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WFH #DAY18
突發其想來拍拍簡單的vlog紀錄一下 #WFH
受到老鼠的困擾已經好一陣子了,已經在家中遍佈了天羅地網
十來片的黏鼠板,捕鼠器,甚至最後想說不然只好用毒餌
一個月過去都沒有效果,今天終於抓到啦!!!!!
(太太可以好好安心睡覺了)
還是很不習慣面對鏡頭,慢慢練習
之後會用這樣的 vlog影片來跟大家分享唷!!!
- - - - - - - - - - - - - - - - - - - - -
檔期預約
LINE@🔎請加:@lth5704v ("@"要記得打上唷)
不勉強
是我拍攝的方式節奏
在最放鬆最舒服的狀態下
留下你們最自然的互動
希望拍攝完都會是一個溫暖的回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街阿爸-你的家庭攝影師📷
比病痛才預約的家庭醫師還懂你眼眉嘴角的紋路肌理。
比定期光顧的家庭理髮師還瞭你耀眼偏愛的造型姿態。
好比支持婚姻平權的家庭小精靈,喊出:「為多比的捍衛者而戰鬥!抵抗萌魔王!戰鬥!」
接著柔軟拍出你真愛眸裡的彩虹🌈
練餌 太 黏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藝復興水上狩獵】
卡帕喬歐(Vittore Carpaccio,c.1460-1526)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早期威尼斯畫派中,僅次於畫派創始人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的傑出畫家,只是長期被低估了。至於大家較為熟悉,也是貝里尼學生的威尼斯畫派大師堤香(Titian,c.1490-1576)則要再晚一陣子才會出現。
威尼斯的人物景色和生活百態一直都是卡帕喬歐筆下主題,《潟湖狩獵》(Hunting on the Lagoon ,c.1490-1495)畫的就是威尼斯人在湖面上狩獵的情景。
========================
畫面裡有數艘淺底窄身的小船,船上每四人一組,船尾一位掌船,兩人划船一人手持弓箭。你猜他們狩獵的對象是誰?水裡的魚嗎?
其實他們在獵捕鸕鳥(cormorant),一種體型中等毛色黑亮的水鳥。因此箭上並非是尖銳的金屬箭頭,而是裝了黏土彈丸,以避免損傷鳥兒羽毛。仔細看畫面左下部,從水裡探出頭那隻鳥前頭就有個填土球正朝牠飛過來→表示下一秒就要被K中。
從這些狩獵者的講究衣著看來,應該都具備貴族身分。但他們狩獵時為何得採用黏土彈丸?難道貴族們也需要收集鳥類羽毛貼補家用?卡帕喬歐在這幅畫裡留下了不少謎團,以至於專家們至今仍討論不休,推測原因大概如此:
除了收集昂貴的羽毛,使用彈丸可以保全鳥身不至於撕裂。但從法國自然學家皮埃爾.貝隆(Pierre Belon,1517-1564)於1555年的論述中得知,當時在威尼斯常是5至6人行駛一艘輕盈小船,獵捕鸕鳥;每當鳥頭朝上時,便用黏土彈丸射擊鸕鳥身邊的水面,讓鸕鳥沒有機會起飛,經過反覆跳水過程終究力竭,再行捕捉。
此描述明顯與卡帕喬歐描繪的場景非常吻合。由此可知,要捕捉鸕鳥除了集中牠本倫,射擊水面也是可以。
鸕鳥是一種分布廣泛,食慾旺盛的水鳥,在中國和日本文化中早已訓練他們協助漁夫捕魚,威尼斯人捕捉鸕鳥用途,可能是為了羽毛,也可能是把牠們當成耗損魚類資源的害鳥而予以消滅,甚至只是滿足貴族狩獵的樂趣→運動消遣與個人吹噓功能。
========================
說了老半天,怎麼都沒有提到把鳥烤來吃?
若是以畫中貴族身份狩獵者來看,食用目的是最不可能的一項。因為鸕鳥通常不被視為珍饈野味,牠們口感太差,被認為不宜食用,僅適合下層階級或乾脆被當成魔鬼的食物。
不過再細看畫面後方背景小屋旁也圈養了鳥類,這些鳥明明有翅膀為何不飛走?
很明顯牠們已經被馴服,可能是翅膀被夾住或脖子上繫著繩子而行動受限,這都是為了訓練協助捕魚。以此角度看來,這幅畫的歷史地位馬上拉高,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紀錄。
馴鳥捕魚的方式約從14世紀便已從東方流傳至西方,尤其威尼斯作為地理和文化十字路口的特殊角色,且商業興盛,異文化交流情況更是頻繁,讓《潟湖狩獵》成為時代見證也很合理。
另外不知你是否發現到,每艘船的船舷上都站立著一隻鸕鳥?
照理說,見到同類被攻擊或殺害,船上的鸕鳥應該會產生驚恐情緒,不可能還如此事不關己整以暇。
比較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鸕鳥根本是〝間諜鳥〞(常收看國家地理頻道的朋友應該很清楚這個梗),也就是人工誘餌,用來吸引同類親近。從這些鳥的僵硬姿勢、幾乎一樣的黑色外觀、缺乏特徵和毛色差異,以及每艘船上都只有一隻便可以判斷。
========================
《潟湖狩獵》是幅木板畫,原來是作為裝飾窗版或櫥櫃門板用途,因此還有正反兩面。正面畫是潟湖狩獵情景,反面則是故意讓人產生錯覺,很有趣的大理石壁龕〝錯視畫〞( trompe-l'oeil , deceive the eye)--即某種視覺陷阱,在平面畫面上創造出極為真實的立體空間感;名稱雖在巴洛克時期才出現,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早已廣泛應用。
反面錯視畫上有一連串掛在繩子上的書簡,繩子左右兩側有釘子固定在框架上。這種創新構圖讓《潟湖狩獵》被視為是義大利繪畫中第一幅錯視畫。
========================
畫面左下方還有束出現得很突兀的百合。
經過研究發現,《潟湖狩獵》只是某幅畫的上半部,它的下方原來還有一幅《兩個威尼斯女人》(Two Venetian Ladies),描繪兩位身分不詳,至今是貴族婦女或妓女仍沒吵完的女子,坐在陽台上。這個陽台就可以俯瞰整個潟湖景觀。
這種配對湊數並非偶然,除了百合剛好可以連接陽台上的花瓶之外,《潟湖狩獵》底部邊緣和《兩個威尼斯女人》頂部邊緣的透視現線與木板紋路圖案,經過詳細比對之後都確切吻合。
原來這是一幅結合室內外場景,大膽並置兩種景觀的精彩創作。
========================
至於潟湖狩獵活動結束之後,貴族們都吃些甚麼填飽肚子呢?
當時湖邊客棧(inn)提供的菜色多半有:巴西利末和苦橙汁調味的油炸淡水沙丁魚(從湖裡就地取材),或是肚子裡塞著檸檬和香草的烤鱒魚。同時當然也要再來點當地Venoto產區葡萄酒,何況這附近是義大利最著名氣泡酒款之一Prosecco和經典白酒Soave的故鄉,即使《潟湖狩獵》完成時的15世紀末這兩種酒款都尚未誕生,但已具備一定規模的釀酒工業。(不是我說,義大利原生品種多得讓人眼花撩亂)
========================
常常覺得看畫好像在辦案(自以為),畫中有著許多線索待發掘、考證與推敲,即使不見得是家喻戶曉的名畫,依舊敘說著許多有趣故事,《潟湖狩獵》即是一例。
可惜這幅畫1944年在羅馬古董店的一堆骯髒破敗玩意中,被發現而重見天日之後,上下兩邊各自落腳美國洛杉磯與義大利威尼斯,相隔兩地遙遙對望至今。
#兩家美術館是否該討論合體計畫?
#文藝復興藝術
#水上狩獵與飲食
#愛護動物我們看畫就好別狩獵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練餌 太 黏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談 關係之間的交換 ]
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人,往往是從內部開始崩壞。
「我都是為你好」
「我無所謂」「不用顧到我」
「犧牲我吧!沒關係的。」
這種讓你聽起來心裡酸酸的,很難割捨下,拒還迎的關係,是最可怕的圈套!
許多道貌岸然的人,帶著道德面具,巧妙的偽裝成軟弱,告訴你"沒關係,為了你,我都願意犧牲自己",卻是「強迫他人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的最佳手段!
把自虐包裝成某種道德,告訴你「我無所謂!」的人,其實是要你為他的自虐負責,言下之意在說「看看我,我需要你重視我!」「我都為你這樣了,你也應該付出點代價吧!」
.
這種說法,就像是「我都很為你想」「我是為你好!」
其實是在說「你要聽我的!」「我都這樣了,你還不懂感恩」「我都這麼為你了,你總得作點什麼吧!」。
.
這種看似「給予和付出」,其實是「追討和要價」的關係
是人際上隱形的交換,在親子或夫妻之間交流(糾纏)著
.
這種人,可能從原生家庭中習得"把矛盾的反應,當作是欲拒還迎的劇碼"默默地傳遞給你一個訊息是
「高段的人才能聽懂我要什麼」當作誘餌,於是你接收到的訊息是「聽得懂的人,就代表聰明、聽話、體貼、被喜歡,得到比較多的資源」於是,你一步一步陷入這個陷阱,他的自虐慢慢被你接過來,變成你開始受虐,也開始莫名其妙感到虐心!
.
不信你可以試著:把你的習慣反應擺在一邊,
不要太快對「我都是為你好」表示同意,
反倒是故意對這種話面露質疑,當他看你跟平常不同,會不習慣,這種人不太能承受別人質疑他的表情,於是,他可能會加碼承諾說「真的,我一直都在為你想,我都尊重你的意思。」
你只要"忍住馬上相信的做法",作一個小小的實驗,
對他的言辭表達"中性的"回覆,例如你說:
1.「我知道這是你的想法,你認為要這樣比較好」
2. 不按照他的意思,反倒是做你原本想要的作法。
看看他會有甚麼反應?
如果他的反應是:
1.欣然接受你回應他的想法,並為你開始有自己的做法感到高興和欣慰,認為你長大了;
2.看到你自顧自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他會不高興、表達不滿、對你生悶氣、激動崩潰、不斷叨唸、也許會失控,責備你不聽話,說你不像樣、指控你白目、不孝,認為你不再是他"熟悉的那個人"、"都是因為你變了樣,讓他很難過"、"你造成他的傷心"等等。
.
其實說穿了,他的反應越激烈,越是凸顯他語意的不一致罷了!他其實沒有真的要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也沒有行尊重之實。
很多人,總以為自己要為別人做很多事情,或者別人要聽他的,他才有價值,殊不知他正在強迫別人接受他不需要的東西,還會反向指控說「我付出這麼多,你怎麼不懂得珍惜?」如果對方不配合演出,就怪對方很不懂事、很不像樣、很不聽話等等。
其實這些強制對方按照我們的意思,都是我們心靈的垃圾,假尊重之名,行逼迫對方之實!
.
這就像我最近接案很有感...
很多母親對孩子常說,"你要獨立阿,有自己的想法阿";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跟媽說,媽又說
"天哪,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聽話了?老師,他真不像話"
這種拉拉扯扯的關係,讓孩子獲得的訊息不一樣,常會造成孩子的困惑和挫折,在長大這條路上,也容易下意識得這樣對待其他人!
.
在華人社會中,控制vs道德vs犧牲vs過度干涉,讓許多人找不到具體的原因而發病*(無論是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當我們不按照別人的劇本演出,或者晚點演出,就足以把對方逼瘋,這種口香糖黏黏黏的關係,造成彼此解也解不開的束縛
"你不聽話,就出去""你不按照我的意思,就不要回來了"這些都是對方在丟他的心靈垃圾,不屬於我們,你很樂於垃圾回收嗎?也許,我們都不習慣拒絕別人,但我們可以練習"
緩一緩,先「停掉平常習慣的反應」,就能清楚看到對方真正的意圖,避免掉到"假道德之名(你應該...),行控制(你怎麼...)之實"的圈套!
#人生能不能簡單點ˇ___ˇ
#不一致的訊息足以把人逼瘋
#最近天氣太冷看到太多家庭成員受困其中~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口香糖黏黏黏哪~
練餌 太 黏 在 釣友問練餌濕黏如何解決?如何強化練餌釣特定的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講講練餌潮解問題與針對特定目標魚的添加物#台灣釣魚趣#海釣#岸釣#Taiwan fishing#極限釣魚人500#500極弱練餌#練餌強化技巧臉書釣魚社團,歡迎加入討論 ... ... <看更多>
練餌 太 黏 在 練餌使用方法及應變方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練餌 使用方法及應變方法通常我個人習慣會在出門釣魚前一天將練餌放到冷藏. ... 軟一點~讓魚可以輕鬆吃鉤~此時的餌也不需勾的太大顆~魚多自然會搶餌~~~相對的遇到水流較 ... ... <看更多>
練餌 太 黏 在 [問題] 20元黃色的萬能餌要加甚麼才能有黏性- 看板FishShrimp 的推薦與評價
小的上周騎車經過某地方 看見老杯杯在釣魚
就順勢請教要用甚麼來釣
老杯杯就說用萬能餌就可以了 然後就看她一直在揚竿
所以我前天就去買了20元的萬能餌來使用 (第一次使用)
但是 我發現....單純用水混合的話 太軟了
意思是 把餌鉤上魚鉤 輕輕動一下餌就分離了
魚幾乎碰一下 餌就沒了
就是餌無法好好的鉤在鉤子上 被魚一啄就沒了
所以想問問我要怎用才能讓餌好好的鉤在魚鉤上
而不會被一啄就沒了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42.123
※ 編輯: danielpowter 來自: 220.135.242.123 (11/17 22:02)
因為我也是捏小小一粒來使用
但是真的太軟了 一碰就被魚叼走
這樣我也很難釣XD
所以啥粉都不需要加嗎?
※ 編輯: danielpowter 來自: 111.250.186.88 (11/18 10: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