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杰穎_副教授
#SCI文章有
#但就是不夠多啊
#一日工作坊高效突圍
🎯 對現狀不滿?
我是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的老師,目前已經在大專教書五年,也順利在去年夏天升等成為副教授,但心中總覺得對於現狀不滿。
不滿的地方並非學校資源,也不是研究生(過去五年,已經指導超過十位研究生),事實上,我與國際學術往來很頻繁,透過各種計劃每年固定邀請歐、美、澳學者來台訪問演講,自己也在前年底,受邀回美國博士班母校進行專題演講,但每年檢討自己的工作還是有些空虛不踏實。
經過一天的課程後,我終於明確知道這些負面的感覺來自哪裡,答案如同蔡校長在課堂上不斷強調的:「PubMed 不是沒有我的名字,是不夠多啊!」
🎯別讓論文難產,阻礙自己的學術生涯。
約莫在兩年前第一次看到新思惟的資訊,有種驚為天人的感覺,似乎自己長久以來對現狀掙扎可以有所突破了。
身為大學教師、肌力與體能教練,生活圍繞著教學、訓練、研究,加上兩個小孩相繼出生,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雖然持續指導研究生、參與國內外研討會,但學術生涯剛剛起步的我,卻一直生不出 SCI 文章,對於出國拿 Ph.D. 學位的自己,是一種很痛苦、很窒息的感覺。
回想起國外求學時,指導教授不斷拿我們的工作與醫師做比喻,醫師要看診、要教學也要研究(與世界同步)更要長期的累積經驗,用證據當作 decision-making,這些日常換成運動科學家(sport scientist)的角色幾乎是一模一樣,只不過我們的對象是運動員。
看到校長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突破重圍,用研究的能量與世界接軌,心裡那股聲音也越來越強烈:「這就是我需要上的課!」
🎯 PubMed 篇數見真章。
➠ 用自己的未來,在 PubMed 上的篇數作為證明!
➠ 2020 / 5 / 9(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