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雲林北港的北港車頭!消失的四支檔,消失的十五分鐘,嘉義長輩口中的的輝煌時代。
每個地名背後都有幾則故事,他們就像時代洪流背後的索引,當人們從嘴中呼出這個地方的稱號,隨即傾出這個地方曾經有的人文、歷史、產業與鄉野奇談的想像。
#北港車頭在嘉義
嘉義市昔日的繁榮沿著鐵路發展和北興街四支檔發展,鐵道將嘉義的地域劃分東西兩邊:鐵路以東的諸羅城被稱為市區,鐵路的西邊則是居住較多勞工階級。
早期人們稱的「進市區」,便是從博愛路經北興街過北港車頭四支檔進到諸羅城這一段路程。
#讓嘉義消失十五分鐘的四支檔
現代生活稱的平交道,當年嘉義車站集貨量大,縱貫鐵路和阿里山林業鐵路都須在這裡調度編制車輛,每天會有數次四支檔放下的時間,當時嘉義市的東西兩側會有短暫十五分鐘無法流動。
據臺鐵退休,目前在當地經營檜木燒烙發展中心的福昇老師口述:「每天至少有五次四支檔放下來阻擋通行的時間,作業員需眼明手快盡速在時間內完成載貨車廂編列作業,但按造當時人民的耐心,至多十五分鐘,不論工作有沒有完成,十五分鐘後都需讓人們再次東西通行。」
#北港車頭的活絡年代
北港製糖會社在1911年揭開了嘉義ㄧ北港之間流通的序幕,沿途停靠嘉義、北社尾、牛斗山、新港、板頭厝、北港等站,老一輩都還有在鐵道邊等待載甘蔗的五分車通過,偷拉幾根的經驗。
各大製糖會社的糖鐵當年根據營運性質,區分:
-專用線:運輸製糖原料的
-營業線:往返人口聚集處載客
日本戰敗後,原先日人製糖會社的資產皆由臺灣糖業全盤接收,鐵軌鋪設的路線和周邊街廓很多至今依然是台糖的土地。
為了配合北港媽祖每年大量的進香客,戰後推出僅停新港一站的對號列車,每日乘客數至多高達六千人,在1960年代達到嘉義往返北港的全盛載客時期,曾是過往業績最佳的路線之一!造成北港車頭周邊的經濟活絡,小吃攤、水果攤、銀樓等攤販雲集。
#北港車頭的庶民生活打賭甘蔗去真正的北港看花燈
當地的居民分享:「北港車頭那裡可以看布袋戲、吃枝仔冰,大家一起坐車去北港看花燈。」
當時還流行甘蔗遊戲,居民會跟北港車頭旁的甘蔗車玩猜甘蔗長度的遊戲,只要喊出最接近老闆砍下的甘蔗長度,就可以把那根甘蔗帶回家!
北港車頭因公路建設的興起與糖業沒落而逐年衰退,最後一班五分車於1982年鳴笛,自北港車頭離站,宣告最後一條糖鐵停駛,北港車頭的興盛風采成為老嘉義人的時代追憶。
感謝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和 十作實作邀約,讓我發現不曾重疊過的嘉義!
👉 完整文章詳見留言處&最後一張照片
縱享經濟興起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晚直播目錄出爐囉~
0:38 離譜太太說王大師為中共大外宣,但一千萬還沒匯來
2:21 如何用基督教派,十字若望與靈魂的黑夜克服新冠病毒
Part One 羽球妹障眼法
11:40 一個選手坐經濟艙叫新聞?而且是打羽毛球的!
-第二天又疲勞轟炸
-還要所有行政大咖切腹道歉?有貓膩
-寶春、館長、雞排妹的御用八卦國家隊應已出動;事實上,外加屏東Villa,已布建多時
-同時間蓋過了兩大命案:1 太魯閣案報告 2 高端EUA黑箱過關
-然後太魯閣號偷偷於18日公佈行政調查報告;懲處名單沒變;
-等同臺鐵沒人為49條命負責。高啊!
24:50 PArt Two 黑箱高端
-國外疫苗都算實驗性基改藥物了,國產連三階都不到,你敢打?
-沒直播、沒會議記錄,根本黑箱;你知道為何快速過關?
-Davin Martin:這病毒專利有22年;疫情劇本18年;疫苗3年前完畢
-高端美國NIH技轉,所以才會免疫橋接;跨國疫苗集團商機;跟病毒無關
-藍營罵:怎可以打國產,但要打國外;綠營罵:怎可不支持國產?小英會打耶
-這才是Real Issue,這疫情論述根本虛假;但沒人追;檢調被剪掉!
-精準把人民困在藍綠泥淖
37:30 Part Three PTT認知作戰報告
-國防部出報告,說是PTT內所有批評疫情者,「都是老共大外宣」
-有位什麼太太的,也說我是老共大外宣,還拿了豬妹1000萬?!
-羽球妹、Villa火鍋與這才是認知作戰
46:26 PArt Four 財經議題
-Delta 肆虐,全球市場恐慌
-美股暴跌2.09趴;一度破800點;歐股跌2趴
-美元指數一度破93,但非Fed鷹派,而是濕兒的系統性危機
-金價依然穩健、美10年期殖利率崩跌,1.182趴,
-德債利率-0.421趴;甚至創4個月低點;這意謂什麼?
-Fed,你再撐嗎!
-油價崩跌至65~68領域
-台股大跌260;1.46趴;亞股也全趴
-外資大賣424億,史上第十大
-勿忘未來的Cyber Polygon~~冰九嗎?
54:14 比特幣ETF上市 SEC說不要!
PArt Five 國際政治
57:46 以色列間諜軟體Pegasus,專門監控記者
58:17 不用連結,只要call out,就能散播病毒
59:55 難怪我常接到賴call 我,然後不講話就掛斷
-直播蓋台難道跟飛馬有關,姊~~
1:01:55 美英歐齊點名「北京縱容駭客」
-Bezo今晚要上太空囉~
你斗內、我回答:
感謝斗內大德Rocky You
6:08 感謝斗內大德李道揚說:大師好文:「震撼主義:災難經濟的興起」作者Naomi Klein介紹disaster capitalism)的概念。 統治與利益階級靠災難制定新資本秩序。2000年副總統錢尼靠911後的伊拉克戰爭獲利Halliburton重建企業。911矽谷監控複合體崛起,新冠擴大這監控體系加上兆的疫苗商機。
10:30 感謝斗內大德李道揚說:今天董哥也說,牡丹灣渡假村新聞有意蓋過太魯閣號災難調查報告公布,與大師英雄所見略同。
55:00 感謝斗內大德李道揚說:大師好文:過往工業發展程度不高且大量仰賴廉價美元貸款的新興市場,為刺激國內股、房與總體經濟發展,於聯準會3輪QE期間吸食過多低利率美元貸款。就是貨幣戰略學家說「剪羊毛」。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網路泡沫、2008年次貸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大銀行家趁此機會於全球低價沒收實體資產。
1:06:00 感謝斗內大德小道姊:請問大師封面許多老人照片是何電影呢?夏天請大師回顧林語堂黃昏吃西瓜之樂,以及大師引用他的文章:人生沒有所謂好壞之分,只有「什麼東西在哪一個季節是好的」的問題。(重點是旅途風景,而不在盡頭的歇腳亭。)
-i care a lot!!詐欺女王
-覺得很像目前圈新冠病患
-對應疫情,似乎可林語堂些~
1:10:20 林語堂與魯迅比較,左右派差別
感謝斗內大德石紀年:純斗內。感謝大師。
感謝斗內大德林大貓:按讚、分享、訂閱、斗內
感謝斗內大德Jas Kao說:之前說這次疫喵之亂,在高層次的正邪之戰,再多論述………
PS,Jas Kao的問題,我這次沒看到,請Jas Kao在下次直播時tune in,我會回答,拍謝!
-簡短回答:沒錯,聽說是古老的正邪之戰,上帝與撒旦之戰~
1:14:50 感謝斗內大德周小清說:那些千方百計要人民打針的官,難道對於紐倫堡公約完全沒有概念嗎?還是他們真有百分百把握自己不會被告上國際法庭?想知道大師看法
1:25:30感謝斗內大德花蓮洞房仔:解:花蓮比較少地下公共設施比較不容易曝光
1:26:54 大師批評講中國崩潰論的人士;美帝搞不好更邪惡!
1:29:30 來大師這取反中暖、捧美爸LP者,可能會失望
1:31:05 DS十三大家族,多半為白人;你們為何那麼反中?
直播網址:https://youtu.be/FJv_-AT6-5E
優質內容,需要您們的贊助!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留言不可空格、分段)
縱享經濟興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Q談台鐵在台灣交通中的定位問題】
我們徵得3Q 陳柏惟同意,轉載今天他發表的文章,這篇用意不在揪出事故元兇,或是高唱「系統性問題」,而是很實際的提出一個問題:台鐵在台灣交通體系中,定位極為尷尬。
西部遠距離:被高鐵打趴
西部短距離:捷運化轉型失敗,地方都想要捷運不要台鐵
東部長距離:平假差異過大,假日運力不足
東部短距離:完全的賠錢貨
貨運:西部滅亡,東部有水泥業
理論上,都會圈中短距離運輸,和東部長距離運輸,應該是台鐵兩大獲利來源,但在決策無法尊重專業,多種勢力角力,以及「台鐵什麼都得做」的政治力要求下,台鐵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台鐵本業開門就虧,但又不能不開車。你要罵台鐵企業文化爛透,要求台鐵改善服務、改善工安、引進各種先進設備,當然都可以。問題在於,不論公司化或民營化,如果不讓台鐵找到獲利的利基,怎樣組織改造都沒有用,甚至在拼命cost down之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求台鐵改革的同時,政策上必須營造一個「#軌道與大眾運輸發展優先」的環境。以下,我們就來看3Q的分析: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1977年起,台鐵運量陷入長年低迷,大量往公路運輸流失。
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改善落後,無法吃到通勤市場,被捷運新系統取代;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三連敗,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政策,但強調的是「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而不是以「#台鐵捷運化」優先考量。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91年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平假日落差極大,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或其他機電更新方向),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縱享經濟興起 在 誰該擁有Netflix帳戶?-#愛情與共享經濟】 很多串流媒體平台 的推薦與評價
分手後,誰該擁有Netflix帳戶?-#愛情與共享經濟】 很多串流媒體平台,例如Netflix、Hulu和Pandora等,近年興起「家庭計劃」(family plan):一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