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真的是冬天嗎?今天超級熱,我還穿了高領毛衣,到半路就想流汗,根本傻眼貓咪...不過狂用完一罐熬夜霜真的臉亮到不行,完全沒用任何粉底或是bb霜,也沒美肌喔!是不是很扯,明天開團😏
週一撲空了揚銘中醫,因為他們竟然去日本員工旅遊了,我可以來上班嗎?福利超好!!!今天趕快再衝來,因為吃完西藥鼻涕跟咳嗽繼續,還是乖乖來看中醫,不然下週要去日本滑雪我應該會死掉...
把脈後醫生說「身體濕氣太重+過度勞累」引起的久咳,有了寶寶,身心靈每天都過度勞累啊,大哭...然後離開後去旁邊藥局掃了超多喉糖,還看到梨膏立刻買一罐,希望我喉嚨快快好!
跟楊坤銘醫生真的很久了,現在還多了女醫師,所以男醫生女醫師都很推薦,女醫師下針也完全無感一點都不會痛,而楊醫生更厲害的就是還可以簡單骨頭復位。我是兩個醫生看都可以,但肯吉都指定楊醫生,因為楊醫師都可以幫他開背把背的骨頭復位,然後我都請楊醫生幫我僑骨盆😂
現在搬家要去看醫生越來越難,所以每次都要好好把握僑骨頭時光!我剛剛上網才發現ptt也有在推薦楊醫生耶!我大概跟楊醫生也有四五年了,從他一開業就跟了,真希望他來青埔開一間,我剛剛跟他洗腦來青埔他根本不理我🤷
離開後立刻去華新街的奇霸泰式料理,中午商業午餐太超值!而且主餐都是另外裝,整個乾乾淨淨,口味又好,要不是中和真的太多人了姐真的沒辦法,不然真的很多好吃的東西❤️
DW到2019.01.08前,
(1) 任兩件產品享9折優惠
(2) 全產品享有聖誕紅絲帶包裝
再加上姐的折扣碼「Aikolife」再打85折,疊加之後變成76折,沒跟到黑五,現在也優惠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麻吉手捲式壓縮袋
👉團購網址:gbf.tw/5jlbb
👉完整圖片:goo.gl/L6xbrH
(加入愛可。拾物購才看得到社團相簿)
Aiko Chiu 肯吉。好爹日常
聖僑ptt 在 侯漢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民進黨政府不要拖台灣人下水
【文長,文章結論提前】
多數台灣人沒想跟著民進黨政府沈船,要反中?請自便!要台獨?你死先!別拖台灣人下水。我所知的台灣人要的很簡單:在島內經濟變好,在外國出了事有領事館能幫助我就好。邦交國數量,對人民實質工作生活而言,很重要嗎?
---------------------------------
請先釐清國際事實,所謂的斷交,真正意涵是:巴拿馬否認ROC政府,承認PRC政府代表中國。其從未與中國斷交過,不過是換了個中國政府。巴拿馬從來不是與台灣國建交。否則如何會自清朝末年即建交?兩岸競逐國際上「中國」代表權,由來已久,只因外交休兵既長,青年多不知曉緣由。
觀察點一:
外交部說,巴國「欺矇中華民國政府到最後一刻」。但府方卻表示,兩周前即掌握消息,甚至還請美國協調。「最後一刻」與「兩周」,有很大語意的落差。民進黨政府對人民並不老實。
外交部內:李大維能在5月份外交部內進行人事調動,將自己過去的秘書、駐巴拿馬大使劉德立調回國內;政治上:賴清德的親中愛台、乃至府方的附和、地方諸侯各種友中和中的響應、柯建銘建議凍結台獨黨綱…種種跡象來看,民進黨政府早知道斷交情況。
因此,當斷交成為事實。民進黨對於大陸自然惱羞成怒。
「我都髮夾彎講親中了,你竟然還挖我邦交!X!」
過程釋放出兩個訊號:
第一,邦交國一事,確實能迫使民進黨從台獨變為不獨、從反中成為親中。未來只要誘因夠大,民進黨能轉彎的幅度也越大。第二,鷹派將認為「對中國大陸隱忍無用」,會更加反中。而當兩派差異成形,則可讓前者識時務為俊傑,讓後者圖窮匕見。
觀察點二:
我方向美方求援,耐人尋味。斷交與否,在北京而不在華府,求華府而拒北京,不僅緣木求魚,更是抱薪救火。北京一看台灣不找自己溝通而找老美,更沒得談。與美溝通中,答應了美方什麼條件?交換了什麼?或是美方婉拒?民進黨政府應維持選前承諾,公開透明、拒絕黑箱,公諸於眾。
第一,民進黨政府明知求華府無用而求之,為了賣面子給美國;明知觸怒北京而為之,非傻即壞。第二,美方是已收取好處但幫不了?抑或者不願幫忙?川普遵守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國大陸交好,連一邦交國都無能為台灣守護,又如何期待美國協助台獨建國?
觀察點三:
民進黨政府試圖扭曲兩岸關係的歷史,進而斷章取義、欺騙人民。蔡英文說:「北京當局一貫操弄『一個中國』原則」。然而新黨新聞稿即強調:「巴拿馬106年來,一直奉行『一個中國』原則。」
全世界都奉行之原則、在中共成立前即與ROC政府建交的巴拿馬遵守的原則,怎會是北京操弄?1970年以前,世界各國奉行兩岸同屬一中原則,多與ROC建交,否認PRC政府,又豈是北京操弄?民進黨政府文過飾非,牽拖北京,黔驢技窮。
新黨強調:「直到今日之前,巴拿馬仍認台北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但蔡英文去年訪問巴拿馬,竟留下 President of Taiwan (ROC) 的落款。」巴拿馬想跟「中國代表」建交,蔡英文破壞現狀、自我矮化為「台灣代表」,巴拿馬斷交也是合情合理。巴拿馬若想跟台灣國建交,則不會斷交矣。
觀察點四:
蔡英文說北京「威脅台灣人民的生存權利」。真的嗎?
甘比亞、聖多美普林西比相繼斷交,台灣人的生存權利,有何影響?還不如砍七天假的影響。過半的邦交國不吭聲支援台灣加入WHA,邦交國真有如此大的作用?台灣人的國際生存權利,絕難靠民進黨政府。
台塑在越南受困,民進黨政府的新南向無力救援。郭台銘不願返台投資,張忠謀赴陸設廠,鴻海與台積電的國際空間,民進黨政府給不了,北京不僅不會打壓,且會倒屣相迎。
2016年11月,紐西蘭地震,各國旅客受困,台灣人能優先他國先搭直升機離開災區,靠大陸領事館。2011年2月利比亞,台商能更快返回,靠大陸領事館的包機。更不細談索馬利亞海盜、尼泊爾撤僑,及許多大陸官員在海外幫助台灣人的故事。前月訪美,會見中國大陸當地領事館人員,他們也幫助了許多台灣人處理各種事務。就連PTT眾多網友都推崇,「台灣人在外國出事,請找大陸領事館」。
「在台罵大陸,在外靠大陸。」我信多數台灣人不會無恥如斯。
人民應該仔細思考,北京爭取台灣民心都來不及了,又怎會威脅台人?北京沒有威脅到台灣人民的生存權利,北京威脅到的是民進黨政府的生存權利、威脅的是民進黨的威信、權位!
民進黨還說,少了邦交國,「損害台灣人民感情」。但多數台人有這麼「玻璃心」嗎?少了邦交國就好難過?「玻璃心」的是民進黨政府!因斷交證明了民進黨的失政及過去九二共識活路外交的正確。民進黨自己情商低也罷,何必牽拖台灣人?
1970年以前,我駐外單位曾是大陸民眾求助的對象,彼時我駐外官員對大陸人也積極友善,樂意伸出援手,如今時移勢易,誰能幫助台灣人,台灣人就找誰幫忙,人民不須有任何政治包袱。這不是北京的邏輯,這是愛台的邏輯。
民進黨為了掩飾自己無能、嫁禍大陸,只好編一些北京「威脅台灣人民生存權利」的瞎話,再將不服從己意者扣帽子:「附和北京當局的邏輯,無異是向威脅屈服,更將扼殺我們自己的生存空間。」意圖將台灣人綁上民進黨的船上,共同成為民進黨利用的籌碼、將死的墊背。
觀察點五:
蔡英文說:「此時此刻,『一致對外』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然而,當初馬英九與甘比亞斷交,民進黨從未間斷抨擊國民黨。第一,你在野能罵別人,你執政就不准人家罵你,什麼道理?第二,縱使聽從民進黨政府,台灣人一致對外痛罵北京,然後呢?
陸委會說,「要嚴厲警告中國大陸,不要步步進逼。」蔡英文說,「我們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否則,然後呢?一致對外,聽時代力量、游錫堃、段宜康之流,修公投法、宣布台獨,抵死一仗?這些人願意自己為台獨出錢?出兵?還是願意為台獨賺當官的薪水與稿費、通告費?先不談台獨能否成功、成功了能否增加邦交國,某些人口口聲聲「國家正常化」,卻從未告訴台灣人民代價為何,誠如王丹斯言:嘴砲!
一個連曲棍球都不願意吞的人,會願意上戰場?(我自知這句話沒邏輯,或許可能真的願意上戰場但不願意吞曲棍球吧!什麼都有可能嘛!)
民進黨的執政方針就是:除了罵北京,一事無成。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台灣人何必要跟民進黨政府一致對「外」呢?真正的「外」並非大陸,「外」是民進黨。因為民進黨錯誤的路線不利於台灣,自絕於台灣以外。台人不需要響應民進黨什麼共同聲明、聲援民進黨政府,那是去為錯誤路線背書、為民進黨無能背黑鍋。台灣人一致同意換個將帥,才能為台灣帶來出路。
蔡英文是民選的領導人,做對的事情,自能代表台灣民眾,亦得到人民尊重。然而當其倒行逆施、民眾自然不會為虎作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簡言之,民進黨現在的路線就是帶賽,跟他站一起就是找屎。
結論
九二共識期間,邦交國穩固。如今基礎不牢,斷交頻傳。大陸曾婉拒與巴拿馬建交事宜,故大陸對台善意已盡;巴拿馬擇其善者而從之,過亦不在巴拿馬。則誰之過歟?
有人說,大陸挖台灣邦交國牆角,大陸壞壞。然而,時至今日,大陸還需要「挖」嗎?是大陸「擋」著20個邦交國接著與我斷交吧!我擔心者,是未來蔡英文縱使承認九二共識,大陸也擋不住20個邦交國的斷交了。
不過,丟臉的是民進黨,而非台灣人。台灣人現況不論到邦交國或非邦交國,找對領事館、辦事處,自然一帆風順。
台灣人站在岸上,過去國民黨的船漏了水,大陸派了救援,把船修補好。如今民進黨的船漏了水,拒絕大陸援助,還邀請台灣人上船共同「一致對外」罵大陸?
多數台灣人沒想跟著民進黨政府沈船,要反中?請自便!要台獨?你死先!我所知的台灣人要的很簡單:在島內經濟變好,能選舉、有自由,在外國出了事有領事館能幫助我就好。邦交國數量,對人民實質工作生活而言,很重要嗎?民進黨跟大陸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坐下來談!
請民進黨政府不要拖台灣人民下水!
聖僑ptt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日微信》20160918開放世代的開放難題
開放創新(Open Innovation)自2003年被提出以來,從觀念到實現之路途遙遠,而且年輕世代對開放的接受度已逐漸撼動既有的慣性,因此,對經營者而言,To open or not to open, that is a question.而這個決策所面對的優劣分析,已經複雜到難以理性判斷的地步,擁抱風險者自然大步邁向這些創新的選項,遭遇困境時再見招拆招;而規避風險者則自然地推論其中的窒礙難行,會不會淹沒在新興的浪潮中,仍是保守主義者心中的陰霾。
對於開放創新的倡議,十多年來的確有一些成功的實踐案例,例如,P&G的C&D(Connect & Development),寶僑以其產業中的廣泛觸角,往外伸向各種利害關係人,並吸取其智慧與資源,在新產品發展方面成為典範。一方面可以由外部資源提供更深刻的市場洞見(Insight),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幅縮短開發的時程,就方法論而言,頗具設計思考的架構,因為內部的設計師或產品開發工程師使盡洪荒之力去探究同理心,不如讓身為當事人的消費者自己敘事,將內心的悸動與苦楚表達出來。多數消費者可能不擅表達深層的想望與渴望,此時具備人類學家功力的引導人員,適時出招發揮汲引的效用,應可竟其功。若再輔以逐漸熱門的大數據決策分析,廠商在創新之際的工具堪稱不斷推陳出新。
跳tone介紹最近一檔熱映的電影「薩利機長」,在劇終前讓我們見識到大數據的威力。在釐清薩利機長究竟「是英雄或是莽夫」這道難解的爭議時,讓一般觀眾一窺在航空界沿用多年的模擬飛行。塔台所建議的兩座返航機場與被鳥擊後的全美航空1549航班之間,所有決策只有208秒。為確認是否有人為疏失,聽證會上導入模擬機與真人模擬的飛航,但二者均不等同於208秒的危機處理,最精彩的證詞是「模擬的情境並未納入人因」(The simulated scenarios didn't account for the "human factor".)薩利據此以關鍵的「人性」扣除35秒,證明自己當時的決策無誤。我們(連薩利本人)都難以還原那個決策中寂靜的幾十秒,喜劇收場雖沖淡了深度學習的機會,相信那三、四十秒將會成爲EMBA領導力課程中的最佳案例探討。
回到開放創新的兩難,一般論及開放式創新的方法不外乎五類:共創工作坊(Co-creation workshop,召聚先驅使用者Lead User進行焦點團體活動Focus Group)、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開源軟體(Open Source)、大量客製(Mass Customization)、與使用者原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多數屬於單純線上(On-line)或線上對線下(O2O)的新興現象。技術的可行性難以證明整體營運模式無誤,商業競爭的錙銖必較,仍令人不禁對開放者的無私抱持著疑懼的態度,這也是開放創新發展迄今十餘年,仍有許多窒礙難行的領域難以跨越。倡議與推動開放創新者也必須瞭解其限制條件,才能受惠開放這項具有前瞻未來的選項。
諸多限制條件中,智慧財產權是一個關鍵因素。iThome新聞引述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 最近呼應Linux Kernel開發人員Greg Kroah-Hartman的看法,認為把違反通用公共授權(GPL)的Linux案件搬上法院不會帶來任何的友誼,而是讓興訟者淪為惡霸,這些訴訟案破壞了社群、瓦解了信任,也將摧毀Linux社群數十年來所建立的善意。另一個年輕人的開放生活經驗是最近剛慶祝二十歲生日的PTT,這個菁英與民粹雜燴的台灣民主聖地,有自己的法律、法院和貨幣,有如文化創意BoBo族(布爾喬爾Bourgeoisie與波希米亞Bohemia)在傳統與創新間的糾結,數位世界的未來想像與實體世界的傳統包袱在PTT上的衝突,不僅打造了媒體傳播的新世界,也處處陷O2O新模式於探索的蹣跚。信任處於不斷地被破壞、重組、再破壞、再重組的循環中,但「信任」超越「法律」與體制不知凡幾,被破壞的人因與人性,是否能以體制重組與重建,值得每一個開放創新的謹慎以對。
財產權,自然是所有體制與人性的攻防關鍵。體制創新容許人類的創意以無體財產的型態顛覆產品的創新、廠商的競爭與產業的規律,回過頭來,又不斷以新興的法規協調改變社會的風貌(Social Landscape),但那只是維繫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耳畔不禁又響起Michelle Obama那句震古鑠今的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在面對開放創新的兩難時,所有的情境模擬,最後還是不脫薩利機長所說的人因與人性。排除了人因與人性,「向上走」恐怕就已被排除在選項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