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族' 精選 🤓 🤓 🤓
(知識分享)👍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值得收藏.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紮。
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9、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0、木桶理論: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一個組織的整體素質高低,不是取決於這個組織的最優秀分子的素質,而是取決於這個組織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質一樣。此種現象在管理學中通常被稱為“木桶效應”。
羊群效應意思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圖文/台灣星火
║後果來自前因 改變需在當下
——————————
(節錄賴清德臉書)
感謝支持者的支持,共同寫下深化民主的歷史!
但在今天,大家可以把初選看得更清楚了,應該可以了解我的苦心,也應該可以釋懷!其實,我們的進退皆不是為了個人,都為了台灣!
這場初選最後的結果,蔡總統得到代表權,承擔重責大任,而我則建立民主的風範,得到尊重。
——————————
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按照賴清德的文意。今年六月確定的初選結果,讓蔡英文「得到代表權」,讓賴清德「得到尊重」。我個人就想問:「那人民得到了什麼?」、「台灣又得到了什麼?」。民主進步黨今次的初選,違例延期兩次、競選中改變規則、民調前改變對比標準、改變後的對比標準還跟現今的事實不符。從民主政治原則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在「對特定一方有利」的前提下,操作制度迎合個人的作弊。如果這種作法成為了台灣人意識中的「標準民主風範」。如果接受政客的自圓其說成了台灣民主運作的常態。這是在深化民主嗎?
「蔡英文的進,和賴清德的退,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台灣」。這種違背事實的鬼扯只有盲信盲從的粉類可以照單全收。也正因為如此,台灣現在的政客無不用盡方法各自把人民「圈粉」。一旦成粉,支持不需理由,監督批評成為原罪,政客如魚得水,任意便宜行事。這分明是對台灣民主之「惡」。賴清德選擇與惡為伍,是為了台灣?還是為了個人?
我個人一向習慣把政治人物稱為「政客」。我用這個詞其實沒有貶意。在民主政治中,政客是個中性的稱謂。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上任卸任、不斷輪替。職位無法長佔,所以稱之為「客」。民主政治,能體現價值的制度和規則才是長遠存在的「主」,政治人物必需配合制度來運作,所以稱之為「客」。賴清德在經歷了破壞「主體」的初選後,為了延續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把個人之「得」,和蔡英文「得」,硬拗成是台灣之「得」。這種反客為主,黨即國家的概念就是對民主台灣最荒謬的諷刺。
那何以致之?
我雖然批評賴清德。
但我並不怪賴清德。
民進黨原本是個生猛草根的民主政黨。賴清德原本是個好人材。也許可以說是「抗爭世代」之後的中生代中最好的一個。為什麼到了2019年,黨也變質了,政客也變質了呢?我的看法是:「因為人民容許它們如此」。人民的主客不分,造成了政客的主客不分。
台灣長期以來的藍綠統獨立場之爭,原本就讓台灣的人民在民主的選舉中,一定程度被基本立場制約。而隨著舊世代的逐漸淍零,新的世代對藍綠的意識綁架逐漸鬆動。但在網路文化興起後,新的變數投入了民主的運作之中。在柯文哲的大數據從政被證實有效之後,台灣政壇成了政治明星和政治公關操作的舞台。年輕世代的人民被「網路風向」和「從眾效應」影響,不斷地被圈粉,讓自己成為意識被操控的羊群。過去這五年,台灣人就在新舊世代、藍綠立場的交互衝擊影響之下,逐漸失去了「一致性的是非判斷標準」。
「是非不分、標準不一」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黃國昌。黃國昌以立委職權監督揭弊,不分藍綠。對於政壇的亂象,他有些選擇性不表態。但只要他有表態,都是至今唯一僅存的「人話」。但是人民給予他的支持並不夠。藍的罵他作秀、綠的罵他收割、自己的黨內同志也批評他自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期待他出來選總統,無異於推他上絶路。他真的這麼白目,很可能就是第二個賴清德。
人民透過制度來參與民主政治的運作。每個政客都有其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但人民沒有。所以人民形成的價值標準是制衡政客的重要機制。一旦人民的標準混亂,政客的手段就可以更激進劣化。惡性循環之下,政治風氣的敗壞,就會讓原本不該同流合污的政客也得向現實低頭。賴清德的「退」、或黃國昌的「不進」,都是人民所塑造的環境造成的。這就是我之前分享過,「台灣的政治,人民必需承擔一半」的意思。
要改變的主要戰場不只在廟堂之上,更應該要深入民間。讓人民意識到、並懂得運用自己的主導權。明確區分出制度和人的主客之分。才是深化民主。這就是呂秀蓮在主客觀條件都不利於她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出來所營造的機會。和喜樂島所承受的壓力。想改善民主失靈,打破現狀的總統參選人,比審時度勢的立委名額更有價值。
有很多人說,我也不滿蔡英文。但先支持她,連任後再好好監督她。這是一廂情願、脫離現實的說法。台灣現在面對的狀況,正是之前人民無所作為所結的「果」。你現在什麼也不做,卻期待將來會有改變,合理嗎?你不在政客最在乎的權位上給她當頭棒喝,卻期待她得逞後接受你的監督,可能嗎?根本痴人說夢。
「永遠都推更好的人去淘汰不好的人」,是人民的責任。後果來自前因,改變需在當下。自由人,你想要敢逆風的政客,你要先成為敢逆風的人民。
羊群效應意思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圖文/台灣星火
║後果來自前因 改變需在當下
——————————
(節錄賴清德臉書)
感謝支持者的支持,共同寫下深化民主的歷史!
但在今天,大家可以把初選看得更清楚了,應該可以了解我的苦心,也應該可以釋懷!其實,我們的進退皆不是為了個人,都為了台灣!
這場初選最後的結果,蔡總統得到代表權,承擔重責大任,而我則建立民主的風範,得到尊重。
——————————
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按照賴清德的文意。今年六月確定的初選結果,讓蔡英文「得到代表權」,讓賴清德「得到尊重」。我個人就想問:「那人民得到了什麼?」、「台灣又得到了什麼?」。民主進步黨今次的初選,違例延期兩次、競選中改變規則、民調前改變對比標準、改變後的對比標準還跟現今的事實不符。從民主政治原則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在「對特定一方有利」的前提下,操作制度迎合個人的作弊。如果這種作法成為了台灣人意識中的「標準民主風範」。如果接受政客的自圓其說成了台灣民主運作的常態。這是在深化民主嗎?
「蔡英文的進,和賴清德的退,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台灣」。這種違背事實的鬼扯只有盲信盲從的粉類可以照單全收。也正因為如此,台灣現在的政客無不用盡方法各自把人民「圈粉」。一旦成粉,支持不需理由,監督批評成為原罪,政客如魚得水,任意便宜行事。這分明是對台灣民主之「惡」。賴清德選擇與惡為伍,是為了台灣?還是為了個人?
我個人一向習慣把政治人物稱為「政客」。我用這個詞其實沒有貶意。在民主政治中,政客是個中性的稱謂。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上任卸任、不斷輪替。職位無法長佔,所以稱之為「客」。民主政治,能體現價值的制度和規則才是長遠存在的「主」,政治人物必需配合制度來運作,所以稱之為「客」。賴清德在經歷了破壞「主體」的初選後,為了延續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把個人之「得」,和蔡英文「得」,硬拗成是台灣之「得」。這種反客為主,黨即國家的概念就是對民主台灣最荒謬的諷刺。
那何以致之?
我雖然批評賴清德。
但我並不怪賴清德。
民進黨原本是個生猛草根的民主政黨。賴清德原本是個好人材。也許可以說是「抗爭世代」之後的中生代中最好的一個。為什麼到了2019年,黨也變質了,政客也變質了呢?我的看法是:「因為人民容許它們如此」。人民的主客不分,造成了政客的主客不分。
台灣長期以來的藍綠統獨立場之爭,原本就讓台灣的人民在民主的選舉中,一定程度被基本立場制約。而隨著舊世代的逐漸淍零,新的世代對藍綠的意識綁架逐漸鬆動。但在網路文化興起後,新的變數投入了民主的運作之中。在柯文哲的大數據從政被證實有效之後,台灣政壇成了政治明星和政治公關操作的舞台。年輕世代的人民被「網路風向」和「從眾效應」影響,不斷地被圈粉,讓自己成為意識被操控的羊群。過去這五年,台灣人就在新舊世代、藍綠立場的交互衝擊影響之下,逐漸失去了「一致性的是非判斷標準」。
「是非不分、標準不一」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黃國昌。黃國昌以立委職權監督揭弊,不分藍綠。對於政壇的亂象,他有些選擇性不表態。但只要他有表態,都是至今唯一僅存的「人話」。但是人民給予他的支持並不夠。藍的罵他作秀、綠的罵他收割、自己的黨內同志也批評他自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期待他出來選總統,無異於推他上絶路。他真的這麼白目,很可能就是第二個賴清德。
人民透過制度來參與民主政治的運作。每個政客都有其各自的政治利益考量,但人民沒有。所以人民形成的價值標準是制衡政客的重要機制。一旦人民的標準混亂,政客的手段就可以更激進劣化。惡性循環之下,政治風氣的敗壞,就會讓原本不該同流合污的政客也得向現實低頭。賴清德的「退」、或黃國昌的「不進」,都是人民所塑造的環境造成的。這就是我之前分享過,「台灣的政治,人民必需承擔一半」的意思。
要改變的主要戰場不只在廟堂之上,更應該要深入民間。讓人民意識到、並懂得運用自己的主導權。明確區分出制度和人的主客之分。才是深化民主。這就是呂秀蓮在主客觀條件都不利於她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出來所營造的機會。和喜樂島所承受的壓力。想改善民主失靈,打破現狀的總統參選人,比審時度勢的立委名額更有價值。
有很多人說,我也不滿蔡英文。但先支持她,連任後再好好監督她。這是一廂情願、脫離現實的說法。台灣現在面對的狀況,正是之前人民無所作為所結的「果」。你現在什麼也不做,卻期待將來會有改變,合理嗎?你不在政客最在乎的權位上給她當頭棒喝,卻期待她得逞後接受你的監督,可能嗎?根本痴人說夢。
「永遠都推更好的人去淘汰不好的人」,是人民的責任。後果來自前因,改變需在當下。自由人,你想要敢逆風的政客,你要先成為敢逆風的人民。
羊群效應意思 在 《心理學不玄》羊群效應- “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裡?【JT ... 的推薦與評價
「 羊群效應 」也叫「從眾效應」: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受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羊群是一種很散亂 ... ... <看更多>
羊群效應意思 在 你知道什么是羊群效应吗?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什么是 羊群效应 吗? ✍️ 羊群效应 也称为从众效应, 意思 就是盲目跟从大部分人的意见 那为什么要有 羊群效应 ? 羊群效应 是不是傻? 羊群效应 关股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