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1.艾美獎決定與奧斯卡劃清界線
在電影院發行的電影跟在VOD發行的電影都算是電影的年代,奧斯卡獎和艾美獎之間出現了新的模糊地帶。過去兩個獎項只在紀錄片項目比較常出現參賽者重疊,在奧斯卡開始接受未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報名之後,重疊的機會將大大增加。艾美獎主辦單位美國電視學院說他們非常支持美國影藝學院對奧斯卡報名資格的必要調整,但他們同時也決定將所有入圍奧斯卡的電影排除在艾美獎的競賽以外。也就是說凡是報名之後成功入圍奧斯卡的影片,未來就不得再報名艾美獎。
(報導原文:https://bit.ly/2A8dR2Z)
2. Steve Aoki和 deadmau5將登上《Fortnite 要塞英雄》演出
電玩遊戲《要塞英雄》先前在遊戲中舉辦的Travis Scott演唱會總計吸引了1230萬玩家同時參與。該公司因此打鐵趁熱,宣佈週五遊戲中將有Steve Aoki和 deadmau5的演出。依據先前舉辦的的虛擬演唱會模式,估計表演長度應該都只有10分鐘上下。該遊戲目前的玩家人數已經超過3.5億人,比起去年3月快速增加了1億人之多。
(報導原文:https://bit.ly/3ftWpGp)
3.英國業界擔憂演唱會產業鍊將在幾週內瓦解
UK Music等組織和英國音樂人持續呼籲政府出手救援,否則整個英國演唱會上下游產業鍊將在幾週內崩塌瓦解。根據Music Venue Trust的調查,有82%的音樂演出場所可能在本月底之前關閉。在大城市中的表演場所因為財務負擔最大,因而狀況也最危急。「整個產業鍊支持了10萬音樂人的生計,所以如果有82%場地關門,就等於音樂人可以演出的地方瞬間少了82%」Music Venue Trust執行長Mark Davyd說。
(報導原文:https://bbc.in/2LcXEvO)
4.重量級好文:音樂產業之死可能是件好事
音樂產業不是第一次遇到逆風,但從來沒有遇過COVID-19這種一瞬間把整個產業插頭拔掉的狀況。每一種類型、每一種規模、每一種票價的演出通通沒能逃過一劫。雖然串流取代了唱片的產值,但演唱會才是真正餵養音樂人活下來的方法。經過Spotify和唱片公司的一路剝削,串流收入流到音樂人這一端時已經只剩銅板價。唯獨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才有辦法從串流中吃飽喝足。
對音樂人來說他們的職業就是一個徒勞的循環:在專輯創作和錄製的過程中會收到一筆預付款,而專輯發行後的收益讓唱片公司把預付款抵清。緊接著的巡迴演出會帶來演出酬勞和週邊商品收入,收入一路下滑直到專輯發行的光芒慢慢淡出為止。然後唱片公司再度拿出一筆預付款讓他們開始另一次循環。
夏天是音樂人努力賺錢的黃金季節。因為天氣良好意味著會有更多音樂節,更多機會賺到演出費、賣出更多週邊商品,同時在音樂節中透過面對面接觸吸引到新粉絲,然後依靠著接下來幾個月粉絲的消費來養家活口。同樣的結構性問題是只有世界頂端的藝人靠著演唱會吃飽喝足,對多數音樂人來說這個反覆勞動多半只能在運氣好的時候勉強糊口。
COVID-19的疫情使音樂產業的結構性問題變得更顯著:我們產出了過量的音樂以至於它們便宜到幾乎等於一文不值。那些靠著音樂賺錢的公司根本只分零頭給音樂人。疫情之下我們終於看清音樂人到底被整個產業、整個社會佔了多少便宜。
許多音樂人已經出來呼籲Spotify調高三倍版權費來彌補大家在災情中的損失,即使Spotify和其他串流公司目前都是屬於賠錢狀態。疫情也會促使音樂人重新檢視和唱片公司的制式合約內容,促使唱片公司把真正的版權收入透明化。
演唱會的停擺致使上下游工作人員收入全無。演唱會業界長期採用的論件計酬合約使所有工作人員都要獨力承擔眼前的巨變。大家只能寄望疫情可以促使他們團結起來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結構。
連演唱會Promoters自己都逃不過重創。除非特別指名購買,否則他們過去買的保單幾乎都不涵蓋傳染病的風險。影響所及是未來年輕的新進藝人、實驗性類型、小型演出都很可能消失,只有財務風險低的高知名度、高效益演唱會可以繼續出現。演唱會的燈光音響特效也會減少,此外因為保單的費用會高漲,預計也會使票價上揚。
許多人開始在疫情中想辦法改變這種結構性現況,藉以存活下來:有些藝人自己在線上銷售專屬單曲或是演出,有些人則是舉辦線上的工作坊。
其實市場上一直都有線上演出,只是疫情把大家關在家中之後,大家才開始發現這種體驗很酷。許多人相信最終線上演出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比如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當然線上轉播永遠不可能複製音樂現場的氣味和氛圍。
當我們要從灰燼中重建音樂產業時,不太可能再從現有的經濟結構模式下手。電競產業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粉絲願意透過Twitch 或是 Patreon等社群付費支持他們鍾愛的選手。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體會到原來音樂這麼脆弱,也因此刺激大家開始用行動來支持他們鍾愛的音樂人。當大家透過那些更透明的交易平台比如bandcamp購買一張專輯或是黑膠時,音樂人因此得到的收入可能等同於超過數千次串流播放。該平台原本抽成15%,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兩次舉辦活動將100%銷售所得全數歸給音樂人。
寄望疫情過後,我們會記取這次世界停止轉動期間學到的每一堂課,並有足夠的智慧重建一個更甜美、更公平的新音樂產業。
(報導原文:https://bit.ly/2LakUKP)
其他今天也應該知道一下的事
 ̄ ̄ ̄ ̄ ̄ ̄ ̄ ̄ ̄ ̄ ̄ ̄ ̄
➤中國電影院再開門近了?中國國務院宣佈採取預約制開放電影院等密閉式娛樂場所(https://bit.ly/2SMKCcA)
➤東京電玩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線上活動(https://bit.ly/2YICyx8)
➤英國第一季電影電視製作投資未受疫情影響,成為史上第二高(https://bit.ly/35GQtp2)
➤Uber、Lyft、Airbnb等共享經濟龍頭不約而同開始裁員(https://bit.ly/3dt5Gg5)
➤上世紀的遺跡——連鎖信又回來了(https://bit.ly/2xLDQN1)
➤ Amazon的《Lord of the Rings 魔戒》 和 《Avatar 2 阿凡達2》在紐西蘭的劇組復工( https://bit.ly/3ce9iSU)
➤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張第一天的門票秒殺(https://bit.ly/3bjPNHb)
美國電視 制式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ey, Majel! 躲在語音助理科技背後的科幻女英雄】#葉郎電影徵信社
多比家庭小精靈曾是哈利波特電影才會出現的奇幻情節。如今智慧型手機或是智慧音箱裡的Siri、Alexa或是Google Asistant等語音助理功能已經扮演了多比小精靈的角色帶給家家戶戶便利生活。
很少知道Apple、Amazon、Google的高科技語音助理背後的無名英雄,其實是一位五十多年前沒沒無名的女演員。她的名字甚至還被Google 用來當成Google Asistant的研發計畫代號。
她的名字叫做Majel(讀音「梅潔」)。她就是Star Trek星艦企業號上的電腦本人。
從多比家庭小精靈的到Siri、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的幻想成真,語音助理的性別也隨即成為爭論不休的議題:
為什麼是Alexa而不是Alex?
為什麼多數語音助理和導航軟體都預設由女生的聲音為使用者服務?這些男性工程師心裡的預設性別劇本,甚至滲透深入進語音助理的性格中。UNESCO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研究發現,如果你用帶有性別偏見的詞彙羞辱Siri,比如“Hey Siri, you’re a bitch!”(嘿Siri , 你是個婊子),Siri仍會乖順地回答說:“I’d Blush If I Could.”(如果我有辦法臉紅的話,現在已經臉紅了)。直到去年Apple才動手修改劇本,讓Siri改成回答「我不知道怎麼回應你的問題」之類制式答案。
在社會大眾仍基於性別刻板印象而傾向被「女性聲音」服務的2020年,大家可能很難想像1966年開播的《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電視影集中的電腦聲音其實是一場發生在電視上的顛覆性別角色革命的失敗遺跡。
Majel Barrett-Roddenberry原本在《星際爭霸戰》的試播集中飾演的是企業號的大副,而且她的名字就叫做Number One。
製作人Gene Roddenberry已經在《星際爭霸戰》打破超多美國電視產業禁忌:他破例讓黑人女星Nichelle Nichols擔任固定角色(稍後還演出了美國電視史上第一個跨種族的親吻畫面),同時還讓同性戀演員George Takei也擔任重要角色(一度甚至考慮過讓他飾演的角色出櫃)。Roddenberry建構出來的出來這個多元文化星艦宇宙其實是一種對於1960年代美國社會的對照和省思。而讓女性擔任企業號大副、直接統帥星艦成員,也是他挑戰保守電視產業的另一步棋。
讓製作人Roddenberry備受挫折的是《星際爭霸戰》試播集的試片結果:不僅男性觀眾無法接受女性角色擔任重要的掌權者角色,甚至連女性觀眾都對此覺得不舒服。「我原本以為參與試片的女性觀眾應該對於Number One角色特別有感。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她們的反應卻是『她以為她是誰啊』」他說。
NBC電視台另外一個反對理由是覺得Majel名氣太低,認為她只是因為身兼製作人Roddenberry的外遇對象才會被選做主角。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企業號大副Number One因此胎死腹中。
《星際爭霸戰》獲得了重新製作試播集的經費,把第一版試播集的角色大洗牌。Roddenberry於是將Majel在試播集中冷靜沈穩、邏輯分明的表演方式變成了瓦肯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來自瓦肯星的企業號新大副Spock日後因為這個不苟言笑的特質意外成為整個星艦宇宙最受歡迎的角色。
Star Trek宇宙還要很多年以後才得以把權力真正交給女性角色,例如《Star Trek: Voyager 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和《Star Trek: Discovery 星際爭霸戰:發現號》(該劇的第二季甚至資源回收了當年試播集中的Number One和Pike艦長角色),顯然五十多年前的觀眾寧願一整船的阿兵哥給一個外星人使喚,也不肯看到他們被女人使喚。
反而是Majel 自己輕鬆地自嘲:「Roddenberry最後只得把瓦肯人送去當大副,然後把我娶回家,因為他覺得兩個方案如果對調的話Leonard(飾演Spock的演員)大概會不開心。」
1969年《星際爭霸戰》三季完結之際,Roddenberry終於找到時間和元配離婚,正式與女演員Majel Barrett結婚......
下文還有Majel如何成為指引SIri、Alexa、Google Assistant研發之路的北極星,以及她的聲音如何在本人過世之後仍繼續探索各種未知的國度。全文由此去:
http://bit.ly/2Rzebgd
美國電視 制式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ey, Majel! 躲在語音助理科技背後的科幻女英雄】#葉郎電影徵信社
多比家庭小精靈曾是哈利波特電影才會出現的奇幻情節。如今智慧型手機或是智慧音箱裡的Siri、Alexa或是Google Asistant等語音助理功能已經扮演了多比小精靈的角色帶給家家戶戶便利生活。
很少知道Apple、Amazon、Google的高科技語音助理背後的無名英雄,其實是一位五十多年前沒沒無名的女演員。她的名字甚至還被Google 用來當成Google Asistant的研發計畫代號。
她的名字叫做Majel(讀音「梅潔」)。她就是Star Trek星艦企業號上的電腦本人。
從多比家庭小精靈的到Siri、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的幻想成真,語音助理的性別也隨即成為爭論不休的議題:
為什麼是Alexa而不是Alex?
為什麼多數語音助理和導航軟體都預設由女生的聲音為使用者服務?這些男性工程師心裡的預設性別劇本,甚至滲透深入進語音助理的性格中。UNESCO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研究發現,如果你用帶有性別偏見的詞彙羞辱Siri,比如“Hey Siri, you’re a bitch!”(嘿Siri , 你是個婊子),Siri仍會乖順地回答說:“I’d Blush If I Could.”(如果我有辦法臉紅的話,現在已經臉紅了)。直到去年Apple才動手修改劇本,讓Siri改成回答「我不知道怎麼回應你的問題」之類制式答案。
在社會大眾仍基於性別刻板印象而傾向被「女性聲音」服務的2020年,大家可能很難想像1966年開播的《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電視影集中的電腦聲音其實是一場發生在電視上的顛覆性別角色革命的失敗遺跡。
Majel Barrett-Roddenberry原本在《星際爭霸戰》的試播集中飾演的是企業號的大副,而且她的名字就叫做Number One。
製作人Gene Roddenberry已經在《星際爭霸戰》打破超多美國電視產業禁忌:他破例讓黑人女星Nichelle Nichols擔任固定角色(稍後還演出了美國電視史上第一個跨種族的親吻畫面),同時還讓同性戀演員George Takei也擔任重要角色(一度甚至考慮過讓他飾演的角色出櫃)。Roddenberry建構出來的出來這個多元文化星艦宇宙其實是一種對於1960年代美國社會的對照和省思。而讓女性擔任企業號大副、直接統帥星艦成員,也是他挑戰保守電視產業的另一步棋。
讓製作人Roddenberry備受挫折的是《星際爭霸戰》試播集的試片結果:不僅男性觀眾無法接受女性角色擔任重要的掌權者角色,甚至連女性觀眾都對此覺得不舒服。「我原本以為參與試片的女性觀眾應該對於Number One角色特別有感。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她們的反應卻是『她以為她是誰啊』」他說。
NBC電視台另外一個反對理由是覺得Majel名氣太低,認為她只是因為身兼製作人Roddenberry的外遇對象才會被選做主角。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企業號大副Number One因此胎死腹中。
《星際爭霸戰》獲得了重新製作試播集的經費,把第一版試播集的角色大洗牌。Roddenberry於是將Majel在試播集中冷靜沈穩、邏輯分明的表演方式變成了瓦肯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來自瓦肯星的企業號新大副Spock日後因為這個不苟言笑的特質意外成為整個星艦宇宙最受歡迎的角色。
Star Trek宇宙還要很多年以後才得以把權力真正交給女性角色,例如《Star Trek: Voyager 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和《Star Trek: Discovery 星際爭霸戰:發現號》(該劇的第二季甚至資源回收了當年試播集中的Number One和Pike艦長角色),顯然五十多年前的觀眾寧願一整船的阿兵哥給一個外星人使喚,也不肯看到他們被女人使喚。
反而是Majel 自己輕鬆地自嘲:「Roddenberry最後只得把瓦肯人送去當大副,然後把我娶回家,因為他覺得兩個方案如果對調的話Leonard(飾演Spock的演員)大概會不開心。」
1969年《星際爭霸戰》三季完結之際,Roddenberry終於找到時間和元配離婚,正式與女演員Majel Barrett結婚......
下文還有Majel如何成為指引SIri、Alexa、Google Assistant研發之路的北極星,以及她的聲音如何在本人過世之後仍繼續探索各種未知的國度。全文由此去:
http://bit.ly/2Rzeb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