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與溪谷中的音樂饗宴 --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
自然美景與音樂藝術的巧妙融合,「太魯閣峽谷音樂節」與您共享自然山水與人文藝術間的起承轉合。
🌺💞💞🌺🌺
網路直播連結:http://tarokomusic.taroko.gov.tw/
#內政大小事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 #太魯閣 #音樂
2016太魯閣峽谷音樂節,太魯閣台地共享天籟美聲
2016太魯閣峽谷音樂節10月29日在太魯閣台地登場,范宗沛音樂團隊、歌手舒米恩、Amis旮亙樂團、太魯閣族葛都桑音樂工作室、秀林國中合唱團及布農族的太平國小合唱團輪番上陣,上、下午共吸引至少5千多位觀眾前來欣賞,有人甚至一早就來等待下午的演出。內政部長葉俊榮、次長林慈玲、立法委員徐臻蔚、營建署署長許文龍等人也都到場聆聽,場面非常熱絡。
今年適逢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30週年,因此峽谷音樂節就以「峽谷原音,守護山林」為主題,由大提琴家范宗沛擔任音樂總監,策劃一整天音樂的演出。上午場首先由Amis旮亙樂團和歌手舒米恩演出。來自台東阿美族的「Amis旮亙樂團」,是以竹子為主要樂器的音樂團隊,包括使用竹筒製成的打擊樂器,再搭配阿美族傳統的鼻笛、膜笛、排笛、口笛、弓琴等,來詮釋阿美族的音樂特色。演出的曲目包括:「祝福的音符」、「豐收」、「老人飲酒歌」、「小鬼湖之戀」、「歡樂舞+勇士舞」、「刺桐花開」等阿美族傳統樂曲。他們還走下午台,帶領觀眾共舞,氣氛相當熱烈。
同是阿美族的創作歌手舒米恩,一連演唱多首創作曲,包括「風」、「石頭歌」、「Shingo」、「我們的約定」、「歡樂飲酒歌」、「在這城市寫下愛」、「不要放棄」等。其中最讓現場觀眾喜歡的是「不要放棄」,這首曲子讓他勇奪2015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與2016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等兩項大獎,而它在峽谷音樂節中以阿美族語唱出這首年度金曲「不要放棄」,獻給深愛這片原始山林的每一位無私奉獻的保育者。
下午場首先由來自花蓮卓溪布農族的太平國小合唱團演出,他們最膾炙人口的是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曾以《誰在山上唱歌》專輯,獲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民族音樂專輯獎」及「最佳演唱獎」2項大獎。峽谷音樂節中他們演唱「尋找狐狸洞」、「鄒族禮讚」及「誰在山上唱歌」3首曲子,其中「誰在山上唱歌」是布農族傳統歌謠組曲,由范宗沛老師改編,並管弦樂合作演出,令觀眾陶醉。
緊接著登場的是葛都桑音樂工作室彼得洛‧烏嘎帶領的團隊,他們以太魯閣族的傳統樂器,包括口簧琴、木琴、獵首笛,再搭配歌聲、傳統舞蹈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獵首得獨奏」、「勇士舞」、「邂逅」、「搶婚」、「求偶」、「樂話家常」等,用音樂舞蹈來表現太魯閣族在這片高山峽谷中的生活點滴與文化內涵。
秀林國中合唱團也是太魯閣族頂尖的音樂團隊,他們帶來最具太魯閣特色的3首曲子,分別是「神秘谷之聲」、太魯閣族傳統歌謠「Jazz rmdax」。合唱團團員他們在太魯閣的山林間成長,受到大山大海美景的薰陶,唱出太魯閣之聲,也屢屢在「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有優異的表現。
而范宗沛音樂團隊則以管絃樂演出「太巴塱之歌」、馬修連恩的「飛鼠溪」、「森林狂想曲」、李碧華的「雲知道」、洞簫獨奏「馬蘭姑娘」、陳中申的笛子獨奏「秀才騎馬弄弄來」等曲子,此外也和秀林國中合唱團、太平國小合唱團合作演出。活動最後,所有人則合唱「美麗的太魯閣」,為今年的太魯閣峽谷音樂節劃下句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楊模麟處長表示,太魯閣峽谷音樂節創造一個讓自然、音樂和人相遇的機會,把音樂帶回到自然之中,讓人在自然中聽見天籟,也從音樂中看見自然,體驗太魯閣的自然人文之美。
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
老人飲酒歌特色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藝文 可不僅是都市人的玩意》
大家記不記得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夏季奧運宣傳主題曲「Return To Innocence」,擷錄了一首「老人飲酒歌」,主唱人是來自臺東阿美族務農的郭英男夫婦,他們盪氣迴腸的歌聲憾動世人,也掀起了臺灣原住民音樂的熱潮。
這份發自肺腑的清淨、純真歌聲,不僅帶來深深的感動力。真正的文化之美也在於此,不在於表面形式,而是有悸動人心的力量,愈簡單、樸實處愈有著無比的生命力。就像臺灣豐富的耆老記憶、傳統技藝、音樂民俗、表演藝術,其實都隱藏在村里的角落裡。
為尋找及發展散落於全國各角落村里的文化之美,行政院於103年6月16日修正核定了「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也就是所謂的「泥土化政策」,目的是希望民眾於體驗藝術的美好中,激發對地方鄉土的情感,反思自身的文化需求,認識自己在地的文化,發掘在地文化特色,進而帶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發展。
「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同時也是一份文化扎根工作,由文化部結合相關所屬單位,從人才培育、資源盤整、微型產業、建構生活美學空間、促進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等出發,主動走入文化資源不足地區,推動如文學閱讀、村落培力與協助青年圓夢、育成文化人才及在地文化資產保存等工作,讓故鄉的泥土裡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此外,藝文過去給人的印象多半是博物館裡的典藏展示品、美術館裡的畫作,或是只能在演藝廳裡欣賞的戲劇音樂,得到了都市,走入這些場館中才能感受藝文之美。然而,為了讓藝文能向下扎根、傳播生活美學,使得資源不足的地區或弱勢族群也能接觸藝術的美好,一些國家級的專業劇(樂)團,如臺灣交響樂團、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及臺灣國樂團等定期的下鄉巡迴演出,推廣傳統藝術教學;政府也運用行動貨櫃改裝成的行動博物館,策劃各式主題展覽與文學教育推廣,突破了過去文學僅能靜態閱讀的方式。
想進一步了解文化部的「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做了那些事情?請見行政院「時政講義」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16.aspx…
#行政院 #文化部 #文化 #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 #藝文 #泥土化政策 #藝術
老人飲酒歌特色 在 SV 科學歌唱 / 音樂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偉誌分享好聲音]
我自己其實不太喜歡看歌唱節目,
總覺得歌唱比賽裡總是處處透著一股假,
從歌手背後故事到在舞台上的表現,
總給我一種浮誇的感覺,
包括我今天要分享的這個節目我是歌手也一樣。
但我今天想要分享的是a-lin這個歌手的成長,
走出了一條讓人不自覺就喜歡上她的特別的路。
a-lin其實出道已經蠻長一段時間了,
我一直都只覺得他就是個歌唱技巧非常好的流行女歌手,
這種歌手的特色就是大多擁有出色的演唱技巧,
猛暴的高音,華麗的轉音,然而正因為她們精擅演唱,
卻常常忽略了歌曲的故事性,我無法去評價誰對誰錯,
這單純只是個人喜好以及路線的選擇而已。
但是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她在這個節目裡的表現時,
其實非常驚訝。在歌唱的技巧上處理的又更為細膩,
讓原本就狂野的聲線多了一些柔情。
再來就是歌曲的選擇上,
他並沒有選擇在孫楠、韓紅、李佳薇等一票高
包括老歌新唱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愛上你等於愛上寂寞>、<還有這首一想到你呀>,
都是本來我以為她這種類型的歌手不太會去選擇的歌,
不但沒什麼讓人驚艷的高音能夠展現實力,
相對來說細膩的情緒處理卻是一大難關。
回到這首歌曲,沒有狂浪的高音,花俏華麗的轉音,
但她卻帶著原住民的家人在舞台上展現出原汁原味的台灣風格,在這方面其實我個人是非常感動的。
就像節目之後他們所說的,這個聲音天然無污染。
相較剛出道時的青澀,
現在的a-lin無疑的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道路,
有了想法的歌手,從此就有了靈魂。
期待他能夠接下傳承自張雨生、
阿妹的火炬,能夠不斷的再進化,
讓我們能夠再看到更精采的演出。
---------------------------腦粉的自白
30分鐘試上課程只要200元,1星期內報名還能折抵學費!
http://www.sciencevocal.com/contactus.html
師資介紹:
http://www.sciencevocal.com/projects.html
原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CK5HxZc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