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這樣一位年輕的臨終關懷護士大津秀一。
他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1000例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一書。
別讓下面這些遺憾,變成了你的後悔。
第一個遺憾: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說:「人們臨終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這一輩子啊,太短了。」
有人削尖腦袋往上爬,有人辭官歸故鄉。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
人生有很多活法,千萬別被別人的價值觀「綁架」。不要把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當作是你想要的生活。
想談戀愛,現在就行動吧。
想學點什麼,現在就開始吧。
人生就像個旅行團,你已經加入了,不走完全程,豈不可惜?
第二個遺憾:沒有實現夢想。
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沒有實現。
「真正的後悔,其實不是因為沒有實現夢想,多半是責怪自己沒能盡100%的力量實現夢想。」
堅持夢想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一個沒有期限的夢想只是個夢,給夢想加一個「截止日期」,把它變成現實的目標,才更容易實現。
第三個遺憾: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輩子不做錯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便不肯殺生的佛家弟子,也難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隻螞蟻。
為了生存而做的無損原則的「壞事」是可以被原諒的。
與其背著罪惡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第四個遺憾: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現實生活中,感性的人總是嘲笑理性的人「活得太嚴肅」。
其實,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過、哭過、發洩過,生活也不會因此改變。
也許真要等臨終一刻才能明白,每天為之煩惱、痛苦、傷心、氣憤、達到忍耐極限的事,是多麼可笑和不值一提。
第五個遺憾: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虧,讓很多人不敢做個善良人。
其實,善良的人很少後悔,他們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給予他們的美好回報。
去幫助那些需要你的人。
「被人需要」的感覺遠比「索取」好得多。
第六個遺憾:過於相信自己。
我們都有過這樣自大自負,甚至唯我獨尊的時刻。認為自己不後悔做過的任何一件事。
這樣雖然看起來很積極,但卻顯得盲目。總有一些事,別人比你想的細致周到,多聽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第七個遺憾: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現在因為財產引發的家庭糾紛越來越多。其實,作為老人,一定要把處置財產當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時就規劃好。
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為錢物,傷了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第八個遺憾:沒有考慮過身後事。
這一點和處置財產很相似。
一個人活著,會留下很多印記。周圍的人和事,都會因為你的離開而變化。
提早規劃一下,不但可以讓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
別等走不動路、聽不懂話的時候,才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第九個遺憾:沒有回故鄉。
每人心裏都有一個地方被埋在最深處,卻一生不忘《這就是故鄉。》
很多人會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來等去,最後回家的只是一個骨灰罈。
有生之年,盡量每年都回家看看,聽聽鄉音、吃點美食。
這個在地理上讓你無法割捨的地方,也是你靈魂的一個居所。
第十個遺憾:沒有享受過美食。
你是否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
因為工作忙每頓飯都隨便打發,或是為了健康每天 只吃所謂的「營養」食物?
吃飯,不僅為了飽腹,它還滿足我們很多心理需求。
品嚐美食,也是一種很好的心靈治療。
還有就是,別放棄任何一個和家人吃飯的機會。
總有一天,這個飯桌上的人,都會慢慢消失。
第十一個遺憾: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在這個逐利的社會,工作、金錢、權勢成為成功的金標準。
很多人到老才後悔,那麼好的青春,怎麼都獻給工作了呢?
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這些事情不會讓你變富有,卻會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第十二個遺憾: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積存了很多旅行計畫卻沒有成行。
因為孩子太小、錢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離不開?
很多人都覺得,旅行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種奢侈品。
第十三個遺憾: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可能是你小學時最喜歡的老師,可能是你的初戀。
誰的生命都不能永恒,尤其是那些比你年長的人。
哪怕身在異地,也可以專門拜訪一下。
我們應該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這是日本茶道的用語,「一期」就是一生,「一會」就是一次相會。
說的是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不能重復,所以每一次的相會都變成了僅有的一次。
第十四個遺憾: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愛,也是人存活世間的證明。
我們經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愛,相愛的人卻被迫分開。
這是人生無常,但也怪很多人自己沒有努力。
愛應該是一種忠誠和無私的付出,一種勇敢而無畏的表達,這是我們作為人的權利,千萬不能只當兒戲。
第十五個遺憾: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很多人年輕時覺得婚姻可有可無,一個人更自在。
年紀大了卻開始後悔,沒有一個可以相互扶持的人。
雖然好姻緣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適的人千萬不要猶豫。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最合適」的人,「比較合適」的人也不會等你一輩子。
第十六個遺憾:沒有孩子。
現在很多人覺得,「我自己都還是孩子,怎麼養孩子呢?」
其實,為人父母,不僅是為了傳承血脈,也是一種「活過的證據」。
想想到了老年時兒孫滿堂的歡樂,年輕時養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麼呢?
第十七個遺憾:沒有看到孩子結婚。
有些子女認為「不結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沒有關係。
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自己兒女結婚。
婚姻確實是私事,但有時候,不結婚卻是件「自私」的事。
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努力了卻他們的遺憾吧。
第十八個遺憾:沒有注意身體健康。
年輕時,身體是可以最肆意揮霍的資本。熬夜、喝酒、抽煙…
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擁有它的時候往往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時候才發現,它是那麼的重要。
從現在開始,努力改掉一些壞習慣,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健康生活。
第十九個遺憾:沒有戒煙。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煙有關,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開始悔過沒及早戒煙。
很多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吸煙,覺得倒霉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克制慾望需要勇氣和付出,但你的付出會以「健康」這種方式再返還給你。
第二十個遺憾: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
我們怕得罪人,怕給別人添麻煩,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樣在無形中漠視了自己的真實意願。
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該說出你真實的想法。只要願意溝通,你會發現,事情比你想得簡單得多。
第二十一個遺憾: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活著,絕不僅僅是壽命的一個數字,而是你活的質量。
大津秀一碰到過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僅剩的三個月,分成了許多個周期,每個周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
哪怕只剩一天,都用來過最好的生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第二十二個遺憾: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
很多人覺得,留下房子、財產就是生存的證據,其實不對。
既然在這個世界上走過,總該有些精神食糧留給後人。
不管是工作、研究、學業上的成就,還是寫給親人、朋友的信,都是這樣的「證據」。
第二十三個遺憾:沒有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不代表輕視生命,而是以一種更理性的姿態活著。
中國人往往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歸途。
不用忌諱,更不用懼怕。
第二十四個遺憾:沒有信仰。
雖然很多人沒有信仰一樣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會更透徹懂得人生的意義。尤其在面對困苦、無助的時候,信仰更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治癒力量。
第二十五個遺憾: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彬彬有禮,對親密的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用好語言是人際交往的一門大學問,哪怕是親近的人,也不必靦腆,要常說「謝謝」、「對不起」和「我愛你」,這是為感情保溫的最好辦法。
看完以上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大家好好的省思,若生命只剩今天,自己會帶著多少的後悔離開?
#活在當下 #當下就是活著 #人生可以有遺憾但不要有後悔
#塔羅牌深層意識解讀聊癒 #人生方向指引
#前世今生靈魂旅程探索 #讀心聊心 #負面情緒釋放負面思想調整 #探索內在真實自我 #兒童寶寶心靈探索 #心靈創傷聊癒
#身心靈成長課程 #光的課程 #藝術治聊 #心靈講座
#一對一 #團體 #講座
肺癌第三期壽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浮塵之島》空汙紀錄片一
【全球每年因空汙死亡人數達七百萬人 21世紀浩劫不能輕忽 】
{內文}
空氣汙染是21世紀的環境浩劫,而臺灣也籠罩在危機之下,電力和科技給人們帶來經濟進步及便捷的生活,但是工業發展與都市化的過程卻製造了隱形的殺手。
(陳伶志/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這件事情不是事不關己,每個人都逃不掉
人們的生命安全正面臨威脅。
(黃瀞瑩/高雄小港區鳳鼻頭居民)
看到自己家是這樣就會覺得很難過
(溫琇文/肺腺癌癌友)
你不可能不呼吸啊,你可以說其他致癌物我們可以避開,但是空氣怎麼避
(詹長權/台大公衛學院院長)
四大空污病第一個病就是中風,第二個就是心肌梗塞,第三個就是肺癌,第四個就是慢性肺疾病
(葉光芃/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
超乎我們的想像,因為它細到全身沒辦法擋住
威脅可能來自電廠 工廠,城市裡的交通所產生的細懸浮微粒,而問題遠比想像中嚴重。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
PM2.5越高的城市的話,他壽命越短,每年肺癌死亡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一千人,大部分都不是抽菸者
而國民健康情況背後,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在臺灣,從小市民 醫生到企業與科學家,他們都在想辦法對抗空污,但他們能成功嗎?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我們的污染源基本上分四大類,一個是從中國大陸過來的叫境外污染,第二大類就是所謂的工廠,再過來就車輛最後就是所謂的逸散性 揚塵 燒香拜拜,跟民俗比較有關係的
來自工業區或電廠的廢氣稱為固定污染源,而城市中交通工具所產生的則稱為移動污染源,事實上,在臺灣無論是居住在工業區附近或在城市裡,沒人能逃得過空氣污染的危害。
(詹順貴/環保署前副署長)
境外污染當然就是來自中國平均起來佔三分之一,把臺灣本土以百分之百來看的話
,其實移動污染源跟固定污染源,差不多一半一半了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提出,空氣污染所產生的細懸浮微粒為一級致癌物,又稱為PM2.5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PM2.5它的2.5這個意思,就是它的粒徑小於2.5微米,大概是我們頭髮的1/28,是非常非常細的一個微粒,所以PM就是 Particulate Matter也就是粒狀物,它本身幾乎沒有任何一些物理的機制,可以把它去除
(詹長權院長/台大公衛學院)
一旦被歸類為第一級的人類致癌物,只要吸到足夠的量,常常就會有比較高的癌症的風險
全球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七百萬人,引發包含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中風,以及肺癌等等眾多疾病。
人們為了空污問題聚集起來,他們希望問題可以盡快改善。
來自高雄鳳鼻頭的瑩也是參加者之一,空污是她成長過程中,不曾間斷的每日經驗。
臺灣全島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工業區,有許多緊鄰著住宅區,位於高雄鳳鼻頭與大林蒲,就是其中一個最極端的例子。
(黃瀞瑩/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居民)
這邊是我們家的頂樓陽台,然後就是從這個陽台看出去的風景,就是我們這邊的鳳鼻頭,大林蒲的算日常,可是我們的民房外圍就都是工業區
四十年前,臺灣啟動十大建設,這裡成為一個被臨海工業區包圍的聚落,現在這裡包含鋼鐵 電力 石化及金屬製造業,共有近五百家工廠,八百多支煙囪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超過一百二十種,當中已知有至少二十三種致癌物質,在歐美,工業區與住宅的距離,至少必須有五公里的綠帶,但是在這裡,高度污染的重工業區與住家竟然只相臨一條馬路,對居民健康的危害無法想像,而其中苯的污染含量更為全臺最高。
政府無力解決,只能提出要居民遷村的政策,由於工廠排放的污染長期難以舉證,而長時間在煙囪底下生活的痛苦難耐,在地居民多數由抵抗轉為消極的態度,紛紛同意遷村,但遷村卻是另一條漫漫長路。
瀞瑩今年24歲,年輕的她不明白,為什麼不是從根本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反而是要求居民搬離故鄉。
(中天新聞資料畫面)
市府說,大林蒲遷村採取先協議 後計劃,計畫書還要再等一等,所有的東西先大家都民意溝通,都有一定的基礎之後,才會進入正式計畫,可以說是公開討論,只是開了幾次說明會,就真的有溝通到嗎?我希望所有政府官員都應該要為,國土規劃所產生的問題道歉要來吸毒,就來大林蒲這裡,因為這裡的毒不用錢
政府進行的遷村意見普查,雖已獲多數同意,但遷村衍生的爭議未決,政府至今仍提不出完善的遷村計畫。
(黃瀞瑩/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居民)
我是覺得目前的遷村計畫就是因為很草率,雖然說前行政院長有下來,跟我們道歉什麼的,可是實際上根本沒有具體的計畫書,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那種感覺
正值青年的瑩想打破這份消極的氛圍,為了喚起在地居民對於家鄉的認同,進而重新思考遷村的必要性,她與夥伴瑜珊決定在當地放映幾部不同時期,在大林蒲取景過的電影。
(黃瀞瑩/高雄市小港區鳳鼻頭居民)
滿多我們這邊年輕人,是因為我們出生的時候,沿海六里這個地區就是現在的樣貌了,"你們家特產是什麼","我們家特產是煙囪這樣"。好像沒有什麼值得保留或喜歡的東西,但是原來再更往前去發掘,其實我們這邊,也是有一些歷史跟文化的存在,然後我覺得知道這種東西,對於個人的生命經驗來說,也是相對比較好的
瀞瑩的想法聽起來大而無用,這也是被固定污染源包圍,而無力對抗的真實悲哀。
而城市中的人們也被移動污染源包圍,其中老舊柴油車與二行程機車同樣帶來致命的危害,據研究,全台在1996年前出廠的一二期柴油車,總量為7.6萬輛PM2.5的排放量為三座臺中火力發電廠,而二行程機車PM2.5的瞬間排放量,則為四行程機車的六十倍。
(吳義林教授/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
就是你看到那個車子排黑煙,那個就是它燃燒不完全的黑炭,二行程機車騎出來你看到後面有白煙,那個就是它燒了以後,有一些油沒有燒好的,這個我們通常叫做有機炭,目前在聯合國公告,證實了這個黑炭,基本上有非常強的會造成致癌的問題
臺灣北部的城市是移動性污染最嚴重的地方,產生的PM2.5所帶來的危害,不亞於中南部工業區的廢氣。
(蘇一峰醫師/胸腔重症科)
尤其像PM2.5它就有能力一直飄飄,穿過我們的氣管,甚至它顆粒小到它可能可以穿過肺泡,進入到我們的微血管,就進入到我們的全身血液循環,我們身體有一些免疫細胞,叫做巨噬細胞,它就是負責撿這些垃圾的,我們以前就發現巨噬細胞吞了它之後,居然無法分解,只能儲藏在身體裡面,而這些生病的巨噬細胞,也有可能會進入到血液循環,它會一直分泌細胞激素發炎激素,而這些發炎物質就會刺激身體,基因突變造成癌症
肺癌第三期壽命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伴啊...牽手一輩子,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文 / 年年
爸爸被查出身患肺癌那天,媽媽並沒有表現得過度傷心,她只是怔了好久,然後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淚花。
爸爸也很冷靜。在詳細諮詢了醫生、得知化療的過程和結果後,他獨自在房間裡待了一天,出來吃晚飯的時候宣布,他拒絕治療。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勸說和反對聲中,媽媽始終沉默著,一聲不響地往爸爸碗裡夾了幾筷子菜。
爸爸有醫保,治療費用家裡能承擔,但爸爸堅持不治療。他說接受治療不過是延長數月至大半年的壽命,他不願意把自己最後的人生放在醫院,在那裡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在所剩不多的時日裡,他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媽媽沉默了許久,最後說了句:「讓我們回老家吧,你爸一直想家。」我和小季結婚後,把從學校退休後住到農村的爸媽接到了身邊。但爸媽時常懷念農村出門就可見到的田園河流,喜歡鄰里間淳樸的家常往來,不習慣大城市裡的壞空氣。
第三天,我和小季就將他們送回了農村老家。回去以後,他們的日子竟然也過得從從容容。
荒蕪已久的院子被打理得生機勃勃,爸爸隔三岔五去花市,買來許多花、樹,雇三輪車拉回家種下。我和小季每周回去看他們,小院裡的花一次比一次開得繁盛。
爸爸瘦弱的身體穿梭在灌木叢裡扶鋤鬆土,媽媽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澆灌。我勸媽媽:「爸爸身體不好,你勸勸他,別操心這些事了。」媽媽回答:「勸不動,他做得高興,就隨他去吧。」
媽媽退休前是教植物課的,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花。爸爸悄悄告訴我:「這些都是你媽喜歡的品種,你媽一直想要這樣一個院子。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忙,沒空打理,又覺得日子還長,拖來拖去,居然拖了幾十年。再不著手,就真來不及了。」媽媽的心願,爸爸原來一直是記在心裡的。
飯桌上,我看見爸爸並沒有因病忌口,肉和辣椒什麼的,只要他想吃的,媽媽都給他做。
臨走前,我問爸媽要不要再跟我回去,爸媽拒絕了。爸爸說:「廣兒,爸陪你半輩子,知足了。你媽跟著我半世辛勞,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跟你媽兩個人過點兒清淨日子。這裡挺好。」
生命最後的日子,爸爸選擇和媽媽一起度過。
我和小季每周末都回家看他們。一個周末,媽媽提前打電話過來通知我們不要回去,說有親戚結婚,他們要去參加婚禮,不在家。事後從姑姑口中得知,爸媽是出去旅遊了,在雲南待了八天。怕我和小季不同意,兩人才商量好瞞著我們。
我生氣地責怪爸爸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責怪媽媽太縱容他了。媽媽後來對我說:「你爸時日不多了,我們就尊重他,讓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人活一輩子,終歸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我無言以對。
從雲南回來後的第二周,爸爸的病情加重了。這一次,我們尊重了爸爸的選擇,沒有去醫院。爸爸在自己家中,在我們的陪伴和注視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臨走前,爸爸輕輕叫了一聲媽媽的名字,媽媽把手遞給他,兩雙乾瘦的手握到了一起,十幾分鐘後,爸爸走了。
爸爸的葬禮上,媽媽井井有條地打理著事務。雖然悲傷,但情緒沒有失控,她還用瘦弱的手臂環住了我因壓抑哭泣而抖動的肩說:「廣兒,不要哭,你爸走了,在那邊再也沒有病痛了。」
只是幾個小時以後,送葬的隊伍散去,媽媽還不願意離開。她讓我和小季先回去:「你們走吧,我想在這兒安靜地陪陪你爸。地底下黑,他一個人太孤獨。」
爸爸離世後,媽媽開始旅行。短短半年時間裡,她去了三亞、南京和杭州等地。
回家看媽媽時,她翻開自己的旅遊相冊。我看見在雲南時,雖有病態卻一臉滿足的爸爸握著媽媽的手站在洱海前;我看見他們在大理的小巷中悠然並肩前行;我還看見,在媽媽後來獨自去的許多景點照片裡,媽媽手上都拿著一張他們的合影。媽媽說:「這都是你爸生前想去的地方。他來不及去,我把他帶過去。」
這時,我才第一次讀懂了爸媽之間的深情。
「每次在醫院裡看見那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病人,我就慶幸當初沒讓你爸遭罪。我瞭解你爸,一輩子最要尊嚴,他不怕死,就怕走得不體面。你爸走,我是最傷心的那一個,但是我寧可看著他高高興興地走,也不願看著他活受罪。我相信換了我,你爸也會這樣做。」媽媽說,「每個人最後都是要走的,就像每一條河、每一條溪,最後都要流向大海一樣。我願意他從從容容地淌過去,在那兒等著我。」
爸媽的愛情,像一片無言的沃土,沒有花哨的張揚,不需要淺薄的表達,卻是彼此人生最可靠、最實在的根基。
(摘自《人生與伴侶》2013年第17期)
肺癌第三期壽命 在 #肺癌存活率高第四期靠藥物可延命-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集,#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吳健聰指檢查# 肺癌 的方法都未必準確,甚至#第四期 肺癌 都未必診治出來。今集吳醫生就會分享,# 肺癌 相關的治療方法,原來# 肺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