提及 me too 運動的回應是,如果真是虐待或性侵有發生,應該先找警察,而不是先找媒體寫大字報。竟然跟今日的情況相當類似。當然就算是以 90年代的標準去看,Manson 也肯定不是個好男友或者好老公。藝術家就是顛三倒四,樂隊班霸每次開 show 之前御准女粉絲幫他們放鬆的傳聞、John Lennon 出名大愛。Manson 那個圈子,有名有利,你不知道他們瞌過多少藥、關係有多混亂。他們肯定不是清教徒,但最終還是一個簡單問題,你信不信?
Manson 跟 Johnny Depp 好老友,是哥兒們,老友到讓 Manson 做他女兒的教父,Depp 跟 Amber Heard 搭上之後,災難就接踵而來。起初大家都願意相信女人是家暴受害者,直到 Depp 也拋出自己受害的證據。不管是不是真,Depp 帳面上失去了一部大片的角色 (雖然那也是爛片),Heard 的水行俠沒事。是否無辜?要說無辜,其實袁澧林也很無辜。只是因為反送中,人們發現他曾經有個男友是警察,所以大家就恥笑他。她那種質地,有幾十個男朋友又算是甚麼。如果當中有一兩個去了走粉、一兩個強姦入獄,那她背上的罪名不是自動疊加?
每次有人進入公眾的眼球,又會有「知情人士 」透露,說事主私底下有多壞、在讀書時已經是個好食懶飛的姣西。最後我們會發現,明星都是人,都不是好人。因為好人本來就很少。不管如何,你更認識他/她更深了。喜歡到一個地步,也許能夠超越喜歡。縱然邪惡但是艷光四射、天才橫溢,你可能還會繼續喜歡他/她。
擺在檯面上的事情撩人,經常將觀眾所相信的不斷翻轉。另一個純粹在 Youtube 崛起的流行歌手 Poppy 也是這種例子。Poppy 背後是一個叫 Titanic Sinclair 的音樂人,他本來是前女友 Mars Argo 的拍檔。Mars Argo 本來也是 Youtube 歌手,兩人的合作突然在幾年前中斷,Mars 潛水,Sinclair 馬上就與新相識的 Poppy 「合作」起來,而且是用同一條公式。Poppy 也火紅了。
到了近期,Mars Argo 興訟控告 Poppy 和 Titanic Sinclair 抄襲她的形象和智慧財產,並且揭露 Titanic Sinclair 跟她在一起時的精神和肉體虐待。Poppy 起先護著 Sinclair ,發聲明指 Mars 的指控是虛假。官司最後庭外和解,Mars 得到法庭判決可以使用 Mars Argo 的名義發佈作品,並且命令 Poppy 和 Sinclair 不能再公開談論這事。過程中當然有很多互揭瘡疤的事, Titanic Sinclair 的賤男形象一舉建立起來,Poppy 則繼續跟他合作到 2019 年,然後在新碟推出前席突然又發聲明,表示自己也是被 Titanic Sinclair 虐待的受害者之一,之前自己的言行都是受其操控,現在她掙脫枷鎖自由了,與他的合作到此為止。
你以為這已經是娛圈花生的終結?之後又有知情人士出身揭發 Poppy 在巡唱期間出軌,她只是一個在事業上不斷利用男友到最後過橋抽板再幫自己宣傳的 Bitch 。這些事的起承轉合,也十分像政圈的人事爭端。你開始你會認定某些人是講老實話、是對的,有些人是說謊、是錯的;但通常大家最後會發現,沒有一方的「真相」是赤裸,大家都隱藏在面具之下。
這邊說對方是自戀的操控狂,那邊說對方根本沒有在企劃中出力、為了自我宣傳。
我也有追蹤 Poppy,我甚至覺得她的歌有趣。作為圈外人聽這些花生,本能的判斷是:男的確實是操控狂,但 Poppy 更是反操控的能手。男女關係,是男在嫖女的,還是女在嫖男的,有時是分不清楚。權力是流動的。對自己有利時,Poppy 會貼著 Titanic Sinclair ,例如攻擊 Mars Argo;但到男友成為千夫所指的 Villain ,她就知道是時候找個理由切割,轉身射個三分波,變成勇敢的 abuse survivor,盡取弱者光環,更順著 me too 運動的順風車。他/她們都會說希望盡早逃離爭議,回到正常生活,但又會經常借故重提舊事,以再次引起注意。自己的話題要自己燃燒,花光剩餘價值。
Poppy 這盤生意背後的黑暗面還有很多很多,可自己搜尋;但總言之,如果相信名利場之中存在絕對的無辜者,就太過天真。看過大量的攻防和心戰之後,你會質疑,只是做個流行歌手,用得著這樣嗎?但治大國如烹小鮮,做名人也是。同時你又會佩服這些人為了成名、為了贏,將陰謀策劃和操作推到極致,本著只有眼前路的心態,一仗功成萬骨枯,賣了乖再取巧,確實充滿了強力意志。
Manson 的音樂是很有內容,Poppy 的音樂則是「反內容」、「反類型」。Titanic Sinclair 確是有點想法的,他們想反諷流行音樂的空洞,因此幕前的可以是誰人,只要後面的「企劃」強勁就行。他們一開始用「光明會」的概念,其實是想說工業對創作者的控制。於是便將那空洞、邪教和洗腦的形式反轉豬肚,都抖出來給你看。諷刺的是,這個企劃最後的分裂和內幕正是「何謂流行音樂」、「何謂名氣」的震撼教育映畫。Manson 已經成名,所以總是要記者談論他的音樂,不談其他;Poppy 想更紅,所以你不問她自己也端花生出來。Manson 的邪只是妝容粉抹,Poppy 的邪氣卻是骨子裡的,靠真正的邪惡在萬骨上存活——所以也許她也值得紅。
【訂閱我的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網絡謠言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在新書《敘事經濟學》中描繪經濟現象背後敘事的力量。在當下高度由社群媒體定義世界中,人們通過新聞媒體和社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例如比特幣,它本來是一個看似介於遊戲、謊言、交易的「貨幣」,但是比特幣誕生的時間,剛好是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後。網路敍事瀰漫著一種對監管者的不信任,比特幣所標榜的去中心化、不被干涉、保護隱私等多種特點,受到了年輕人青睞。比特幣的創立者中本聰,一直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無法肯定他是否真實存在,正本來該是令購買者警惕的事,但網路敍事反而給了比特幣一層不可多得的神秘色彩,有助於故事的傳播。
*比特幣價格的波動走高乃至2017年價格突破1000美元之後的一路飆升,也恰好代表了全球都市年輕人渴望追求的一系列光彩奪目、由他們取代央行總裁及決策者的新成就感。最後,它還勾起年輕人自己FOMA(懼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結,積極擁抱全新事物,生怕在大時代中落在後面。
*希勒對敘事研究的切入點是它的感染力,或者套用流行病學的說法,是它的「傳染性」。經濟現象背後的流行敘事,很像流感。流感的變異會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新暴發,而且造成的影響與之前類似。與經濟相關的敘事也會發生變異,然後重新流行。這也是為什麼研究歷史上流行的敘事對於理解當下複雜經濟有借鑒意義的原因。比如,過去經濟景氣和經濟崩潰背後的敘事和故事的挖掘,就有利於我們對未來經濟週期的理解和預判。
大的敘事常常是一系列敘事的總和,比如經濟增長背後的敘事可能是全球化、高科技的發展、顛覆式創新所帶來的新物種,行業之外的野蠻人等。一些敘事為另一些敘事提供了背景,而且有些相互之間看起來沒有多少關聯的敘事同時流行,就可能推動經濟向某個方向發展。
*不同的敘事也需要有人來代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明星人物——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代表;扎克伯格是互聯網一代校園創業的代表。
* 希勒同時認為,不要小看烏合之眾。這好比不要小看民謠和采風,都在深入大眾的集體敘事,深遠地被流傳,背後的道理,可能是群體盲動,但也可能是一葉知秋。
瞭解敘事就是為了瞭解一般大眾對大事件的認知;而好的敘事也是為了影響這種認知。凱恩斯在巴黎和會之後明確表示對一戰的解決方式很不滿意,並對未來十分悲觀,一個很大原因是他聽到人們在經濟凋敝的大環境中對《凡爾賽和約》的悲觀解讀,雖然大衆的認知可能經不起分析,但大眾的這種解讀才是歷史的決定因素,它不容忽略。
*瞭解敍事經濟的另一個例子:為什麼《生日快樂歌》能家喻戶曉,全球的人用各種語言在慶生的時候歌唱同一首歌?是因為旋律優美嗎?是因為歌詞精妙嗎?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生日快樂歌》經由病毒式傳播已經成為大眾敘事的一部分,而且被全球幾十億人每年不斷重復。《生日快樂歌》的感染力源自重復,而不是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歌謠。擁有感染力的經濟敘事也一樣,因為會不斷重復,這樣的敘事才會家喻戶曉。
*敍事經濟不是網路時代才開始。為了推動房地產的發展,政府和商人共謀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敘事,一方面把房屋自購率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另一方面也把購房作為對社區做貢獻的一種表現(在美國尤其如此,因為房地產稅直接供給了社區的學校)。其次,在這一敘事之下,又湧動了許多分支相關聯卻不一定一致的敘事。比如所有者敘事,買房子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是很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金融決策;房地產的增值帶來的財富效應則是不斷被提起的經濟敘事;買房養老是另一種敘事,強調房地產的儲值功能;推動房地產的發展則需要改變人的金融思維,尤其是改變人的儲蓄習慣,這又是房地產與銀行的共謀。早期借錢消費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妥當的,甚至是危險的,但是房地產的發展就需要改變大眾對按揭的「偏見」,強調加槓桿是所有人能夠「努力」買房並增加個人財富的一種工具。
* 節儉和炫耀式消費的敘事,也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的圖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推崇企業家的節儉精神,強調節儉才能把積累的資本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之中。這是資本主義初期的濫殤。
*炫耀式消費則不同,它強調一個人必須刻意將成功外在表現出來,例如炫耀名車,炫耀豪宅、珠寶點綴一身。川普上台為炫耀式消費帶來全新注腳。整個大選,他都在自己紐約的金光閃閃的川普大樓的頂層炫耀財富,這卻讓本來高談貧富差距的美國人覺得很受用,這其實是從側面顯示,美國民意對炫富一點不反感。他們並不仇富,而是羨慕。
網絡謠言例子 在 YouTube 应如何打击错误与失实信息?事实核查员有以下建议 的推薦與評價
互联网上泛滥虚假和恶意误导的信息;从阴谋论到信以为真的谣言散播,这类错误和 ... 的公开信中,国际事实核查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以应对这个问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