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現在全球死亡人數突破SARS紀錄了,大家對中國民眾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一致團結對外,對言論自由不怎麼在意。但這次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發生李文亮醫師的事件。 這位李文亮醫生是誰呢?我先科普一下。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30日在他自己的150人醫...
置身度外 在 澎湖陳慧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縣長滿意度低落檢討】3 - 十大伴手禮兒子是第一名
2020年澎湖縣十大伴手禮比賽,賴峰偉縣長之子參賽,並在網路非食品類評選,名列第一名,遭外界質疑動員公部門投票部隊灌水不公,比賽的公正性令人強烈質疑,因此縣政府火速宣布停辦。十大伴手禮是近年重要的年度大事,很難讓縣民相信行政長官賴峰偉縣長置身度外。這情況顯然已違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雖然縣政府以停辦收場試圖止血,但已在縣民心目中留下陰影。
更有甚者,這個活動後來卻改個名稱重啓爐灶,票選、決定勝出者到頒奬在短短5天就結案,草草交差了事,讓人覺該活動是以「核銷經費」為目的,而非真正行銷澎湖。
一個活動可以搞成這般德行,甚至疑似因而牽動人事,難道是有什麼幕後黑手刻意要藉此彰顯賴縣長執政能力有問題嗎?
置身度外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該不該補習?效果多強?】
【不要妖魔化補習班,但絕非有補有保庇】
每到考季,就有媽媽私訊我詢問補習之事,就拿出舊作跟大家分享吧!
……………………………………….
附近一家麵店老闆把大筆財力投注在女兒的補習,從七年級開始,國、英、數、社、生物,到八年級理化,每一科都不放過,最後的關鍵大考竟然不盡理想,麵店老闆最後只得再花一筆大錢把孩子送進私立高中。
麵店老闆跟我苦笑:「現在我才覺悟,補習是補心安的!」
補習真的沒有效用嗎?但根據國內多個研究都顯示補習是具有效果的,結論如下:
1.「有補習者」的成績表現普遍比「沒有補習者」來得好,但是至多兩三科,最佳狀態是兩科。「每多補一科, 則會以遞減的速率提升成績」,補習科目過多,整體成績不升反降。
2. 孩子自發性的選擇補習,其效果也優於被動補習者。
比如江芳盛在「國中課業補習之效果探討」就有結論如下:
「研究國中一年級的補習成效,發現補習的時數對於學習表現呈曲線關係,,亦即補習對於學習表現有邊際報酬遞減的趨勢,
若每週補習超過12小時以上, 學習成效出現下滑現象。」
.
黃毅志與陳俊瑋在「學科補習、成績表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也發現:
「高中的補習科目數,對大學學測成績及進入公立大學機率的影響,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 原因是補習項數過多, 會降低複習的時間。」
.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課業就開始變難,家長也慢慢幫不上手,到了國中,家長更無法像小學一樣擔任孩子的萬事通,特別是數理科目,父母只能在一旁督促與鼓勵,但無法幫上實質的忙,
如果放任孩子閉門造車而不介入幫忙想辦法,孩子很可能從國中開始,學習愈來愈落後。
一條路走不通,該不該思考其他的方法?堅持絕不補習是對的嗎?
.
((補習不是萬靈丹,自行消化複習永遠不可少))
咱家小子有一位同學在七年級以前課業還不錯,而這孩子的媽一向極度排斥孩子補習,始終堅持孩子得靠自己的力量來學習,而且不希望冗長的補習打亂了孩子的作息。
但沒想到,到了八年級,這孩子碰到了理化卻束手無策,即使上課很認真的聽講,不懂的地方也千方百計地問同學、問老師,但成績卻每況愈下,這位同學愈讀愈沒信心,心慌意亂,幾乎想放棄這個科目。
最後,這孩子鼓起勇氣和媽媽說想試著補習,並自己打聽到一個風評不錯的補習班,沒想到才試聽一堂便覺得大有幫助,持續補習後,不僅理化成績提升,而且也重拾了信心。
.
這印證了前述研究的結論:
適當的補習,確實能提振學習成果,不僅能提升成績,甚至也可能提升學習動機與信心。
而這個孩子是出於自主的想要尋求協助,自己去找補習班,自己要求要補習,效果更好。
而第一個麵店的孩子為什麼補習效果差?對照研究結果,原因很可能出在「過度的補習」,呼應了前述研究的結論。
.
補習通常一坐就是三小時,回到家也近晚上10點,吃個點心、洗個澡,也都11點,幾乎不太有時間複習學校的進度,
然而體制內的國中幾乎天天都有測驗,所以若是將每個晚上的時間都消耗在補習班裡,勢必沒有充分時間可兼顧學校的進度。
即使補習,學生也必須在課程之後花費時間,自己再思考、再理解與反覆練習,才能將內容徹底融會貫通,
不論補習班老師有多神,如果上課恍神、回家也不再複習,那麼即使是世界名師恐怕也愛莫能助。
.
過度補習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學生完全沒有時間再自行思考整理,而天天為了趕著上課,可能根本沒一天能好好吃一頓飯,長期拖著疲累的身體,吃不好、睡得少,當然效果打折扣。
如果補習又是父母所命,而非孩子自己切身認知到的需要,那麼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複習的動力將更為薄弱。
.
((能自己讀,就大膽讓孩子磨練自我學習的能力))
我自家有兩個小子們剛上國中時並沒有補習,但是聽了多位過來人的建議,深深理解到國中的課程變得艱難,進度也非常快速,所以都建議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升國中的暑假就開始補習,
如果不補習,也一定要想辦法先行預習,特別是數學、生物,否則很可能開學後跟不上。
但是我一直憧憬著孩子能度過一個儘量不補習的國中生涯,所以一開始並不打算讓孩子補習,而是不斷提醒孩子們在學校上課一定要專心,回家則要按照進度複習,
如果有時間就預習,時間不足最起碼要趕上學校的進度,我則擔任一個盡責的鞭策者,然後我一路慢慢觀察孩子的需要。
.
老大直到八年級發現學習理化有瓶頸,但又不太適合大班制的學習,於是延請了一對一的理化家教來幫他解答疑惑,其他的科目則維持自己研讀,雖不是唸到頂尖,但大致能維持一定的程度。
我曾問過大兒子會不會後悔沒有補習,他的回答竟然是感謝我沒有威逼他一定要補習,而讓他有機會趁早摸索自己讀書的方法,
特別是幾乎人人都得補的「數學」這一科,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忙,所以上課特別專注,回家則硬著頭皮逼自己思考與解題,這是一個完整的體會自我學習的過程,最後會考雖沒有A++,但憑著自己真實的實力也抱了一個A+。
.
他告訴我:「或許補習可以把我逼出一個A++,但是這個A+是反映我真實實力的分數,讓我知道我真實的落點,我反而讀得更心安理得。」
而老二七年級時也依循著哥哥的步調,先不急著補習。記得老大上國中時,針對要記憶的科目如史地、生物,我還會定期撥出時間做驗收的動作,
而到了老二,除非他自己遇到問題來問我,否則我就交給他全權自我負責。
有一天,我問二兒子:「生物是一門新的科目,對剛上國中的孩子來說內容既龐雜,考題又很靈活,但為什麼你從來沒問過我問題?」
二兒子竟然回答:「因為我覺得媽媽你應該老早就忘光了,恐怕你還沒我懂得多吧,所以我從來都不會想到要來問你呀!」
.
我聽了噗哧一笑,原來孩子上了國中之後就覺得過去媽媽這個萬事通早已江郎才盡,而再也不會因為背後有個靠山而有恃無恐。
正因為沒得靠,兒子反而特別認真複習,不敢怠惰,迫使他對於生物、社會等內容龐雜、需要記憶的科目,在七年級時快速練統整歸納的能力。
不過到了九年級開始進入密集準備國中會考的階段,平時段考成績還不錯的二兒子一旦面對大範圍的模擬考就顯得力不從心,
一直願意努力用功的他看來相當沮喪,愈考模擬考就愈沒有信心,這時身為家長的我當然不能置身度外,一定要伸出援手。
善於反省的二兒子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就是當範圍變大,靈活度較低的他就會在廣大題海裡迷失,即使所有的原理都循序漸進的弄清楚了,但看到變化多端的題目卻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下手,無法判斷在考什麼定理。
「媽,我需要見識更多的題目來增進自己判題的能力。」
.
於是,在九年級下學期,二兒子自己要求要參加考前統整班,藉由補習班團隊靈活多變的題目來增加判題的靈敏度。
畢竟每個孩子都逃不開會考,而會考就是只有一次,孩子對自我有一定的期許值得肯定,孩子自己能找到問題所在,並願意嘗試去克服與提升,更值得嘉許,
當媽媽的我當然不會阻擋孩子自我的選擇,而當孩子感到困擾的問題能獲得解決,也才能讓他重回良性循環的學習之路。此時,我不會反對兒子補習。
補習班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有效且大幅提升學生的成績,因此,一定把學習內容整個打包成條理分明的「懶人包」;
.
為了增進學生作答速度,也將題型分門別類,依照題型,傳授快速解題法;為了讓學生有系統的複習課業,補習班幫孩子規畫進度,孩子毋須自己思考,只須按表操課,就能安心地完成所有進度;
而補習班的統一管理,還能杜絕孩子玩手機、防止分心;補習班老師活潑風趣、穿插笑話,讓課堂絕無冷場,而能引人入勝。
綜合以上,補習班包辦了所有孩子們最不擅長的能力:規劃進度、統整資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時間管理、自我控制;但這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被磨練的能力。
當補習班補足學生的不足之時,也正剝奪了他們自我規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
因此,如果觀察孩子在某些領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維持一定的成績,不妨就把這些科目當成他們對自我學習能力墾荒的最佳園地吧!
.
有一個研究結果也很有趣:
補習者若不補習、 以及不補習者若補習的預期成績, 結果顯示兩者成績都會退步, 顯示兩者都已自我選擇各自較有利的學習途徑。
所以不需要一昧的高估補習的效果,而是要視孩子自身的學習特質而定。補習,絕不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
【關於補習該有的七個心理準備】
(((補習絕不會把每一個孩子都補成高材生)))
補習雖能提升成績,但孩子的成績分布有一定的落點範圍,父母要坦誠面對並接受。
(((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補習的需要)))
由孩子自己提出需求,孩子才會珍惜補習的資源,而不是視作理所當然。
(((過度的補習絕對有害而無益)))
沒留有充足的時間自行消化與複習,無論對提振成績或掌握學習方法都沒有幫助。
(((技術轉移補習班的統整歸納方法)))
在深度依賴補習班的同時,請引導孩子思考補習班如何幫助他們規劃進度、統整歸納,這更是必須吸收的技巧。
(((請釐清,補習不是補心安)))
如果一段時間之後沒有效果,則需當機立斷,另尋其他的補習班或補救教育。
(((細膩的跟補習班溝通孩子的問題)))
大班制的補習班很難顧全每個孩子的問題,如果是人人推薦的名師,還是要找時間跟老師或助教溝通孩子細部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個別問題很難顧全,或許選擇小班制的補習班會更適合孩子。
(((不妖魔化補習班)))
不少補習班老師很用心也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確實能把孩子的學習信心帶出來,進而持續的提升學習效果。如果孩子真的有弱科,但心生排斥,不妨找他的同學一起去,這樣絕對能大大提升他們的意願。
【延伸閱讀參考】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誰說分數不重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sloc=main
置身度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型冠狀病毒,現在全球死亡人數突破SARS紀錄了,大家對中國民眾的刻板印象,一向是一致團結對外,對言論自由不怎麼在意。但這次情況卻不太一樣,因為發生李文亮醫師的事件。
這位李文亮醫生是誰呢?我先科普一下。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30日在他自己的150人醫學院同學群組裡,說華南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正在隔離中,沒想到被截圖po上網,幾天後他就被公安找去「喝茶」了。
李文亮獲得訓誡書一張,上頭寫著:你的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超出法律容許的範圍,公安機關希望你中止違法行為。「你能做到嗎?」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你聽明白了嗎?」都說成這樣了,能聽不明白嗎?李文亮醫師只能乖乖畫押,就這麼「被噤聲」了。
隨後他投入防疫工作,直到1月10日醫院接收了一名確診病例後,他就開始出現發燒症狀,兩天後住院,但當局依舊堅稱沒有人傳人也沒有醫護感染。中國當局一直到十天後,也就是一月二十日才首度承認有人傳人的現象。
李文亮則是一直拖到2月1日才終於確診,而這也成為他的最後一條發文。他在這條微博發文裡說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最後甚至還有一個表情符號,如今看來格外令人不捨。李文亮最終在二月六日病逝。
李文亮病逝後,網友封他為「烈士」醫生,認為他只不過是說了真話,做了正確的事,卻被迫認錯,當局欠他一個道歉。2月6日晚間消息傳出時,媒體紛紛報導,連WHO都推文哀悼,沒想到隨後中國當局又封鎖消息,施壓各界刪文,改口「全力搶救中」。根據英國BBC報導,2月6日當天深夜,《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等幾家陸媒率先披露李文亮死訊:死亡時間晚間9點30分,沒想到隨後《環球時報》改口說,李文亮性命垂危,已被裝上葉克膜全力搶救中。
現場記者和醫護,向BBC和其他媒體透露,「政府官員已經介入」,官媒被要求更改報導,說李文亮仍在接受治療,一直拖到隔天2月7日清晨三四點,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官方才允許媒體發布李文亮死訊,稱他2點58分離世。
從李文亮心跳停止後才被用上葉克膜進行基本毫無意義的搶救,到他接受搶救的時間一再更新,死亡的訊息一再被否認,這場鬧劇讓中國民眾看傻眼,很多網民痛批官方「政治性搶救」,「李醫師竟然必須死兩次,國家恥辱!」「死後3小時才開始救,厲害了我的國!」還有人大罵官員是狗官,「還李文亮的命來!」
中國政府試圖壓制輿論,上演搶救「屍體」的戲碼,本來是為了平息網友們的質疑聲浪,反倒引爆了人民怒火,網路上要求言論自由、公開疫情真相的呼聲,排山倒海而來!
「一個健康的社會 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這句話是李文亮生前接受《財新雜誌》專訪時說的,現在已經廣為流傳。此外,北大教授「張千帆」為首的多名教授也發起連署,要求把李文亮心跳停止的2月6日訂為國家的「言論自由日」,網友創立微博話題「#我們要言論自由」,點閱數超過200萬次,底下還有5500條帖子,有人說:「大家都憋了好久,今天終於爆發了。」
不過5個小時之後,這些言論統統被刪光,甚至連義勇軍進行曲都被禁播。
欸?這不是中國的國歌嗎?原來是第一句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被網友拿來當作號召,關注李文亮事件,結果不久後就遭到網站刪除,原因是「含有激進時政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李文亮的死訊被證實之後,他的名字還一度從搜索榜消失,原來在中國有個慣例叫做「生前封口、死後封網」。
雖然隔天武漢官員終於公開表示「深切哀悼」,這樣還是沒有辦法平息怒氣,甚至還有人質疑李文亮是”被病逝”,說李文亮的父母都被治癒活下來了,而他只有34歲,年紀輕輕怎麼會撐不過去呢?認為李文亮提到「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踩到中共當局地雷,「黨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這一點中國醫療專家澄清,病情急轉直下是因為「炎症風暴」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這也是許多病患的死因。這一次的來自中國民眾自己的批評聲浪,讓許多外國媒體不約而同指出李文亮之死,可能撼動中共政權。
李文亮事件讓很多人聯想到2003年時,SARS疫情升溫,軍醫「蔣彥永」認為官方低報確診數據,把真實情況告訴外媒,引起輿論高度重視,但事後傳出蔣彥永夫婦在前往醫院途中被當局「帶走」,疑似受到軍方內部審查。之後更被軟禁在家、限制出境,也被禁止受訪。
中共當局在重大災害後封鎖消息、打壓言論,最後引爆民怨,已經不是頭一遭。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遇難人數至今成謎,北京當局給出的數字是69227人,但現場搜救團體和民間組織都認為,死亡人數至少30萬,官方挖個洞填滿遺體,隨便給個數字,再逼人民「積極展開新生活」。面對外界質疑救災實情、捐款流向,要求調查豆腐渣工程,更是充耳不聞,就連教會悼念活動都遭到禁止,結果引發第一次強烈公憤。
三年後,浙江溫州發生動車追撞事故,車廂脫軌墜橋,現場宛如人間煉獄,兩輛車上一共載了1630人,當局竟然只花了不到8小時就宣布搜救結束,效率實在驚人,不少人擔心還有一堆罹難者甚至生還者在裡面,官方卻直接找來好幾輛挖土機推倒、拆解、就地掩埋車廂,中國網友全部驚呆了,上微博大罵冷血官僚毀屍滅跡,到底在殺人還是救人,嗆官方「你刪一篇,我就再發一篇」!批評聲浪排山倒海,但北京當局的解決辦法是「加強網路監管」。
兩次事件點燃的憤怒情緒,和要求真相的聲浪,的確都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了,《紐約時報》報導也指出,習政府過去7年來不斷打壓律師、記者和商人,讓敢說真話的人比以前更少。
不過這回連一些官員和企業高層都罕見表態,發表一些被認為是「不滿政府」的言論,顯示中共的宣傳機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有效了。中國網路評論人侯志輝認為,以前很多人可以置身度外,但這次不一樣。這是在說,地震是地域性的,動車你可以不坐,但面對病毒,是要怎麼樣置身事外?
以前中國政府跟民眾的默契,是民眾交出言論自由,來交換政府照顧民眾,但這次中國在新型冠狀病毒上的處理,的確讓很多民眾開始對這個安排產生動搖。
我一向都認為,民權是要自己爭取的, 台灣也是在許多像鄭南榕這樣的前輩的犧牲下,才有今天的民主。中國爭取言論自由的動力,也必需要是自發的,這不是國際壓力可以逼出來的,李文亮有可能是這股自發運動的開端嗎?非常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們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hJ2NI34TU/hqdefault.jpg)
置身度外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x0UFx8sFX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f6ISqTmp49O4IQds62OT3CbJr6w)
置身度外 在 Heyo Fo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下星期,就是2011的中秋
辦公室窗外的細雨,在巴士站旁嗅到秋天的氣味
枯葉落地,新舊交替,過了中秋,又一年了
3,4年前的中秋晚上你又和誰渡過,之後呢?
秋雨-
beat by: INK
produce by: INK
Verse: Heyo
立即加入:
www.facebook.com/heyoliztic
heyo's Mixtape is comin' soon..!!
Download link:
-
Lyrics:
土地濕濕 既氣味 彷似煙草
再見夏天好 好準備 要步入秋
步伐緊湊 既你 又感唔感受到
可以抖抖 去走走 咁就好
偷得半日 到草地度 深呼吸
放低疲勞 蒞擁抱 生命既本質
冇時間控訴 已經放低左現實
離 開繁囂 置身度外 樂此不 疲
冇乜理由 唔享受 呢幾個月先
雖則放完 暑假 仲係落雨天
從前 有大樹 處處 好遮陰
今日望住 怕大雨 既途人入seven
路上一個 又一個 水氹
伴住那街燈 化作映襯
泛起左漣漪 泛起鎖碎事
過去 既趣事 感情事 已事過境遷
仲可以風流 到幾多歲 趁仲
擁有 就好用手 捉緊佢 過中秋
遊過花園 要開始為人生打算
過左農曆八月 又另一個階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zvqxTUcgB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