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姑娘話健康】小孩腳痛行唔穩,點治療與糾正?
年輕的父母親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小孩子的膝部、腳部變形或走路常易跌倒,這會令他們感到非常困擾而焦慮。日前,有個媽媽帶6歲的囡囡來睇診,小孩蹦蹦跳跳的和我訴說著,「自己的左腳後足部痛,跟住慢慢變咗兩只腳都痛」。孩子的媽媽初時以為小孩在開玩笑,偷懶不願意走路;後來發現孩子經常說腳痛,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帶囡囡來看物理治療,檢查是否足部出現問題。其實,這個狀況在醫學上就是由於小孩子前足內翻或外翻、扁平足或足跟歪斜所引起。
針對小孩的狀況,我請媽媽把女孩常用的鞋子帶過來查看,我們可以發現1月份才買的新鞋子,在現在「勿聚集,少出門」的政策下,小朋友幾乎足不出戶,但鞋跟居然能磨蝕至明顯不平,而且左腳和右腳的磨損情況不同,左邊內側鞋子有明顯往內傾斜的情況。在這裡我簡單科普一下,鞋跟的主要功能是支撐體重、吸收撞擊;鞋底是止滑抓地及第一層緩衝;當兩處有磨蝕後,人等於站立於不穩之地,走路時帶給下肢的反作用力就會延伸上腳踝及以上部位,例如膝蓋位等,令肢體開始出現疼痛;若下肢肌肉夠強壯的人,此時對骨骼並未會造成太多影響,最多會感覺走路時較為吃力,易失平衡;但若情況出現在肌力本來就不強的婦孺、老人身上,就會容易造成下肢關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
那麼,為什麼小女孩左邊和右邊鞋子的磨損情況會不一樣呢?一個有經驗的治療師一定會推測到,那是因為脊椎骨從頸椎到腰椎骨盤都像「小蛇」一樣S型,出現了變形狀況;果然,經了解,孩子媽媽說囡囡每天都在沙發上半臥看電視。
治療問題靠治療師,健康促進靠你自己,針對這一病症的改善,更重要的當然是後者,現在針對此種情況介紹幾個簡單的自我糾正方法:
1.注意坐姿。因為坐姿時髖關節是屈曲的,後背的肌肉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維持脊椎的自然曲線,斜坐、半躺半坐等不良坐姿,會讓脊椎產生諸多問題。錯誤的姿勢會使筋膜及關節緊張,所以伸展鍛鍊足底肌肉可以減低其它肌力的壓力,減低足底的疼痛感,促進恢復。
2. 縮足運動。將足跟部向腳趾方向拉近,做出縮足的動作;此時足弓下方會出現一個「空隙」同時皮膚皺摺加深,這個動作有助於脛骨外旋,
3. 跪坐姿勢。跪坐姿勢可以令足底筋膜完全伸展,在保持正常及最大限度的踝關節背屈、膝關節屈曲角度下,做腳指關節的最大伸展。這時候如果感到疼痛,就要注意是否角度已經有受限制,建議慢慢增加壓力,逐漸回復正常角度。
#大家都要注意自己看電視時的姿勢
#挺直坐好背影才好看
老人坐姿歪一邊 在 魏如萱 waa we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也想吃。🍱
#表弟很會寫作✏️
#請按他讚 👍🏻
《日常》
總是坐在樓下吃便當的房仲換人了,從另外一個年輕人換成另外一個年輕人,兩者的外貌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第二個看起來比較健談的感覺,但我沒跟他說過話。
大樓來了一位新的管理員,原本滿頭白髮,看起來像是日劇《unnatural》裡好脾氣部長的管理員還在,管理員有好幾個,但少了誰,誰被替換了,關於這點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感覺有點像是腦袋裡的什麼東西被抽掉了,記憶是那樣一點一點的消失的嗎?
小時候紅極一時的西班牙小說《風之影》的開頭,年幼的達尼從床上哭醒,一路朝父親狂奔而去,當最後他緊緊抱住爸爸後,對她說出,怎麼辦,我記不清楚過世媽媽的臉了,即使是在思念的人,有一天都會忘記他的面容嗎?或是只是年少時的記憶特別容易消逝,小時候能裝進腦裡的東西太少,而快樂的記憶想必是首要。
遺忘書之墓系列,﹝風之影是第一集﹞在前年終於出了第四集,或許這樣的系列就告一個段落了,但我其實最喜歡的腳色是第二集的主角馬汀,因為他是一個擁有相當悲劇性格人生的傢伙,我喜歡看遇到絕望事情的人努力奮鬥的故事,去看了一下網路上的書評,時間停止在2012年,不知不覺離那樣的日子也過了七年,那時候的我們還相信著世界末日,大學好成績的女同學在21號發文,如果就這樣死去的話,其實也沒關係,但我不曉得,他想把這句話作為最後的墓誌銘,對這個世界道別,或她其實只是在故作鎮定。
住在我家公寓隔壁﹝或是隔壁的隔壁﹞的老人家在晚上又開始不停的咳嗽,每次聽到他的咳嗽聲就會不自覺想到住在花蓮的老媽,隔壁的隔壁住著一個應該是熱衷電玩的傢伙,他會在晚上非常的熱情的飆著各種國罵,一開始覺得很吵,但不知不覺就習慣了,我想他今天的遊戲也不太順利吧,雖然我也會打電動,而我也了解遊戲不順利生氣的感覺,但我對遊戲裡的人物罵人這件事情並沒有任何興趣。
前一陣子跟很像村上龍書裡人物的大學朋友見了面,不知為何他長相沒什麼變,他一看到我就說,「唷,頭髮愈來愈長了,愈來愈像藝術家囉」,不曉得是不是客套話還是他真的這麼想,但我其實只是想試試看留長髮的感覺而已,但見到隔一年沒見的大學同學其實還是很開心。我們在一家火鍋店吃東西,聊著大學時會聊的那些「奇怪」的話題,有些東西看起來相當偏激,而且可能是說出後這個世界會大聲撻伐的言論,不知為何跟他聊天的時候卻能輕鬆地說出口,有很些荒謬的歪理,我們也都彼此認同。
「如果你之後回花蓮的話,我們大概下次見面是十年後了呢。」他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這樣跟我說,雖然我跟他住得很近,通常是一年見一次面,而且見面的時候不知為何通常不會有任何其他人,就是這樣一對一的吃東西,但不知為何不覺得跟上次的見面間隔很久,或許我們是那種不需要靠經常見面來維繫感情的對象。
「重要的事情只要自己知道就好了吼。」開車送我回家的路上,不曉得聊到了什麼話題,我已經忘記了,但我們下了這樣的結論。
夏天開始接近了,我也偶爾會習慣穿著背心出門,但路上依然沒有看到穿著清涼的辣妹,也許是真正的夏天還沒來吧,習慣去健身房的日子大概也過了三個月有餘,雖然在健身房偶爾會看到辣妹,但為了避嫌反而連頭都不敢往那邊看,反而變成一個僵硬的坐姿,遇到的時候也盡量先做離辣妹比較遠的器材,這樣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習慣。
前幾天跟住在台北,喜歡看特別電影的朋友聊到之前一起看電影的經驗時,他指出「你常在電影很奇怪的地方哭。」,對此我並沒有任何印象,嚴格來說,我的確是會在獨自看電影的時候偷偷落淚,但跟別人一起去看電影流淚的經驗,我倒是一次也沒有,可能覺得是羞恥吧,但也不曉得,他說的那個我是不是平行時空的我,還是我真的有不小心哭過,距離上次一起看電影也過很久了。
最近覺得吹口琴很有趣,所以也買了口琴,但找不到適合練習的地方而苦惱。
夏天、健身房、吹口琴,有些新的事情出現,有些不知不覺成了習慣。
無聊的寫些東西,在半夜聽民謠,看些有興趣的書,或是演講,聽好樂團的歌,雖然未來可能也會因為時間、環境、年紀、身處的狀況改變,但有些東西可能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如果可以的話,明天中午想吃鰻魚便當這樣的奢侈品。
──《阿區寫於2019.04.23》
老人坐姿歪一邊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柚子甜日常 #我終於跟我的身體和解了 #痠痛人的歸零點
我的身體一直不舒服很久了。
說不舒服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就是背痛很多年,近幾年又增加了腰痛、肩頸僵硬、胸悶。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找原因,也試過按摩、滾輪、瑜珈、上健身房、拉筋、刮痧、針灸、能量療法想減輕疼痛,走投無路的時候,甚至還去問身心靈老師我是不是卡了什麼課題。
但是沒有用,我背上的痛點有如附骨之蛆,不至於要命,但只要醒著就會慢慢吸吮我的能量;腰也是一彎就很難馬上站起來的程度,呼吸不順,尤其是在電腦前坐久了,更像是整個肺都被捆了起來,一用力呼吸就疼痛。
我還曾經絕望地想,自己該不會到死前都要忍受這種疼痛吧?還要多少年啊?
直到前陣子,我朋友說他剛翻譯了一本新書,想要寄一本給我,跟我交換《老妹世代》。我當下也沒想太多,就說好啊好啊,直到收到的那一瞬間我還有點傻眼:嗯?為什麼是一本老人書(?),書名叫《零痠痛益身操》。
***
其實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市面上的健康養生書都長得差不多,就是那種,嗯,你知道,不是說設計得不好,但就是那種爸媽會順手買來放在茶几上,沒事翻兩頁,但永遠不會看完的那種書(還是只有我這樣覺得)。以至於當我收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翻了兩頁就沒太大興趣,只放在書架當收藏,沒有想過會再拿來看(朋友對不起(*´>д<))。
但因為那段時間我太想要解決身體問題了,有一天我在網路上晃的時候,突然想起前陣子有朋友推薦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老師的影片,上網隨手搜尋一下,剛好就看到最經典的「脊樂抒壓之道」。
雖然長達兩小時,但我記得當時一邊看得目瞪口呆,一邊覺得萬箭穿心──尤其當老師在示範用筆電的傷脊椎姿勢時,頓時像有人朝我腦門打了一拳。
我的天啊啊啊啊!這就是我!這就是我!他示範的每個姿勢都是我!我的站姿、我的坐姿、我的睡姿、我用電腦的姿勢、我吃飯的姿勢、我走路的姿勢,竟然通‧通‧都‧是‧錯‧的!
每個錯誤姿勢導致的疼痛,我通通都犯齊了,尤其我九年前就開始使用小筆電,上一本書《老妹世代》都是用小筆電寫完的。長期在電腦前低頭縮著打字,不背痛才有鬼、不頸椎僵硬才有鬼、不肩膀沾黏、不呼吸困難才有鬼。
「喔喔喔脊椎先生對不起QAQ,請問你願意原諒我嗎?(哭)」我當時看完超想這樣抱著脊椎痛哭流涕的。
脊椎一歪,全身上下肌肉都會手牽連,我嚇得之後馬上照著示範的動作坐正站正,甚至最後還照著影片教的五個脊椎保健動作運動,結果發現一件非常驚人的事──在做了其中一個側抬腿的動作之後,我‧的‧腰‧馬‧上‧不‧痛‧了。
要知道那個腰痛已經跟了我很多年啊!之前頂多只有針灸後可以舒緩幾天,但是因為自己姿勢不對,常常過一個禮拜又復發,所以沒有真的完全好過。但那套動作我開始每天做後,腰痛至今沒有再復發過,以前最怕蹲下馬上站起來、或彎腰站起來,現在隨時可以馬上起身沒問題,肌肉非常靈活地支撐我的大動作,多年的腰痛竟然直接好了(用力尖叫)
***
然後我要進入正題了!(前面也是啦!XD)
因為鄭雲龍老師的影片讓我大受鼓舞,馬上轉身去拿了朋友送我《零痠痛益身操》來翻,一翻之下驚為天人──這書簡直就像鄭老師的演講延伸版啊!(當然鄭老師自己也有書,但我沒有看過),很多身體觀念都是互通的,尤其作者自己是前芭蕾舞者,深受身體疼痛之苦多年,才依循肌肉與解剖學的原理發明了這套益身操,很多頂尖運動員、長年深受疼痛之苦的人都從益身操裡重生。
書上每個動作都非常簡單,原理也解釋得非常清楚,連我這個大外行都看得懂,書還經過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審訂,不是那種講得很離奇的健身書(裡面的翻譯也很流暢通順,感謝譯者朋友的心血)。
我又被裡面一句重重打了一巴掌:「當你久坐少動,等於告訴身體你不需要它了,於是細胞就會開始走向死亡。」
不!!!身體先生我錯了,你不要死QAQ(抱大腿痛哭~)
我本著實驗精神(以及不想讓肌肉死掉的精神),每看一章就照著益身操做一點,直到昨天因為閉關日,我在家裡花了半個下午的時間,一章一章地把剩下的份量看完,也一套一套地跟著做。
其實一點都不難,連我這種柔軟度完美的零分,瑜珈老師每次說「來大家彎到自己的極限」時,我都是卡在半空中,站著手都摸不到地的人,練起來都覺得很輕鬆,不會痛,甚至輕鬆到懷疑它有沒有效。
就這樣停停做做了一個多小時,接著要停下來穿外套的時候,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愣住了──
鏡子裡的自己,說不出有什麼不對,但看起來有種微妙的不同。身形挺而不僵,肌肉像一件柔美的衣服輕鬆地掛在脊椎上,看起來舒適而勻稱,可是怎麼可能呢?我才練一個多小時啊怎麼可能呢!?不會是心理作用吧?!(*´>д<)(抱頭)
後來我才發現這不是心理作用,因為下一章馬上就提到,有個訓練師上了一個禮拜的課,身形就徹底改變了,原本店裡一件衣服都不適合,一周後已經進展到可以買進一整櫃衣服的勻稱身形。
***
以上我們都可以先當作是鄉野傳奇加心理作用,但是後來我走到廚房做菜的時候,身體覺得每個動作都非常協調,就像有股能量在肌肉之間順暢流動,這時候腦中突然浮起一句話:「按摩都沒這個舒服。」
我當下先被自己這個念頭嚇了一跳,因為我是個按摩控,也曾經是指壓按摩店的常客,也遇過很厲害的按摩師,但竟然會在沒有按摩,只做益身操的情況下,覺得身體比按摩後還舒暢。
但我觀察以後,發現這的確是事實,因為按摩再怎麼樣都是被動的外力,不可能比自己動還有效。尤其當在做益身操的時候,還可以仔細感覺到每一部分的肌肉的存在,有些地方你根本沒想過有肌肉(XD),還會有一種「唉唷,這裡有遺忘已久的肌肉耶,哈囉!」的有趣感,跟身體打招呼和共存,兼具鍛鍊和拉筋卻又一點都不勉強它,當然比躺在那邊被別人用手指壓的效果好。
我一定要推薦身邊的人搶救自己的身體,我被背痛和腰痛和肩頸酸痛,以及各種沾黏僵硬折磨太久了,絕對不是只有我這樣。其實市面上好的書和影片一定還有很多,但是這是我親身試過有效的,而且很省時間。
真的沒時間的可以先去Youtube看鄭雲龍老師的「脊樂抒壓之道」(兩小時,一共切成七集),我朋友翻譯的這本《零痠痛益身操》當進階輔助,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逼自己滾下床做十分鐘的脊椎保健再靜坐,有其他時間再做簡單的益身操,身體的疼痛真的大幅消失了啊QAQ
因著誤打誤撞,我終於漸漸把那隻附骨之蛆趕走了,身體先生對不起,我會開始把債還清,不會再欠你了。
#謝謝我在有生之年可以跟自己身體和解
#有時候人不要太以貌取人
#救命的東西可能看起來超不起眼
#謝謝我譯者朋友把書送進我生命
#該看的醫生還是要看,但日常保健要靠自己哦
註: 益身操那本看起來動做很多,但別被嚇到了。很多都是重複的套組,寫得很繁複,但其實做起來很舒服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