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的限制>>
縱使醫學再進步,許多檢查儀器也都有它的極限😔
超音波有哪些限制? 這可以落落長一大篇講不完...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和刷存在感😎(?),將以一天一項來做簡單說明~~
(一)每個人來做超音波都能看得一樣清楚嗎?
在診間,偶爾會聽到媽媽們問說:「為什麼螢幕上看起來這麼暗?」「為什麼我的寶寶器官好像不太清楚?」
這牽扯的可多了呢~
超音波是一種聲波,他的頻率高於人類耳朵可以聽到的範圍🐬,因此我們是聽不到超音波的聲音~其物理特性是需要有水作介質來傳導, 因此會受到胎兒姿勢🤸♀️、羊水量、骨頭鈣化程度、受檢者皮下脂肪厚度🍔🍟🍕、子宮肌瘤或肌腺症等影響干擾解析度。
-----------------------------------------------------------
💁♀️產科醫師OS之一:
BMI過高不只對自己健康有害,檢查時也會嚴重影響到對胎兒的判斷,呼籲大家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體重唷!!
💁產科醫師OS之二:
為什麼要在懷孕20-24週做胎兒異常篩檢也是因為此時骨頭鈣化程度還沒那麼完全,才得以一窺寶寶的腦袋瓜兒👶👶👶
💁♂️產科醫師OS之三:
高層次超音波會照到半天一天甚至要約另外一天回來是有可能的,有的寶寶很固執就是不翻身讓我們看不到眼睛腳丫👀👣之類的也沒轍阿...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
聲波 為什麼 是 縱波 在 夏天晴x天狼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噬夢師》#第1夢失憶的少年 #魔法BL小說連載 #會在部落格連載
「縱使世界置你於死地,我也會與世界為敵。唯有你,我不想失去!」
無形利刃刺入埋藏在最深處的情感。明明是他將我推下深谷,痛的怎麼卻是他的心?
他的行為與殺紅的眼神背道而馳,雙手緊捉著我,四周飄起的螢光綻出點點光芒,朦朧且虛幻地打亮殺與不殺間的猶豫。蓬鬆的髮絲伴著夜風拂過他無情的面容,深不可測的瞳盼裡,映有我,與我腳下的谷底。
明明只要放手,就能讓我摔得體無完膚,為何在最後一刻捉住我?
酸澀積在喉頭,我難受地蹙緊雙眉,努力讓這股悲傷在鼻腔止步。我是多麼的可悲,此時仍奢望擁有更多他的體溫,好融化腦海裡滿溢的絕望,化作透明的淚珠。
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我還有好多話想對他說。如果是夢,我肯定毫不猶豫地說出口。
這裡確實是夢,為何我張開了嘴,卻沒能說出半句話?
「我明知道你得為了過去贖罪,你得死!」他的心彷彿有兩個人存在,掙扎著放開一隻手,讓我又往下墜落一些。
腳底的冰冷使我分心,枯枝與骸骨靜靜地橫躺山間,淚水混雜了風帶來的屍臭味,黏膩地劃過我的面頰。
腳下是夢的谷底,讓人痛不欲生的懲罰。
那或許會使我失去軀殼、喪失靈魂,會使我在夢中死去,抑或讓我忘記夢裡發生的事情。奪去我在夢中築起的美好,失去記憶裡最重要的那個人。
即使只有在夢中,才能真切地喜歡上他,我還是捨不得忘記他。
「我……我還是放不開你,我不願放掉與你的最後一刻。」他與我唯一聯繫的那隻手不停地顫抖,口氣變得與方才截然不同。說話間,兩個人一同往谷底又落下些許。
再不做抉擇,他與我的結局,終究是悲劇。
「恩帝米歐!最真摯、最沒有被美化的記憶,就埋藏在夢裡,有我的那個夢裡!所以快點醒來吧!恩帝米歐!」
第1夢 失憶的少年
「恩帝米歐──」
聲音喚醒了少年,睜眼同時,強風撲上缺乏血色的雙頰。取代黑暗的是冰冷城市與迎面而來的列車。
下意識想逃,雙腳卻無法動彈,粗重的鐵鍊綑住了他的腿。他彎身想扯掉它,卻吐出大量鮮血。血絲滴落軌道,呼應著越顯清晰的視野,體內的五臟六腑像破裂般劇痛。
少年瞪著徒手肯定無法拆解的鐵鍊。這裡是哪裡?他到底是誰?為什麼他會受傷,還被捆在鐵軌上?
自動行駛的列車急促閃燈,少年低下頭,過長的髮絲掃過精緻的五官,停在右眼下的美人痣旁。
「恩帝米歐,快醒來!」
耳邊又出現那個聲音,但變得越來越遠。他皺緊雙眉,無法分心思考聲音到底從何而來。
冷靜地抬起雙手,掌心朝向列車,從記憶最深處憶起一段咒文。
腳底浮出溢著紅光的魔法陣,強烈的魔法氣流竄起,吹開覆在臉上的烏黑細髮,露出美麗卻冷酷的面容。
魔法咒文從下而上纏繞他的四肢與軀體,剎那間,整個人被強烈的力量抽離。心臟每跳一次,全身就像被巨力扭轉一次,痛不欲生。
「……咳!咳咳!」他咳出好幾灘血,掌心釋放的超載電流炸開了周遭的空氣,連環閃出的電光,以他為中心,急速往外爆裂。此時此刻,爆炸範圍內卻是一片寂靜,包含呼嘯而來的列車,萬事萬物都停止了運作。
他又吐出一口鮮血,穩住差點被能量吞噬的身軀。
機會一點都不能浪費,因為時間沒有暫停,只是被他減慢了!
少年咬牙向下伸手,掌心匯聚的電流比方才更強,電光炸開他身上的風衣與長褲,地面劇烈搖晃。
空中驟然劈下一道雷電,將鐵鍊炸得粉碎。
閃身往空中一踩,少年踩穩「跳躍魔法陣」,跳上月台,繼續往更高處跳。
在高空翻轉一圈,少年踏上不遠處一棟大廈的樓頂,喘息俯視恢復正常的列車。列車快速通過,車速不受被他破壞了一小角的鐵道影響。
他記得一些魔法咒文,但對自己是誰全然不知。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印象中有人喊他「恩帝米歐」,是男性的聲音。
……也就是說,他叫作恩帝米歐?
這種一無所知、一無所有的感覺,比被人鎖在軌道上更令他恐懼。
呼出的氣結成白霧,飄向藍天。他將手貼緊胸口,掌心放出的紅光穿過衣物,滲進表層皮膚,進入血管。
少年使用治癒魔法加速白血球的生成,但才剛開始進行,後背就被一樣東西抵住。儘管隔著風衣,肌膚仍因那物品的刺入而疼痛。
「你是惡夢,還是人類?」
方才完全沒察覺對方的接近,此人的實力自然在他之上。少年用影子判斷來人的體型,是比他高壯的男人。
男人見他不回應,貼近他的背,在耳邊吐出話語,「老實回答我,若有虛假,立刻殺了你。」
少年沉默不回應。
來人瞬移到他面前,飄盪的黑斗篷下,是一金一黑的奇特異色眼眸。手持鐮刀,一手扣住他的咽喉,將他抬離地面,「不說的意思,就是惡夢嘍?」
「……嗚!」他能說什麼?他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惡夢又是什麼?
窒息倒是讓他的臉有了血色,但身體太過虛弱,腦袋一陣暈眩。
才頓了一下,四周的景象就像剝落的油漆,被黑暗侵蝕。不一會兒,他發現自己佇立在一個完全漆黑的空間裡,只有自己與對面的男人發出微光。
這裡是?
「你還真是破綻百出,恍神猶如白日夢。被人輕易侵入夢境,證明了你的低階。」男人甩動鐮刀,上一場戰鬥殘留於刀鋒的血一路灑到少年腳邊,「這裡是你的夢境,勸你最好說實話,否則我不但讓你死,還要讓你從世上蒸發。」
白日夢?夢境?
少年後退備戰,腳底浮出散發紅色光芒的魔法陣,隨著緊張的情緒快速轉動。
他抬起手,男人卻於瞬間消失,取而代之是從後頸閃至頭頂的劇痛。他以意志力撐住差點刷黑的視野,咬牙轉向男人,交叉雙腕推壓對方的胸膛,往後摔投。
原以為能成功,男人卻捉住他的手,一個轉身,反將他摔出去。
少年的後背應聲著地,掙扎著想起身,男人卻跪坐在他身上,徹底壓制他的反擊。
「這是你的夢境,夢的一小時只是外界的幾秒鐘。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夢中被我殺死,在現實世界看起來就像是暴斃罷了。不會有人察覺我動手殺了你,魔法局更不會制裁我。」
魔法重力加強了男人壓在身上的力量,少年能感知自己的生命值直線下降,剩下不到百分之十。危機感激發出一股灼熱,從脖頸游移至下顎,於皮膚表面勾勒出一對羽翼,浮出鳳凰模樣的印記
男人見狀,立刻減弱力道。
雖不知原因,少年知道自己逮到了機會,隨即屈膝踢開男人,跳起身往某個方向逃竄。雙手護頭,衝出夢中的結界,黑暗夢境立即破碎。
他回到現實世界,握著欄杆,看向下方尚未完全通過的長長列車,不假思索地由二十層樓高處往下跳。
男人想跟上少年,嗶的一聲響,耳邊傳來魔法局的通知:「希普諾斯將軍,你所在位置九點鐘方向有未知『惡夢』,初步判斷是X級,已有三名噬夢學院三年級生在周圍待命。」
「知道了。」名為「希普諾斯」的男人一甩鐮刀,武器發出一陣灰霧後消失,變成一張金屬卡片。兩張原本附著於武器上的紙牌隨之飄落,一張印有「黑桃J」圖案。他揮手掃過它們,收進腰帶上的卡槽,追趕而去。
那印記……是他嗎?
少年踩穩列車車頂,壓身蹲低,列車旋即進入黑暗的隧道。他加速移動,往前逃竄。
視野範圍內閃著警告的紅光,生命值耗損太快,重摔過後的背隱隱作痛。他狼狽地向前跑,在隧道前方探入一道光線的同時,踩上跳躍魔法陣,往更高的地方跳去。
三道人影飛快地與他擦身而過,順勢看去,左手邊居然有一隻彷彿濃稠黑泥的巨大怪物,以液態方式持續變形。
三道人影對怪物展開攻擊,同時,怪物發出超聲波音頻。人耳聽不見,身體卻受影響而顫抖,少年一腳踩空,跌落一處民宅屋頂,痛苦得全身發顫。
音頻夾帶的強烈負能量讓身體無法聽命於大腦,生命值大幅度耗損,連治癒的力量也沒了。
怪物猛力一揮,三道人影都被揮開,撞入民宅。
在少年模糊的視野裡,怪物越長越高,伸出百隻手臂,手中握有長度一致的長劍。巨大的身體底下生出厚實的根系,朝四周迅速蔓延,壓垮周圍的民宅。
根系逼近少年所在方位,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就要到尾聲了。
他緊閉雙眼。要目睹自己的死亡,還需要多一點勇氣。
視野因畏懼而關閉,生命卻未終結。前方忽然傳來劈砍聲,炙熱的液體灑上雙頰,還有一連串慘叫聲。少年不由用力撐開眼皮,愣愣地看著眼前的景象。
男人用將近一米九的高壯身材擋住了怪物的攻擊,回眸注視少年,過腰的烏黑長髮隨風飄逸,「這就是『惡夢』,你應該不至於這麼醜陋吧?」語落,黑色斗篷被魔法帶來的強風吹飛,夕陽為強悍的身影灑上光暈。即使穿著密不透風的軍裝,仍可看出訓練有素的精壯背肌與手臂線條。
這讓少年更加不解,男人到底是來救他,還是毀掉他?
「希普諾斯將軍,注意前方!」聲音透過只有組員才能聽見的頻道傳來。名為「希普諾斯」的男人攤開五指,握緊憑空浮現的巨大鐮刀,往後跨步甩刀,腳底浮現瀰漫霧氣的魔法陣。
強而有力的光束從刀鋒綻開,魔力凝聚成一顆黑球,吸取著方圓一公里內的黑暗能量。
希普諾斯側翻躍起,反手一揮,他跳向被稱為「惡夢」的怪物,一刀將三十公尺高的惡夢劈成兩半。
少年爬起身,定神望著穩穩落在對面大樓屋頂的男人。短短幾秒,巨大的惡夢遽然蒸發,霧氣從英雄般的背影周圍散去。
少年之所以有力氣起身,大概是因為方才的魔法吸走了體內的負能量。他對神秘的魔法招式感到好奇,晶光流燦的雙眼緊盯著男人。
被擊飛的三名男女回到戰場,與希普諾斯會合。轉眼間,籠罩半邊天的烏雲散去,變回了晴天。
男人回看少年。距離甚遠,少年看不清男人的表情,但對方注視的時間很長,讓他感到不太舒服。
原來惡夢指的是那種怪物!少年低下頭,仔細端詳自己的手掌,反覆翻動。怎麼看自己都是人,怎麼可能是惡夢?惡夢被消滅後,會像蒸氣一樣散去,這麼說,那算是虛幻的怪物?既然被稱為「惡夢」,是人類製造的嗎?
難不成,男人注視他這麼久,是想觀察這惡夢是不是他製造的?他要是有這閒工夫製造怪物,就不用倉皇逃跑了。
少年抬頭瞪回去,卻望見一把浮空的匕首,急速朝男人的後頸刺去。
男人似乎也注意到了,但那麼短的距離,根本來不及躲開!
少年如此判斷,不甘願地抬手,用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的生命力再次施展魔法。佈滿咒文的紅光纏繞全身,電流往外爆開。他再度感受被抽離與扭轉的劇痛,射出讓萬物近乎靜止的「時間減速魔法」。
遠處,軍裝男人瞄了瞄四周,時間的確像靜止了一樣,沒人能動彈。又看了一眼少年,他滿意地勾出笑容,倏地一轉身砍向用「隱形魔法」襲擊他的人。對方的人頭落地,身體完全現形。
時間恢復,襲擊者的血噴滿希普諾斯的側臉,場面十分血腥。
少年虛弱地雙膝跪地,望著大樓頂上不受魔法影響的男人。
為什麼……他能動呢?
啪的一聲,少年雙眼刷黑,昏了過去。
聲波 為什麼 是 縱波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影音檔: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家粉絲頁: 馬俊麟 Mars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份與自信考上復興商工、進入西畫組,進而對於油畫與純藝術感到興趣,從高中到大學,馬如龍秉持對於人像繪畫的喜愛,持續以人像作為創作主軸,發展一系列的作品。在進入研究所後,他開始思考自身創作的符號與特點,開始觀察與分析藝術市場。
▶人像創作的起點◀
進入復興商工西畫組,馬如龍便喜愛上畫人物,以身邊同學為對象,以紀錄的心境繪下週遭的人事物。這時期的創作著重於寫實技巧。到了大學時期,仍持續以自己所偏好的人物像為創作主題,畫中主角呈現無表情與性別界線模糊的狀態,描繪都市中人們空殼般度日,人物姿態各異、四周擺放無意義的水果,形成荒謬組合的眾生相,展現年輕一代有些輕蔑的態度,以及被現實困住的狀態,並在創作時提出「為什麼我們是人?」這樣的疑問,反思自己創作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兩年還未考取研究所時,存了一些錢才重回創作之路的馬如龍,面對睽違三年的創作,試著用一種重新出發的角度來創作,利用各種新工具等等來象徵重新開始的契機。在進入研究所後,馬如龍便開始探討多年來的創作脈絡,以及尋找自己的藝術語彙。在以往的創作中,他認為觀者在閱讀作品會有困難,似乎無法解讀、易被忽略,希望作品之間具有串連性,因此開始尋找獨有的藝術語彙與了解市場性,這樣的探討過程為此次展覽的前言。
▶關於孤獨◀
因家庭的關係,馬如龍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時間一人獨處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馬如龍認為「孤與獨在中文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孤為喪父的兒童,獨為老而無子。兩字合併後多指作一種孤單的,單一的狀態。但孤獨在英文中代表的是 alone 並非 lonely,縱使周遭有人,個人進入不被打擾的狀態也可稱為孤獨。所以在此指藝術創作中的孤獨指的是一種思緒不被任何人打擾的隱遁狀態。」馬如龍以往的作品以提出社會議題或是批判性為主,展現都會中一種「無」的狀態。
作家蔣勳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 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攪,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衍伸為太空狀態◀
馬如龍認為在太空系列創作中,他並非強調太空的美好或夢幻,現實中太空沒有介質因此無法傳遞聲波、也看不見星空,其實是一種黑暗孤寂的狀態。與其說太空系列是在表現太空的樣貌,他個人認為更像是反芻對於生命探討和自身靈魂剖析的具象化。同時他也探討到生死的問題,大家都是一個人到來這個世界上經歷生老病死,也許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但離開世間的時候也是一個人。馬如龍也舉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他們的不朽作品多半是在極為孤獨的狀態下所創造出來的。
人類因為好奇而不斷往太空進行探索,想知道宇宙的起源與邊界。這樣的一個過程,馬如龍覺得像一位藝術家而創作的過程像是太空人在外太空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人類在外太空的的探索過程就像是藝術家在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市場的未知性。而從馬如龍作品中人像呈現訊號不良的模糊樣貌,堆砌出整體圖像與觀者之間一種攝影繪畫與擬真再現的曖昧關係。既是真實,也並非真實的狀態。
▶畫面中的象徵符號◀
在太空系列的作品中,馬如龍將氣球帶入畫面當中,除了具有提升畫面彩度的功能,他也問採訪者是否想過「為什麼人要發明氣球?」,這些常出現於遊樂園和歡慶場合當中的氣球,代表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喜悅,是一種慶祝與童年的象徵,卻也短暫而易逝。現實當中,溫度與壓力的關係氣球無法存在於外太空,遑論飄浮。在畫面中,無法看出性別的太空人手握氣球代表著我們進行的探索旅程是保有希望的,像是孩提時的繪畫初衷,也象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世界表面和諧但內在充滿不安定。
馬如龍認為,精神上不安定與渴望逃離,卻同時要正面保持希望、建構系列的創作核心,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展演的小荒謬,也正反映了現今藝術作品多利用詼諧、反諷,甚至帶點不知所云,表現出我們所處的世代與現狀。
▲馬如龍以人像結合宇宙,展現孤獨與寂靜,表現藝術家創作的狀態。
(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如龍簡歷:
復興商工美工科西畫組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
重要得獎記錄:
2016 新北市美展油畫類 優選
2016 璞玉發光 西畫類 優等
2016 全國油畫展 優選
2016 百號油畫展 優選
2014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 西畫類 首獎
近期展覽:
2016 他/她 人物油畫群展 雅逸藝術中心 台北
2016 第二屆鴻梅新人獎巡迴展 新竹生活美學館 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 台北
2015 師大雙年展 徳群藝廊 台北
2015 「幾何」---馬如龍個展 桃園客家文化中心 桃園
2015 "看,我在台北”新一代人文風景特展 台北信義新天地A98F 台北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聲波 為什麼 是 縱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生物律動-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要介紹生物律動特展,一開始先由展覽組策展人 #林怡萱小姐 為大家介紹去年為什麼會策這個展。再來由展覽組教育活動人員 #王凌卿小姐 為大家詳細介紹國外空運來台的13個展件作品。
1、聽見空間:雙耳讓我們得以偵測聲音的方向,幫助我們建立周遭環境的空間意識。將有雙耳聽覺的頭像放在遠處,空間的聲音傳送回你的耳機,讓你能夠體驗遠端的空間感。
拍博曼 [愛爾蘭/英國]
2、聽聽看:你聽得到是因為大腦蒐集並處理空氣中分子的震動,震動在大腦中變成化學訊號。藝術家與科學家聯手打造,讓你探索人類趣味橫生的聽覺世界。
拍博曼與安‧凱莉 [愛爾蘭]
3、聲光艙:這個貝殼狀的裝置將你包覆在沉浸式的影音結構中,眼前看到特製的影像,低頻透過地板連通,在環繞立體及觸覺的聲音中共振,將聲音轉換成震動穿透身體。來體驗一下自己的環繞立體聯覺電影吧。
泰茲 [義大利]
4、聲囊:我們的聲音體驗不只是聆聽而已,身體也接收到產生聲音的震動。這件裝置藝術讓聽者能夠聆聽及感受聲音,結合兩個擴音器與六個傳感器,在聲囊內打造3D聽覺及觸覺體驗,高沉浸式的環境帶你-進到藝術家體內。
森田智嗣 [日本]
5、感覺鏈:這個高度參與的體驗讓人串連起來,打造獨特又不斷變化的音樂饗宴。藝廊內懸掛的金屬鏈邀請你成為音樂鏈的一環。
哈維爾‧杰瑪維契,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6、移動情緒:你將受邀來量測情緒,這是聲音藝術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音樂及情緒實驗之一。你的身體是否喜歡你自以為討厭的音樂?本實驗運用心律監控及膚電反應來讀取身體對精選音樂的反應。
尼爾‧克格蘭、哈維爾‧杰瑪維契、米格爾‧歐提斯、彼得‧漢利、班傑明‧納普、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聲音藝術研究中心 [北愛爾蘭]
7、電子音樂桌:這是一個協同式多用戶的影音體驗,桌上編碼的物件由感應器讀取,每次移動時就能創造出不同的聲音。此作品出自巴賽隆納龐貝法布拉大學音樂科技組之手,讓多人能夠同時彈奏樂器,開創音樂的無限可能。
反應系統 [西班牙]
8、泰雷明琴 V2:不經觸碰來製造聲音。泰雷明琴是史上最特別的樂器之一,在樂器周遭創作干擾圖樣,就能做出音樂。這件裝置藝術展示了聲波如何透過空氣傳送,這件原型設計將用音樂教你聲音的科學。
尚‧麥當勞、艾力克斯‧宏貝克與安珀‧緹蘇 [美國]
9、音波椅-獻給什麼都不缺的女孩:每間藝廊都需要一些椅子,但可要當心這張椅子。這張椅子由1920年代的椅子改造而成,充滿聲波電荷。操縱控制面板上由電壓控制的震盪器,就能根據個人喜好用身體感受聲音的力量。
大衛‧漢德福 [英國]
10、竊體者:這是一個讓你在藝廊自己創作音樂的機會。在軟體站自己動手採樣,隨後立即收到個人舞曲的音樂反饋。
艾力克斯‧道與席奈‧米妮 [愛爾蘭]
11、樂器人:這件實驗的音樂作品於三個螢幕播放,為三幅一聯的影像。此作品由查亞‧赫塔(Chaja Hertog)與三位音樂家合作一年,打造、發展出適合每位音樂家的獨特樂器。這些樂器變成身體的延伸,模糊了音樂家與樂器之間的界線。樂曲用三台攝影機同時拍攝、一鏡到底,造就即時的裝置藝術。
音樂家:米夏‧柯──鋸琴、沙夏‧阿赫拉諾福──酋力‧波立帝──打擊樂器查亞‧赫塔與尼爾‧奈德勒合作 [荷蘭]
12、心跳與節拍:這件獨特的樂器結合「龐克科學」與日式創新,將你自己的心跳變成曲調的基礎。這件樂器將你的身體當作電路,讓脈搏發出聲音。你可以加進聲音樣本,搭配自己的心跳一起演奏。
佑希赤井 [日本]
13、音波床:該上床了,但這不是拿來睡覺的床,低音喇叭播送深層、親密的音波音景至整張音波床,串連你的感官,讓你不只聽到傳送的聲音,還能感受到聲音。音波床探索我們與音樂之間非常私密的關係。想像一個滿溢聲音的池子──滑進池子泡個音波澡吧。
卡芙‧馬修斯及身體音樂 [英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UIR_c8JNA/hqdefault.jpg)
聲波 為什麼 是 縱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馬俊麟)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份與自信考上復興商工、進入西畫組,進而對於油畫與純藝術感到興趣,從高中到大學,馬如龍秉持對於人像繪畫的喜愛,持續以人像作為創作主軸,發展一系列的作品。在進入研究所後,他開始思考自身創作的符號與特點,開始觀察與分析藝術市場。
▶人像創作的起點◀
進入復興商工西畫組,馬如龍便喜愛上畫人物,以身邊同學為對象,以紀錄的心境繪下週遭的人事物。這時期的創作著重於寫實技巧。到了大學時期,仍持續以自己所偏好的人物像為創作主題,畫中主角呈現無表情與性別界線模糊的狀態,描繪都市中人們空殼般度日,人物姿態各異、四周擺放無意義的水果,形成荒謬組合的眾生相,展現年輕一代有些輕蔑的態度,以及被現實困住的狀態,並在創作時提出「為什麼我們是人?」這樣的疑問,反思自己創作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兩年還未考取研究所時,存了一些錢才重回創作之路的馬如龍,面對睽違三年的創作,試著用一種重新出發的角度來創作,利用各種新工具等等來象徵重新開始的契機。在進入研究所後,馬如龍便開始探討多年來的創作脈絡,以及尋找自己的藝術語彙。在以往的創作中,他認為觀者在閱讀作品會有困難,似乎無法解讀、易被忽略,希望作品之間具有串連性,因此開始尋找獨有的藝術語彙與了解市場性,這樣的探討過程為此次展覽的前言。
▶關於孤獨◀
因家庭的關係,馬如龍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時間一人獨處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馬如龍認為「孤與獨在中文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孤為喪父的兒童,獨為老而無子。兩字合併後多指作一種孤單的,單一的狀態。但孤獨在英文中代表的是 alone 並非 lonely,縱使周遭有人,個人進入不被打擾的狀態也可稱為孤獨。所以在此指藝術創作中的孤獨指的是一種思緒不被任何人打擾的隱遁狀態。」馬如龍以往的作品以提出社會議題或是批判性為主,展現都會中一種「無」的狀態。
作家蔣勳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 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攪,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衍伸為太空狀態◀
馬如龍認為在太空系列創作中,他並非強調太空的美好或夢幻,現實中太空沒有介質因此無法傳遞聲波、也看不見星空,其實是一種黑暗孤寂的狀態。與其說太空系列是在表現太空的樣貌,他個人認為更像是反芻對於生命探討和自身靈魂剖析的具象化。同時他也探討到生死的問題,大家都是一個人到來這個世界上經歷生老病死,也許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但離開世間的時候也是一個人。馬如龍也舉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他們的不朽作品多半是在極為孤獨的狀態下所創造出來的。
人類因為好奇而不斷往太空進行探索,想知道宇宙的起源與邊界。這樣的一個過程,馬如龍覺得像一位藝術家而創作的過程像是太空人在外太空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人類在外太空的的探索過程就像是藝術家在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市場的未知性。而從馬如龍作品中人像呈現訊號不良的模糊樣貌,堆砌出整體圖像與觀者之間一種攝影繪畫與擬真再現的曖昧關係。既是真實,也並非真實的狀態。
▶畫面中的象徵符號◀
在太空系列的作品中,馬如龍將氣球帶入畫面當中,除了具有提升畫面彩度的功能,他也問採訪者是否想過「為什麼人要發明氣球?」,這些常出現於遊樂園和歡慶場合當中的氣球,代表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喜悅,是一種慶祝與童年的象徵,卻也短暫而易逝。現實當中,溫度與壓力的關係氣球無法存在於外太空,遑論飄浮。在畫面中,無法看出性別的太空人手握氣球代表著我們進行的探索旅程是保有希望的,像是孩提時的繪畫初衷,也象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世界表面和諧但內在充滿不安定。
馬如龍認為,精神上不安定與渴望逃離,卻同時要正面保持希望、建構系列的創作核心,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展演的小荒謬,也正反映了現今藝術作品多利用詼諧、反諷,甚至帶點不知所云,表現出我們所處的世代與現狀。
▲馬如龍以人像結合宇宙,展現孤獨與寂靜,表現藝術家創作的狀態。
(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如龍簡歷:
復興商工美工科西畫組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
重要得獎記錄:
2016 新北市美展油畫類 優選
2016 璞玉發光 西畫類 優等
2016 全國油畫展 優選
2016 百號油畫展 優選
2014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 西畫類 首獎
近期展覽:
2016 他/她 人物油畫群展 雅逸藝術中心 台北
2016 第二屆鴻梅新人獎巡迴展 新竹生活美學館 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 台北
2015 師大雙年展 徳群藝廊 台北
2015 「幾何」---馬如龍個展 桃園客家文化中心 桃園
2015 "看,我在台北”新一代人文風景特展 台北信義新天地A98F 台北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saLuyqUGm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aHihtxTRhuamEtTHBpfgv5de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