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安泰勒 #麥卡的難題
#誠品三月選書📘
#盧郁佳_譚光磊_專文推薦✍️
《麥卡的難題》(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安・泰勒(Anne Tyler) |譯者:余國芳
▋安・泰勒 ▋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陪伴影響台灣兩個世代,獲獎無數的知名小說家。
我們渴愛,但也千軍萬馬地棄絕愛。
一 個 在 你 心 上 踱 步 的 故 事 。
這些前女友們,每一個都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
之後,你不再會是全部完整的那個你。
再往後,就會一次比一次更少。
近似繭居者的麥卡,總把生活畫在一個框框裡。
雖有女友,但鮮少與人來往;每天作息固定,比時鐘還準時;哪怕深夜開車,他也恪守規則。
他期待生活沒有差錯,沒有失誤,不用修正。
他腦中永遠有個「你做得好!」的聲音,他的人生完美。
一直到有天,陌生大男孩出現在家門口,自稱是他兒子。
那像是麥卡原本密不透風的安全堡壘,裂開一個細縫……
安‧泰勒一向擅長精準調度那些看似不起眼、極為平凡的日常,卻又能節制地不涉入煽情的震央。她細膩以緩筆滴釀出一幅貼近我們每個人的人間群像:我們有種種難以對他人訴說的心事大海;我們的生命歷程切片,層疊著暗影與傷疤;我們渴求愛,但阻絕愛;我們付出愛,但常荒腔走板;我們希冀被愛,但又拙於接收……愛,簡單的一字,卻是艱難的一事。
當代最能溫柔洞悉世情的小說家安‧泰勒,以哀情以同理,織就了一個像漣漪般,在讀者心上踱步的故事。
═════════
專文推薦
═════════
盧郁佳 (Wu Shi) (作家、書評家);譚光磊 (Gray Tan)(國際版權經紀人)
═════════
齊聲推薦
═════════
王盛弘(作家);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郝譽翔(作家);#傅月庵(資深編輯人)
◎在感情的荒漠上,一個孤單可憐的小人迷了路。麥卡看見了他自己。可是他認不出來。這本小說則讓讀者從漫長的遺忘中歸返自己。──#盧郁佳(作家、書評家)
◎這本書樸實溫暖、舉重若輕,在人心惶惶的年代為我們帶來安定的力量。文學若是某種生命的解藥,它就是當下的最佳良方。
不論你是初來乍到、還是想重溫舊夢,相信《麥卡的難題》都會是閱讀安・泰勒最好的起點。我更願意相信,下一輪文學盛世的備忘錄上,肯定會有她的名字。──#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小說中兩段動人內容節錄:
📞「關於這些前女友們,麥卡想著,每一個都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當你對一段偉大的戀情說再見,開始走向下一段新戀情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少了些什麼,能夠給予的也不再像前一段那麼多了。就好像你身上的某一小塊晶片忽然不見了;在新的親密關係中,你不再是全部完整的那個你了。再往後就會一次比一次更少。」
📞「我希望大家能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療養院裡的那些人,他們一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能看到大家,就是我們學校去唱歌的時候。他們認識的很多大人都已經不在了。他們的父母走了,朋友走了,他們的丈夫、妻子走了──幾乎全世界的親人都走了,甚至連兄弟姊妹也走了。但是他們還記得他們9歲──就跟你們現在一樣大的那個時候,但是所有記得這些事情的人都己經不在了。你們不難得那很難過嗎?知道嗎?你們是去對那一屋子傷心難過的人唱歌啊。」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安泰勒最新力作🔥
#麥卡的難題3月2日精彩上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熱地圖」散文介紹 專訪作者: 吳鈞堯 內容簡介: 離別有感,思念有字……人生百味皆來自失去,以及迎接失去的姿態,吳鈞堯以十年寫作時光完成的懷鄉製圖學……,「離思」與「別念」,親情與回憶,淡然收攏。 懷鄉,是個人的身世在拓字。吳鈞堯斡旋於感性的文字,寫家鄉細節跟離島...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淺談「一斛珠」 - 精華區chienchen 的評價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聯合報家庭副刊投稿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瘂弦- 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苦命的天才詩人楊喚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警突襲三溫暖查毒驚見大學講師淪毒販 - YouTube 的評價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當我氣炸了,就想起鍾肇政
一個永遠不死的故事】
2005年,我擔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
那一年,我企畫了一個大膽的專題
找來101位文藝青年
(包括王盛弘、徐國能、九把刀、朱宥勳……)
組成文學下議院
每個月票選一份最不為人知的排行榜
其中八月號
「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台灣作家」
票選分成兩組:在世作家、過世作家
一、在世的台灣作家
最高票是楊牧:14票
其他依序──
黃春明11票、白先勇9票、
張大春7票、余光中6票
二、過世的台灣作家
最高票是「三和」
王禎和、鍾理和、賴和
在101張選票裡
出現了三個錯誤
其中兩個是──
有人把王禎和和郭松棻
當成在世的作家
這是小錯
而且被我們揪出來了
第三個錯誤是大錯
有個年輕作家把鍾肇政當成「過世」的作家
更麻煩的是我們沒有揪出這個錯誤
也就是雜誌出刊時
鍾肇政是被列在「過世」那一組
雜誌一出刊
我就接到聯合報副刊編輯朋友的來電
電話那頭說:
「榮哲,你們完蛋了
鍾肇政還好好活著啊啊啊」
我一聽臉都綠了
深吸了一口氣之後
立刻去敲總編輯許悔之辦公室的門
我到現在仍深深記得他的反應
他大叫一聲(超大聲)
然後立刻帶著聯合文學總經理朱玉昌
兩個人立刻、馬上
開車去桃園龍潭向鍾肇政賠罪
總編輯這一聲大叫
留下了一個副作用
那一整天
我都聽得到那個回音
不,直到現在我仍聽得到那個回音
傍晚,他們兩人從桃園龍潭回來了
我沒有受到任何懲處
因為他們是帶著滿臉笑容回來的
原來當年已經80的鍾肇政完全不以為意
他甚至還用了
自己年輕時的一個小故事來安慰他們
原來年輕時
鍾肇政就曾被誤會已經死了
故事本應到此結束
但還沒
那一年,聯合文學就憑著
包括「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台灣作家」、
「新台幣上的作家」(還上了蘋果日報)……
等等元氣淋漓的文學企畫
總編許悔之+主編許榮哲+編輯鄭順聰
我們三人一起得了金鼎獎的最佳雜誌編輯
這個獎超級不容易
因為當年聯合文學被印刻雜誌
一路壓著打
一獎難求啊
由於上一代的恩怨情仇
以至於作家發表作品還得選邊站
印刻、聯文只能二選一
而當年從聯合文學發跡的作家
如張大春、朱天心、駱以軍、陳雪
等當紅的一線作家
幾乎都選了印刻
因為他們不認出版社
只認提拔他們的總編輯
少了文學大咖的助陣
我們只能出奇兵啊啊啊
這個烏龍事件
過了大約十年
有一年,我到桃園演講
剛好遇見鍾肇政
我情緒激動的上前自我介紹
並且告訴他
當年的烏龍事件
最大的犯錯者就是我
年近90的鍾肇政聽了
溫暖的笑了笑
又重提當年被人誤會已死的往事
那一年,鍾肇政還是一名年輕的老師
有一年颱風天
溪水暴漲
橋被沖斷
他無法到校
因此學校到處謠傳他被大水沖走
已經死了
後來,當鍾肇政出現在同事面前時
大家都驚呆了
看著鍾肇政溫暖平和的說自己的死亡故事
那時的我
深信他一定可以活得很好、很久
甚至不死
謝謝永遠不死的鍾老
帶給我一生最難忘的回憶
以及最好的長者風範
每當我對某人氣炸了
就回頭想一想
如果是鍾老
他會如何一笑置之
並且好好的跟對方說一個
永遠不死的故事
故事說完
我也就得到了永生的機會
(圖來源:網路)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我們可能過於簡短地回答幾個問題。
─────
問1:脫口秀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2:藝術有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3:嗜血是好事嗎?
答:我的觀點是,任何的嗜血、任何的殘忍都不是好事。我自己是個不喜歡任何嗜血的人。我心軟。
問4:有可能在嗜血當中誕生出優秀的藝術嗎?
答:是。
問5:難道要產生優秀的藝術一定要嗜血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問6:藉由嗜血的手段誕生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優秀的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但你完全必須承認,從史實上來看,人類確實曾經藉由嗜血的創作手段,做出了某些令人嘆服的優秀藝術品。
問7:所以答案是什麼?
答:我不覺得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
簡單地講,我自己的評估是,或許得看嗜血的程度(造成傷害的程度),以及你能做出來的東西的優秀的程度,來決定要不要、值不值得付這種代價。
(我自己本人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程度比較沒那麼嚴重,因為我是寫小說的,我可以虛構。虛構可以相當程度避免對「具體的他人」的傷害。)
請看這篇文章吧。12年前就寫過這件事了。
────
【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伊格言】
‧
小時候,母親告誡我絕不要用筷子敲碗,舉的例子即是:
某個用筷子敲碗的母親因為得罪上天,致使兒子的皇帝體骨被拆掉、支解,要承受「脫胎換骨」重新組合另一副乞丐骨架的痛苦。關節崩析,皮開肉綻,內臟易位。
身份的移位絕不像某些流行之「衣裝論」身份換串如換衣服一樣穿脫自如,我不認為一個小說家在一生中不同階段,將自己裂解成十個以上不重複角色的魔術,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穿上面具,穿上人皮,變成另一個A:再和由你自己分裂出去的另一個B,另一個C、D、E、F,發現衝突、對峙、互相愛憎、互相傷害,玩智力的較勁,意志對決,或是窺見對方的衰老疲弱或年幼無知而興起同情之意……
這是一輩子的功課,這其中所耗蝕侵奪一個小說家(靜默面對自己的獨自時刻)的心智精神,是多殘忍酷烈的一件事。
我覺得有許多的讀者把它當成一件「你既然要打NBA籃球就得接受肌肉、拐子之碰撞」的事而缺乏同情與理解。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駱以軍,〈從《紅字團》到《西夏旅館》:答總編輯初安民〉,《印刻文學生活誌》28期
‧
談一部電影: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主演(R.I.P.,願他在天堂也有好戲演),
Bennett Miller導演的《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
英文片名相當簡潔,名為「Capote」──換言之,其實只有「柯波帝」,沒有「冷血告白」。
中文片名所以如此,除行銷考量外,必然是因為影片所敘,正是美國同志作家Truman Capote寫作其名作《冷血》(In Cold Blood)的故事──
Truman Capote對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殺人動機?)之餘,當然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枝葉血肉。
亦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間或互生情愫;
而兩者間的權力關係卻也愈形糾葛──
Capote希望藉此完成曠世鉅作,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夢想:渴望被了解,被被寬宥,渴望自我表述,渴望為世人所知。
至此,恍若行入一荒謬現代性之多維度迷宮──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終局遲未臨至,書自然也難以完成;亦因此,當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之瞬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
然而作家之真實心緒(某一瞬間,暗影侵奪,白日之光回眸背向其自身;那誠實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刻)必然遠不止此。
實際上Capote的思慮當然複雜得多──
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之各種範疇於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頡抗,從而展現了龐巨而深刻之張力。
本文在此無法全面討論,但我想集中探討其主題之一:藝術嗜血。
‧
藝術冷血。藝術嗜血。
如何能夠為了一件作品而私心期盼自己的朋友(無論兩人之間存在有何種情愫──事實上,他們的關係少則為朋友,多則至曖昧難以明言之處──若如影像細節暗示,可能「不只是朋友」)儘快被處刑?
冷血的不僅僅是犯下滅門血案的殺人兇手;這其實是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之「Cold Blood」。
藝術也不僅僅(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之對象,它尚且剝削藝術家本人。
藝術侵蝕其情感、消耗其精神、毀壞其生活;
藝術尚且時常剝削藝術家之親人、之情人、之朋友(許多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是極自私極難相處之人,即與此有關)。
它君臨天下,橫征暴歛,剝削一切,只為了探向人類心智之黑暗深淵,以成就其自身。
‧
有另一個慘烈例子,說的也差不多就是這件事──
凱文‧卡特(Kevin Carter)那著名的普利茲獎攝影作品──蘇丹飢荒,熾熱的礫石荒漠,骨瘦如柴的垂死小女孩與禿鷹的合照。
據說(只是據說,實際情形如何我並未查證)凱文‧卡特在現場等了二十分鐘,想看看能否捕捉到禿鷹將翅膀張展開來的瞬刻。
(為的是畫面的均衡?震撼力?自然的殘忍與威嚇之力?)作品得獎後,道德抨擊排山倒海而來;
三個月後,卡特以汽車排氣管廢氣自殺成功──儘管我們其實無法簡化其死因,也並無資格為死者代言。
‧
那些無聊的道德抨擊當然不足為論(那只暴露了兩件事:其一,他們不明白藝術原本嗜血;
其二,他們之中,某些人可能基於某種「素樸的善意」,而另外某些人可能與藝術同樣嗜血),
不過凱文‧卡特自己是否了解「藝術嗜血」這回事呢?
如果他了解,能否使他再多「撐得住」一些時候呢?
無論他明白與否,這可能是此一主題最尖銳的呈現了──那張照片確實剝削了垂死的小女孩(那等待的二十分鐘之剝削尤其殘忍),也反過來剝削並吞噬了卡特本人。
‧
再次檢視駱以軍的說法。
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
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龐巨,何其酷烈。依據俄國批評家巴赫汀(M. M. Bakhtin)之說法,小說所能處理之範疇與語言本身一樣大。
在這樣極其寬廣卻原本一無所有的場域之中(小說作為一現實世界之複寫,或至少「擬似複寫」──
憑空造人、憑空造景、憑空生事──一擬似真實之世界),
小說家之心智,至少便必須時常在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來回擺盪。
小說家必須冷血(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
因為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冷血方有以致之),作品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方有以致之)。
更不用說如駱以軍所言之身份移位、奪胎換骨之慘烈了。
‧
回到駱以軍一小段自剖之最後: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
這是什麼意思呢?乍看之下或許並不那麼容易理解;於此稍作解讀如下:
‧
「身份移位」是基本功。「奪胎換骨」是基本功。「小說家傾注於人物之強烈情感、傾注於事件之強烈情感」也只是基本功。
正因其屬於極基本之細節,最基礎之下層建築材料,因此頗容易被某些更醒目的、小說建築完成後之「全景」所遮蔽。
於此,不夠細心的讀者或批評家可能會忽略,無論其「全景」之呈現為何,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因為那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駭,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
小說此一藝術形式如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
那是超越於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在我看來,絕非任何其他後設之所謂全景能夠取代。
而如何直視其核心,直視其深刻,而非為其「全景」所遮蔽,則是評論者的責任了。
‧
這是小說藝術的難處──心智之侵蝕、心力之耗損,藝術之冷血嗜血盡在於此。而這同時也是評論者的難處。
(2007.12.)(2008.10.26.聯合報聯合副刊)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熱地圖」散文介紹
專訪作者: 吳鈞堯
內容簡介:
離別有感,思念有字……人生百味皆來自失去,以及迎接失去的姿態,吳鈞堯以十年寫作時光完成的懷鄉製圖學……,「離思」與「別念」,親情與回憶,淡然收攏。
懷鄉,是個人的身世在拓字。吳鈞堯斡旋於感性的文字,寫家鄉細節跟離島地景;從鄉土人物到深摯親情,刻畫記憶底櫃的冷暖愛怨……皆是熬盡文字工夫的醇厚抒情。
◎離°思30 溫暖悼往許多離合
吳鈞堯十數年來散文作品三十種,包括入選年度散文選的八篇傑作。離而有所思,以金門地平線為基軸,衍續故鄉風物,以及生命逢遇的思、索與詢問,掘挖個人的經驗,歷述人與情的交遇。
◎別°念36 深自鍛煉一方風景
收錄中國時報副刊連載「說話課」專欄,共三十六篇。體裁短潔,餘韻不盡。別而有所念,為展開對話寬幅,徵引文字,質問念頭,盤點人生的體悟,像多重窗格,映影春雷,如奔跑的白馬。
吳鈞堯遊走離別與思念,以溫熱筆墨,伏貼土地,在人文輿圖,畫一幅多情的眾生。
作者簡介:吳鈞堯
出生金門昔果山,十二歲遷住台灣,中山大學財管系畢,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早年為詩,後致力小說與散文。二十一世紀以來,金門書寫的主軸尤為特出,《火殤世紀》寫金門百年歷史,獲文學創作金鼎獎。長篇小說《遺神》描風獅爺身世,收錄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說獎作品〈神的聲音〉。曾獲《聯合文學》、《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小說獎及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數次入選年度小說與散文選。二○○五、二○一二年,兩次獲頒發五四文藝獎章,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火殤世紀》等十餘種,繪本作品《三位樹朋友》獲第三屆國家出版獎,入圍香港豐子愷兒童圖書獎前十強,另有學術論文《撥霧──金門現代文學發展之研究》。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啟疆
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旅行。
人生,就是一齣有待完成的履行。
一對身分、背景、遭遇皆極為奇特的父子,聯袂「離家出走」,踏上一場活色生香的五感之旅。
他們的足跡,不在自由女神、巴黎鐵塔、羅馬大教堂等世界名勝,反而流連於稱不上景點的日常空間:堪稱味覺夜總會的夜市,播放視覺饗宴的電影院,轟炸聽覺的棒球場,嗅聞混雜氣味的捷運車廂,最後父子溫暖攜手,撫觸這座我們熟悉的城市。
這對父子為何要去旅行?他們的探險有沒有終點站?弦外之音要到最後才如驚雷乍響。
作者手握一枝生花妙筆,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死去又活來的小說闖關遊戲,我們以為每一個場景都有破解終局的線索,卻一步步陷入精心布局的謎團。一幕幕蒙太奇般的嬗遞流變,彷彿棒球構築的九局版短篇人生,父子間關於生命的對話與辯證,一口氣讀下來痛快淋漓,但不到結局揭曉的時刻,讀者無法體驗到「完整」的享受。
小說家張啟疆擅長運用西方後現代技巧,文字遊藝精粹洗鍊、細膩精緻,具有高度的節奏性和文學性。這部突破自我之作,結構性強,比以往作品更貼近生活,聆聽都市的律動,也透過虛實交錯的故事筆法來探詢生死議題,創造出小說的全新境界。
本書特色:張啟疆挑戰小說另一巔峰的長篇小說創作,一趟五感的旅程,引發生命的大哉問。
作者介紹:張啟疆
一九六一年出生,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一九八一年開始創作,觸角遍及小說、散文、新詩、評論領域。題材以眷村、都會、商戰見長,兼及推理、棒球、武俠、科幻等類型文學。曾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副理事長、副刊主編、報社記者。現為專業作家,並開設文學教室。曾獲聯合報、中國時報等文學獎首獎近三十項。著有《導盲者》、《消失的□□》、《變心》、《愛情張老師的祕密日記》、《不完全比賽》、《張老先生有貝比》、《26》等小說、散文、評論集等共二十餘部。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永不說再見
這集要為大家介紹這本新書,邀請到作者 #龔華老師,還有博思智庫 #吳翔逸主編,親自到節目現場接受專訪。
1992年夏末,事業正顛峰的龔華老師罹患乳癌。此時已在商界多年,並擁有自己的貿易公司,人生驟然生變。他只擔心他的兒子,一個才15,一個9,醫生說大約只剩5年的時間…,再過5年他二個兒子能不能自理生活,他要趕緊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好好教養小孩。
**********************************************
承繼《疾病的隱喻》,一本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
人是害怕死亡的。
我們研究出無數延長生命的方式,卻仍無法克制對死亡的恐懼。
面對恐懼,書寫是最好的療癒。
當代傑出詩人--龔華,多年前罹患乳癌,在醫療尚未開花結果、資訊封閉不流通的年代,得癌症,彷彿宣告死刑。但是她並未被疾病擊倒,反而重拾文字的熱情,寫下一篇篇生活點滴,用文字證明:生命,才正要開始。
劫難之後,我們仍可揮灑生活的色彩。
藉由文字,為社會注入一點希望,撫慰每個恐懼的心靈。
本書特色
本書為龔華二十餘年的抗病歷程,她的散文真摯、優雅,搭配詩作與親手繪製的色稿圖像,展現美麗堅強的生命意志。
抗病心路歷程首度公開,獻給為生命努力的你/妳。
優美的正向文字,為人生注入滿滿的生命能量。
作者親手繪圖、親筆寫文作詩,向生活中的細緻與美好致敬。
結合文字與藝術的療癒處方,轉喻疾病和苦痛。
承繼《疾病的隱喻》,超脫心理上的恐懼,書寫更溫暖的記憶。
文學界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翁誌聰 臺灣文學館館長
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張默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瘂弦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醫界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惠暢醫師 醫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
陳玉枝 前臺北榮總護理部主任
曾令民醫師 醫界權威,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瘂弦- 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苦命的天才詩人楊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無人知道,不過在一次《聯合報》副刊主辦的座談會上給我“見識”到了。記得有一次“聯副作家出外景”到花蓮演講,演講完畢後有好多聽眾到台前跟三毛打招呼,有的請她簽名, ... ... <看更多>
聯合報 副刊 三 溫暖 在 淺談「一斛珠」 - 精華區chienchen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談談本書。
由於此書在市面上已絕版,或不易購得,故開此專題小論。
本書一共由四位作家合著而成,一一臚列如下:
‧簡媜,宜蘭人,民國五十(一九六一)年生。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聯合文學」編輯,現專事寫作。
著有散文集:「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等。
‧馮曼倫,浙江臨海人,民國四十三(一九五四)年生。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中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曾任大專講師,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
著有:「葉燮詩論研究」等。
‧陳義芝,四川忠縣人,民國四十二(一九五三)年生。
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歷任「詩人季刊」主編,中小學教師,現任聯合報副刊組副主任。
曾獲教育部文學獎,國軍文藝獎,中華日報文學獎等。
著有詩集「落日長煙」、「清衫」,散文集「在溫暖的土地上」。
‧趙衛民,浙江東陽人,民國四十四(一九五五)年生。
文化大學文藝組畢業,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
曾獲青年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等。
著有詩集「巨人族」、「芝麻開門」、「情人與仇敵」,
散文「荊棘花」、「美麗的瞬息」等。
以下則略微簡介此本書之內容:
一百五十則發表在聯合副刊上的珠玉小品,每篇不過百餘字,
字字卻玲瓏剔透。
勾畫神話、歷史、文學中的才子豪傑與英雄美人,
展現出絕倫的神采風姿,折射出力與美的人物傳奇,
詮釋文學水晶般的意境,讓霞光流照燦射在無瑕的白玉上。
刊載期間,讀者轉相抄錄、眾口爭誦,
且被許多公司引錄片言隻語作為廣告文案。
--------------------------------------------------------------------------------
以上資料節錄自原書封底。
是以簡媜在本書中約創作了四十二則文章。
蓋因李白出版社後來好像關門了(筆者不甚確定),
《一斛珠》「在書市中流佈不久即匿跡」。
所以簡媜將版權收回,再重新輯錄進她後來的集子裡,但也因此一分為二。
目前可尋的轍軌為「浮在空中的魚群」(漢藝色研)中之《初裳》篇至
《洗練》篇,
以及「下午茶」(洪範書店)中之《樂府》到《林黛玉》諸篇。
簡媜就曾提到:「對我而言,紀念那一段筆墨因緣的意義大於其他。」
語出「下午茶」之跋:茶餘飯後—小記洪範版《下午茶》。
其中也提了當初創作諸篇的來由,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翻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m3311_3.m3.ntu.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