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 牛郎與織女,七夕的傳說。
文章長貼這裡可能沒人看,但貼部落格觸及率又低,但還是推薦看部落格圖多版本喔!!
今天我的節日繪本系列症頭又發作了,每次逢年過節就要發作一次,症狀大概就是哀嘆為什麼都沒有好的原創節日繪本,每次都要看鄰國的(中日韓)。日本韓國隔了一個語言不說,就算是中國,跟台灣也不見得相同,這一兩年台灣引進中國的節日繪本或立體書,超級熱賣,但那個場景習俗跟台灣就是不一樣阿!!(握拳)然後就開始幻想如果是我做這些節日繪本就要怎樣怎樣,其實真的不容易。
過年,大家熟知的是年獸,但有民俗學者主張台灣本土過年的傳說是燈猴,這兩個故事我都聽過,所以還好。端午節的由來專家學者的主張也各執一詞,讓我很困擾。(果真杞人憂天)結果今天看到有人轉貼七夕的由來,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七夕的由來也有好幾種版本!!
文章內容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mmeizi/posts/3255987551150159
------------------------------------
1.牛郎織女的歷史
「織女」一詞最早出現於大戴禮記,牽牛則最早出現於詩經小雅。牛郎織女開始有婚姻關係最早見於秦朝文獻。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與南北朝的文獻中,牛郎織女都是明媒正娶的婚姻關係: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南北朝時代任昉《述異記》「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
.
2.仙女羽衣的歷史
而男子竊取仙女羽衣之後與仙女婚配,最早是在印度史詩中。仙女羽衣的仙女原型為鳥,因此這類故事又被稱為「天鵝處女」,全世界各有一千兩百多種不同版本。中國較具代表性的故事就是「搜神記-毛衣女」。
但最廣為人知的則是日本故事:
日本天女下凡遊玩,洗澡時被平民偷走了羽衣。平民不還還要天女嫁給他。天女無奈答應,還生了孩子。有天平民喝醉後,天女問出羽衣下落,找到羽衣後就頭也不回地回到天上了。
所以人家沒有什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逮到機會就趕快逃了好嗎?
.
.
3.兩者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牛郎織女與仙女羽衣故事明顯被混在一起是在清末民初的京劇「天河配」裡。也就是那個在牛的幫忙之下偷到織女羽衣的故事。可能是因為有戲曲的加持,所以這個版本廣為人知,並在1950年後漸趨完整。
漢聲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漢聲中國童話,並且收錄了近幾十年內最流行但也最白爛的版本。
.
.
(A)有些人會聽過這個版本:
在天上工作的牛郎織女經天帝婚配後,整天談戀愛工作都不做了。天帝大怒讓他們分開,每年只能見一次,每年七夕當天,喜鵲會搭橋讓他們在橋上相會。
(B)有些人會聽過漢聲版本,也就是天河配:
凡人牛郎在牛的慫恿下偷了下凡織女羽衣,逼織女嫁給他,然後織女愛上強迫她留下的牛郎。天庭知道此事後,派人接回織女,織女回到天上後思念著牛郎,牛郎跟天庭說孩子需要媽媽。因此天庭讓牛郎織女每年見一次面。
如果你的祖先在明清時期就來到台灣,且你爸媽又沒買漢聲的《漢聲中國童話》給你,那你熟悉的會是A版本,如果你的祖先是二戰之後才從中國來到臺灣,或你爸媽有買漢聲給你,那你知道的會是B版本。
------------------------------------------
我趕緊拿出早上拍照的日文版《たなばた》,這本初版為1963年,繪者初山滋,畫風非常獨特優美,排版也很酷,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那種。我對照了華一出版社中國孩子的故事《牛郎織女》,中文版只多了前面一個種豆子的小插曲,其他一模一樣。日文版的作者君島久子是鼎鼎大名的中國文学者・民族學者,日本的中國兒童文學學會代表,總之在日本有名的經典的中國民間故事童書繪本幾乎都出自於君島久子之手,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日本小孩比我們都還熟中國童話。
日本的七夕是在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結合了日本原有的棚機津女傳說而成。棚機津女傳說的大意是被選中的女性會在7月6日到水邊的織布小屋,一邊織布一邊等神的降臨。織成的衣服是給神明穿的,那天晚上女生就會成為神明的妻子,懷孕,女生也會升格為神。隔天7日傍晚神就會回去,這時在水邊淨身的話,神就會保佑村莊豐收,遠離災禍。
我猜華一版的有豆棚可能是受到棚機津女的影響。這麼說來七夕傳進日本,結合日本的傳說之後又逆輸入回華文世界?我們現在聽到的版本,幾乎都是日本的版本。我拍的另一本是韓國的繪本,當初只是覺得圖滿好看的就買了,當然也是賭氣,別國都有為啥台灣沒有?!我買來也沒認真看過,想說都差不多,但因為看到上面那篇文章,所以我就認真的看了一下,結果作者是法國人?!整個暈倒,看來這本沒啥參考價值,最後還出現日本的習俗,寫許願的「短冊」真的傻爆眼,不過圖畫滿古典美,應該是台灣讀者會喜歡的那種。因為這本毫無參考價值,所以我去查了韓國的七夕傳說,查了幾個都是說七夕源自詩經,也沒有偷羽衣的情節,不過這都是文獻的說明,並非童書中的情節。由此看來,韓國的傳說似乎最原汁原味?!小麥田出版的《給孩子的中國神話故事》中前半段都跟日本的差不多,但最後有提到牛郎織女把喜鵲頭踩禿這件事XD 這段我倒是第一次見到。
以下為韓國民俗大百科中關於牛郎織女(견우직녀)的介紹
牽牛和織女一年相會一次的七夕來歷的故事。每年七夕日,有兩顆隔著銀河的星星的位置變得格外地近,由此產生了牽牛織女故事。中國後漢時期建造的孝堂山石室裡的畫像石上,有畫有牽牛星和織女星的三足烏圖,從中可以推測,此故事起源於前漢以前。春秋戰國時期通過天文觀測發現銀河,《詩經•小雅•大東》則記載有可以推斷故事淵源的詩句。到後漢(25年~220年)末期,兩顆星星分別被擬人化為牽牛星和織女星並創造成故事,到了六朝(265年~589年)時期發展為「織女越過銀河與牽牛相會」的傳說,而這一故事的比較完整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荊楚歲時記》。在韓國,江西郡德興裡的高句麗古墓壁畫(408年)上發現織女和牽牛帶著一條狗的畫。
織女是天帝的孫女,擅長織布,勤勞能幹。天帝對孫女倍愛有加,令其與銀河對面名叫河鼓的牧童牽牛結婚。婚後兩人陷入新婚的快樂,變得無比懶惰,天帝大怒,讓兩人重新隔著銀河分開生活,並且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見一次面。然而,由於銀河橫在中間,七夕當天兩人也無法相見。烏鵲們可憐兩個人不能見面,便飛到天河,用頭部搭建了一座橋。據說過了七夕烏鵲們的頭頂禿掉是因為搭烏鵲橋。另外,這一天下的雨叫做七夕雨,據傳是牽牛織女喜極而泣流下的眼淚,而第二天早上下的雨是離別時悲傷流下的眼淚。
https://childrenbookmap.blogspot.com/2020/08/double-seventh-day.html
織女星日文 在 亞實 Am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日本是七夕🎋✨
日本每年七夕會下雨,真的很少晴天,我們每年都會覺得「今年也牛郎星與織女星無法見面呢⋯😢」,結果今年的台灣⋯也是呢😭看不到天河了😭好可惜😭
來一起學跟七夕有關的日文吧!🙌
七夕→七夕(たなばた)(ta-na-ba-ta)🎋
銀河→天の川(あまのがわ)(a-ma-no-ga-wa)
牛郎星→彦星(ひこぼし)(hi-ko-bo-shi)
織女星→織姫、織姫星(おりひめ、おりひめぼし)(o-ri-hi-me、o-ri-hi-me-bo-shi)
今日は日本では七夕ですね🎋✨
台湾でも同じく七夕なのですが、台湾は旧暦の七夕を重視するので、台湾の七夕は一応まだ先☺️
日本では何故か毎年七夕の日は雨が多いですよね?🤔
いつも「今年も彦星様と織姫様、会えなかったなぁ😢」と感じる私ですが、今年の台湾も…なんと雨😭天の川を見られなくて残念😭
七夕に関する中国語を覚えてみましょう!🙌
七夕→七夕(qi1 xi1)
天の川→銀河(yin2 he2)
彦星→牛郎星(niu2 lang2 xing1)
織姫→織女星(zhi1 nü3 xing1)
祝大家天天過得快樂✨🙏
皆さんが毎日楽しく幸せに過ごせますように✨🙏
織女星日文 在 音速語言學習(日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七夕習俗」
Ken今天在街上遇到公司的女同事,
.
Ken:あれ?佐藤さん?
(咦?佐藤小姐?)
同僚:Kenさん!おはよう。
(Ken!早安~)
Ken:今日は彼氏さんと、どこかに行く?
(今天妳有要和男朋友去哪裡玩嗎?)
同僚:え?どうして?
(嗯?為什麼?)
Ken:七夕だから、今日は。
(因為今天是七夕啊)
同僚:日本では、そういう習慣がないよ(笑)
(在日本沒有那樣的習慣喔~)
Ken:ホント?
(真的嗎?)
.
請問在日本,七夕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和習俗呢?另外,為什麼「七夕」的日文會唸作「たなばた」呢?
↓
↓
參考答案
↓
↓
日本的七夕節日,其實是由三項傳說和習俗來的喔!
.
①「棚機女」の行事
日本古時候有「棚機女(たなばたつめ)」這項習俗活動,
農曆七月六日時,被選中的少女,會在水岸邊放有紡織機的小屋,織著要奉獻給神明的衣物,織好後則在棚架上,祈求秋天能夠豐收、人們可以平安幸福、不被壞事纏身,
到了七月七日,則會在水邊舉行「七夕送り」的祈禱儀式。
最初七夕的名稱叫做「棚機(たなばた)」,後來由於在七月七日的晚上舉行,因此就將漢字寫法改為「七夕」,流傳至今。
.
② 織女星と牽牛星の星伝説 (しょくじょせい・けんぎゅうせい )
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織女的日文說法為「織姫(おりひめ)」,牛郎則是「彦星(ひこぼし)」,二人在一年之中,只有七夕這一天可以跨過銀河彼此相見。
.
③乞巧奠(きこうでん)
乞巧奠是古代中國的習俗活動,顧名思義,就是「乞求手工更巧的儀式」。由於傳說織女對於裁縫很拿手,因此在七月七日的晚上,宮中便會在祭壇上供奉針線,祈禱可以讓紡織和裁縫的手藝更為進步。
後來傳到日本,日本則習慣在這一天,將願望寫在小紙片上、綁在竹葉上面祈求願望成真,而這也是現在日本七夕習俗的由來~
.
我們現在所看到綁在竹葉上的「短冊(たんざく)」,就是源於第三項「乞巧奠」習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