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覺得實體唱片的質感是數位串流永遠無法取代的,那種拿在手上的重量跟溫度,才會讓你真正感受到創作者背後付出的努力。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類比時代誕生的黑膠唱片可以持續紀錄人類的音樂長達百年之久,而我們終於也在這次新專輯發行的同時製作了黑膠唱片。
不瞞大家說,順利拿到黑膠成品、兩手小心翼翼放到唱盤上,聽見音樂溫暖流洩而出的那一刻,我們心中真是充滿無限感動啊!因為類比刻盤的聲音是如此真實而溫暖地重現了我們對歌曲與聲音的想像。
這次受誠品音樂 eslite music邀請,本週六9/4我們會在信義誠品音樂館舉辦《拍謝少年黑膠講座簽名會》,跟大家聊聊這次製作黑膠背後的小故事與高潮迭起的心路歷程,歡迎有閒有興趣的朋友當天一起到場跟我們做伙開講!
活動報名表(採預先報名制)
https://www.surveycake.com/s/Br60l
活動時間:2021-09-04(六) 15:00-16:00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 3F 音樂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樓)
聯絡電話:02-8789-3388分機3330
注意事項:請詳閱如下說明
*講座活動採免費線上報名。現場座位限額20名,額滿為止。
*講座後之簽名活動,限額100名並以現場發放號碼牌為準,發完為止。
*講座活動,將於開始前30分鐘開放報到,持信件邀請函入場,凡於活動前10分鐘未完成報到者,入場資格將釋出給現場候補讀者。
*簽名活動,將於講座結束後10分鐘先請讀者至場外依號碼排隊,並由工作人員清場與消毒後。再請讀者依號碼牌分批入場簽名,場內隊伍限10-15人一列,並請配合維持1.5M的社交距離。
*入場請配合實名制登記、測量額溫、酒精消毒,並請全程配戴口罩。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映一個月口碑持續延燒,感人至極的真實故事改編! 🎵為什麼片名中間要有空格?一定要聽見歌,才能唱嗎? 🎵方雅各原來是馬彼得?部落長老的智慧?齊柏林鏡頭下最感人的一幕?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故事敘述一個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和一個短暫停留的流浪教師,帶領著一群不懂合唱的原住民孩子,在三個月的密集訓...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傑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伍佰 Wu Bai & China Blu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曹楊 Yo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好雷] 評《聽見歌再唱》企劃,何以成功大賣-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陳子瑜左楠最優質新人- 《聽見歌再唱》與真實版的高雄故事... 的評價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 公私立幼兒園543 - morePTT 的評價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聽見歌再唱》就是一部最適合全家觀看的電影!故事為真人實事 ... 的評價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聽見歌再唱國小 - 全台國小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好雷] 聽見歌再唱!!! - movie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傑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曲獎與我們的社群時代。】
昨晚很榮幸能在北流金曲獎頒獎典禮現場見證一切美好的發生(感謝金曲最佳客語歌手羅文裕 @wing_okok 再次帶我來玩!)對行銷、創意產業充滿愛的朋友,如果昨晚也有一起看金曲獎典禮,相信會感受到這些 —
1⃣ 疫情沒有打倒我們,遙遠沒有打倒我們。
Lulu 的開場不是華麗的歌舞秀,而是呈現出在台灣最艱難的疫情期間,那些野生卻動人的生命力 — 動力火車跟羅文裕在直播和影片中演唱、朱海君教做菜、桑布伊賣芒果、許哲珮的催眠時間、E.SO 繼續健身、田馥甄深山自我隔離、旺福小民崩潰帶小孩 ...
很多人說數位和社群平台讓我們變得冷漠,但其實我一直不這麼想。在這段期間我們習慣了遠端工作、習慣了跟朋友視訊聚會,我們也開始習慣看見 在舞台燈關下後,音樂人過著那些跟我們一樣的平凡生活,以及習慣聽見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創作出的不平凡。
2⃣ 謝謝創意 — 任何既定的形式,都可以被打破。
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歡的《家常音樂》拿下最佳 MV 獎 — 創意與執行團隊 @dosomething.studio、藝術總監/導演 王宗欣。而這支 MV 最強的型態並不是 YouTube 上的影片,而是互動式網站 MV(之前大家可以到任性的人官網觀看:https://rsdr.online/,雖然現在網站好像無法進入 ...)能把我們生活經驗中的「數位體驗」跟「家常」概念結合得如此巧妙,只能跪了。很開心之前也有機會跟 dosomething studio 在客戶專案上合作過,是個不可思議的團隊。
近年很多有意思的 MV 作品,結合手機觀看的習慣、結合社群帳號的形式、結合現實社群上發生的事件、結合虛擬的角色 ... 誰說 MV 一定只能是「音樂錄影帶」?在創意面前,一切都有可能。
3⃣ 在螢幕後面,才能看見的真實。
昨晚金曲獎有幾個可愛的小瞬間。在 Lulu 幫金曲最佳新人 @whytetete ?te 拿手機的那段,唸出了 ?te 的手機通知(Lulu 沒有講到太隱私的資訊,相信被 cue 出來的朋友應該也會覺得是很特別的人生經歷啦 :P)我們都知道「得獎的瞬間手機一定會被親朋好友們灌爆」,但在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下,我們彷彿跟著 ?te 一起感受到了得到新人獎的興奮。
曾經藝人、明星都是我們只能隔著螢幕遠望的影像,而現在我們在限時動態 tag 喜歡的歌手、在直播中看著實力派音樂人在家中很ㄎㄧㄤ 地玩狗、甚至我們有機會跟奧運金牌選手在私訊聊天 ... 不管是奧運、或金曲獎,那些專業攝影機照不到的時刻,才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台上的人們,都是活生生、會哭會笑的人啊。
4⃣ 在大流量之前,更重要的是小而確實的力量。
不會被換、不會被忘,不會被停止、不停地唱 — 敬台饒。蛋堡杜振熙 @softlipapa 拿下最佳華語男歌手獎、《家常音樂》拿下最佳華語專輯。在《史詩》裡面說的「如果想起什麼寫些什麼還我,給你孩子聽 — 跟他說你是我。」而在《家常音樂》中,蛋堡真的給自己的孩子蛋花聽了。
在這個人人追逐流量、追求曝光度的時代,《家常音樂》是一張沒有上任何串流平台的專輯,一間雅房、一顆大腦、一台筆電、一台錄音介面 ... 蛋堡做出了這張僅能在官網購買的作品,而我同事超拼命才搶到一張。很多人誤以為在社群時代「創造話題與擴散」是唯一的方向,但其實正因為是社群時代,我們更有機會找到那一小群真正願意靜靜聽我們故事的人們 — 小,可以有很大的力量。
5⃣ 我們都可以是 任性的人。
「希望正義可以站在我的部落,以及台灣每一個角落。」— 最佳原住民歌手獎《得力量pulu’em》桑布伊
「那些還在櫃子裡面盼望的人,不要急不要怕,你的未來有機會握在你手上,至少今晚我握住了金曲獎。」— 最佳作曲人獎《安和》Hush
「希望這個世界更溫柔,溫柔的愛著,更溫柔看著所有形狀的愛,最後 — Love wins。」— 年度歌曲獎《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領獎者 盧廣仲
「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最佳單曲製作人 引言人 陳珊妮
「一張唱片,可以遠遠不只娛樂消遣,更能成為震撼時代的文化事件。」— 特別貢獻獎引言人 馬世芳
「馬的。」— 評審團獎《給你們 Dear All》領獎者 萬芳
今年有幸能擔任華語圈非常重要的行銷廣告獎項「艾菲獎」的初審評審,被分配到要評審不少中國的廣告作品。我一邊讚嘆這些預算爆炸驚人的成功作品、也仍然一邊覺得:台灣的行銷人和創意人真的非常、非常強大,自由在我們的血液中、海洋的多元與包容在我們的骨髓裡,而這些終究讓我們能做出跟中國、甚至任何其他國家,截然不同觸感的細膩創意。
這也是為什麼我還是好喜歡金曲獎 — 喜歡每年金曲獎用無數作品、帶著無數為這些作品傾盡一切的人們,跟我們訴說台灣的多元、台灣的溫柔、台灣的力量 ...
然後告訴我們 — 在這片土地上,你可以作一個任性的人。
#金曲獎 #金曲獎32 #金曲 #金曲32 #蛋堡 #家常音樂 #任性的人 #陳珊妮 #疫情 #疫情下的生活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我而言曾寶儀這個名字,代表著青春時期的某個段落。
就像是開啟了時光隧道的大門,帶我回到青澀的學生時代,那個睡前聽著廣播《夜光家族》,沒事就是追著電視上流行歌曲MV的時期。
彷彿還能看到聽著歌跟著哼唱的自己,「沒有 你對我說沒有人 你為他失了魂 你為他從早到晚等著電話等著沒有人……」
在那個卡帶仍未消失唱片業又蓬勃發展的年代,雖然每年發行的專輯很多,但在零用錢有限的狀況下,能買回家的還是屈指可數啊,甚至常常都還會斟酌一下,究竟要買錄音帶還是CD,畢竟價位是有點落差的啊!
我有把曾寶儀的專輯帶回家,而且還是CD,可見她也算是我的心頭好之一了吧!
在當時的心中,曾寶儀是知性又帶著溫柔的鄰家女孩形象,即便後來出了個據說令她形象大傷的誹聞,我都沒有因此而否認她的美好。
只是隨著年紀漸長,關注的事情開始不斷在改變,尤其是生小孩後,拿著遙控器漫無目的一台一台轉著電視的這項娛樂根本不復存在,因此歌手藝人的消息早已淡出我的生活圈。
.
二十年過去,再次看見曾寶儀 Bowie這個名字,是大約一年前在臉書上被推至我眼前的某篇文章。
文章裡的溫度讓我忍不住點進粉絲專頁中看看這個久違的青春回憶,於是看見了她在TED讓我為之動容的演講影片。
影片中的她不似我印象中的青春洋溢,卻多了坦承的從容和生命的厚度,而我覺得不變的,就是她內心一直有著的溫暖與善良。
在演講中她最後所傳達的結語,讓我知道她正走在自己的靈性旅程上,而這也正是近十年來我關注的議題。
「我就是訊息,我努力活出的生命,就是我想帶給這個世界的訊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訊息,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對這世界的表態。」
當聽著她說出這樣一段話時,我感覺像是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彼此都經歷各自生命的風雨後,我又再次遇見了她,而這一次脫去各種貼滿標籤的外衣,我看見的是她純淨卻豐富的靈魂。
.
這也不禁令我開始好奇,當我忙著爬過自己生命裡高山的那些歲月之中,她發生了些什麼事?
於是,去年找了她的書《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來看,這不是一本關於溝通技巧的書,而是用她自己生命的經歷堆疊,通過不斷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最終能把說話變成進入他人心裡的一種療愈方式。
與其說我有特別印象深刻的內容,不如說這本書充滿溫暖人心的能量,明明許多觀點都是這幾年接觸許多靈性書籍,我也反覆思量過的,可是藉由曾寶儀的呈現,卻常常令我鼻酸,莫名有種被激勵的感動。
就好像重要的根本不是文字寫了些什麼,這本書賣的不是知識也不是故事,而是她自帶的一股能量,一種對生命探索的熱情,透過書這個媒介傳遞出來。
奇妙的是,我這樣的心聲彷彿被聽見了,竟然在她的新書《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中寫了出來,她在書中提到,「人有自己的頻率,書也有作者帶來的頻率」。
我想,宇宙總是會安排我們當下需要的能量,在適合的時機來到眼前。
.
而在看《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的後半部時,我似乎明白了為何我會被這樣的頻率吸引了。
她說即使身處於單親家庭,縱使是隔代教養,這些看似叛逆的必備條件下,她在青春叛逆期的叛逆行徑也就維持一週,因為她那時就明白了,「我為我的人生負全責」的道理,這是她的人生,應該自己決定怎麼過。
雖然原生家庭的課題一直影響著她,但她仍舊知道自己握有選擇,可以選擇影響的程度。
讀到這一段時,我尤其感同身受,只是我這份領悟來得比她晚的多,直到成人後面臨前夫外遇離婚,我才在一次與朋友的對話中,恍然大悟的理解到,帶領我一路過關斬將,而不聚焦於怨天尤人的原因,就是那一個信念:「這是我的人生,比一切是非對錯都重要。」
真的不是我有多麼偉大的胸襟,可以如此迅速的原諒一切,也不是因為母愛如此驚人,可以為了孩子放下一切,單純就只是我對於想決定人生活成什麼樣子的那份渴望大過於一切吧!
我無法決定別人怎麼看我,但我可以決定我如何看待自己。
因此我不曾把自己當作一個婚姻失敗的婦女,反而把這樣的經歷當成邁向幸福人生的跳板,讓我更加靠近真實自己,得以找回圓滿自己的那份內在力量。
.
「你與奇蹟之間的距離只差相信。」
這是我整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曾寶儀訪問《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的作者時,作者對於自己有過的瀕死經驗不認為是奇蹟,因為她認為奇蹟不是只發生在自己身上,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唯一的差別就是「相信」。
阻礙我們的從來就不是這個世界或是其他人,而是我們自己的不相信,我們沒有願意相信自己想要的會真實發生,當然奇蹟就不會到來。
前兩年,我在靜心的過程中收到內在的訊息,常常會出現奇蹟兩個字,彷彿是叫我耐心等待及相信,奇蹟將至。
因此,我對這樣一句話特別有感。
而我也逐漸感受到,所謂的奇蹟只需要我們願意打開心中的眼睛,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時,便會發現奇蹟無所不在。
事實上,每一天我們能醒來打開雙眼就是奇蹟,每一次的呼吸也都是奇蹟,每一個能給所愛之人的擁抱也是奇蹟。
生命就是奇蹟的加總。
.
另外有一段我也非常有共鳴,書裡寫到某次的峇里島渡假,在海邊欣賞夕陽時遇到雲朵變化萬千的美景,讓她在那一刻大哭領悟到這是老天捎來的訊息:「其實妳很好,我們都很愛妳。」
自此之後,她感受到有一股更大的力量在看顧著她,她並不孤單,也不需要世俗的認同和讚美。
療愈其實可以不花任何一毛錢,大地與自然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等著我們看見。
這幾年我也常常有這種體驗,去接孩子的路上,猛然抬頭看見夕陽時,會覺得幸福到令人泛淚,感受到一股被照耀的恩典;或是陪著孩子野餐時,一陣風吹來,會感動於這就是生命中的美好;又或者在家靜心時,聽見窗外的雨聲,突然就會意識到每一滴雨水都是宇宙帶來的愛。
當我開始願意留在每一個當下用心感受時,我發現滿足不再來自於物質或是外在的一切,光是流經身邊的任何存在都有想像不到的美好,有時候甚至會令人想不起過去任何一刻勝過當下體驗到的。
.
我想曾寶儀會寫這本書,不是為了得到眾人的讚美,成為千古流傳的名作,就只是單純的藉由分享自己生命的同時再一次的療癒自己,並且為他人生命開啟一個新的可能,擺脫世俗成就,綻放真實自我的那個可能吧!
如果你也想成為自己,或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不妨讀一讀此書,感受一下她想傳遞給世界的那份愛吧!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映一個月口碑持續延燒,感人至極的真實故事改編!
🎵為什麼片名中間要有空格?一定要聽見歌,才能唱嗎?
🎵方雅各原來是馬彼得?部落長老的智慧?齊柏林鏡頭下最感人的一幕?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故事敘述一個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和一個短暫停留的流浪教師,帶領著一群不懂合唱的原住民孩子,在三個月的密集訓練下,試圖在合唱比賽中拿回大獎,以此來挽救即將被廢校的部落小學。
你聽過拍手歌嗎?)事實上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就是將拍手歌發揚光大的馬彼得校長(Bukut Tasvaluan),以及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故事喔!
所以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將會分享片中主要角色教會我們的事,並且分享背後的真實人物,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好作品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聽見歌再唱
#ListenBeforeYouSing
#馬志翔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伍佰 Wu Bai & China Blu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最發燒的金曲,跨越世代24年的感動!!!
不管你是“歌手”還是“樂隊的夏天”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粉條真正“想見你”的只有一人,就是《透南風》的伍佰!!!
《伍佰&China Blue透南風演唱會影音全紀錄》
🎧數位收聽與實體收藏:https://umg.lnk.to/WubaiTNF
📀實體收藏:2CD+2DVD+【濃烈情感故事書】
📀實體收藏:2CD+1BD+【濃烈情感故事書】
🤘跨越世代的真實感動 吹著反潮南風的驚奇之夜
🤘演唱會概念源自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釘子花】
🤘總導演伍佰恣意揮灑 打造一齣詩意搖滾舞台劇
🤘孕育濃烈情感的海島人文 故事書中深層解密
寬大遼闊的舞台上,一株巨大的木麻黃在落日餘暉中隨風搖曳,在沙沙的海浪聲包圍下,舞者緩慢步入舞台,隨著〈東石〉的前奏響起,這場台灣限定演唱會《透南風》就此展開⋯⋯
《透南風演唱會》有別於一般流行、搖滾演唱會的既定模式,它的中心概念來自於2017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的【釘子花】,搖滾樂融入Afrobeat,與充滿詩意的台語文一起搖擺舞動。極大又極簡的舞台設計,以木麻黃與海分別作為上下半場主要意象,藉此呈現孕育出濃烈情感的海島人文:喧囂寧靜,詼諧霸氣,親暱爽快、煞氣浪漫....,伍佰& China Blue與舞者、銅管樂手、打擊樂手、DJ共同演出的這一齣搖滾“舞台劇”,所有的元素像萬縷絲,逐步將現場所有的人在無形中緊緊地纏在一起。身為總導演的伍佰,為了這絕無僅有的台灣限定演唱會,恣意地揮灑(以伍佰的說法是“為所欲為”),把想要的東西一個一個全都搬上舞台。在隨專輯附贈的【濃烈情感故事書】中有更多精彩的揭密,讓歌迷可以按圖索驥去發掘這一場演出更深層的一面。
這場海味十足的盛宴,以CD+DVD或CD+BD兩種包裝完整呈現在《透南風演唱會影音全紀錄》。而72頁的特典【濃烈情感故事書】中,伍佰以總導演之姿細述《透南風演唱會》從無到有的點滴,絕對必須字句拜讀。另搭配萬分精彩的“劇照”數十幀,讓這本故事書不只是一個附錄,而是《透南風演唱會》畫龍點睛的超完美句點。
#伍佰ChinaBlue #透南風演唱會 #伍佰出道30週年
-
【伍佰 & China Blue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pse.is/HV2ZC
【伍佰 Wu Bai Facebook】►https://www.fb.com/wubaiclub
-
〈Last Dance〉
詞曲:伍佰
所以暫時將妳眼睛閉了起來
黑暗之中飄浮我的期待
平靜臉孔映著繽紛色彩
讓人好不疼愛
妳可以隨著我的步伐輕輕柔柔的踩
將美麗的回憶慢慢重來
突然之間浪漫無法釋懷
明天我要離開
妳給的愛 無助的等待
是否我一個人走
想聽見妳的挽留
春風秋雨飄飄落落只為寂寞
妳給的愛 甜美的傷害
深深的鎖住了我
隱藏不住的脆弱
氾濫河水將我沖向妳的心頭 不停流
所以暫時將妳眼睛閉了起來
可以慢慢滑進我的心懷
舞池中的人群漸漸散開
應該就是現在
妳給的愛 無助的等待
是否我一個人走
想聽見妳的挽留
春風秋雨飄飄落落只為寂寞
妳給的愛 甜美的傷害
想問問妳的心中
不願面對的不懂
明天之後不知道面前的妳是否依然愛我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曹楊 Yo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tream and download 機場 : https://cy.lnk.to/TillWeMeetAgain
機場,是我們愛情的句點 也是我不在你未來的起點
曹楊2020最揪心單曲《機場》
以獨特「揪心聲音演技」上演「機場分手」劇
在2020年4月推出個人創作單曲「微光」之後,MV上線YouTube不到兩週隨即突破百萬次觀看,不到一個月就已累積超過150萬次的點閱率,獲得極大的迴響。藉由詮釋自己的創作,讓大家更了解曹楊,在靦腆羞澀的帥氣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與人相處時柔軟、與夢想拼搏時堅毅、與音樂演繹時專注的心;時隔一個月再推出第二首單曲「機場」,曹楊以獨特的「揪心聲音演技」上演一場愛情別離,歌詞描述一對交往多年的情侶,因為女孩即將遠赴重洋追求自己的夢想,男孩只能在機場送別,各自走向自己的未來;一首歌的愛情情節,場景從兩人相處的小窩、電影院、機場、到分隔兩地的時空,無論是故事情節轉折與演唱音域,跨度都非常大,但是曹楊用獨特的「揪心演技式唱腔」,唱出這一場愛情的悲歡離合,讓人感受到除了他的音樂劇專業之外,更深層的體會到他想傳達的歌詞意境及內在情緒;「機場」這首歌聽起來或詞意上看起來是離別、是憂傷的,但是對於曹楊來說,機場這首歌卻是說著:「眼前的分別,雖然是充滿不捨與難過,但是分開後的各自前進,都是為了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終將會以更好的姿態重逢、或是遇上更美好的未來!」
「機場」由師兄葉懷佩為曹楊量身打造,想傳達的主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經歷,那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我們會面臨分離,必須勇敢離開熟悉的環境、舒適圈、或是一段放心不下的情感,獨自一人隻身前進、努力成長,再進化成更好的自己;對應到曹楊自身的狀態,從音樂學校畢業、爭取到「不能說的秘密」音樂劇演出、簽約進入唱片公司、發行個人音樂作品… 這一切,都是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狀態,在愛情故事的表面下,我們所聽見的,或許是屬於曹楊自己內心的「機場」,那個要勇敢跟過往告別的自己,送走過去,迎接未來!
「機場」的MV邀請了繪製周杰倫「等你下課」動畫版MV的動畫師,以寫實都會的漫畫風格呈現,MV男主角的形象就是根據曹楊本人模樣來描繪而成的,讓曹楊就像是走出漫畫的真實人物一般;MV完美呈現出了歌詞裡動人的愛情故事,也還原出機場的人來人往、短暫停留、總讓人感傷,卻也充滿希望的場景;在全球防疫時期的此刻聽見這首「機場」,更令人感受到「前進」與「飛翔」的渴望,原來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獲得的,然而每個人都需要更珍惜生命的每個當下,不管道別或重逢,我們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來!
《機場》
曲/葉懷佩 詞/唐小奕
兜兜轉轉的行李箱
人來人往的那機場
三年前的今天
你哭著說 不想去遠方
沒來得及看完的電影
票根還在桌上
延誤的劇情 凌晨的廣場
原諒我沒活出人樣
淘汰的結局 腳步的徬徨
想問未來到底想 怎樣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一別是不是兩寬
各生到底歡喜還是悲傷
耳機裡循環播放
是誰翻唱著 紙短情長
久沒更新的照片牆
一切還是當年模樣
錢包裡的合照
你笑著說 不想換一張
三年復三年的惆悵
韶華不負淚濕裳
延誤的劇情 凌晨的廣場
原諒我沒活出人樣
淘汰的結局 腳步的徬徨
想問未來到底想 怎樣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一別是不是兩寬
各生到底歡喜還是悲傷
耳機裡循環播放
是誰翻唱著 紙短情長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轉身入閘的徜徉
是否要昨天今天都埋葬
明天才不是奢望
記得別辜負 這次遠航
--
MV插畫繪製:蔡維杰
MV動畫製作:異能數位影像
製作人Producer:葉懷佩 Andrew
編曲Music Arrangement:周菲比 Phebe Chou
吉他Guitar:歐冠廷
吉他錄音室Guitar Recording Studio:玩痛研究室
弦樂Strings:北京乐队 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小提琴Violin:庞阔 张浩 刘潇 崔方晗 殷玥 倪冰雪 杨爽 高言 崔晓雷 徐航
中提琴Viola:毕芳 米巍 陈欣欣
大提琴Cello:孙艺 王瑶 贺虓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葉懷佩Andrew
配唱錄音師Vocal Recording Engineer:吳逸玲Lily Wu
配唱錄音室Vocal Recording Studio:JVR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宋星凱Sean M. Sinclair
混音錄音室Mixing Studio:北極光錄音室 NLM Studios / ff Studio
母帶後製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陳陸泰aTai
母帶後製處理混音室Mastering Studio:原艾音樂Mugwort Music
◆ 來電答鈴/手機鈴聲 Ring Back Tone / Ring Tone ◆
中華電信: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6464
遠傳電信: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 095058
台灣之星: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3139
◆ 關注 曹楊 Young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oung.cy121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oung.cy1211
微博 Weibo: https://www.weibo.com/u/6088257243
#曹楊Young #ツァオヤーン #조양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陳子瑜左楠最優質新人- 《聽見歌再唱》與真實版的高雄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改編自真人真事、馬彼得校長於南投服務期間創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聽見歌再唱》,敘述偏鄉原民學生藉由音樂,不僅團結了部落,更讓小朋友們以自己 ... ... <看更多>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 公私立幼兒園543 - morePTT 的推薦與評價
看完《聽見歌再唱》(Listenbeforeyousing)結局,千萬別急著離場,因為片尾有馬志翔飾演方雅各一角的本尊馬彼得和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在各地表演的精彩照片, ...,2021 ... ... <看更多>
聽見歌再唱真實故事 在 [好雷] 評《聽見歌再唱》企劃,何以成功大賣-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臉書貼文版:https://bit.ly/3e6pR6F
※ 本文有雷、有提到結局喔
※ 【前言】
我喜歡《聽見歌 再唱》。企劃來論,是部出色聰明的作品,罕見在國片市場打到家庭客。
以下主要談背景、劇情、演員、觀眾群等面向。並非全然正評、惡意負評。
※▍創作背景
《聽見歌 再唱》在宣傳文案主打籌備12年,這很「取巧」,並非謊話;而是拉抬聲量的
話術。為何要從12年計算?起因導演楊智麟至 2007 年擔任志工導演,隨行赴泰國拍攝
Bukut Tasvaluan(馬彼得)校長領軍的東埔國小合唱團,目的是藉由紀錄片去promo將成
立的原聲音樂學校的募款籌資。
這次泰國紀實因導演兼任合唱團經理無瑕拍攝,以至於大失敗;卻獲得契機,他在後續唱
片錄製拍攝花絮時,攝製出紀錄片《唱歌吧》,讓臺灣大眾在金穗獎、公益放映、講座放
映看到這群原民小朋友。這部代表性的紀錄片,幾乎是《聽見歌 再唱》的原型。
緊接著拍攝合唱團訓練至比賽的《不只唱歌吧》。這之後導演赴中國發展,拍攝商業廣告
、短片,中間雖然有部分有討論、劇本創作,但《聽見歌 再唱》(原名《聽見歌在唱》)
大致是2014年才正式啟動。
因此我認為主打 12 年是唬人話術。不過,咱們臺灣人就是容易被感動,看到人家努力這
麼久,就是會「哇~好厲害~」,以至淪為行銷、提案慣用手法。
不買單 12 年數字是一回事,但我不認同有論者批評導演的漢人身份。導演2007在泰國做
牛做馬當經理,後續十多年每趟近三小時車程去拍攝 Bukut Tasvaluan 校長與小朋友,
他做的遠比得到的聲量、酬勞還多,不該「他是漢人,不是原住民」被斷然抹滅。
另一方面《聽見歌 再唱》並非醜化或強化原住民唱歌之形象。
倘若你認真去了解原聲,會知道 Bukut Tasvaluan 籌組合唱團有兩大要求:
一來是要寫功課、二來準時練唱,並安排小朋友學習母語與團體生活。
真實合唱團更不會像電影急就章趕著去比賽,所有合唱團都是第二年才去比賽,因為校長
不希望學生是被比賽逼著練歌。以及不若電影一開始選擇《知足》,校長每次自選曲堅持
都要唱布農族歌。這些背景也許因為電影編排稀釋或變更,但不應該去質疑背後理念。
以企劃故事提案來論,經歷是楊智麟的武器。符合當今風潮追求的「正確」與「感動」,
又是導演親眼見親耳聞,在臺灣「創作故事都要跟創作者本身有關」的「陋習」下
(尤其是創投提案界),這種耗費時間、心力與被攝者長期相處的羈絆,往往都叫未經歷
者(觀眾)佩服。不也難怪《唱歌吧》獲金穗首獎、《聽見歌 再唱》獲長片輔導金1380萬
元新台幣。
儘管我認為楊智麟單就導演一職,場面調度、演員導戲、作品剪輯等等技術來論,遠不及
臺灣多數電影導演,但他用「真」、「誠懇」去補足。也難怪無論Bukut Tasvaluan或台
灣原聲教育協會皆信任他,認定其是拍攝劇情版的唯一人選。
※▍劇情架構:典型音樂電影公式
《聽見歌 再唱》的敘事類型在歐美挺常見,相似電影作品有《修女也瘋狂》
(Sister Act, 1992) 、《搖滾教室》(School of Rock, 2003)、《放牛班的春天》
(The Choir, 2004)、《歌喉讚》(Pitch Perfect, 2012)等等,影集最有名則是
《歡樂合唱團》(Glee, 2019),劇情走向不乏一群初心者、烏合之眾,齊心合作面對挑
戰,結尾作出完美表演。在音樂教育盛行的歐美環境,這類型佔據一席市場。臺灣最負盛
名屬永遠的票房冠軍《海角七号》(2008)。近年亦作品試圖挑戰,如《你的情歌》
(2020),無奈成績普普。
依《修女也瘋狂》檢視《聽見歌 再唱》確實吻合。《修》片劇情開場是琥碧戈珀飾演的
假修女闖入教會,《聽見歌》則是黃韻芬(陳嘉樺飾)登場,皆為A人物於陌生B環境登場
。中段《修》片是假修女訓練眾修女唱歌、克服種種挑戰終於成功,《聽見歌》則是黃韻
芬與方雅各(馬志翔飾)合作下訓練原民小朋友演唱天籟。結尾則是最大挑戰後的完美演
唱,《修》片眾人拯救被綁票的假修女、《聽見歌》則是克服土石流阻礙。
依此觀之,《聽見歌 再唱》確實借鏡好萊塢經典電影三幕劇公式。
融和至臺灣血肉,成功創作出在地化共鳴,果真票房開花結果。
※ ▍演員:相輔相成
單就男女主角來論我認為《聽見歌 再唱》選得漂亮。
男主角方雅各部分,馬志翔的原住民身份與體態,就演技部分確為首選,成功演繹中眾人
想像中直男體育老師,無論是軍事化口令或是直男熱衷的自以為幽默語氣,這部分馬志翔
內化吸收並且轉化,在輕喜劇基底故事下是成立的。
反觀陳嘉樺飾演的黃韻芬,我直搖頭。
或許既往有太多主持、電視劇或笑鬧喜劇經驗,以至於她全片鏡頭表演的情緒太綜藝感,
與所有人在不同頻率,格格不入。另外,不確定是 Ella 太天生麗質或形象要求,從頭到
尾妝容都完美到不行。這到底是要凸顯她都市人的刻板印象,或是合約規定不能太素顏,
我不明白,但在故事裡不合理。其他不合時宜的演技更別說,無論是飛鼠腸或結尾怪手段
落,說起來只有「尷尬」。
不過我肯認選擇Ella陳嘉樺擔任女主角。
一來 Ella 知名度高,是全片最紅的演藝明星遠高過馬智翔與導演,以行銷來論她自帶新
聞版面、宣傳效益、報稿亦容易吸引娛樂線記者撰文報導,能讓一般社會大眾接觸、認識
到這部電影。更遑論她的熱血與好人緣,帶動多少演藝明星發文或互動支持電影。
二來是Ella的形象與《聽見歌 再唱》契合,她的真誠足以彌補總總缺點。
從失言事件來看,Ella快速且誠懇的道歉,更是近年臺灣炎上公關戰的頂標模範,以她的
高度願意放下臉低頭認錯,佩服再佩服。(臺灣政治人物請多學學)
這些優點以「商業電影」為前提來討論,皆是利大於弊。
綜合來說,馬志翔的演技與身份、陳嘉樺的形象與名氣,
彼此相互結合,創造《聽見歌 再唱》的成功。
※ ▍觀眾組成:家庭客
《聽見歌 再唱》真的很猛。我是上映第二週時進戲院購票觀賞,第一時間今日秀泰僅剩
零星座位,我只好跑到京站威秀。京站威秀同樣賣到剩第一排!
我進場時就看到約十組的家庭客。
家庭客一直電影業者最想賺的錢,兒童加父母一次就至少三張門票起跳,直接完封情侶約
會或是單獨客。兒童又坐不住,喜歡在戲院買飲料與爆米花,消費額再賺一波。
家庭客通常都是動畫片,如迪士尼、皮克斯主攻的客群,卻是國片市場很難打到的客群。
以臺灣國片票房前十名來論,很少兒童會熱愛的片,頂多《海角七号》、《陣頭》、《總
鋪師》擦到一點邊,卻也不是專for兒童。
我建議批評者可以特別去電影院觀察兒童反應。
他們確實萬分雀躍,無論是開場潑尿笑到捧腹,或是投入電影時劇情轉頭問父母為什麼。
老實說,我好久沒在臺灣電影看這麼多低年齡觀眾,能拍攝出一部低年齡觀眾喜愛,且父
母願意購票進場的電影。《聽見歌 再唱》值得稱讚。
家庭客為主體的觀眾結構亦可以票房觀察。
以 4/26 禮拜一全台單日票房舉例,《聽見歌 再唱》是162.7 萬,較禮拜天跌幅 77.8%,
《名偵探柯南》,較禮拜天跌幅 84.0%,反觀奧斯卡得獎片《父親》跌幅 41.0%、《遊牧
人生》則逆勢漲 64.9%。前兩部都是家庭客為主的電影,顯示週末假日家庭出遊才會進場
;反觀後者以文青、藝術電影觀眾為主體,不受限週末才揪團看片。
這樣都證明《聽見歌 再唱》命中家庭客。
臺灣電影並非缺乏兒童為主體的電影,如《太陽的孩子》(2015)、《只要我長大》
(2016)、《只有大海知道》(2018)皆為原住民兒童主題的電影,卻不若《聽見歌 再唱》
票房大賣,無非是《聽見歌》向商業靠攏,簡化複雜的社會議題、加入大量勵志與搞笑段
落方便觀眾入口。因此票房口碑才會相對突出。
※ ▍缺點:藝術性與社會目的
我並非《聽見歌 再唱》腦粉,仍希望客觀評析《聽見歌 再唱》,以下的是醜話。
《聽見歌 再唱》簡單而言,太過簡化所有議題,前述《太陽的孩子》、《只要我長大》
、《只有大海知道》三部電影,皆有強化的議題性與社會議題;
然而在《聽見歌》則擦邊帶過流浪教師、偏鄉資源、隔代教養、原民生活情況等議題,
沒有進一步申論。
以商業來說是必要的,基本上臺灣觀眾看電影無腦直觀、以娛樂性為最主要目的。去比較
多數賣座電影,就知道「簡單」是王道。
儘管楊智麟與 Bukut Tasvaluan 交流十多年熟稔原民文化,但《聽見歌 再唱》仍存在漢
人意識,例如點名選擇漢名而非族名、亦或考量國語歌才能牽動多數觀眾感動,選擇五月
天《知足》作為宣傳主打與前期比賽歌曲。(明明可以選擇原民歌手的國語歌)這部分是
在預告亦被強調的,這都可以見識到為了創造共感與多數(漢人)觀眾認可,《聽見歌
再唱》做出取捨,沒有堅守住完整的原民元素。
再來是方雅各一角的絕對正確。方雅各原型即為 Bukut Tasvaluan(馬彼得)校長,
考量到連結本人形象,這角色完美沒有任何人性缺陷,僅止過度熱血、不懂五線譜而已。
以劇本學來論,主角不能夠太完美,本片卻完美到刻意。常見劇情發展來論,方雅各與黃
韻芬兩角通常會有些微愛情元素火花,例如《志氣》,《聽見歌》卻刻意堅守。
不知道是原型人物堅持或宗教背景使然,純同事情感下,以致於滿多段對手戲頗尷尬。例
如結尾怪手戲,都以為黃韻芬要告白了結果卻是...。這部分去對照《修女也瘋狂》、
《歡樂合唱團》或是《海角七号》去對照,看得出本片刻意迴避。
究竟電影到底該沒有藝術性與社會目的,或僅為「商品」只求觀眾進場買單,
這或許是可以深思。
※ ▍結語
綜觀來說,《聽見歌 再唱》以企劃性來說是臺灣電影良作,罕見吸引到家庭客。
不也難怪上映三週票房突破5000萬,吸引許多企業與學校包場支持。
在笑與感動之後,看到這些議題,我們或許要思考更多,
而不是只留在「懂得笑就不會恨」。
--
歡迎加入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67.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9926185.A.460.html
※ 編輯: bradcool (114.45.67.142 臺灣), 05/02/2021 11:30: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