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擔心外交或軍事危機 對美國的考驗
早前曾提過,過去半世紀以上,全球最出色的geopolitical strategists(地緣策略家),肯定包括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前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兩位,堪稱東西瑜亮。亦有人認為美國前總統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Zbigniew Brzezinski(布熱津斯基)可與基辛格匹敵,但我更欣賞前總理周恩來,因為他才是中美建交的真正推手,並非一般人以為的尼克遜和基辛格。
滾滾紅塵,如今除基辛格外,其他的都已成古人。現時全球局勢,風起雲湧,中美似乎正站在墮進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邊緣,俄國更在一旁肆意搞局。Ray Dalio形容現時全球政經局勢,有點近似1937年的狀况,經濟剛從大衰退恢復過來,利率仍徧低,資產價格處於高位,貧富懸殊加劇,導致德國、意大利等地方的Nationalism(國家主義)上揚。非常不幸,最後結果當然是80年前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目前形勢難與二戰前相提並論
我不太認同也不願接受現在形勢跟二戰前的局面作比較。我認為最少有四個重要分別。第一,雖說國家主義再度上揚,但其實仍只佔少數人。大部分尤其年青人,他們幾乎活在無國界的互聯網(中國例外),應驗了Marshall Mcluhan的global village預言。例如在英國,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支持留歐的。
第二,QE可能真的有份令貧富懸殊加劇,但當然並非唯一原因,科技發展可能更重要。只是賴有形的華爾街、富人、政客和外來移民,總比賴無形的AI、自動化、氣候變化、時代巨輪、巿場之手,和永遠最重要的自己。無論如何,現代民粹雖頗嚴重,但所謂西方窮人絕非真正肚餓,只是不順氣,不開心,整天怨天尤人而已。這種推動力似乎較為消極,雖會投反對票(如有投票的話),會上街示威遊行,甚至小暴亂,但真的搞革命的情况不多。更多人似乎選擇濫藥,每年美國死於opioid(鴉片)的人仍有好幾萬,比交通意外還要多。
西方民粹主義強烈 但不至於革命
第三,幸而暫時全球領袖中,似乎並無瘋狂到希特勒和日本皇軍這個地步的人。大家應已看出,朝鮮領袖金正恩當然不是一個民主政客,但絕非一個精神病患者。伊朗的宗教領袖,非常保守,但也非瘋狂。沙特的MbS年少傲慢,有點狂妄,但希望不會演變成大魔頭。俄羅斯總統普京老謀深算,對原有世界秩序構成威脅,但當然更非狂人,有非常厲害的克制能力。剩下來最擔心的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確有病性自戀狂和sociopath傾向,亦有些精神和心理學專家企圖以此為由,推動憲法Article 25罷免他。但特朗普的病情尚未到這個地步。而且似乎他的本性並非太過暴力,中學時雖然念軍校,但反而越戰時找藉口逃避兵役。當上總統後,第一次命令轟炸敘利亞時,據說極擔心甚至敵方人命傷亡,是好事。
最後,當然現在接近10個國家擁有核武,仍是最有效阻嚇力。只希望不會再擴散出去,讓更多國家或更可怕的non-state actors得到此巨大威力武器。
Rudd分析 南中國海最易擦槍走火
曾見過有人問哈佛的Graham Allison教授, 在這亂世中,誰有資格繼承李光耀和基辛格,擔當中美等大國極需要的智者顧問角色呢?Allison想不出很好的答案。蜀中無大將,唯有廖化作先鋒,最後他只可推薦他的好友,澳洲前總理Kevin Rudd。他出身外交官,大學時已主修中文,對中國確有一定了解。但懂中文的老外很多,當然不等如就一定有智慧。Rudd屬工黨,兩度拜相(第二次只3個月),在2013年下台,在國內口碑一般,被認為最擅長搞黨內鬥爭(果然熟悉中國文化)。2014年宣布告別政壇,開始轉型走向國際關係,索性搬去美國,成為了哈佛Kennedy School學者,現在亦是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President,經常在傳媒出現,游走於全球各大峰會。但似乎本周沒有去Davos。
題外話,今年Davos真的差勁,G7只有三位元首出席,中俄元首亦沒有。另外主要嘉賓就是中國副主席王岐山和巴西新總統Bolsonaro,其他的就是一般大小企業的CEO,和其他大型峰會沒甚分別。過去最能代表Globalist(全球化支持者),被稱為Mr. Davos(從前是褒,現在是貶)的Carlos Ghosn,現在仍身困東京牢獄,除了是他的個人羞辱外,亦是對整個Davos class global elites 的一個極大警惕和諷刺。
說回到Rudd,雖然身分有點像李光耀,都曾當一國元首,但江湖地位和智慧,坦白來說,都有很大段距離。
看到他的最新視頻,討論今年中美關係。他認為中美今F年內將能達成某些貿易協議,但更重要的科技戰才剛開始。這觀點已是主流意見,沒甚新意。另外,他擔心如特朗普遇到Mueller(米勒)調查帶來的更大政治打擊,將變得更針對中國,利用「外敵」來團結國內支持者。他認為最容易擦槍走火的地方是南中國海,他亦擔心中國國家主義也在抬頭,會否同樣導致較緊張的南中國海局面。最後他也擔心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他認為美朝對談判的預期或有愈來愈大的落差,將導致失望。而南北韓關係就愈來愈好,反而美韓關係惡化。
特朗普疑通俄 國內上下信心動搖
我也有類似擔憂,但比Rudd的論點較為深入和複雜。我擔心,假如美國遇上外交或軍事危機,無論是在亞洲、中東、歐洲,或其他地區,將會如何應對。原因是特朗普已面對嚴重內部問題,內閣都不齊全,根本缺乏處理外交或軍事危機的能力,甚至更關鍵的威信。更嚴重的是特朗普已開始公然被傳媒和國民懷疑直接通俄,某程度上,前國防部長Mattis(馬蒂斯)將軍辭職的原因也與此有關。從敘利亞撤軍,除背棄Kurd族反Assad政權的戰友外,亦大大幫了俄國在中東的部署和影響力。
所以我非常擔心如美國遇上某一個意外發生,或故意的挑釁,必須由特朗普作出一個重要的軍事行動決定。無論他作出任何決定,傳媒、人民、官員和最重要的軍方,會否對他的動機判斷有任何懷疑?正所謂軍令如山,總統是Commander in Chief,如下面的軍官和士兵對總統是否效忠國家這個最基本問題都存疑,是天大的事。如拒絕執行命令,則當然更嚴重,接近叛變,但不知是誰叛誰,更恐怖。到時,整個美國政府可能已接近崩潰邊緣。
但願連俄國、朝鮮、敘利亞和伊朗等國家,都不會瘋狂到試探這條底線。祈禱、祈禱、再祈禱!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老謀深算貶義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海仲裁 衝擊美日信譽和兩岸關係
#世界日報社論
荷蘭海牙仲裁庭的裁決既否定「九段線」,也將太平島地位貶抑為「岩礁」。表面上,台海兩岸均受到重傷,台灣更輸到丟盔棄甲;美日菲三國則長期目標得逞,快意恩仇。但實際上,兩岸立場固然遭到挑戰,但美日菲最多只是得意於一時,相關國家未來恐怕陷入永無休止的麻煩,整個南海比裁決前更詭譎多變。
由於裁決不承認「九段線」(台灣是11段線或U形線),表面上,使中國大陸在南海的國際法地位受負面影響,但因屬意料之中,加上中國國力不斷攀升,有「權」不承認、不接受裁決,北京國務院反而趁機會發表白皮書,宣示政府南海政策堅定不移,並運用談判策略與其他外交工具,分化美菲兩國,實際上中國受傷程度在可控範圍內。
就中華民國來說,裁決雖因完全出乎意料,讓一直宣稱堅守太平島主權的蔡英文總統,首次感受遭到盟友背叛。在島內群情激憤下,蔡政府發表聲明,不承認、不接受裁決,並繼海巡署軍艦之後,派遣海軍康定級戰艦前往太平島巡航,宣示主權。此舉讓蔡英文有機會整合國內民意,對凝聚自己的支持度也不無助益。
仲裁結果讓美國意氣風發,與中國南海爭鋒取得法律制高點,今後可更理直氣壯抨擊中國「九段線」與人工島礁不符國際海洋法。但由於裁決的法律約束力有極大爭議,更缺乏執行裁決的機制,加上中國軍事、經濟與外交實力今非昔比,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中國在南海既不為所動,華府除加派軍艦「自由航行」,又能奈北京何?
更糟的是,裁決被兩岸認定不符正義原則,也將對美國造成深遠影響。仲裁許多地方不符現實,華府與東京幕後斧鑿痕跡很深。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康達明確表示,南海是美國最高利益。域外國家如此赤裸裸表白,美國表面中立,實際上以自身利益出發,喪失在國際間主持公道的正義形象。
裁決也不符比例和對稱原則。台灣長期派陸戰隊駐守(1999年改由警察性質的海巡署駐守)、有四口淡水井和各種植物的太平島都被判為「岩」或「礁」,則包括日本占領的釣魚台列嶼,豈不應也是「岩礁」,更不用說日本的沖之鳥了。釣魚台是美國在1970年代初期將管理權交日本政府,但幾曾見美國認定釣魚台只是「岩礁」?同樣地,又何曾見日本反躬自省,承認沖之鳥只是「礁」而非「島」,怎能主張有領海和專屬經濟海域權利?其間太矛盾了。
過去全球出現衝突時,美國常透過道德勸說或秀肌肉,以實力強行介入,出兵多數建立在人權、人道、公平與正義等價值體系之上。但這項仲裁後,有評論認為美國今後如何高舉普世價值大纛軍力干預南海,恐遭人恥笑。另一方面,日本除外傳透過荷蘭海牙仲裁庭法官人事安排,將手伸進南海;仲裁宣布才一天,日本即與菲律賓舉行聯合演習,安倍政府興高采烈與美國聯手捲入南海,讓中國未來更難與日本改善關係。
菲律賓看來是仲裁案最大贏家,15項申訴有14項獲勝,得到申請專屬經濟海域權利,無需擔心與兩岸「岩礁」專屬經濟海域重疊,又可與北京展開談判,從中國取得更多經濟利益。但馬尼拉別得意太早,北京老謀深算,中國與菲律賓談判只是為降低南海緊張、穩住東協,並分化美菲關係,菲律賓不可能幫中國獲致南海有利地位。而越南等沿海各國是否跟進挑戰中國,也值得關注。
從北京的角度看,蔡英文不承認、不接受仲裁,並派遣海軍康定級軍艦宣示太平島主權,做法似有助緩和目前緊繃的兩岸關係。但北京較可能認為,蔡英文以言行捍衛太平島主權,是因太平島法律地位遭降格,迫於島內民意反彈,不得不表態,而不是考量與傳統中國主權的11段線遭否定。從蔡英文言行一直迴避11段線歷史,避免給外界與大陸聯手印象,行政部門態度也一樣。
最能宣示主權地位引起國際重視的,是像前總統馬英九親自登島宣示主權。馬前天公開建議蔡登島,但蔡未回應。大陸應不會對蔡有過多期待。因為仲裁宣布後,蔡政府顧慮美日態度的成分,更多於兩岸合力維護權益。北京不會認為蔡政府會擺脫美國掌控、改變親日路線、放棄「聯美日制中國」戰略。更重要的,蔡政府內政上不會放棄柔性、文化、漸進、隱性、戰略和法理的各種「趨獨」目標。
從這些角度觀之,蔡政府以言行捍衛太平島主權,或拉近兩岸距離;但只要繼續拒絕接受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兩岸緊繃關係就不可能獲緩解。
(圖為海巡署台東艦預計出發前往太平島周邊海域執行巡護任務。本報記者洪哲政/攝影)
老謀深算貶義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的「一國兩制」,根據「中英聯合聲明」,是國際共識。有一天英美認為「一國兩制」不復存在,可以不必諮詢中國或香港人,單方面宣布禁運敏感的高科技物資,可以單方面不承認香港的大學教育履歷,取消香港特區的免簽證優惠。//
摑一巴掌
/壹週刊 坐看雲起時 2014-12-18/
英國國會本想派代表團來香港,調查「中英聯合聲明」執行狀況,遇上「雨傘革命」,香港街頭不可開交,中方當初拒絕團長的簽證,指他曾「發言支持傘運」。英國人做事團結,一人不得簽證,全團拒絕前來。中國索性高調「攞彩」,宣稱不讓英國下議院代表團來香港。
這一外交風波,是一九六七年中國火燒英國駐北京代辦處之後罕見。即使一九八三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幾瀕臨破裂,發生擠提,也未至於今日雙方政府扯破面皮,厲言相向。
因為中國判斷:今日以大陸「富甲全球」的形勢,不必把「小英國」放在眼內。習近平上台兩年,強調太子黨繼承毛澤東的一股「底氣」。「底氣外交」,讓安倍看一張黑臉,也不給英國面子。但是英國國會權威隆重,是世界所有議會民主政制之母。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其三權分立的設計,與國會的結構,無不是承襲英國國會而來。十七世紀中,英國查理一世帶幾個兵,要進下議院抓人,因此而丟了性命。
英國下議院來調查「中英聯合聲明」執行狀況,本來取態中立,但中國以陰謀論審視世界,不認為是中立,覺得國會與首相金馬倫內部謀定來香港支持「反對派」。在中國人的意識世界裡,沒有「三權分立」這回事,只有習總所說的「三權合作」。本來以英國人之老謀深算,英中關係全部以金錢量度,國會來香港調查,九成也只是走過場,很可能回國後發表報告,對「聲明」之執行表示「基本滿意」,那時中方輸打贏要,不也敲鑼打鼓,告訴香港的年輕人:你看,連英國人也說我們行了,你們還不服氣嗎?但現在香港特區連入境處的小權也沒有,英國國會應有結論,不必再「調查」。
英國人玩政治,八面玲瓏,而懂得在圓滑中佔取利益。殖民地時代,也時時有國會議員來香港,但對香港殖民地政府卻絕不客氣,時時挑剔,回國後見記者,說香港的貧富懸殊,不能容忍,應該實行社會福利。當時港督麥理浩也笑嘻嘻,接待議員吃兩頓飯,叫副官陪他們到市場走兩回,就此算數。
英國是一個政見包容的國家,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英國寫成。沒有英國人的奶水,孕育不出馬克思共產主義這種邪說的靈感。英國三十年代也有親蘇的左派,傳教士葉錫恩便是其中的一員,來到香港也不滿殖民主義對窮人的壓搾,幾十年來反英不絕。但英國人從來沒有打壓,讓葉錫恩安然在香港度過晚年。如此胸襟和器量是中國人模仿不來的。
大陸的統戰當初也擺出一副有胸襟的樣子,其實都是權宜手段。「包容」的姿態只是過渡,最終要達到把你吃掉的目的。英國文化思想是真的多元。包容就是包容,保守黨政府從來沒想過將英國共產黨取締。是共產黨在西方這種高質素的社會,因為政見極端,自外於理性的英國人,缺乏生存空間,自我消溶。
國會被拒來香港,英國這一代人如夢初醒,覺得簽署什麼協議和聯合聲明,絕不可靠。戴卓爾夫人那一代,也知道中國不可信,只是形格勢禁。當前金馬倫這一代,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認識,但中方這一巴掌,反而會將許多英國政客摑醒。
下議院議員來香港,本來不須簽證,香港特區入境處,是英國宗主締造的,本來也絕無拒入境之意——不要忘記,英國人天生就是香港的爸爸:紅色的霍英東,孫子在英國留學,親中至極的梁振英時時與太太回英國度假,其千金也視英國為家鄉,香港許多政府高官都有居英權:老公劍橋,兒子溫徹斯特公學,一拖二串,數來就是一大把。眉精目企的香港官員,不要說對前英爹懷有感情,即使現實利益計算,叫梁特、林鄭月娥、黎棟國之類拍板,拒絕議員入境,我了解香港人的性格,他們吃了豹子膽也不敢。
但中方挺身關門,香港的爛局就變成中方這個主要「持份者」與英國為首的西方對抗。
香港的「一國兩制」,根據「中英聯合聲明」,是國際共識。有一天英美認為「一國兩制」不復存在,可以不必諮詢中國或香港人,單方面宣布禁運敏感的高科技物資,可以單方面不承認香港的大學教育履歷,取消香港特區的免簽證優惠。
英港兩地有許多微妙的文化關係,譬如在香港考到的車牌,因為是英國的制度,考牌官暫時未沾染中國人的習性,收取賄賂而放水,所以轉化為國際駕駛執照,在英國落地就租車。凡此衣食住行,種種雞毛蒜皮的關係,英國人可以一點一滴地收回或取消。八十年代,將香港人的地位由英籍貶為「英國屬土」,再貶為「英國公民(海外)」,做事有部署,而且能等待,這是英國政治外交的特色。英國要中國人的錢沒問題,但我支持英國逐步懲罰香港特區兩頭舔紅利的精英。慢慢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