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之旅🎈
母親節活動開跑🎉
優惠折扣碼:Dong
(記得第一個字母是大寫哦)
皮膚保養? 從清潔開始!!
否則你擦再昂貴的保養品也是徒勞無功💦
從國中就開始很愛保養的我,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抓到保養的重點,
去美妝用品店買過各類保養品,花了不少千元大鈔,
膚況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感覺粉刺變多,
直到慢慢累積了一些保養知識(當了不少年的白老鼠),
才知道保養的第一道程序,就是清潔!!
很多朋友都說我皮膚保養得很好,
(我之前不走白皙路線,是健康自然色系女孩),
其實抓到重點,把清潔做到好,膚況就會開始變好!!
我個人的洗手台其實有各種洗面皂跟洗面乳~
VOYAGE的光采無瑕皂它不只是洗臉,還能洗掉問題肌,
偷偷說..其實剛開始看到無瑕皂的價格時還蠻驚訝,
心想~哇!這是什麼皂?居然不便宜耶XD(小小聲說)
但因為我也是保養過來人,知道一分錢一分貨,
很多時候真的不能先入為主...哈哈哈XD
光采無瑕皂它主打的是幫助我們的肌膚做到深層清潔,
一般的洗面乳通常只能做到淺層清潔,有用過的朋友就懂我在說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平價洗面乳..感受應該都是大同小異吧~
分享我的使用心得是,很像奶蓋茶的上面那層厚厚濃密的奶蓋,
而且只要搓一下下就會產生出很多綿密的泡沫~
洗完後真的會覺得~毛!孔!在!呼!吸!
然後再去擦上保養品時,才不會覺得好像都只是抹在表層~
用過才知道,母親節推出的特別優惠價格~
我個人覺得這款肥皂媽媽們也會喜歡~(買來送媽媽)
如果你們想改善粉刺問題,
咚咚建議可以先從以下這幾點開始實踐哦~
1.選擇能夠有效深層洗掉髒汙的潔顏品
2.確實保濕工作
3.改善生活習慣(運動、睡眠、飲食)
祝福大家都能讓皮膚光滑透亮~水嫩又緊實!!
HAPPY MOTHER’S DAY
方案一:
VOYAGE 光采無瑕皂「買1送4」
❶買大送小
❷無印良品起泡網
❸免運費
❹結帳輸入專屬折扣碼Dong,立馬再享50$現金折抵
原價:1,868$,團購組合價:1,380$
🛒立即購買:https://www.skinvoyageinc.com/categories/shopping
方案二:(適合用量大的家庭用戶)
VOYAGE 光采無瑕皂精裝版4入組贈送:
❶隨行版x6
❷無印良品起泡網x4
❸免運費
❹輸入折扣碼Dong 現折50$
原價:7,620$,團購組合價:5,340$
🛒立即購買:https://www.skinvoyageinc.com/categories/shopping
肥皂抓老鼠 在 Cassie Chung - 我的居家生活与料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生活发现小分享 ❤
不是业配,这是连赞助人也不知道的分享。
之前的业配分享后赞助人回复讯息回复到又喜又慌,她说三更半夜都还有人在对神奇布感兴趣。
我听了好好笑,所以这里分享个小发现,
让赞助人继续回复到“忘我”境界。就是要乱她。
乡村生活免不了蚊虫叮咬。我对什么蜈蚣蜘蛛蚊子是没在怕的,但是唯一最痛苦的就是被虱子咬。自然界就是免不了这些,尤其我是那种喜欢待在屋后接触花草树木,搬砖挖土的村姑。
被虱子咬过最糟糕的一次是在身体,那时因为扛材,挖土,还抱紧山鸡玩耍。结果.....
痛还好,但就是又红肿又痒,会让人很抓狂。我没搽药,因为我就是个不喜欢搽药顽固老娘。就这样痛苦了一个多月,肿是消了但就是一碰到被咬部分就是会疯狂痒。(现在想起都想翻桌)
上个星期,种完花,搬完土,还坐在草地上呆了很久。之后就糟糕了,发现手臂又痛又痒,四个被咬红肿伤口🙄🙄🙄。我当下很生气那位咬我的“凶手”。但后来想到赞助人给的Norwex Bathing Cloth, 反正对这些高科技都有一定的怀疑,所以又亲身投入白老鼠行列当中。
冲凉时布块不必沾肥皂,就直接用Norwex Bathing Cloth 往伤口擦擦擦,擦擦擦,再擦擦擦。
第一天👉红肿还有,没碰都痒到想骂脏话
第二天👉红肿还有,不太痒了,但千万别碰它,一触即痒。
第三天👉红肿减少,不太痒了,还是别碰它的好,不然又想翻桌了。
第四天👉红减退,肿没了,还是不可碰它,不然又痒了。
第五天👉被咬处完全变平,被咬痕迹明显浮现,周边不痒但伤口痒。
第六天👉看图,恢复中...
之前的经验没擦药,抓到破,痛苦一个多月才好。
这一次也没擦药,用NORWEX Bathing Cloth擦擦擦,擦擦擦,一个星期痛苦全消。这个牌子的产品又再次吓了我一跳!
同样的,那些让人下巴掉地上的什么惊人科学验证我真的懒的写。我只分享自己的用后日常。有兴趣真的不要找我,找负责人吼:
麻烦联系以下这两位非常有耐心和亲切的负责人:
☎️KENG LIAN: +60127079090 (只说英文 / English Only)
☎️LEE LEE: +60137200188 (只说华语 / Chinese Only)
也欢迎你游览负责人的网页:
https://kenglian.norwex.my/en_MY/
肥皂抓老鼠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聊聊小蘭花的高敏感特質:「對事物的感受特別深刻」讓他既浮誇又失控,「快樂」的小蘭花更需要家長強壯的內心力量】
撰文・安 / 繪圖・傑克
在高敏感量表當中,有一個項目是「#對事物的感受特別深刻」。老實說,在蕃茄三歲的當時,我們雖然直覺上認為相當符合,但是真的要我們舉例的話,大概只說得出「愛哭」或者是「很容易覺得被指責」,直到現在蕃茄的表達能力跟情緒辨別能力都發展得更完整,有能力說出更多想法,我們才對「感受特別深刻」這件事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廢話不多說,舉個例子。
昨天睡前的故事時間,蕃茄要爸爸用「水壺喝水」這件事編一個故事給他聽。時間很晚了懶得動腦,傑克就套用「金髮女孩跟三隻小熊」的架構再掰出一個新故事:
「小熊跟爸爸媽媽出去散步,帶了水壺一起去。走到一半好渴喔,小熊坐下來咕嚕咕嚕喝了一些水。這時候爸爸催他:『小熊,我們要繼續走了唷!』小熊急著追上爸爸媽媽,水壺就放在地上忘記了。過一陣子,金髮女孩來到這附近採蘑菇,採著採著覺得口渴。『怎麼辦,我忘記帶水壺了!』沒想到低頭一看,地上居然剛好有個粉色的水壺,真是太好了,就大口大口喝光光了。後來,發現水壺不見了的小熊回來了,看到水壺還在,好開心!可是拿起來發現,水怎麼被喝光了?小熊覺得很難過,爸爸媽媽安慰他說沒關係,下次記得把水壺帶好就好。最後三個人一起回家了。」
講完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蕃茄跟爸爸親親說晚安,傑克走出房間把門關上,真是太好了一天又過去了,走到客廳倒在沙發上準備放空。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遠方又傳出小聲的:「爸爸?爸爸?」
傑克走回去打開門。
「爸爸?這些都是小熊真的發生過的事情嗎?」蕃茄在黑暗中小聲地問,傑克覺得很好笑,故意說:「是啊,都是真的發生過的唷。」結果蕃茄居然開始出現鼻音:「為什麼都是發生在小熊身上?這樣他很可憐啊~~~」接著就泣不成聲。
救命啊Orz
爸爸慌忙說了一堆有的沒的:「他來我們家以後很開心啊~~」,「我們會保護他的嘛~」,「而且你每天都分他給他吃各種不一樣的東西他都說很喜歡啊~~」安撫了好一陣子,才終於讓心疼小熊的蕃茄放心睡覺。
我時常在想,林黛玉還只是「葬花」,如果今天是蕃茄,他大概會幫每一片花瓣取上名字,各唱一首歌送別,然後入土的時候再給他們一片一條小棉被禦寒吧。
總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說每一個發生的事件,就像是一滴落水的露珠,在我們的心湖上掀起一陣漣漪的話,高敏感兒的內心應該是 #被空投一顆炸彈下去吧XD 因為他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情,他連自己周遭的其他人,甚至是物品,傢俱這些東西的想法都一起涵蓋進去了。而反映出來的表現,在大人眼中就會是各種形式的「失控」,因為 #那些大人認定的合宜舉止,#根本不足以讓他表達他內心豐富的感受,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一樣。
當蕃茄更小,我們還在日本的時候,時常在電車上看見穿著制服的幼稚園小童,端正地坐著,輕聲細語跟爸媽說話,連嬉笑都只輕輕地牽動嘴角的線條。對照現在成長到差不多年齡的蕃茄:
🍅在公車上一首接一首高歌整整三十分鐘的車程;
🍅去公園跟每一朵小白花打招呼取名字,還幫他們澆水撐傘擋風;
🍅在捷運上抓著欄杆扭屁股跳鋼管;
🍅吃到愛吃的食物在餐廳當場站上椅子跳舞;
🍅吃每一口東西都要知會腸道裡消化食物的工人:「吃蘑菇的工人,快點來領便當!!」
🍅刷牙之前會先跟細菌喊話:「髒東西!等一下就要把你們沖下去了啦!!」
🍅突然興起就放起音樂跳上沙發擺動,不同的音樂還會有不同節奏的舞步;
🍅畫圖畫到開心就順便把自己的臉也亂畫一通,順便幫指甲手臂也塗上各種顏色;
🍅拉個屎要跟廁所裡面的「肥皂超人、牙刷超人、小梨(洗髮精)、小櫃(櫥櫃)、阿亮(窗戶)還有蓮蓬頭愛沖水」都打過招呼;
🍅每一隻布偶都有名字、性別、年齡,每天依照各自不同的作息帶他們午睡;
🍅電視上的老鼠沒有發現貓咪在後面要吃他,就尖叫要把這一段跳過;
🍅只要一感覺自己被糾正,就立刻動手,或是大聲頂嘴;
🍅在興頭上的事情被打斷,不抓狂一陣表示抗議不罷休⋯⋯
以上的全部,原來都是他「#對事物感受深刻」的特質在「作祟」。
我搜尋過網路上的文章,通常都著墨在高敏感兒的龜毛和難搞,但是對我自己來說,真正時常讓我不知所措的,是他快樂無比的時候。你看過哪本繪本,或是哪個教養專家告訴大家「#孩子表現快樂的時候要節制」的嗎?沒有。但是高敏感兒感覺一來就要行動,而且等級要和情緒同調,所以他吃飯想到什麼就奔去拿就衝去摸,開心起來就大呼小叫蹦蹦跳,一投入某個遊戲完全不理人,想引起他的注意還會被揮手擋掉,於是「沒規矩」、「沒禮貌」,「沒教養」、「不會叫人」、「太寵」、「家長沒在教」、「太放縱」等等的標籤隨時都會貼上來。
當這些指責一天到晚扔過來時,身為家長真的很難堅定相信「#孩子沒有錯」。但是,孩子真的沒有錯。孩子必須先學會在這些表達當中認識自己,然後再來慢慢學習調整在不同場合時的表達強度。
我的作法是,#暫時遠離那些眼中滿是質疑的人吧,無論他們跟你有多親近。多帶孩子去接觸山林,去人少的郊外,到他可以自在表現自己的地方。只有當你遠離那些批評的聲音,你才有機會真正看見孩子能夠充分表現自己時,那毫無陰影的美麗笑臉,你也才有機會嘗試給予最貼近自己個性的回應。當你真正看見過他那樣純粹的快樂,你才會真正理解自己想要守護的是什麼,你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在哪裡。把自己的內心安頓好之後,再回去跟不理解的人互動,如果覺得又快要看不見方向,再帶孩子回去不受打擾的聖地「休養」。
這樣來來回回之間,我們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教養方式和親子關係,也會對自己更有自信,更能在「#孩子的本質」和「#社會的期待」的拉扯當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