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美國學校 家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Re: [求助] 對以後小孩的教育問題意見不同- 看板marriag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留學是不是家境都要還不錯啊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Re: [問卦] 讀在台美國學校的家境都很猛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閒聊] 有人讀過所謂的貴族學校嗎? - 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讀康橋的家境的八卦,PTT、DCARD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讀康橋的家境的八卦,PTT、DCARD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美國大學學費ptt - [問題] 家境小康的人出國念書 - 訂房優惠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家境好才有機會唸醫學系? 他揭50%父母都醫生很可怕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新北第一所美國學校學費破百萬家長搶破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問卦] 唸私立學校的都家境清寒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WomenTalk - [閒聊] 留學國外的人家境好嗎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學校 家境 在 讀康橋的家境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美國學校 家境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3 天【巴基斯坦】
日記 003「失學女孩」
下午聯絡了昨天認識的 Angel 爸爸,
Shahzad 是 Uber 司機,他說可以帶我們去看看 Badshahi Mosque,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剛出門就被一輛轉彎的機車擦撞,後輪爆胎,
路旁有修車的小攤,嚴格來說算不上是小攤,就是一個人帶著一只工具箱坐在大馬路邊。
換輪胎花了一些時間,我們因此錯過了日落。
抵達 Badshahi 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但還是很熱鬧,換鞋子的入口擠滿嘈雜的人群。
清真寺很大很美,跟印度最大的清真寺 Jama Masjid 長得很像,聽說建築師就是從那裡得到的靈感。
Shahzad 走得很快,在每個他覺得好看的地方停下。
“Wendy, sit here! Sit here!”
“Scott, take a pic! Take a pic!”
圍上來想跟我們合照的人還是很多,幾乎有點寸步難行。
晚上九點,Shahzad 堅持要請我們回家吃晚餐。
昨天在邊境看完降旗儀式,12 歲的 Angel 主動來找我們拍照聊天,
她和 10 歲的妹妹 Angelina 都說著很流利的英文、讀美國學校,
所以我們想像他們應該是家境優渥,才能支付每個月四千臺幣的高額學費。
車子開了二十多分鐘,來到明顯比較貧窮的社區,狹窄的巷弄堆積很多垃圾。
最小的弟弟 Janicis 從門縫探出頭,雙手捧著張大嘴的臉頰,表情很驚喜,但又馬上害羞地跑開。
他們已經吃過晚飯,但還是興奮地端出 Dhal(扁豆咖哩)、米飯、通心粉、吐司、醃漬物、果醬、可樂、巴基斯坦傳統點心,
擺滿了小小的餐桌,大概把冰箱裡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了。
他們的家很小,牆上掛滿了一家人的照片。
看得出來他們很開心,唱歌、打鼓、拍照,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
Shahzad 原本是賣手機的商人,
去年經商失敗後賠了很多錢,賣掉房子車子,開始租房、開 Uber 維生,
再也付不起美國學校的學費,三個小孩都沒辦法繼續上學。
雖然有公立學校,但是距離太遠。
Angel 說有很多小孩跟他們一樣無法上學。
巴基斯坦人口約兩億,但有五百萬的孩童失學,只有 87% 能完成小學學業,
是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男性約七成,女性只有五成。
公立學校不足、私立學校品質低落,政府投入教育的資源太少、也沒有強制執行義務教育,
而且還有嚴重的城鄉差距和性別歧視,很多孩子因此找不到學校繼續升學,
父母清楚知道透過教育才能翻轉階級,但眼前他們只能在溫飽和教育之間抉擇。
2014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就是因為在巴基斯坦推動爭取女性教育運動,而遭到塔利班槍擊,
她獲獎的時候只有 17 歲,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凌晨 12 點多,Shahzad 載我們回家。明天就是巴基斯坦獨立紀念日,
路上有很多車,車上披著的巴基斯坦國旗隨風飛揚,
街道旁掛滿白綠相間的燈,很有節慶的氣氛。
我們的 Host 住在高級住宅區,有庭院的獨棟房子。
管家出來迎接我們,而 Shahzad 說他要繼續去賺錢了。
2019.08.13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巴基斯坦 #教育 #馬拉拉 #諾貝爾和平獎 #pakistan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
美國學校 家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的孩子教育系列:貧富差距·愛在偏鄉程式
台灣非常多的家長,家境比較好的,把小孩送到雙語學校,或者就是聘請家教,最終把孩子送出國。即使沒有送出國,也想辦法擠進美國學校,擠進歐洲學校。歐洲學校的一個負責人就說,大家對台灣教育信心的崩潰,已經太多這個現象買一個護照進了歐洲學校,你以為你到了歐洲學校,和外國小孩在一起,結果全班都是台灣小孩。
這是台灣的現狀,這些小朋友或者有機會,因為家庭給他們的經濟資助,他們可以在台灣上雙語學校。然後接著,在高中或是大學的時候至美國接受教育。
但其他的小朋友呢?他們是台灣多數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呢?
他們可能永遠的被拋棄在角落裡。台灣有無數的政治問題,政黨不斷的輪替,每天有各種政治議題,過去的、現在的、清算的、奪權的,但是我覺得再也沒有比因為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教育資源落差,再也沒有一個政治議題比這個議題更重要。
我們所談的是下一代人,他們所有的希望都會因爲相對貧窮葬送人生,這個國家似乎不打算提供給他們將來發展足夠的機會。
台灣有很多英語流浪老師,可是從中央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局,卻不願意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增加雙語教育,反而不斷的討論要增加其他的地方語言,但是真正重要的雙語教育,這是對孩子們將來發展關鍵性的教育,卻被擱在一邊。
在我們過度講究本土化的狀況下,雙語教育被忽略了。雖然本土化本來沒有錯,可是任何事情只要過度,就會產生偏差。那麼多的流浪英語老師,那麼多的學子,他們需要學習雙語教育,可是他們只好看著有錢人家的小孩,羨慕別人的背影,然後自己呢,或許認真的自學,將來長大,英語可能免不了仍有口音,永遠不如那些比較有錢小孩子們的未來。
第二個是程式教育,在人工智慧的時代,你可能需要很好的其他跨領域的背景,但是你不能夠不學程式設計。可是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學校裡,並沒有程式設計的課程。在美國小學、在愛爾蘭從5歲開始,在歐盟很多學校,從國中的時候開始,在新加坡高中程式設計是必修課程。
台灣現在列入了國中課綱,可是並沒有準備足夠的師資。那麼什麼學校可以教?當然又是貴族學校,又是有錢人的學校!
所以再也沒有一個議題,比因為貧富差距,有一群小朋友他不必是三級貧戶,他只要是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親是正常的收入,他們就不會得到雙語教育的機會,不會得到程式教育的機會。
所幸台灣有一些企業界,例如趨勢科技,所幸台灣有一些非常有心的人士像成功大蘇文鈺教授,他們願意投注他們自己或企業的力量,他們的員工或者老師帶著他的研究生,到偏鄉地區教授程式教育。
今年1月,這些有心人辦了一個冬令營。過去可以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的都是有錢的小朋友,然後到美國去騎馬,或是到美國去學英文。
如今終於有一個冬令營,專為偏鄉老師及小孩,而且聚焦有趣的程式設計課程。
他們希望拋磚引玉,孩子不該因為家境而限制了他們的基本教育。這是一個國家對下一代最起碼的義務。
====================
文德國小,彰化八卦山之巔。
高湘樺四年級,她和五年級的許羽恩是全校54個孩子中 好感情的"小閨密"。離家四天和其他兩位同學,一塊兒到台南參加科學營。
本來以為湘樺會帶上她所有的好玩玩意兒,沒想到,偏鄉孩子們的行李很單純。
(高湘樺\文德國小學生\)
(最想)去逛老街
(許羽恩\文德國小學生)
我沒去過台南,而且聽說台南很多小吃 我想去吃
(高湘樺母親)
生活上自己要..獨立一點。
不管是透過FB,還是其他通訊軟體,你就會覺得,城鄉差距真的是..還真的蠻大的。
什麼是偏鄉學校?可能是那些不在市區,也不在深山,而是少有企業捐贈和媒體青睞,真正因為教育資源造成城鄉差距的地方
(李政穎\文德國小校長)
其實 (偏鄉)孩子的資質,其實他沒有比一般都市的差
欠缺的只是機會,沒有那個觸動它(機會)的因子。就是說,可能視野可能文化
六個年級只有54個學生的文德國小,全校十多位使命感十足的老師,在這兒推動<流浪犬陪讀>的生命教育,還和<特有生物中心>合作,師生們一起拔山涉水 架設紅外線,甚至拍到瀕臨絕種的石虎蹤跡,讓日本研究單位都為之振奮,但是 對於明年將上路,涉及科學專業的"12年國教科技課綱",老們們坦言,"需要幫助 不是太容易"
1月31號,我們看見台灣科學教育的希望與熱情。南台科技大學產品設計系和PTWA主辦的<設計自造營>,參加的64位國中小學生,都和湘樺一樣 來自台灣的偏鄉,最遠還從澎湖七美而來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四軸飛行器 要不要帶回家呢 (要)
靈魂人物,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說,來參加的必要條件是「老師要帶自己的學生來台南」。課程的三大主題是老屋音樂盒 飛行船 自走車
課程的設計顯然已經脫離了純寫程式的模式,變成"程式是配角",而主角是"跨領域的學習"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我們不希望程式設計 變成是"學科",我在過溝(教會)那邊上過我程式教育課的學生
應該超過200個,可是目前為止,還留在這個程式設計路上面的大概只剩下7.8個
所以都是程式設計的情況之下,大部分的小孩子一定會在中間會...會掉隊的
我們從沒想過,原來學科學 可以這麼快樂
== 課程1: <老屋音樂盒> ===
教孩子們做"老屋音樂盒",文德國小美術老師李秉軒,帶孩子們先到台南新化老街寫生,1920年代 台灣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山頭基本上會有兩種結構喔,有些山頭上面會先有女兒牆,可能像這樣,會做欄杆
,欄杆完之後,它可能再做一個很漂亮的山形牆,再來第二件事情,中間我們剛剛講有幾根柱子?四根,再來是什麼,我們剛剛是不是講中間有個什麼?"飾帶"
(黃子恩\玉里國中學生)
軟體裡面沒有程式是有圖形是可以(切斜邊)的,所以我是用長方形,然後用一個正三角形去切斜邊,要一直不斷的嘗試,雖然在過程中可能會..會很想生氣(笑)
(李秉軒\文德國小老師)
我們的孩子他(如果)失去了手做的能力,他不曉得如果我只有一張紙一枝筆,我該怎麼表達我自己的意思,但是你不覺得這好像就少了一點什麼嗎,他少了一點人味
== 課程2: 飛行船 ==
在我們還想像不到"飛行船"最後的成品究竟是什麼時,20年來開發出8000種紙飛機
神奇的讓紙飛機滯空秒數,長達58秒。卓志賢老師先讓孩子們摺紙飛機 進入飛行的世界
(卓志賢老師)
空氣刷到這邊的地方會怎麼樣,啊..它會被它頂上來,但是空氣不甘願 它會被它壓回來,"作用力" 再來呢 "反作用力"
邊笑邊玩邊跌倒孩子們慢慢體會,原來"飛行"整體的重量要輕,還要找出飛行體的重心支點。本來以為很難的空氣動力或流體力學,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 課程3: 自走車 ===
製作自走車,整個地方好像變成"烹飪教室"了。PTWA的老師創意十足的讓孩子們用蘿蔔和地瓜雕出車體造型。孩子們的手有點拙,卻又散發出專注的學習欲望
然後再用塑料PS板加熱 真空成型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不管是 我們這個課程的自走車,或者是真正的無人車,你要從A座標走到B座標,那是個大哉問,那是個大問題。也就是說,它需要的問題 會包含很多工程上面的東西,很多的數學,但是它卻不是以前那個方式就是,你用一個數學公式帶進去,就可以解決的,你必須讓小孩子去體會到一件事情,在課本裡面跟在電腦裡面,你會碰到的問題,跟你實際生活會碰到的問題,這兩個是兩回事,他必須從小建立這個概念。要讓小孩子去"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我覺得是更重要的,因為當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是只有"一科",某一個科目可以做得到的
不只是程式教育,結合歷史.建築與音樂,結合了美學.雕塑和飛行動力,並且利用各種偏鄉不可能用到的各式科技工具,蘇文鈺說,這樣的跨領域課程,讓孩子們視野更多元,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程式很棒,但是Coding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以程式為配角的"跨領域科學課程",可能更解決了108年國高中「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時,師資培訓不及的問題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 PTWA創辦人)
要讓這個學校產生出來的是 ...可是有多少專家會來教,讓他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上去解決他生活上碰到的問題,這個是比較重要的,而如果你假如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那(程式設計課程)我們可能就沒有欠缺師資的問題了。我們這個老屋課程
老屋課程的講師,本身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他是特教老師兼美勞老師,那一年半前我們在訓練他的時候,我們就是用程式設計師的方式來訓練,就把他嚇跑了。所以我們就跟這個老師,我們就開始來合作,他去解決,他去幫我們設計課程是一個大課程,可是後面需要科技的部分,就我們幫他解決,那我們花多少時間陪這個老師成長,差不多一年多,可是他這個課程一旦設計起來之後,他讓其他的美勞老師,就有信心了啊,因為大家都是美勞老師,你可以做 我們當然也可以做不是嗎
(美勞老師也可以教程式),對 "我也可以教程式",可是你教的那些程式,不是讓小孩子以後變成程式設計師的程式,你教的那些程式是讓小孩子能夠完成這個專案的程式就好了
一個城市孩子參加程式夏令營的話,8000元學費跑不掉。蘇文鈺不諱言,讓每個孩子能帶回家的四軸飛行器,成本就1000元,加上每組課程的材料.師資等費用,平均每個孩子,四天成本一萬元。
但PTWA藉著募款全額負擔支出,而南科大產品設計系,更把斥資6000萬元剛蓋好兩年的新系館,館內所有最新的雷切.機器人等軟硬體設備無條件讓孩子們使用
(王文雄\南科大產品設計系主任)
每個人都可以帶一個自己的作品回去,你可以帶一台空拍機回去,你可以帶一台自走車回去,你可以帶一個老屋鬧鐘回去。在這個過程裡面,我覺得最可貴的,其實是讓學生可以知道,所謂的軟硬體中間的關係是什麼,我這麼辛苦學的程式,我以後可以怎麼用它
無私的大人們打造出一個環境,讓自信心和資訊獲尋較低的偏鄉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們一樣,在不斷的嘗試錯誤中學習,因為不管做壞多少次,材料總是足夠。
他們相信,當孩子們不怕做錯時,成長和爆發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美國學校 家境 在 留學是不是家境都要還不錯啊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不過上網查以及詢問過代辦,想去美國 ,價格都是挺高的~~~~~~一學期就要50~100萬,(而且我的英文也是之爛️必須上語言學校之類的), ... ... <看更多>
美國學校 家境 在 Re: [問卦] 讀在台美國學校的家境都很猛嗎?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在美國念基礎教育喔,就我觀察,華人學生在美國念書普遍念得比較差,也很容易學壞。 : 美國在台灣的學校,那是貴族學校,孩子進去價值觀會變壞,而能否真的扎實的學習: ... ... <看更多>
美國學校 家境 在 Re: [求助] 對以後小孩的教育問題意見不同- 看板marriage 的推薦與評價
開頭先強調:
請記者千萬『不要』抄,雖然是廢文但記者也會抄廢文的
看這系列 也許沒有婚姻點
但忍不住要提供自身經驗
我國中也是讀私立學校,台北市某間不是很有名的私立幼稚園~國中部門
我父母送我去讀,主要是因為我被分配到的國中惡名昭彰,
有鄰居(女生)去讀,被壞學生拖到廁所去脫內褲拍照 (更糟的事情沒發生就是)
我父母嚇壞了,堅持我要去讀衛X女中,幸虧抽籤抽到我去讀的那所,才免除我住校命運
我家裡是小康,我天生就沒什麼物欲,唯一愛的是出國旅遊
但正好我父母從小非常重視這塊,小學開始就每年一次和爺爺奶奶或爸媽出國旅遊
同學們出國是真的像前文說的, 一個月up 但他們大多數是家族在美加澳有置產
出國也是去這些國家居住,比起來我還滿開心,我去過國家是比他們多的
名牌方面,學校管得很嚴,有嚴格禁止學生們比較名牌,我從小就不愛名牌
不會注意,當時也看不出來同學穿的是名牌,那年代手機還沒流行
所以這方面真的還好,我心裡沒有不平衡
但對媽媽而言應該很難受,因為當時媽媽就常說,她去送便當時,
看到某某同學穿的鞋子是名牌; 手錶是名牌。
XX 的媽媽開多貴的跑車, 00 的媽媽開 BMW , YY的媽媽滿身都是名牌...
(出社會後一直到現在 3X歲,媽媽偶爾還是會嫌我不愛名牌,身上連個名牌都沒有
讓我在親戚間不光彩...)
所以物欲方面是還好,沒有什麼比不上同學而不平衡的心態
關於人脈,哈,真的想太多,你不是那個圈子的人,人家跟本不會鳥你
我的家境在學校裡算是貧戶,同學們沒有人刻意炫富,但從小生長的環境跟本不同等級
很多同學小時候都在美國或加拿大住過; 全家也都買好房子辦好移民,等著移民了
也很多人從小,暑假就去美加等國學英文並且居住,大家英文都嚇嚇叫,
我也是從小上美語班的,但等級完全不同
光上美語班,只有國一時英文能考得不錯,頂多發音還算可以
但我完全無法用英語對話。
班上好幾個同學,因為生長環境,在美加上過小學,或是暑假都去居住,
他們可以用英語對話且侃侃而談,他們跟本覺得我很「俗」又「鄉土」
完全不會和我來往。當時在迷港星,他們也非常看不起我
因為他們已經在聽英文歌,在迷好萊鄔明星了
然後老師們的大小眼和勢利的確讓我覺得非常不舒服
我還是交得到朋友,同樣是因為 level 太 low ,
和我同樣「鄉土」而打不入貴族圈的同學
但熟了以後,發現他們也和我不同等級,也只是同樣迷港星、台灣節目和歌曲而聊得來
他們同樣不會講英文,沒有在國外住過,但其中不乏:
父母是田僑仔,不然就是哪個宮廟的董事長...
人家爸媽照樣在國/高中畢業後,把家裡所有小孩送到美加澳等國留學....
然後每個小孩名下都有台北精華地段的房產...
班上有家境連「小康」都算不上,是父母省吃儉用,拉緊褲帶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的
但這樣的同學,讓我年紀小小就見識到人性的殘酷...
我發現連他們都不理我,不想和我做朋友,而努力去攀附真正上流社會的同學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那年,報紙上看到國中同學的消息
某同學是大財團的第三代,從美加的大學一畢業,家人馬上出資讓他開公司
我完全不會羨慕也不會嫉妒,因為那真的是跟我完全不同等級的人
而那位同學其實非常好相處,沒有架子也完全不會炫富,
只是他身邊總是圍繞著想和他建立人脈的小朋友們,我這種貧民是無法靠近的
印象很深的是:國二升國三的暑假,班上一半的同學出國了,為了避開升學壓力
國中畢業時,也一大堆人出國,留在台灣唸高中的只有個位數吧。
高中畢業後,也有幾位出國了,留在台灣唸到大學畢業的應該不到 5 位,
我就是其中之一,我雖然也出國了,但我是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才去唸碩士的
記得高中畢業剛上大學前的暑假,開了國中同學會,
回家後我哭了,接下來的暑假都鬱鬱寡歡
(要噓可以,但我當時只有 18 歲)
怪我父母沒辦法也不願意讓我大學就出國...
而國中同學當時出席得,大部份都是暑假回台探親者,
不然就是申請好國外大學,打包好準備要出國的。
所以真的強烈建議,如果經濟只有「普通」,或是孩子本身抗壓性差或是愛比較者
真的不適合讀私立學校。原本以為自己沒有物欲,也不會嫉妒別人的我
在發現同學們幾乎全部都要出國時,真的有一種好嫉妒,好痛苦,
為什麼我無法擁有? 為什麼我得不到? 的感覺
等到高中上了北市的公立學校,發現又是另一段故事,自己還要去適應
在私校是貧民的我,到了公立女子高中,變成千金小姐
例如和同學出去,光是吃個冰,幾十元的價錢,同學大部份都要走幾街,比較價錢
坐公車的話,同學們也要精打細算哪個路線是一段票? 哪個路線是兩段票?
我媽煮義大利麵給我帶便當,同學也有人給予驚嘆的眼光,說沒看過那種麵....
(完全沒有貶意,很多人在出了社會後,或是當了父母後,也是要如此精算
現在的我完全理解也覺得很正常,只是當時我只是少女,從私校到公立學校的轉變
需要讓我花時間重新去學做人道理而以)
現在住在國外,幾年前,在私立國中的同學 A 到國外來拜訪我,
她和我一起去超市買菜時,她說:「哇,好多烤箱食品,好方便喔」
我說:「妳以前在美國住了很久,美國沒有嗎?」
她張開無辜的雙眼,理所當然的說:
「超市都沒仔細逛,大烤箱也都沒用過,我們(家裡小孩全部出國)大部份都在餐廳
吃,不然就買回家吃耶。」
回台渡假時和同學 B 聚餐,我聊到,有朋友要送小孩到我居住國當小留學生,
列了長串的購物清單,我告知對方,日用品沒差多少錢,出國買就好,
從台灣帶台灣食材就好
曾經和我住在同一國家的 B 同學非常自然脫口而出:
「幹麻建議別人帶台灣食物呀? 吃餐廳就好呀,像我以前出國讀書時,都好興奮
都想儘量嘗該國美食和餐廳,哪還會想帶台灣食材自己煮? 想吃台菜就去台式餐廳」
(ㄜ...台式滷肉飯餐廳一份約 NT 300 起跳,這價錢我可以煮一大鍋吃三天
而且我煮的還比這裡餐廳的台式好吃)
然後也有同學交了原生家庭等級差她很多的男友,論及婚嫁時就有一堆不愉快..
例如女方只要人在家就開冷氣,男方覺得很奢侈;
男方開二手車問題一堆,女方不能理解為何男方不換車 ;
國內旅遊時,女方和家人都住萬起跳的飯店房間; 男方住一千上下的民宿...
諸如此類
總之我很感謝父母送我去唸私立國中,讓我有這段特殊的體驗
讓我現在比較會看人,比較會判斷別人是真的有料還是打腫臉充胖子
畢竟我連大財團的第三代都同窗過
但對於孩子價值觀的部份,真的千萬要三思!
--
▄▄▄▄▄▄▄▄▄▄▄▄▄▄▄▄▄▄▄▄▄
▄▄▄▄▄▄▄▄▄▄▄▄▄▄▄▄▄▄▄▄▄
▄▄▄▄▄▄▄▄▄▄▄▄▄▄▄▄▄▄▄▄▄
▄▄▄▄▄▄▄▄▄▄▄▄▄▄▄▄▄▄▄▄▄ 我今天sinbo了,你呢?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7.141.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475738008.A.AC6.html
有不少是國/高中時代就出國讀書,到拿到碩士才回台灣
回台灣馬上在家族企業上班,接觸到的族群大部份也是和他們相同等級的吧
所以比較不懂民間疾苦...
他們到成人後也很難再交不同等級的朋友了
我是因為國中時就和他們認識的緣故所以友情比較能持續
不過有和我連絡的也頂多算「有錢人」,而離豪門或上流社會的程度還差很遠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6/2016 15:56:00
那間算是石牌區 走路到美國學校還要 20 分鐘吧...
一直到出社會,甚至周遭朋友開始生小孩後
其實這樣的生活方式比較貼近真實生活
還是有朋友會精算公車段數+捷運+台鐵,怎麼坐比較便宜
就算省 10 元 20 元而繞遠路,還是很願意
然後很多同學沒自己的房間,要和姊妹或是長輩同住一間..
有同學看到我不夠用功會生氣,因為她們考不上國立大學就得重考,家裡付不起
而我沒有非得上國立的壓力
有錢人在公立女校還是有,我有高中同學也是一畢業馬上去美國讀到碩士
她們家三個小孩都是高中一畢業就被送到美國 也不需要打工
也有同學小學在歐洲讀的,高中畢業也是出國了。
但就像 w 大說得,有錢人有,但不會下課全是名車接送,全班可能有錢人才 2,3 個
然後要為省 10 元 20 元精算者有一半以上吧 (純粹我們班情形)
我原生家庭家境,在臥虎藏龍的 ptt 算很普通啦,我媽常在我爸背後嫌我爸不長進
嫌我爸工作不夠認真沒野心,成就只有一點點。但我非常滿足了
至少我不用給孝親費,買房子我爸可以幫助一部份。
除了不能出國讀四年大學外,從小可以每年一次出國旅行,可以學才藝
對於書本,才藝,教育方面的投資,我爸非常捨得
我以為她也是貧民,所以我們變好朋友...
畢業後我才發現其實她家世也不簡單,也是高中一畢業就出國
她怕我不理她所以國中時不敢跟我講實話
去讀公立學校後,發現自己也無意間被某些同學「討厭」過
像我說過的,我沒有很用功,而那些就討厭我
覺得為什麼我不好好珍惜能夠用功的機會
還有暑假有同學打到家裡,發現我出國旅遊,而且還不在亞洲
傳出去後也被某些人討厭了 (不是所有人,畢竟班上還是有人比我有錢或是等級差不多)
後來在國外定居後,有一年回台被朋友找去外縣市旅遊當分母
有幾位第一次見面,朋友的朋友,
事後聽說我也被只見過一次面就沒連絡的「陌生人」討厭了
當事人也講不出具體討厭我的理由,唯一理由是
「f 住國外,家裡一定很有錢,一定有公主病。」
(但我其實超級低調也很能吃苦,別人不問我絕對不主動提國外生活,
而且我出國旅遊有辦法走背包客路線的)
其實我那些超有錢的私校朋友們,大都是受完教育就回台灣了
家族直接在台灣幫他們開公司,不然就安插到家族企業
其實真正的有錢人除了讀書外,會在國外定居工作的很少
台灣一大堆財產要繼承,還有兄弟姐妹要競爭,當然要唸完書早早回台卡位呀
我父母從小就有教我金錢的價值,也有教我怎麼省錢,買什麼東西要考慮價值
不要浪費,要確認有用才買...加上我家也有小康所以我的物欲一直有得到滿足
但是在私立學校,發現同學大部份都出國了,我是不到 5 位在台灣讀大學其中之一
真的心裡超級難過,說實話,我那陣子怨恨過我爸...
我在私校的朋友們,也是從小唸私校,從小被排擠的田僑仔和宮廟董事長後代,
她們也是到大學都以為自己是窮人
有個同學大學暑假回台渡假時,跟我說很難過,她被其它台灣留學生投以「異樣眼光」
因為:車子買全新的、爸媽在學校附近的好社區直接租下整棟房子給她們住
(家裡三個小孩都出國),而其它學生無論本國和外國,大部份為了省錢都要住得有點遠。
還有就是三餐不是去餐廳就是買回家吃,她當時還覺得美國的外食很「便宜」
一餐動轍 10 美金左右對她家也沒什麼,她家在台灣都吃台幣破千的。
還有一個同學,她哥哥在美國唸完研究所時,她媽媽說海運回台灣,給運費公司賺不划算
於是,她特地飛到美國 (她在英國讀書),爽爽玩一整圈後,然後幫她哥哥搬家回台灣。
輪到她要搬回台灣時,她媽媽也說運費不要給別人賺,寄海運不划算,
然後換已經從美國畢業,在家族企業上班的姐姐,飛到英國,歐洲玩一整圈後,
再幫她把東西搬回台灣...
有錢人的價值觀和思維其實滿有趣的...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6/2016 22:27:56
真的! 當我升大學的那暑假鬱鬱寡歡,和私校國中同學比較,怨恨自己不能出國讀大學時
發現真的人性好醜惡,自己也如此卑劣善妒。
現在偶爾還會感嘆,國中同學們,國外研究所或博士一畢業,就回台被安插家族企業,
名下早就有北市精華地段房產
(這些還是相對沒有錢的同學,豪門的是爸媽直接幫忙開公司)
不過比起來,他們比較不自由,同學之一雖然名下有兩千多萬的公寓,生活過得非常舒服
完全不用煩惱金錢和工作,但生活被父母控制,在家族企業上班,偶爾要休半天假
去吃下午茶都要看爸媽的臉色,更別提出國旅遊了。
我沒那麼有錢,但和公司排了假,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旅遊
偶爾想休息一天半天睡覺或是去逛街,打個電話請假就可以 XD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6/2016 22:33:41
妳看到孫芸芸的生活會嫉妒嗎? 我不會
因為她就是遙不可及的,知道自己完全比不上的....
而我有同學真的家世比孫芸芸還好,比孫還有錢
只是人家低調不想當名人,顏值也沒那麼高,但也偶爾會上報紙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6/2016 22:42:43
但氣質以及談吐,生活習慣和興趣,完全和我們不一樣
我有自知之明也不會去來往
我完全不討厭他也祝福他,純粹就是知道我們是平行線
公立高中時我媽開車去接送,當時她好像開 Honda 還 Toyota
中產階級在開的日本車吧...
也有被同學說話,很多同學家裡只有機車。
以及政經背景的
大學出國唸很難,要考托福還是 GRE 之類
但他們的家境,有錢無限制讓他們一直唸語言學校,有兩位還一直往返台灣和美加之間
在美加的語言學校學口語方面,然後回台灣補習托福 (台灣托福補習班比美國人強很多)
這樣往返大概 2 年直到托福考好,然後申請到大學為止
而且他們都是全家 2, 3 個小孩全部都送出國,全部都無限制供應讀語言學校者
一般中產階級就算有錢送小孩出國留學,也捨不得砸這麼多錢和時間在語言學校呀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0:26:25
不一個個回了,但還是盡量希望回答到大家問題
我文章中解釋過喔,我私校國中同學們教養都很好,也都不會炫富,就像樓上 t 大說的
就因為見識到真正有錢人,我現在幾秒內可以分辨誰是嘴炮誰是真的有錢人
真的有錢人其實很低調的
例如我遇過和我說過以下言論的炫富者:
「啊~~ 妳都 3X歲了怎麼現在才要去巴黎呀? 我國中時就去過了耶。」(加上一臉嫌惡)
其實我第一次去巴黎是小學時,只是我不想講而以。
「我原生家庭家境真的很好,從小就過得很舒服,我沒有辦法像妳找一個
沒有很有錢的老公,我的對象一定要三師還是每個月賺多少才配得上我」
「妳一個月賺多少? 我年薪 300萬以上喔,我們 Level 不一樣啦。」
總之會說出以上這種話,大辣辣炫富者,通常家境和經濟情況都頂多算是小康而以
我的同學們,真正有錢的完全不需要也不會去炫富,但氣質就是不一樣,
或者是你和他們稍微深談一點,就會發現他們很自然也很天真的會說出
不知民間疾苦,以及何不食肉糜的言語
例如某同學交了原生家庭家境很普通的男友,她只是非常自然的抱怨:
「我們臨時起意周末要去外縣市家族旅遊,但真的超麻煩,我爸和我妹看得上的
飯店一晚都要萬元起跳,不像我和你去玩比較方便,1000 多的民宿我們也住得很開心」
就非常自然和無心的抱怨,男方非常受傷,覺得她看不起他.....
同學和我訴苦時也覺得非常委曲,她和男生出去不敢穿名牌,都配合他吃小吃
(她原生家庭吃飯沒有預算沒有上限)
也配合他住 1000 多元的民宿,為什麼男生還常常嫌她是千金小姐,嫌她難養?
以上只是一個例子,他們不刻意炫富,但對話中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何不食肉糜」
也有同學覺得不理解,為何我回台灣時,行李都拼命塞台灣的食物和食材
她以前留學時,都不會想帶台灣食材,覺得在國外的華人超市買就好
覺得直接去台灣餐廳或中式餐廳吃家鄉味就好....
而且比較小出國,從小又吃過各國美食,她們吃不吃得到家鄉味真的沒差
-------------------------------------------------------------------------
再來講到有錢人的興趣...
和我深交過,以及還有連絡的私校同學們只是「一般」的「有錢人」
可能是家裡有土地而致富,或是爸媽是成功的商人生意人,
但並沒有顯赫的家世和背景,離豪門和大財團還有一大段距離
所以他們沒有那種很夢幻的興趣像是:開飛機、開船、騎馬養馬等等....
一般的有錢人,興趣大概就很普通吧,只是預算會高更多
例如有人全家的興趣就是嘗遍各種美食,外食的預算無上限!
份量很少,無菜單,有 fu 又在山區,價錢貴的養生料理是他們最愛
當然市區的五星級飯店也是她們最愛
只是她們不會像我們去團購餐券或是在下午茶及中午便宜時段光顧
而是想去就去...
他們會陪我逛夜市吃夜市,買夜市的衣服,但他們都會買名牌吧..
不會在我面前買名牌或是穿名牌,應該是體貼顧及到我的心情
出國旅遊的話,大概就是「先進國家」而以,也是住好旅館,餐餐無預算上限
嘗遍各國好餐廳,也常常和很貴的高價團,豪華旅行團
「開發中」國家就是只有出國拜訪客戶和參展會去,但不會多停留和觀光
還有一位不是同校,是後來認識的富二代 (非豪門),興趣是和宗教
會不辭辛苦到各地上課,課程再貴都花得下去。
她完全不會傳教,連臉書都不會寫,所以可以做朋友。
---------------------------------------------------------------------
有一點請記者千萬不要抄,雖然是廢文但記者也會抄廢文的
某一位我不認識也沒見過本尊的校友,忘了是大我兩屆還是三屆
(哇..大嬸我自爆年齡了。)
某總統的孫子,某設計公司的老闆,混血。
我等大學畢業後,不小心遇到同校不同屆的校友,一聊之下,
才知道設計公司老闆也是校友。
我問好友之一的宮廟千金,知不知道這件事。
她非常理所當然的說:「一直都知道啊!」
八卦是設計公司老闆在校時,跟他同班的同學都安排過,都是他從小就認識的朋友
然後有嚴格交待同學不準說出去他讀該校。
然後他有保鑣全天在教室後面陪他上課。
會知道的人都是他們那個上流社會圈子的人。
宮廟千金是因為小時候沒住過國外,又太過 local 而無法融入上流社會,
但她家裡有一定的財力和人脈,所以她父母在上流社會也有人脈,
所以她知道這件事。
---------------------------------------------------------------------------
我不是北一的,但也是前三志願北市女子高中,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班特殊還是校風?
印象中我們班上家境比較基層的人還滿多的,
不少是為了要改善家境,從小奮發向上立志好好讀書者...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3:52:19
一個被我放生的男同學,興趣就是玩女人,但他玩美女已經玩膩了,
他專門玩他覺得長得醜的女生,就是先交往,等對方陷入情網後惡言相向甩掉她
看對方的反應會讓她覺得很好玩。他曾經因為言語污辱對方而吃過官司,
但他覺得打官司過程也很好玩,官司輸了頂多賠幾萬台幣,他不痛不癢。
我近年才發現他的變態興趣,我無法接受而將這位同學放生了。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4:31:57
真的是這樣,興趣和大家差不多,只是升級變頂級而以。
然後價值觀真的很有趣,我的有錢同學,有人就算吃好料和住旅館無上限
但某些地方比我們一般人還會算,
例如有兩位就覺得我去「健身房」是奢侈的行為,在戶外跑步免費呀,
跳鄭多燕也只要花 DVD 的錢...
就算他們以前住美加,美加健身房便宜到爆,他們當時也捨不得花下去
還有人是吃餐廳沒預算,但麵包只買最便宜的,我在台灣的日系麵包店買麵包,
也被他們說過貴....
以上是我想到的例子,只是很奇妙,有錢人有些地方算很精而且我不太理解思維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4:41:16
只認識了 2, 3 個月,就被父母拼命催婚
因為了解不深,婚後才發現不合,吵鬧很久.,,他哥一直怪父母催婚..
小孩已經生了,所以要離婚也不容易...
我在國外工作,去外面開會以及聽講座時,
遇過 18 歲已經開兩間公司,都有請員工而且辦公室在高級地段者
也遇過 30 出頭,已經是大公司的 CEO ,去 LinkedIn一查
CEO和 60 多的創辦人同姓
就算他們願意「降級」和我住有特色的中價位民宿,或是商務旅館好了...
和公司請假就是一大難題,因為在家族企業上班,父母是老闆,要看父母臉色
有人是,父母和所有兄弟姐妹都在家族企業,因為要看著其它的員工,
所以家人不能同時請假。
不然就是名下有台北精華地段房產,生活過得非常舒服,但實際薪水很少
和朋友出去的花費也不見得夠,要看父母心情好不好會不會給
真的有人連偶爾下午排假不進辦公室,和朋友吃下午茶都沒有辦法
因為爸媽不準啊! 工作還有生活資源,經濟大權全部來自爸媽,
管你幾歲還是得看爸媽臉色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5:26:06
我有親友唸鼎鼎大名的薇X,要住校的衛X,他們的同學也都沒有我同學那麼猛
其實我大學也遊學過,但是有親友在美國,有幫忙給資訊和申請語言學校
自己直接和大學語言學校申請的,沒經過代辦也沒給第三方賺一筆
所以我花的錢(已經不記得了),比一般遊學團省非常非常多...
但就算是這樣,我仍不太敢講自己遊學過,
曾經和在國外的研究所同學,同是台灣人,提起自己的遊學經驗
因為我想能夠出國的人應該比較不會那麼節省吧。
結果對方大叫:「遊學! 又沒有學位真是浪費錢!!!!妳家好野人!」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5:52:41
我覺得能夠「守成」就非常棒了,何況現在景氣已經大不如父母的年代了。
我沒有說富二代廢喔...
我朋友在家族企業的,真的很多比一般上班族還要爆肝。
例如事情做不完的時候,不好意思讓一般員工加班或是周末來上班
富二代要扛下來....
他們很多接班之後,休的假,或是出國次數比我們一般上班族還少...
有位同學,只有在「一般員工」有休假出國玩之後,她才敢休假出國玩
就是怕別人耳語說富二代廢,空降之類...
而且我覺得願意接班的其實也很孝順,
因為有些是犧牲自己的興趣,回家幫忙
像我前面說過的,名下有房產,生活看似很奢華,但薪水其實很少
對金錢的自由使用度也不及一般上班族...
有位同學的爸媽還規定一個月一定要給多少額度孝親費
但她薪水也是爸媽發的,薪水扣掉孝親費,實拿比 22k 還要可憐..
她父母也是在培養責任感,讓他們體驗養家養父母的辛苦吧。
※ 編輯: feeks (2.27.141.125), 10/07/2016 06:07:03
我也覺得自己家庭家境很普通
從小一年一次的旅行,通常是 5, 6 個人一起出國不等...
(我和妹妹,爺爺奶奶,父母,有時只有爸爸或只有媽媽,有時妹妹沒去
我和爺爺奶奶是固定班底)
都我爸買單,通常兩星期, 也要 30~60萬左右 (我們也有去歐洲美國澳洲等等..)
而且那是很久以前
我文中敘述我認識的「有錢人」,我有強調並不是豪門,只是比普通人好過的
我沒有和真正的豪門同學,以及財團第三代的同學們連絡了,
所以真的不清楚他們現在的生活
舉我其中一位有錢朋友的例好了,她們家也是開 5 人以下小公司,但有不少房產和土地
她們也是家裡 3 個小孩在國高中畢業後就分別被送出國讀到碩士畢業才回台
她們家也沒有那麼特別驚人,以她們家族旅遊為例好了
她們家一年大概 5, 6 次「國內」旅遊
之前她們元旦要去花蓮,懶得上網搶車票,全部包給旅行社
從台北出發,兩天一夜,住五星飯店,包普悠瑪號車票,包花蓮的小巴接送
食物只有飯店早餐,這樣一個人要台幣一萬出頭,小孩多少錢我不清楚
但她們家總共有 7~8 位成人前往,她爸爸買單...
加上吃飯和購物,保守超過 10 萬; 她們家看上的餐廳都是一人破千元的
她們家不是每次都找旅行社包,但如果自己訂房,她們家都住一晚破萬的雙人房
然後直接坐高鐵....
這樣光國內旅遊,一年就超過 50 萬了
再加上一年一次國外旅遊,她們家也是直接和旅行社訂豪華團的
所以旅遊預算一年 50 萬不知是以「家庭」為單位還是「個人」
如果是家庭的話,若是三代的家庭旅遊,那100 萬一年的「全家」預算,都算不上驚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