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桃機清潔人員確診Delta,感染源仍待追查;3百萬人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限將至,指揮中心:疫苗到貨日尚難確認;台大醫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盼解決疫苗不足問題】
台灣今(15)日新增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一名20多歲女性,為桃園國際機場清潔消毒人員,9月12日出現症狀,14日因工作需求採檢確診,現已匡列45名接觸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經過快速的病毒變異位點確認,此案為Delta病毒株。
9月中旬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將進入高峰,國內超過300萬人等待接種莫德納苗,但指揮中心無法確認莫德納疫苗到貨日期。台大醫則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的臨床試驗,昨(14日)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將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進行試驗。因此傳出將莫德納開放混打高端的訊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則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進行,最後還是得看結果,再由專家討論是否可以施打、如何接種。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至今已出現32人確診,上週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緊急實施強化二級緊戒,禁止餐廳內用與運動、藝文公共場館暫停開放,今日是最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則宣布解禁,他表示,經擴大匡列後,疫情趨向穩定,目前沒有再新增相關確診案例,16日起將恢復新北市餐飲場所內用,但他呼籲防疫不能疏忽,一定要嚴格落實防疫規定。
■新增一例機場清消人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這一名20多歲確診者工作場所在桃園機場,負責機艙清潔,9月12日出現流鼻涕、頭暈等症狀,14日因例行採檢確診,Ct值僅14(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羅一鈞說,該案9月7日才驗過快篩為陰性,因此9月8日起視為可傳染期進行匡列。個案在6月初打過一劑疫苗,還未完成兩劑接種。
羅一鈞說,透過病毒株的突變位點進行定序,快速確定此案為Delta病毒株,目前全台有36例Delta病毒株本土個案。接下來指揮中心會就她工作接觸的相關航班確診者進行比對,透過定序結果,了解與境外移入病例是否有異同。
■莫德納二劑打不到?莊人祥:未來所有到貨莫德納疫苗都分配給二劑民眾
全台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共有343萬人,而第二劑僅打了35萬人,因此約有308萬名民眾等待施打第二劑,由於在9月底陸續達到12週的第二劑接種期限,莫德納第二劑的需求將會大增,不過國內莫德納疫苗庫存不多,無法滿足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需求,目前僅開放1~3類人員接種第二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沒有透露現有莫德納疫苗剩餘確切數量,但表示絕對不足以一輪疫苗開打量。
指揮中心曾在7月中提過莫德納會保留給二劑接種,但後來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說明,疫苗的到貨十分不穩定,很難清楚評估每一批疫苗的分配。目前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而AZ第一劑各年齡層已經都可接種、BNT也開始接種,原先只願意接種莫德納的民眾,現也有BNT可以作為選擇,因此未來所有到貨的莫德納,將不再開放第一劑接種,全數提供給二劑民眾施打。
不過,莫德納疫苗到貨的確切時間,目前仍不確定。而目前已經屆滿10~12週、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的民眾,需等待疫苗預約平台的簡訊通知、或地方政府告知,才能預約第二劑。
■台大啟動莫德納、高端混打研究
昨日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通過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計劃,台大醫院將執行試驗,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受試者與臨床試驗團隊都不會知道打到哪一種疫苗,且要一個月才會解盲,意即參加試驗的民眾,要一個月後,才會註記在黃卡上。
試驗負責人、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接受《報導者》採訪先強調,一個臨床試驗的誕生,可能是政府委託、藥廠委託,或是研究者自己發起。他表示,「這個試驗是我自己發起的,因為看到國內需求,有些人擔心副作用不敢打第二劑,有些人等不到第二劑,因此決定啟動這個試驗。」
謝思民說,國外的疫苗到貨總是不可控,雖然高端疫苗量能未知,但至少可以控制;另外,莫德納疫苗與高端疫苗雖然不同平台,前者為mRNA疫苗,後者為蛋白次單位疫苗,但mRNA疫苗打入體內,也得轉成蛋白質才能刺激免疫,而兩者刺激免疫反應的抗原一致。
莫德納第一劑已經讓身體有了記憶,但因莫德納疫苗打進體內的副作用與刺激都很強,第二劑若只是要喚醒免疫記憶,或許就可以採用同樣可以激起抗體,但反應不那麼激烈的疫苗,因此才想嘗試進行混打臨床研究。他在一個多月前開始寫計畫書,兩週前送IRB審核,昨日通過,第二步是提交指揮中心,第三步則需要告知莫德納公司同意,目前莫德納原廠已知,但未做回應。
謝思民表示,這次的受試對象只有220人,是小規模的臨床研究,國外的AZ+mRNA疫苗混打,也都是低於百人的小試驗,重點在於可提供政策建議,透過試驗發現如果可行,就能多一個接種的選項。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補充,小型試驗若沒問題,開放混打基本上就沒問題,因為兩款都是通過EUA的疫苗,且混打全世界都在嘗試。
至於試驗結束後,怎麼樣叫成功?謝思民說,每一款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有落差,但不代表較低的就沒有價值。這次試驗會採取免疫橋接的非劣性,了解莫德納+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是否不低於兩劑莫德納的信賴區間,但這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效價低一些,但安全性、不良事件比兩劑莫德納來得低很多,也很難定義為失敗的試驗。
■專家:學理上可行,且學術上有創新意義
施信如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學理上是可行的,她認為混打計畫有3個用意,第一,莫德納目前全球需求量大,因此進貨量相對少很多,全世界都一樣,有時候兩劑無法打到同一廠牌,因此如果等不到二劑莫德納,第二劑施打高端,可以多少增強效果,都比只打一劑疫苗來的好。
第二,mRNA疫苗的第二劑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講很大,而第二劑接種高端,照理說會緩解副作用,不過當然確切狀況要做了試驗才知道。
第三,不管是AZ+mRNA疫苗,或是兩款mRNA疫苗混打,這些在國際上都陸續有研究,但AZ、mRNA+高端疫苗的混打則是全球獨有,大型醫院想做混打試驗,在學術上也有其創新性。施信如更一進步透露,除了台大準備進行莫德納+高端混打試驗,長庚也已開始進行AZ+高端的試驗。(文 / 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 / 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當機組員及境外移入個案都與社區群聚無關,台灣「無差別邊境防疫」和「加零迷思」如何調整?】https://bit.ly/2YOu61u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 #Delta #桃機 #清潔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惡夢 #夢魘 #失眠 惡夢真的讓人心好累😭相信大家都有做惡夢的經驗,劇情太誇張的,噗哧一笑便過去了;但如果經常做惡夢,甚至讓你害怕 入睡,可就一點也不好笑了!到底為什麼會做惡夢,經常做惡夢又該怎麼辦?讓雅惠跟宜婷分析給你聽!🔜🔜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減少做惡...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Re: [心得] 勸君莫讀醫學系-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那天聽到一位病患的家屬以一種叫你們經理出來的口氣對著 ... 的評價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醫師 的評價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網路上關於總醫師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網路上關於總醫師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網路上關於總醫師英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獸同籠之生態紀錄片 之爛泥。
前些日子我還自以為充滿正能量的跟大家宣布已習慣與獸同籠的居家防疫,還覺得愜意因而沾沾自喜呢 ! 我在此鄭重跟社會大眾致歉 ( 土下座 )。
昨晚我們六寶媽三人組 ( 慧三寶+銨二寶+我一寶 ) ,照例開視窗彼此舔舐傷口(被親生骨肉咬的 ),我們說最近常在看到fb上好友在曬骨肉於防疫期間孜孜不倦贏得的獎章及證書,再轉頭看到一灘扶不上牆的爛泥,心中不禁羨慕嫉妒恨。
後來銨說她今天回醫院看她之前的檢查報告,跟她的主治醫師閒聊,醫生說他現在每天下班都跟兒子大吵,因為兒子就像一灘爛泥。
銨說她聽到這個比她報告一切正常更令她欣喜,就跟我們分享這個喜悅,不是啦,分享她指數過關的喜悅 — 原來家有爛泥的不是只有我們平凡百姓啊 ! 人家堂堂醫學中心教授級名醫也是有這方面的煩惱啊,差別可能是人家公子最後還是能扶上牆,而且是赤崁樓一級古蹟那種城牆,一般都是這樣演的。
其實說小王是爛泥也有失公允,因為他是很兇的泥。每次看他拿著平板上網課,整個人癱在床上,時而仰式時而自由式蛙式,還可以倒立之姿示範水上芭蕾,重點他根本是假上課之名行聊天打遊戲之實,試問哪位生母可以容忍 ?
我只不過罵他一句:你可不可以坐好、不要亂點。然後他就超級兇的回嘴說:妳知不知道妳這樣講全班和老師都聽的到,而且妳還穿著睡衣。還揮手示意要我快滾,一副他娘就是個愚婦悍婦,不衛生兼大嗓門搬不上檯面,明明是他見笑登生氣,我卻只能啞巴吃黃連。
以上是上網課的光景,下了課後呢,他老兄還是一樣緊握著平板不放,我叫他不要再玩遊戲了,他總是回:「我在做程式啦,這是回家功課」原來不是隔一代才叫隔代教養,只要他講出三個關鍵字「做程式」,我和他之間就隔了祖宗十八代,我就是個文盲老媽子,任人欺凌瞧不起。
以上是上網課和下網課的光景,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恐怖的是學校的遠距網課只剩兩天!我太晚意識到了我失算,我昨天趕緊打電話到小王學校的學務處,請求學校能否緊急籌辦暑期線上社團,什麼魔術、樂高、正音班、籃球營、游泳營都可以,還跟學務處老師強力推薦說小王的班導嘟老師資訊能力超強,小朋友都超愛上他的課,由他來開程式設計社團真是再適合不過!嘟老師應該會覺得被我在背後捅一刀吧。
以前小王個頭還小,跟他一言不合還可以鞭數十驅之別院,別院一般是鄰居家、同學家或公園籃球場,現在鞭也鞭不得、驅也驅不了,人獸同籠之生態紀錄片無限輪播上映中。
快點告訴我你們這怎樣規畫孩子的暑假啊?你們都報了什麼課程?不求學習吸收率,只求離開我眼皮。
我已經準備好今晚要開哪一支酒配我的9R華盛頓櫻桃,來開討拍兼舔舐視窗了。
【 華盛頓櫻桃 9R/8.5R 】9R不稀奇,這次廠商特地幫先女兒搶到數量極少的8.5R,極品中的極品,櫻桃界的愛馬仕限量空運來台,價格和9差不多,而且只要一盒就幫你免運冷藏宅配喔。
🛒選物請見留言 ~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惡夢 #夢魘 #失眠 惡夢真的讓人心好累😭相信大家都有做惡夢的經驗,劇情太誇張的,噗哧一笑便過去了;但如果經常做惡夢,甚至讓你害怕 入睡,可就一點也不好笑了!到底為什麼會做惡夢,經常做惡夢又該怎麼辦?讓雅惠跟宜婷分析給你聽!🔜🔜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減少做惡夢的方法!
🔸 惡夢竟可能與生理問題相關?
🔸 為什麼會做惡夢?
🔸 我得了夢魘症嗎?
#影片大綱
🔸不斷惡夢的夢魘症
▫連續恐怖情境:重複出現恐怖情節,且在夢中自身安全備受威脅。
▫夢境記憶鮮明:惡夢記憶生動鮮明,但醒來後可以分辨惡夢與現實的差別。
▫嚴重影響日常:如注意力無法集中,疲倦,甚至害怕入睡。
🔸為什麼會做惡夢
▫壓力、焦慮所引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精神疾病產生的幻覺
▫藥物濫用或服用特殊藥物
🔸減少惡夢的方法
▫佈置睡眠環境:房間保持涼爽、昏暗、避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
▫適度有氧運動:傍晚時可適度運動,如伸展、快走、慢跑。
▫注意睡前飲食:睡前6-8小時避免刺激性飲食、酒類、含咖啡因飲料。
▫避免過度情緒波動:睡前避免情緒太大起伏,如吵架、看恐怖片。
▫書寫、分享夢境:透過書寫及分享察覺自身壓力及宣洩負面情緒。
▫尋求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有潛在生理問題如: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藉由服用藥物降低惡夢發生率。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夢魘症 #睡眠異常 #夢境 #自我察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潛意識 #睡眠呼吸中止 #不寧腿症候群 #睡眠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防毒洗手功 🔥🔥 真正 #抗菌防毒 的 #洗手法 到底怎麼做?我們洗給你看!不用水也可以將手洗淨嗎?到底乾洗手跟濕洗手差在哪?洗手這件小事,充滿好多眉角學問!快來聽聽筱薇和俐彣怎麼說!🔜🔜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一定要洗手的五個時機!
🔸 洗完手之後一定要這樣做,否則前功盡棄?
🔸 乾洗手跟濕洗手的差別是什麼?
🔸 噢!原來這樣洗才乾淨!
—
更多影片在神經很有事YouTube👇留言中
—
#影片大綱
🔸洗手七字訣:
▫內- 掌心對掌心搓揉
▫外- 掌心搓揉手背
▫夾- 指縫間搓揉
▫弓- 指背向掌心搓揉
▫大- 兩手虎口交替搓揉
▫立- 指尖對掌心搓揉
▫腕- 洗至手腕上一吋
🔸建議清洗秒數:濕洗手40-60秒,乾洗手20-30秒
🔸乾濕洗手的差異:
1. 濕洗手:有明顯髒污時選擇濕洗手,可洗掉手上98%的暫時性菌叢。
2. 乾洗手:無明顯髒污,於戶外取水困難時可選擇乾洗手,可殺死手上部分的細菌和病毒。
🔸洗手五時機:
1. 用餐前
2. 出入醫療院所前後
3. 接觸嬰幼兒前
4. 如廁後
5. 咳嗽及擤鼻涕後
------------------------
主講 :楊筱薇。汪俐彣
內容腳本 :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
#洗手 #乾洗手 #濕洗手 #洗手七字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洗手五時機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那天聽到一位病患的家屬以一種叫你們經理出來的口氣對著 ... 的推薦與評價
總醫師 = 總住院醫師. 6 年. 5. 詹家銘. 主治醫生跟總醫師的差別在那. 9 年. 85. 查看之前的回覆. 張晉榮. 領班... 6 年. 1. 都瑞瑞. Mikasa你怎麼跑去當 ... ... <看更多>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醫師 的推薦與評價
醫師 職涯發展、升遷之路|PGY 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Choco TV|醫學生Med student ... 差別待遇超明顯嫌:「廚餘嗎」?!【#醫師好辣】20220616 part2 EP1352 陳保仁 ... ... <看更多>
總醫師主治醫師差別 在 Re: [心得] 勸君莫讀醫學系-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恕刪
看來這也是年經文
今年還沒人po,那就我先
因為看來現在的處境比原po 2019還慘
高中生可能也停留在既定印象或許還停留在醫師賺很多
至少八卦版的社會大眾還是這樣想啦看留言就知道
先說結論,覺得太長的看這裡就好
1.除非你有做好當流浪醫師或是月薪10萬甚至更低的準備,不然不要選醫學系
2.除非你有背景保證你能上皮復眼骨整(家),不然不要選醫學系
3.真的想走醫療,唯一只推牙醫
(不是指牙醫是爽缺,而是醫學根本是衛福部的禁臠,後面會提)
—
先上證明我不是來故意製造恐慌好讓同屆的高中生不填醫科
目前是PGY2,醫字6萬多號
我知道板上也會有些醫師前輩看文
希望前輩可以鞭小力一點
由於前陣子一直在apply科別,從apply的風向其實就知道醫界絕對是長空
急診住院醫師各家醫院招生慘兮兮,甚至招不到人還要拜託PGY去說服其他同學投單
家醫科夯到不行,各家的家醫都搶翻
原因從根本上就是幾點
1.急診主治醫師根本沒什麼缺可以佔了(金門馬祖我是不知道啦,但你要去嗎?),完訓
即失業。
急診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薪水的差別是30幾萬和10萬的差別
甚至急診因為醫療環境容易被告,常常必須會診其他科別,被戲稱「叫叫切CT(電腦斷層
」。
2.家醫科可以早早training完畢(3年)就出去開業,甚至家醫科醫學會積極爭取家醫科
成為「泛外科系」,泛外科系好處在哪?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w/news_news/article/e5c07db95b624533b088772
e5f72be71
看一下「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第27條
只要再經過短暫的受訓就可以合法執行以下醫美手術
同樣再看前一張截圖的第28條第一款
「完成相當於外科專科醫師訓練三年時數之訓練課程」
所以28條提及的科別想做這些還是洗洗睡吧
扯遠了,但我想表達的只是醫界現況就是這麼可悲
例如疫情之下最需要的內科,訓練過程繁瑣,壓力又大,該受到的待遇遠不及出去動動醫
美手術
(當然現在醫美也是很競爭,只能說這是比較後的結果)
以我母校中山附醫內科PGY輪訓時的薪水來算
平日 值班費 1900
週五 3000
週六5000
週日4500
一個月值班5平2假(5個平日+1個週六+1個週日)
1900*5+5000+4500= 19000
19000+68000(基本薪資)=87000
看起來還不錯?
但工時呢
一週30天,扣8個假日,22個工作天(8-17)
平日值班是5點到隔天早上8點,然後上班到中午12點下班
假日則是早上8點到隔天早上8點
22*9-5*6(值班後中午下班)+5*15(平日值班)+2*24(兩個週末)= 291
87000/291= 298
這還是未稅,因為年薪超過40.8萬要繳稅
算起來就不到298了,沒關係姑且用298算
看看麥當勞大夜的時薪是多少
https://hiring.mcdrecruitment.com.tw/parttime.html?lang=tw
「服務員 223元起」
大夜的麥當勞服務員也辛苦,不過我想壓力責任和被告的風險應該還是比醫師低
然後時薪只多了75元
—
現在為了醫師KOL那麼多,不外乎就是本業難賺,要幫自己打知名度、兼職副業代言產品
才能維持一定的收入
不然一個如果月入100萬的醫師,光本業就忙不過來了,還有時間經營嗎?
—
如果只是工作辛苦,衛福部會挺醫護的權益挺到底,那大家相忍為國、共體時艱,我想應
該很多醫師應該也會忍下去。
問題是不只內憂,還有外患啊,外患竟然就是衛福部。
這一兩年衛福部搞醫界的新聞和手段從沒少過
即起專責病房「兩人一室」 石崇良:無法達標者、撤銷醫學中心資格
https://tinyurl.com/2p8edpxh
不配合我就降你級,管你擠不擠得出空房和人力嘻嘻
自費醫材有8月起有「天花板價」 醫院超收差額會被違約記點
https://health.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733548
每家醫院規模和進貨成本不同,價格一定多少有差,結果這樣均一價壓低價格,廠商沒賺
頭
,未來乾脆不進台灣市場
清大設「後醫系」 醫師公會怒:醫師浮濫恐釀災
https://udn.com/news/amp/story/6928/5766952
每年容額1300人,公費名額不在此限是額外加上,還有波西捷克生會回台,一年1700不是
夢
(不過波牙等等海龜會擋實習名額,一年印象是50個,所以人數不會膨脹得像醫師這麼快
,有錯還請指正)
—
你以為只有這樣嗎?
當醫師的未來被公衛幫把持的時候
就是這麼低能
被一個連醫師都不是,連插管都不會的教訓插管疏失?
甚至在公衛幫的心裡,醫師最合理的薪水就是一個月10萬,甚至是10萬以內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305125547.A.6D0.html
—
還有很多可能高中生不知道的現況,但卻是現在進行式。
曾經看過剛升主治醫師的目前都是月薪20保衛戰
那我們現在Apply也都要擔心未來會不會沒有主治醫師的缺了
而就算真的升上主治醫師了,或許就變成10萬保衛戰了
明年入學的醫學系學生,到了PGY時要面對的問題肯定更慘
以為只要出去開業自己當主治醫師就好了嗎?
可以去medstudent板看看現況或是翻翻Tosca大的文,就會知道開業根本沒有想像中的容
易
老實說,現在也沒辦法不爽不要幹啦,我就爛,頭都洗一半了
但也只能在這裡勸勸高中生,醫師絕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只會更爛而已
有能力的話,還是去 牙電資 吧
因為流浪醫師指日可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217.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641883757.A.C3B.html
※ 編輯: yo841204 (111.82.217.44 臺灣), 01/11/2022 14:56:27
※ 編輯: yo841204 (111.82.217.44 臺灣), 01/11/2022 14:59:04
「大夜的麥當勞服務員也辛苦,不過我想壓力責任和被告的風險應該還是比醫師低」
你有看過麥當勞服務員在保 服務業務責任險 的嗎?我倒是看過蠻多醫師在保 醫師業務
責任險啦
自己心中有大便就覺得大家心裡都大便喔,我看你才是打從心底瞧不起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5:04:38
不完的妹+賺不完的錢,那我只能說CP值太低了。
如果是對醫學有興趣,薪水可以養活自己又可以接受被各種坳來坳去的無理要求的話,那
確實是個不錯選擇啦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6:04:17
醫療業是內需,沒辦法替國家賺錢,科技業才是真的在賺外匯的
場無腦接盤嗎?難道不推薦無腦接盤就代表台積電股票很爛嗎?唉
是賺不了大錢,Nephro(腎臟科)就看家裡有沒有診所顧洗腎了,剩下的內科要麻沒人想
選,要麻就是要跟大佬搶病人…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1/2022 16:56:04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1/2022 17:00:52
young V領的比senior R少?
喔不對,如果變流浪醫師,那倒真的是一輩子不用領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7:47:39
但寫這個的目的在於讓高中生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1.想賺大錢,醫師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賠一次可能就把10年積蓄賠完
2.能選到醫的學生,基本上也有選牙電資的能力,CP絕對比醫師高太多
況且如果衛福部繼續無視總額,廣開公費,甚至是開放總額,那離月薪五萬也不遠了啦,
不要不信衛福部不敢欸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7:50:58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7:53:07
台積?可能是selection bias。但醫學長空還是不爭的事實啦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8:15:26
情況怎麼樣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18:42:39
照不能用要重考USMLE,連matching科別都會因為種族而劣勢。
電資在台灣不搞台積電也很多出路啊,君不見會coding的現在在crypto上當科學家或是給
人聘去搞NFT多賺
而且醫師20是保衛戰,邁向10萬甚至5萬絕對是趨勢啦。
我就不信你月領10萬會心甘情願承擔賠一次就3000萬的風險呵呵
遞減嗎?
何況現在台積電連私大都收了,哪需要到台清交成?
醫師真要贏,頂多就是社會地位好聽,但說實話,現在看到是台積工程師也是風光滿面。
話又說回來,社會地位高又怎樣,能吃飯嗎?
頂多讓你貸款可以青年房貸首購1.33%,難道不用還貸款嗎?
惡意核刪就是放大倍率要你賠健保。
自費醫材價格不准你賺,硬要你只能賣比成本高一些,試問醫師自費20-30萬去學新技術
來放新的醫材都不是錢?
者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20:58:53
入/贅入豪門,牙醫的工作性質可能還比較有機會,畢竟頸椎的職業傷害比較不影響身材
和顏值
※ 編輯: yo841204 (111.83.134.95 臺灣), 01/11/2022 21:01:06
露。
如果18歲的高中生一申請上就能直接當主治醫師賺現在的錢,那我倒覺得無妨。
但他們要面對的是未來10年後的環境,醫師牌照的價值只會越來越被稀釋,因為人數越來
越多。
簡單的道理,病人量就這麼多,健保總額就這麼多,10個醫師分和20個醫師分,哪個薪資
比較高比較有保障?
腦
要經營個人品牌、知名度、代言等等,才有辦法搶進客源啊
這不就是我講的嗎?未來趨勢就是這樣
大學時書念得沒別系少,就業後要念得書、發表研究、進修、開刀、值班,然後考到專科
執
還要經營品牌,這樣CP值拿哪裡高?薪水可能還沒現在中生代主治醫師多
拜託不要用現在的價碼去看未來的環境
薪
我承認現在很多行業即便高工時,薪水也不一定堆得起來,但不代表醫師堆得起來就是爽
賺
青壯年人口勞動力嚴重不足,加上少子化,結果衛福部還在靠北醫師太少?
人口減少=不需要那麼多醫師
結果衛福部一直想增加名額是什麼心態?
更何況每年還有一堆波西捷克生回台,哪裡醫師不夠?
根本就是醫師太多好嗎
貸
現在診所都在比裝潢,醫術根本不是重點,反正看不好開個轉診單送醫學中心就好
你覺得裝潢很便宜嗎?你是患者你會想去看起來其貌不揚的診所嗎
就問你路邊那種4,50年前的老診所,那種你會去嗎?
診所好賺就不會連藥師的成本都要cost down,不然怎麼會把處方籤釋出給藥局?
更不用提這次疫情倒了多少診所。
以往開業要做起來的機率大概一半一半,後疫情時代有沒有50%都不知道。
第一種可能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行情,覺得診所是無腦賺
第二種可能就是你說的就是我開頭講的,皮復眼骨整家的診所才有可能
台中聽過的牌照費5萬+一診5000,不確定含不含抽成啦但健保之下相去不遠
照你說的算50000+5000*10=10萬,了不起抽成給你抽10萬好不好,年薪就240萬
哪來400-500萬?
---
更新計算錯誤部分
週十診算起來是 50000+5000*10*4=25
25*12=300萬
---
為何推皮復眼骨家醫?因為這些才有這種價碼
其他內專而已的別想了好嗎
除非有次專,但例如腸胃科也是滿街跑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617794924.A.418.html
那你怎麼不說在爸媽那年代的醫師,一個月光是開點滴的錢就可以買一棟房?
在向民眾收費前都要先向「地方衛生局」呈報,審核價格通過之後才能上路。
所以漫天喊價的問題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有漫天喊價的問題
那就是衛生局瀆職,沒有做好把關,怎麼怪到醫師身上?
難道我一個塗藥支架送審一支100萬,衛生局會給過嗎?會給過那就是衛生局有問題吧
今天每個醫療院所因為規模和與廠商的關係,進貨、囤貨的成本和議價能力不同
假設A醫院進一個塗藥支架的成本是80000,B醫院進塗藥支架的成本是70000
結果自費天花板就設定塗藥支架上限是65000
好啦,A醫院就不進啦,B醫院就認賠,或是跟廠商殺價
然後廠商要麻接受殺價,不然就是老子不跟你們台灣市場玩了
我覺得自費天花板的出發點是良善的
像你說的避免病家被當盤子,但做法卻很低能
衛福部現在就有自費醫材比價平台啊
大家平常逛蝦皮的時候不是很會比嗎?上去查一查就知道了啊
再搭配地方衛生局認真審核,病家還會當冤大頭嗎?
結果偏偏衛福部選個最智障的齊頭式平等
不然以你設想的情境,我想有良心的醫師也都可以接受。
只能說加油了,知道現況和未來是這樣,剩下就是自己的選擇了
問題是別的行業進修對你的收入和聲望有一定程度的加分
科技業增進自己的能力,可以設計出更好的製程、寫出更好的code->主管賞識,可能加薪
,
學術界增進自己的能力,可以把學生教得更好->榜單好看,老師會教,學生更多
醫師增進自己的能力,用更好的方法,根據最新研究用更多的藥救病人
->健保核刪(幹嘛用這麼多藥),健保均一給付(DRG,同一類的病不管你怎麼治療,預
算?
->家屬抱怨(因為住院用藥有10%部分負擔,用更好的藥結果部分負擔更貴),治好是應
該?
講句難聽的,媽的進修再多除非你變成該領域大佬或名醫,你進修增進的實力沒人會感謝
你
對啊,即便這樣醫師還是得進修,不然就是對病人不負責人,不把生命當人看,醫德在哪
?
別的行業不進修頂多被fire,醫師不進修還要被扣一個沒醫德,你看過科技業不進修的被
罵
目前確實工時高,回報高,但未來薪資支撐不了的時候,就變成你說的後者了,工時高回
報
如果CP值變低,一堆CP值低的工作還不用怕家屬控告、不用怕針扎、不用染疫、不用被醫
德
那幹嘛還要無腦走醫?
看有沒有機會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2/2022 00:47:32
內外薪水印象中跟你提的一樣,而且好像有病歷獎金
不過彰基最近腥風血雨的…
※ 編輯: yo841204 (211.72.22.66 臺灣),
01/12/2022 08:25:09
另外就是要回總院升V,還要去分院流浪很久,等總院有缺?
※ 編輯: yo841204 (211.72.22.66 臺灣), 01/12/2022 08:26:24
,醫絕對不是無腦填了。
講到初階醫療人力的待遇,我自己是比較悲觀。如果說醫療環境不會越來越差,那在juni
or時薪資不高我覺得不是很重要,畢竟像版友說的,不是一輩子領那份薪水。但擔心的就
是即便當到VS而且有認真在做,結果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那CP值就很低,但還是感謝學
長的意見
真要在醫療裡面選,我的排序是牙>醫>中
※ 編輯: yo841204 (111.82.111.178 臺灣), 01/12/2022 11:20:50
累,就算香的上班也都比較沒打扮…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2/2022 12:22:18
這篇明明就是在講未來,講再來要填志願的高中生未來會面對的處境
一堆人一直跳針現在是不是都沒在看內容?
如果高中生現在填醫學系,就可以馬上當主治醫師領20萬,那我沒話說啦
問題是他們還要經歷大學6年+2年PGY+4年專科訓練+2年次專科訓練=14年
14年後還有辦法20萬?你要不要去問問14年前是不是20萬?絕對比20萬高
照你這種邏輯,現在長榮海運年終40個月,你要不要現在叫你兒子去長榮海運
反正永遠都會年終40個月你說對吧
滕西華那派整天想開放總額。
現在有總量管制不代表未來還會有好嗎?
就問你總量1300為何每年都超過1300那麼多?
公費大軍去查一下啊,領比正常young V 1/3的薪水根本就是要故意拉低行情
唸電資比他當醫生多一倍?
更何況有些醫院連young V都要下海值班了,哪裡屌打?
是衛福部的禁臠,選牙還比較沒那麼慘
急診沒人選是因為沒主治缺
內科今年其實沒那麼慘了
但長期還是缺人值班
可是資方有資方的作法
沒住院醫師就多付young V一點下來值
而不是調高內科住院醫師薪水
等這幾年公費大軍下來,就可以把這些洞填滿
而且未來連屎缺都滿了之後,資方就可以更減少住院醫師薪水
反正他就是看準你只能選四大科
君不見一堆人勸不要選公費,但還是有人選嗎?
有人選就有人可以來填這些缺啊
以往沒有公費名額時,為了讓人去填四大科,衛福部還有每個月1萬元的津貼,但從今年
開始就取消了,為什麼?
因為公費大軍可以進來啦
看到我前面三點說的了嗎?「有背景讓你選上皮復眼骨整(家)」再選醫學
你爸媽是醫師,如果不是混太差的,一定多少能替自己小孩喬到院內小科名額
只是喬到皮膚科和喬到家醫科的差別而已
不然就是自己本身已經把診所經營起來,可以讓孩子接家業,因為病人都有依從性
看習慣了就不太會換診所
然後別人怪你怎麼都吃便當,吃便當都是你的錯,你也應該吃廚餘
這故事很有道理吧
掩耳盜鈴是不會有未來的啦
好?
到?
現在VS值班費可以到1萬,那是因為要嘛缺CR當總值,不然就是區域醫院沒住院醫師可以
值?
等未來醫師一堆,連區域醫院都塞滿了,醫院也不用找VS值一線班了
全部找住院醫師值班而且還可以減值班費,反正你不得不來
甚至現在進行式的就是有些醫院值班還是NP在值班
你覺得?
從你在別板和別篇文的回覆就知道你對醫師現況誤解有多誇張
在別篇提到住院醫師薪水是180~200?
你看得都是極端值,要嘛是新的醫院要快速成長,不然就是東部或是區域醫院
以台中為例基本上內科住院醫師薪資都落在150~170稅前
而且前提還是月值8班,不到8班根本不是這價碼,現在PGY多根本不太會值到8班
另外你在別板還提medstudent徵才骨科診所開價500
然後你就覺得每科VS都是500這價碼
不要再亂意淫了拜託,拉上去看我算給回覆看的
牌照費診費寫得清清楚楚,一般科別根本不可能一開始就開500給你
早就說了,選得到皮復眼骨整家醫,那就念醫科,因為恭喜你,500萬年薪等著你
https://tinyurl.com/2s4hhfva
上面是110年度衛福部核定的骨科容額:59名
我就照你們最愛講的只有1300個醫師/每年
59/1300=4.5% 每年只有4.5%的人未來有機會年薪500
拿那種極端值套用在所有科別上根本就是在鬧
照這樣講你怎麼不拿開達文西、開脊椎、做導管的那種大佬
月入百萬,年收千萬,拿來打我的臉還更痛
你說你有醫師朋友,你可以問問他啊,看他是不是年收五百
科別屬性不同不要混為一談
急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2/2022 18:06:07
現在還是高中生的我真的是覺得要爛掉的機會不小啦
啦
我當然知道住院醫師有200
我還能跟你講出確切就是輔大和花慈是210
問題是每個人都適合去嗎?
現在是內招一路升上去的年代
你天真到以為去花慈賺210考完專科
回西部醫中人家會願意讓你空降當VS?
你沒從R甚至PGY開始賣命誰要讓缺給你
除非你出類拔萃到不行但這是常態嗎?
你該慶幸的是你小孩已經是R2還有機會賺到20甚至更多
但不代表現在還沒入學的學子們有機會過一樣的日子
很簡單就問你 10年前 主治醫師均薪多少 有沒有比20還多 你小孩是醫師叫他打聽一定知
道
上面開業醫老闆都出來說了 主流就是壓在17萬內
我也貼了台中現在牌照費+診費就是那樣
為何堅持不信?
如果整篇只有我一直堅持這論調,不信也罷
但上面也有很多前輩證實這就是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
已經待在這行了沒必要為了騙高中生特地寫這樣一篇來唱衰自己啦
畢竟我們都在裡面了也就且戰且走
但真的是不希望高中生有資訊落差被誤導
我想你可能都沒跟你孩子聊過未來發展,又或是聊過了但他太天真以為醫師飽和只是騙局
又或是你其實有大BG可以幫他啦
那就另當別論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2/2022 20:35:33
貴院160-170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2/2022 20:42:22
回覆者來信要求刪除
※ 編輯: yo841204 (118.170.54.116 臺灣), 01/12/2022 20:54:49
回覆者來信要求刪除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2/2022 22:56:33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2/2022 23:02:46
他們讓小孩讀醫就是我前面講的有背景啊
中生代VS在醫院至少都V10了
在院內跟其他科部通常也有點交情了
我都說電資比醫CP值還高哪裡小看電資了
台大電機 415.6 (國、英、數甲、物、化)
慈濟醫科 413.65(英、數甲、物、化、生)
撇開 採計國文和生物的差別
我想醫科開始是得看電資車尾燈了啦
※ 編輯: yo841204 (211.72.22.66 臺灣), 01/13/2022 08:59:42
拿台大來講了,6萬的醫師有沒有看過呵呵
板上septicshock大大昨天也有發文講他醫轉工程師啊
只是刪文了
環境的CP值
一直扯現在是什麼心態,仇醫?
如果我要寫現在的CP值那我就去medstudent板寫了,寫給高中生看幹嘛。
對於高中生來說,他沒還沒有念醫(C),自然沒領薪水(P),那現在的CP值有什麼好說
的
車尾燈?
還敢講你教的學店生,我同梯的去年一月當兵跟我講他學店碩畢去台積當設備(31工程師
),他領的就比我PGY現在年薪還高了啦,要爭什麼?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3/2022 11:24:17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3/2022 11:30:54
YY不在醫中給人家強姦,難道可以像牙醫在診所當YY嗎
前輩你已經卡好位了,不論是在診所還是區域,當然恭喜前輩也向前輩學習,至少都已經
卡好位而且可以賺現在的價碼了(或是更好)
問題是之後呢?
前輩你都說科技業不保證未來10年都一樣
同理,又怎麼能保證未來10年醫師也能跟現在一樣?
與其說是魯蛇思維,不如說是在一片鼓吹之中講些不好聽的話
歡迎體驗看看,10年後再來看這篇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3/2022 12:19:09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3/2022 12:23:22
※ 編輯: yo841204 (111.82.142.130 臺灣), 01/13/2022 12:26:53
※ 編輯: yo841204 (42.74.52.10 臺灣), 01/14/2022 13:10:16
飯碗一樣可笑
話又說回來,真像你說的這麼好,哪會是最後一塊餅,應該餅吃不完吧ㄏ
※ 編輯: yo841204 (42.74.52.10 臺灣), 01/14/2022 14:21:57
※ 編輯: yo841204 (42.74.52.10 臺灣), 01/14/2022 18:04:51
現在醫學的地板是贏啊
未來變公醫環境你就會感嘆外送師拼一點怎麼跟醫師差不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