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眼睛紅腫痛!鼻竇炎拖久未治療,小心眼、腦出現併發症❗❗❗
前陣子一位病人來診,主訴自己最近兩個月總是喉嚨發癢、咳嗽、喉嚨一直卡痰,以為是過敏引起。雖然有到幾間診所就醫,但這些診所因考量疫情而未提供檢查,醫師憑靠初步問診後,有的說是慢性咽喉炎,有的說是胃食道逆流,吃了藥卻仍不見改善。
待他描述完畢,在完整防護下我還是按照以往的程序一一做耳鼻喉的理學檢查,且肺部聽起來並無異狀,但是在做喉嚨與鼻腔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右側上頷竇開口處有一條非常明顯的黃鼻涕往鼻子後方倒流。
「原來是鼻竇炎!害我白白吃了兩個月胃藥。」經開立
抗生素並指導他在家搭配正確沖洗鼻腔,約莫一週時間便解除了困擾病人已久的問題。
⭕鼻竇炎常見症狀是哪些?
所謂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一種疾病,依症狀持續的時間可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目前門診以急性鼻竇炎病患為大宗。而急性鼻竇炎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便是感冒,因此打噴嚏、流鼻水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
臨床上針對成人鼻竇炎的診斷,須符合以下4項主觀症狀至少兩種:1.鼻塞、2.濃黃鼻涕、3.臉部脹痛、4.嗅覺減退或喪失,同時需再搭配醫師以鼻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檢查
來幫助確診。
上述病人說原以為症狀一直沒好是過敏,事實上過敏者流出的鼻水通常較為清稀,與前列之濃黃鼻涕的典型鼻竇炎表現並不相同,且過敏通常也不會有臉部腫脹或嗅覺等問題。另外,經醫師檢查後若發現鼻道內有鼻息肉或中鼻道黏膜有水腫現象,診斷為鼻竇炎的機率較高。
⭕治療急性鼻竇炎一定要用抗生素嗎?
「#急性鼻竇炎」是指病程少於12週,和感冒一樣,病原也可分為細菌性或病毒性兩種,因此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1. #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竇炎最普遍的發生原因,一般若感冒症狀持續超過兩週、甚至一個月,就必須留意可能已轉變為急性鼻竇炎。病毒性鼻竇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會開立抗組織胺、去充血劑、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藥物治療,或者使用鼻內類固醇噴劑、搭配鼻腔鹽水沖洗等,皆有助減輕症狀;補充適量的維他命C或鋅也會有幫助。
2. #細菌感染:通常是病毒性鼻竇炎持續5天以上且症狀惡
化演變而來,所以醫師會視症狀認為有細菌感染的跡象,這時才會開立抗生素。要注意的是,一旦服用抗生素必須吃完10~14天的完整療程,若未按醫囑回診或任意停藥,可能會很快復發且讓細菌對原本使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導致下次醫師必須得開立更強的抗生素。假使這樣反反覆覆,最後生存下來的細菌就會變得十分頑強,可能產生有抗藥性,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感冒、鼻竇炎勿輕忽!變成慢性恐難根治
持續有鼻竇炎症狀者,若是拖延或未經妥善醫治,就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了,這是指病人發炎症狀超過12週。當無法控制或改善病情時會考慮動手術處理過度阻塞的鼻竇開口,與移除病變的黏膜。
有別於傳統需翻開兩邊嘴唇,於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上頷骨敲開刮除黏膜的Caldwell-Luc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則是直接從鼻孔進入,外觀不會留下傷口,也不容易產生併發症,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手術。假使是鼻中膈彎曲導致鼻竇開口阻塞的病患,不僅需使用內視鏡治療鼻竇炎,同時也應接受
鼻中膈成型術同步處理鼻中膈問題。
「為什麼我的鼻竇炎不會好?」臨床上碰到不少病人說自己幾年前得到急性鼻竇炎後,至今仍經常被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所苦。事實上,有一部分鼻竇炎的確是很難根治。慢性鼻竇炎又可分為合併有鼻息肉及無合併鼻息肉兩種
長有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通常只要將鼻息肉取出,使鼻竇內鼻液的引流順暢,原則上便可痊癒。而沒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竇炎,則多因感染造成,代表病人本身鼻黏膜發生病變,清除能力不佳,本身體質容易有發炎反應,致使細菌容易附著於鼻竇,此時單純透過手術治療較難以根治,術後還需搭配抗生素治療,生物製劑,鼻腔沖洗,局部類固醇等藥物降低復發機率。
沒治好不只造成鼻竇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失明、腦膜炎
有些病人錯將鼻竇炎誤認為感冒或過敏,或因症狀時好時壞而忽略了鼻竇炎的診治;還有少數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後,出自某些原因不考慮手術,要注意病情惡化將容易造成腦部與眼睛的併發症,例如眼窩蜂窩性組織炎、失明、腦膿瘍、腦膜炎、海綿靜脈竇栓塞等。其中,當慢性鼻竇炎病患同時又有較嚴重的感冒,相對出現併發症的機率較大。
因此,要是感覺眼睛腫脹帶有疼痛感,或有複視、視力下降、劇烈頭痛、發燒等情況,可能都不是單純鼻竇炎引起,必須盡快就醫檢查。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鼻竇炎,因此要預防鼻竇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加強免疫力,盡量避免感冒上身。即使感冒,若症狀未改善或有新變化時,都應提高警覺。另外,由於臨床上每個月總會碰到一兩位齒源性鼻竇炎的病人,所以特別叮嚀要是拔牙後突然出現黃鼻涕,尤其是拔除上方牙齒,因牙根十分接近鼻竇,當牙齒細菌入侵鼻竇時也會感染導致鼻竇炎喔!
#鼻竇炎 #鼻塞 #鼻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肺膿瘍原因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卡介苗 打完『#沒反應』『#膿瘍』怎麼辦⁉
不少寶寶打完傳說中的魔王針「卡介苗」出現嚴重 #化膿 情形❗要觀察到什麼時候❓有人則是都 #沒有紅腫反應⁉要重打卡介苗嗎❓
這次就針對這兩個的問題,好好說明一下✨
--
🔖 Q1. 打完卡介苗,寶寶手臂完全 #沒反應 怎麼辦❓
一般來說,打完卡介苗的正常流程反應為
📌 1~2週:小紅結節
📌 4~6週:膿泡或潰爛,膿自行流出,#不須擠壓,保持 #清潔乾燥
📌 2~3個月:癒合結疤
#9成以上 的寶寶3個月內手臂會有紅腫反應,因此假如超過3個月後還沒有反應,也無疤痕的話,需做結核菌素測驗確認 (TST) 📣
無疤痕 #不是 代表說沒有產生免疫反應⚡
研究指出8成以上無疤痕的寶寶做TST後,發現是有產生免疫反應的。因此還是要去衛生局或有TST檢查的醫療院所做確認☀
如果 #TST<10mm,代表是陰性反應,醫師會評估建議是否需重接種第二次。研究指出,90%的寶寶注射第二劑後就會有效💪
--
🔖 Q2. 為什麼會沒有反應呢❓
可能成因:寶寶 #體質 及 #免疫反應不同、皮內注射技術、疫苗保存品質、注射劑量、不同菌株...
發生率:#約10% (1-20%每個國家報告不同)
--
🔖 Q3. 產生膿瘍怎麼辦❓
🔔 通常4-6個月會自行改善,因此 #觀察4-6個月後,膿瘍及紅腫 #未消退或持續變大,可考慮 #細針抽吸 (會縮短恢復時間)
🔔 #不建議手術切除,會延後傷口恢復
🔔 若傷口 #持續滲液,請至醫院找兒童感染科醫師,考慮口服或局部注射Isoniazid
🔔 #不可使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造成惡化💥
--
🔖 Q4. 為什麼會產生膿瘍❓
可能成因:寶寶 #體質、#細胞免疫功能不全、寶寶 #亂動造成打得較深 (原本應intradermal皮內,變成注射至subcutaneous皮下)
發生率:0.035-2.5% (每個國家不同)
國家政策為減少卡介苗產生不良反應如骨髓炎,接種年齡設定為5-8個月 (105年以前是出生24小時後)
但因寶寶 #年紀變大,力氣增加容易亂動,所以皮內注射可能會變困難,或許也是造成膿瘍比例上升的原因😱
--
🔖 Q5. 寶寶為什麼要打卡介苗❓
在臺灣,結核病是重要的 #法定傳染病,每年約8,000多人確診,所以還是要小心防範🌟
施打BCG疫苗可以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約85%,最重要的是 #避免結核性腦膜炎、粟粒型肺結核等嚴重併發症。
研究顯示,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較接種卡介苗者罹患結核性腦膜炎有16倍的風險,#結核性腦膜炎之幼兒即使治療, #死亡率仍高達20%-30%。🥶
--
🧐參考資料
📍 Scar formation and tuberculin conversion following BCG vaccination in infa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15 Jul-Sep; 4(3): 384–387.
📍 Clinical management of localized BCG adverse events in children. 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 2016; 58: 84.
📍 A case of abscess after BCG vaccine in an immunocompetent child without other clinical signs. JMM CASE REPORTS 2015, Dec; 2(6)
📍 Treating BCG-induced disease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Jan 31;2013(1):CD008300.
📍 Local cutaneous complications after 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 Experience of a single cen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7 Dec; 6 (3): 37-41.
📍 Absence of scar formation in infants after BCG vaccination. Professional Med J Dec 2006; 13(4): 637-641.
📍 Cell mediated immunity in children with scar-failure following BCG vaccination. Indian Pediatr. 1998 Feb;35(2):123-7.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BCG Vaccination. Indian Pediatrics 2000;37: 332-333.
肺膿瘍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VID-19 疫苗來了!】:關於AZ疫苗你應該知道的
首批11.7萬劑牛津AZ(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疫苗於3/3上午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一批只有11.7萬劑,將優先提供在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院或負責採檢單位的醫事人員接種,第二批疫苗才會開放沒有直接接觸到的工作人員接種。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接種一劑AZ效果是76%,接種12周以上後再打第二劑,保護力可提升到86.4%,兩劑之間隔越久效果可能更好【註1】;按理來說,AZ疫苗需要接種2劑才具備完整保護力,因此11.7萬劑只能提供5萬人接種,但陳時中強調,由於2劑疫苗間隔長達8週以上,因此這次的疫苗將作為11.7萬名第一線高風險醫護人員的第一劑疫苗,確保保護力範圍愈大愈好。
陳時中說,凡是有資格接種的醫事人員都會造冊列入,至於醫事人員接種意願就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未來如果疫苗有剩下,會再往下開放其他風險等級比較高的族群。【註2】
■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
AZ疫苗(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又稱牛津疫苗,為「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與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
AZ疫苗是種含有可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棘蛋白(S protein)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用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可避免因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嚴重併發症。
AZ疫苗目前已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優先施打對象為第一線醫護人員。
■AZ疫苗為「病毒載體疫苗」
「病毒載體疫苗」通常會用腺病毒(adenovirus)傳遞至人體。製造病毒載體疫苗首先得將病毒載體的自我複製能力消除,再將一段製造病毒棘狀蛋白的 RNA 或 DNA 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最後將之遞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統。該病毒DNA不會整合到人體基因體內,而是會被轉錄或複製到mRNA中轉譯成蛋白質。
病毒載體疫苗與 mRNA 疫苗最大的不同在於疫苗穩定度,因為主要使用穩定度較高的 DNA,結構上的不同使病毒載體疫苗能在 2°C 至 8°C 儲存 6 個月。對於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AZ疫苗: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的ChAdOx1新冠疫苗(AZ疫苗)由安全性高的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製成,載體中包含在新冠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就是將新冠病毒蛋白編入黑猩猩腺病毒載體,並在傳遞至人體後,製造棘狀蛋白引發抗體出現。
▶由莫斯科 Gamaleya 研究院(Gamaleya Research Institute)與俄羅斯國防部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 Gam-COVID-Vac(Sputnik V)也是此類。Sputnik V 會透過腺病毒 5(adenovirus 5)將 DNA 打入人體細胞,接種 2 劑後預計產生 2 年新冠病毒免疫力。2 劑疫苗分別由 2 種人類腺病毒的血清型組成,皆含有新冠病毒的 S 抗原,所以能進入細胞且產生免疫反應。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製造的重組病毒載體疫苗 JNJ-78436735(Ad.26.COV2.S)疫苗採用人類腺病毒 Ad26 誘發免疫反應,疫苗預計能在 -20°C 維持穩定 2 年,2°C 至 8°C 的環境下保存至少 3 個月。【註3、4】
■AZ疫苗:種類、保護力、運送方式
▶疫苗種類:DNA疫苗。
透過改良的黑猩猩的腺病毒當載體,攜帶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基因(雙股DNA)。改良的腺病毒可以進入細胞,但不能複製,一旦病毒進入細胞,便會將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置入細胞核中,細胞會據此製造刺突蛋白,並呈現在細胞表面,供免疫細胞辨認。免疫細胞會據此製造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直接攻擊新冠病毒,以及被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
▶保護力:
共兩劑,間隔8-12周。疾管署指出,AZ疫苗不含可複製的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感染新冠肺炎。另外,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疫苗接種完成,2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2.4% (62.7%~91.7%),並可降低新冠肺炎傳播率達67%,並且能有效預防因新冠肺炎感染而造成的嚴重併發症。疫苗的保護效果則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差異【註5】。
▶運送方式?
DNA不如RNA脆弱,腺病毒堅韌的蛋白質外殼更有助於保護內部的遺傳物質。因此,AZ疫苗不必保持冷凍狀態。當在2-8度C冷藏時,該疫苗有效性預計將持續至少6個月【註6】。
■AZ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因應措施
▶本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
▶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寒顫、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民眾還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註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家指出,理想的新冠疫苗應具備以下幾項特性
1.安全且僅有輕度,短暫的副作用(例如酸痛和低燒)。
2.可為大部分的疫苗接種者(> 80%)提供長期保護(超過一季),特別是在弱勢族群中,例如老年人、患有其他潛在疾病、肥胖等易受感染高風險人群。
3.不僅能預防疾病,還可以防止病毒傳播給他人。
4.以單劑量給藥。
5.能夠快速大量生產。
6.易於存放(例如,不需要很大包裝或不需儲存在超低溫下)。
7.可以輕鬆運輸(例如,除了在冷鏈之外,透過寄送來運輸)。
8.易於管理(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就可自行管理或不需要重新培訓人力即可進行管理)。
專家也指出,目前沒有一個新冠病毒疫苗具備以上所有優勢,我們也可能永遠無法擁有具備以上所有特徵的疫苗,由於因為各種原因,開發出來不同類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特徵。最重要的是,新冠疫苗要在接種疫苗後長期安全性高,並能保護大部分接種者不會罹患中度至重度新冠疾病的疫苗。【註3】
■國衛院疫苗二廠,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國際科學上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會「流感化」,變異病毒可能超出疫苗範圍,因此未來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研發過程又需要「小量的量產」作實驗所用,國衛院現有一座研發用的疫苗廠,已規劃興建第二座,盼能因應未來新的疫情發生時,加快臨床試驗的腳步,全案已送至國發會討論,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設置的目的是因應未來若出現新的疫情,都能迅速研發、少量生產、加快後續臨床試驗的進度,無須再對外委託,釐清成效後,也能加快技術轉移的腳步。
因此國衛院的疫苗廠是著重研發及小量量產,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這個目標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國家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目前中研院、國衛院及產業界已達成共識,未來兩研究單位將與業界合作成立平台,希望逐步朝疫苗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註8】。
【Reference】
📋 更多COVID-19學術資料都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COVID-19學術資源網」: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
1.來源
➤➤資料
∎【註1】
( Yahoo 新聞)AZ疫苗「2劑隔8周」 最快6月才有完整保護力 :http://bit.ly/38kkUUy
∎【註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首批AZ疫苗11.7萬劑 採檢、直接照顧染疫者醫護先打」:http://bit.ly/38mYHFp
∎【註3】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霍普金斯大學專家全面剖析新冠疫苗:4類型、8大特性、優劣勢評析」:http://bit.ly/3kVS7dW
∎【註4】
(GeneOnline 基因線上)4 大 COVID-19 疫苗大解密!:http://bit.ly/30sq9x0
∎【註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疫苗簡介-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http://bit.ly/30oaAGy
∎【註6】
(健康醫療網)「新冠疫苗如何做? 疫苗製成、保護力、施打情形一次看」:http://bit.ly/3kYtc9M
∎【註7】
(工商時報)「AZ疫苗懶人包 接種禁忌、副作用一次看」:http://bit.ly/38k6BiY
∎【註8】
(工商時報)「國衛院疫苗二廠,拚三年建成」:http://bit.ly/2Oh5XvJ
➤➤照片
∎【註2】
▶AZ疫苗介紹
▶全國COVID-19專責醫院及其他醫療院所「醫事等相關工作人員」資格名冊
∎【註7】
▶AZ疫苗副作用一覽表
∎(Technews 科技新報)疫情緩解的關鍵,疫苗種類、原理、研發一次看懂:http://bit.ly/3rv6DvT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AZ疫苗 #牛津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 #英國牛津大學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肺膿瘍原因 在 肺膿瘍| 衛教資訊| 胸腔內科 的相關結果
一、定義: 微生物(最常見細菌)感染造成肺實質有局部壞死,產生空腔積膿液,形成膿瘍,以右上肺葉最常發生,最常之致病菌為結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 · 二、症狀: 咳嗽,呼吸 ... ... <看更多>
肺膿瘍原因 在 Lung abscess - 肺膿瘍| 醫學影像學習園地 - 中國醫藥大學 的相關結果
微生物(最常見細菌)感染造成肺實質壞死,產生空腔積膿液,形成膿瘍。 ... 常見於意外吸入上呼吸道感染物或口腔細菌,從吸入肺部到形成膿瘍大約需7~14天。其他原因如 ... ... <看更多>
肺膿瘍原因 在 咳痰還帶血恐是肺膿瘍!8大警訊別輕忽!嚴重需切除肺葉 的相關結果
咳膿痰、呼吸困難要小心!公開肺膿瘍8大常見症狀 · 咳嗽 · 咳膿痰:痰液多呈灰色及褐色且帶血,不時還會散發惡臭味(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還生痰?慢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