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貌不驚人的黑色茶碗,背後蘊含著千年前宋代豐富的飲茶文化內涵。 本集聽我說文物,由器物處王亮鈞助理研究員帶您看看黑色茶碗與金黃枯葉的美麗相遇,一探宋代低調奢華的飲茶美學。...
「聽我說文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Hear from Me |聽我說文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聽我說文物》... -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的評價
- 關於聽我說文物 在 《聽我說文物》... -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的評價
聽我說文物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留言贈書 】
【 #型男老總書給你聽 】 城市、演化、人
⏯ 訂閱型男老總 看更多說書:https://bit.ly/3mR1fnh ⏯
文/城邦書虫總經理 林福益
常和朋友聊,退休之後要住哪裡?很多人嚮往好山好水的花東,有人則是想回老家定居,不問世事。對於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當然也想離開擁擠喧鬧的環境,找個鄉間小屋擁抱大自然,但一想到出門沒有便利商店、購物要跑老遠、水電壞了不知道找誰修、連垃圾都等不到垃圾車來收……,我想光是晚上開燈會引來一堆昆蟲這件事,大概還是會繼續留在城市生活吧。(笑)
到底是自己太依賴城市的供給,驟然之間真要離群索居,恐怕難以適應。更何況城市的基礎建設完善,規畫有序,我們只要依照著城市生活規則,就能夠取其所需,棄之所惡。只是,會不會是無形之中,人對於城市的依存,注定了演化的結果,連生活能力都被城市控制了。
從考古學家挖掘出的城市遺址文物,看見人類從六千年前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與今日現代化城市之間,即使物換星移改變了建築街道的風格,似乎仍存續著相同的生活樣貌與課題。像是,日本築地市場後方通道堆疊如山用來盛裝漁獲的保麗龍箱,呼應著羅馬城外古人丟棄運輸酒之用的陶罐碎片形成的泰斯塔修山,同樣都述說著城市人永遠得面對的垃圾處理問題啊。
=====================================================
訂閱搶先看文章:https://bit.ly/3EJEbxj
看更多本書介紹:https://bit.ly/2Y3hWS1
===========================================
★歡迎在2021/09/29(三) 中午12:00前
公開分享本篇貼文,並在本文下方回答「最想住在哪裡?城市還是鄉下?」
或留言「@_____你想住城市還是鄉下?」
我們將隨機抽選一位讀者贈送《城市、演化、人》1本哦!
★小編提醒:
※得獎名單將於2021/09/29(三) 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活動貼文上,以「留言」的方式公布。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聽我說文物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一直在想, #史明歐吉桑 的身影,對於我輩台灣人,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又提點著我們什麼事情。
在兩年前,史明歐吉桑離開了我們;昨天,我參觀了首日開幕的 Su Beng-史明文物館。
我想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從現實出發」
在文物館內,放著堆疊的三台電視,一台播著世界大事、一台播著台灣大事、中間那一台播著史明歐吉桑的演講。
那是二三十年前,史明歐吉桑演講的珍貴畫面,雖然他那時雖白髮蒼蒼,不過也依然帥氣,用中氣十足的聲音向台下的聽眾,分享他走過這麼多年革命路的思想與理念,熱情而堅定。
他說要「從現實出發」,短短五個字,卻有非常強大的重量,不是所有人都扛得起。
與其花時間空談理想,空談台灣的未來,不如 #捲起袖子,為台灣打拼。史明歐吉桑用他百年的時光,實作給大家看,他是如何思考台灣、觀照世界,再從現實出發,替台灣意識打下根基。
我相信史明歐吉桑的思想,一直活在我們心中,作為年輕的政治工作者,我們會一直謹記史明歐吉桑的教誨,繼續走下去。
-
一踏進史明文物館的門口,就可以看見歐吉桑在2009年親手寫下的字跡:「台灣的進步,#由台灣青年開始才能有效果」
展覽從歐吉桑小時候的人生軌跡開始,另一邊的空間陳設了還原度超高的 #新珍味 模型,從建築物外觀到大家懷念的招牌,還可以看到在房間苦讀的歐吉桑身影。
上了樓,可以看到整面的「獨立台灣」文集,讓大家得以翻閱、得以繼續思索台灣這塊土地、這個國家的未來。
過個轉角,是史明歐吉桑倡議台灣民族主義以及組織台灣獨立會的點點滴滴,從1993年到2009年,史明歐吉桑堅持著體制外的大眾路線,在旁邊的壓克力板上這樣寫著:
「史明一生堅持推翻殖民統治的體制外革命路線,對於體制內改革路線卻抱持尊重的態度。每逢台灣總統大選,都會用車隊、遊行等方式呼籲「 #台灣人支持台灣人」,支持每一位站在台灣立場的候選人。對他來說,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革命並不衝突,也非平行,而是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台灣獨立建國大院的兩條軸線。」
-
一路看到最後,是史明歐吉桑的房間。
旁邊牆上的日曆,停留在2019年9月17日,那是史明歐吉桑待在新莊住所的最後一天。
那是台灣常見的那種白底藍字,中間是大大的數字日期的日曆,每天都會有不同格言那種,那一天的格言是「懶惰、散漫、無所事事,看起來在享清福,實際上是在糟蹋身體。」
日曆一直停在那天,時間就像凍結了一樣,雖然歐吉桑沒有說過那句話,但當我看到那張日曆,就像冥冥之中有些安排一樣,我一廂情願的認為,那也很像是歐吉桑會說的話。
好像可以聽到歐吉桑的聲音迴盪在耳邊,要我們不要無所事事、不要糟蹋身體。
-
史明文物館空間雖然不大,不過處處可見巧思,可以慢慢逛很久很久,這個文物館不僅承載著史明百歲人生的重量,更 #承載了史明歐吉桑對我輩台灣人最真切的期許。
謝謝史明歐吉桑。
謝謝敏紅姐、謝謝阿忠哥、謝謝藍士博館長、謝謝史明教育基金會與所有協助史明文物館成立的大家,讓史明的精神得以傳承。
也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來一趟史明文物館,感受對台灣的愛、對革命的無所畏懼、以及對理念的永不放棄。
-
【史明文物館】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110巷17號3樓
開放時間:周一、二休館,周三至周六開放10點至12點、14點至17點兩場次,採預約制入館參觀。
線上預約:https://tw400.org.tw/booking.php
聽我說文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貌不驚人的黑色茶碗,背後蘊含著千年前宋代豐富的飲茶文化內涵。
本集聽我說文物,由器物處王亮鈞助理研究員帶您看看黑色茶碗與金黃枯葉的美麗相遇,一探宋代低調奢華的飲茶美學。
聽我說文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製作一系列影片,由故宮的策展人員、研究人員向大家介紹故宮的典藏文物,有大名鼎鼎的國寶文物,也有鮮為人知的藝術精品,讓策展人帶領各位觀眾一窺究竟。
首集,就由書畫文獻處劉國威研究員為大家介紹故宮所藏的佛典,珍貴的海內孤本─「真禪內印頓證虛凝法界金剛智經」。
聽我說文物 在 《聽我說文物》... -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的推薦與評價
《聽我說文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詠梅的千古名句,想知道宋人如何將詩句中清雅的情境繪製成圖,用繪畫表現文學的意境與自然之美嗎?請聽聽策展人 ... ... <看更多>
聽我說文物 在 《聽我說文物》... -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的推薦與評價
《聽我說文物》 故宮典藏著二十餘件舉世聞名的汝窯瓷器,其中一件堪稱獨一無二,即是著名的國寶級的「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究竟這件瓷器有何特殊之處? ... <看更多>
聽我說文物 在 Hear from Me |聽我說文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