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問到李光龍的家世淵源,他解釋自己雖然持有台灣護照,但不是在台灣出生,爸爸也不是台灣出生,甚至爺爺也不在台灣出生。人家聽了一頭霧水,他只好忍不住苦笑。
.
《醬狗 Jang-Gae: The Foreigner》(2020)被媒體稱為「混血國片」,畢竟作品也取得了國片輔導金,所以起先我以為電影會有更強烈的台灣性。結果事實不然,整部作品99%的場景都在韓國,華語對白甚少,而「台灣」則像是一個主角一直有意逃避的所在。雖然那是李光龍的父親所認同的故鄉。
.
就選材上,《醬狗》確實令人激賞,因為旅外華人的身分認同────技術上來說────是國籍認同,實在太少有討論。最有名的例子或許是有世界全壘打王之稱的王貞治,他不諳華語,只是因為父親原籍浙江,使得他擁有中華民國身分。理論上王桑可以輕易選擇取得日本國籍,但他卻遵從父志,直到現在都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甚至三個女兒也都擁有中華民國護照。
.
以此為例來看,我們還能將所有中華民國國民都視為「台灣人」嗎?或許不行。至於這些人又為何堅持要保有台灣身分呢?是不是將之視為一種象徵性的根源?又或者這個身分可以帶來實質的好處?
.
這些認同問題也同樣困擾著李光龍,他出生韓國,韓語與華語皆通,他的父親就是要他不要忘記他的根。問題是,他父親所謂的根,不是台灣,而是中國(中華民國),而如今台灣最中國的地方可能只剩下故宮和餐館,一般年輕人也不再將台灣視為中國。
.
《醬狗》也點出另一個問題,從同學、老師乃至警察的口吻,皆可清楚可見韓國人的排外色彩,對華人的歧視尤然。片名「醬狗」所指,就是韓國人早期對華人的貶稱(音近掌櫃)。真心想融入韓國社會的李光龍,想著要淡化自己的外國人色彩,但他父親要求他保有的身分,卻像是個緊箍咒一般,使他動彈不得。
.
為了避免讓故事一面倒的變成議題導向之作,導演張智瑋也在家庭線與愛情線多有著力。李光龍在身分認同的焦慮上,也展現在他在社交表現上的畏縮。而他的家庭則像是由重重騙局所構成,不僅要他堅持一個虛幻的身分認同,還隱瞞父親重病的事實,甚至連他的韓國母親也有難言之隱。
.
兩線交錯之下,似乎成功交代了李光龍是如何被形塑,以及這個養成對他的影響。飾演李光龍的賀業文厥功至偉,無論是性情上壓抑與爆發力,都有著幾乎完美的演技展示,深具說服力。
.
只是《醬狗》雖然成功點出不少海外華人的處境,在後續嘗試解決的部分,卻有些淪為導演的一廂情願。透過報導得知,本片是台韓混血的張智瑋透過個人與親友的經歷改編而成,或許也是因為這樣,自己框住了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即主人翁最後還是遵循父親的遺志,繼續對虛幻的祖國「中華民國/台灣」表示情意。
.
但這樣的解決方案,依然讓角色落入一個父權的框架之下。不只是姓氏的繼承,甚至在身分認同上,李光龍最後依然走不出父輩的情感寄託。而母親的韓國身分與家庭背景卻是被省略討論的(要是父母國籍相反,故事可能不會是這個走向)。可說本片坐實了一個事實,無論是韓國還是台灣,還是由父權宰制。
.
既然電影在討論的是一個來自父執輩的緊箍咒,其實可以試著讓故事推得更遠一點。例如嘗試讓角色去打破這個框架,自己找到認同,而不是讓其他人來為自己決定認同。事實上,按著前面的種種鋪陳,看似李光龍這個角色看來要取得的成長,應當是「更相信自己、更做自己」,但結局卻往背道而馳走去。
.
這或許是一個可以讓台灣政府、台灣人看到的時候,會覺得可愛也浪漫的結局。但這真的是角色想要的嗎?
.
不過我依然期待導演張智瑋未來的發展,撇出收尾不論,本片整體節奏甚佳,對演員的雕琢也有下工夫,亮點依然不少,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作品。
.
.
(圖為《醬狗》劇照)
#醬狗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萬的網紅Vick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論疾病或健康,都將彼此相愛珍惜,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離。 ►《Little Talks》原版出自冰島民謠樂隊Of Monsters and Men,發行時間是2011年12月20日,真的算是其中的成名作了。經歷了七年時光的洗滌,這首歌還是依舊非常特別,也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原版的曲子激昂,但是當...
背道而馳解釋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華整理》大法官:限制女性夜間工作違憲!
司法院 20 日公布 #大法官 釋字第 807 號,宣告 #勞基法 第 49 條第 1 項「限制女性勞工夜間工作」違反憲法保障「性別平等」的意旨,自解釋公布日起 #失其效力。
不過女性夜間工作的條文除了涉及性別平等,也是許多 #勞權 措施的來源,如女性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得以夜間工作,雇主須依法提供安全衛生保障,與交通、住宿等安排。有工會就擔心,女性勞工失去這個保護傘,#夜間津貼 恐被取消,也不能再跟公司報帳計程車費,呼籲勞動部儘快修法補救。
針對釋字 807 號帶來的變革,有話邀請律師 #李晏榕、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陳淑綸 分析大法官的意旨與未來的修法方向。
👩 如何評價釋字 807?
釋字公佈記者會上,有媒體追問勞基法第 49 條第 1 項失效後,「對於夜間勞動者的保護剩下什麼?」大法官 #書記處長 許辰舟表示,女性還是能以 #健康 或其他正當理由拒絕夜間工作,但 #妊娠 或 #哺乳 期間的女工可能不能再依原條文拒絕夜間工作。
陳淑綸示警,本號釋字的立即效果,是讓雇主即起可將女性員工排入 #大夜班。若女性勞動者想拒絕,還須自負相當的說明責任,負擔恐更加沉重。
李晏榕表示,大法官雖然論理邏輯正確,卻很沒有 #現實感。像理由書寫到「夜間工作與日常家務之雙重負擔,任何性別之勞工均可能有之」,所以賦予女性額外的勞動保障,極有可能加深性別 #刻板印象。但根據勞動部每年的調查,#家庭勞務 仍有七到八成由女性負擔。大法官的中性說詞,無助於理解婦女處境,反倒與平權的想像背道而馳。
陳淑綸也強調,勞基法的重點是課予雇主義務,保障勞工權益。本次被宣告失效的規範,是要求雇主達 #特定安全條件,才能安排女性夜間工作。若大法官真心在意平權,那正確的推導應該是擴大保障範圍──「無論男女或 #任一性別,只有在雇主達成特定條件下才能夜間工作」──而非讓原始對女性的保障立即失效。
👩 勞動部能如何修法?
李晏榕認為大法官解釋的弦外之音,就是將勞基法第 49 條的 #女工 改為 #勞工,讓夜間工作的保障不限於單一性別。
李晏榕發現,雖然釋憲聲請人原先主張的理由是「禁止女性夜間上班」侵害了資方的 #財產權 和 #營業自由,但大法官是從 #性別平等 角度宣告違憲。換句話說,「要求雇主保障夜間工作安全」並沒有合憲性的問題,有問題的是「僅讓女性」的夜間勞動獲得保障,因而違反性別平權。
陳淑綸持相同看法,認為修法方向,是讓勞基法第 49 條擴大成對「夜間工作者」的勞動保障,並由工會和勞資會議繼續擔任協商平台,共同討論 #宿舍、#接駁、#照明、#監視器 等安全衛生設施是否達到標準,進一步還能商討夜間津貼的可行性。他期望的是,只要雇主沒有擔負起一定的義務,就不得要求夜間工作,任何性別皆然。
整理|郭凡傑、汪彥成
設計|汪彥成
背道而馳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重温】會玩才會學
「教育不該用迫的,而是玩出來的!學習必須變得快樂,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好友花了逾六萬元,替五歲及三歲的子女報讀林林總總的暑期班,當中少不了四文五語,還有幾個記憶力訓練班,聲稱可「兩分鐘能背《念奴嬌》」、「三個月能背《牛津大字典》」。她一臉自豪的數說:「你家66呢?暑假又學咗啲咩?」我坦言不從眾,只連續三個暑假陪兒子喪玩,好天玩,雨天也玩,與大自然玩遊戲,與陌生孩子隨便玩。傳統認為「玩物喪志」的她卻一臉不屑:「吓!即係咩都冇學過?」
我解釋,和孩子玩耍是一種教育,也可以讓他們學到很多,像在玩泥沙與玩水中,可訓練雙手的肌能與觸感;與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玩,可學習分享、溝通、互動、照顧與領導;父母更可在孩子忘我玩耍時,觀察其真正強項與喜好。正如台灣洪蘭老師寫道:「遊戲時,他會選擇他的強項,因為孩子都喜歡贏,只有強項才玩得過別人。」
與中國文化相信的「勤有功,戲無益」背道而馳,是Edutainment(寓學習於娛樂)及Learning by playing(邊玩邊學)這教育大趨勢。「教育不該用迫的,而是玩出來的!學習必須變得快樂,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彼得格雷(Peter Gray)早前在樹仁大學的演講中說,說得擲地有聲。其兒子在三十多年前,在體制內學校適應不良,於是作為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的他,開始著手進行一連串針對「玩樂學習法」的研究,並於2013年寫成顛覆主流教育的《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向全世界提倡釋放「孩童本能」(好奇心、玩樂力和社交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這個不斷侵蝕兒童玩樂自由的教育制度,父母更要有承受三姑六婆指點的勇氣,並用心的「陪玩」,任由孩子主導玩甚麼、怎樣玩,去體驗、去撫摸、去感受、去觀察,隨時隨地,自由自在,培養他們在幼年對事物的廣泛興趣,自然能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學習者。
#鄧明儀 #親子專欄 #親子教育 #親子
背道而馳解釋 在 Vicky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論疾病或健康,都將彼此相愛珍惜,直至死亡將我們分離。
►《Little Talks》原版出自冰島民謠樂隊Of Monsters and Men,發行時間是2011年12月20日,真的算是其中的成名作了。經歷了七年時光的洗滌,這首歌還是依舊非常特別,也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原版的曲子激昂,但是當你瞭解了歌詞的意思,就會發現其實看似歡樂的旋律下有著不可忽略的悲傷,反而越聽越傷感)
原版傳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b6eDopW8I
►相較原版的「歡樂」,這一個版本的翻唱則是完全將歌詞的心酸與悲傷帶出來了,無論你是否瞭解歌詞意思,恬淡的吉他伴奏加上Julia清澈醇厚的嗓音,真的將這首歌詮釋的非常非常好!第一遍看這個版本的時候,一直覺得兩個人很尷尬,Jon會時不時偷看Julia,可是Julia完全不理他😂,後來想想也是對的,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女生的部分(老婆婆的角色)就是在喃喃自語,而男生(老先生的鬼魂)的部分,就是在對著老婆婆唱的,哪怕老婆婆無法聽見。
●原版已經著手自己翻譯了,可是卻發現艾莉有翻譯,
真的和她的欣賞領域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能不用這麼優秀的翻譯呀!
http://aerirabbit.pixnet.net/blog/post/355128062-of-monsters-and-men---little-talks-中文歌詞翻譯
//話說聽完這首歌的大家,有沒有覺得這樣的情歌更引人入勝啊!
總之這首歌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
一個女生是某種精神病的患者,
或者是老婆婆得了老年癡呆症,
無論那種解釋,背景都是一樣的!
就是所愛的另一半離開了人世,再也無法相見了。
女生獨唱的部分,都是在和自己的另一半對話,(同理男生獨唱)
女方在失去另一半後生活開始變的渾渾噩噩,頹靡不振,
當女方無法在安然入眠時,男方會以自己的靈魂哄她入睡,
如同自己仍在世界上,仍在她身旁一樣。
當女生無法再分清對錯,男方也會輕輕告訴她這只是惡作劇罷了,
但是無論男方如何溫柔哄騙,內心也是痛苦的,
畢竟無法真的再繼續陪伴在愛人身旁,
所以女方也會開始反過來安慰說著自己很快入睡後就去夢裡見他,
不久後也會去另一個世界陪伴他。
而副歌不斷唱的那句
“‘Cause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十分感人而且也有詩意,
即使真相與我們想像的背道而馳(男主已經離開人世的事實)
但是此船將會承載你我的軀體安然抵達彼岸。
歌詞用比較抽象的方式表達的情感在我理解是說,
雖然我們已經陰陽兩別,但是只要我們的愛不曾改變,
那麼即便在天堂或地獄,我們都可以一起安然度過。
各位,這份愛情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雖然與其說是一首普通情歌,
不如說是在表達一種至死不渝的承諾。
我們也都明白這種情感在當今社會真的太珍貴了,
但是我仍然會祈禱,
願看到這裡的你們,都能得到屬於你們的幸福。
❄ VICKY’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ckyTsai1019/
*--------------------------
*Original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EqvY4HH8
⚠:I didn't do anything about this video.i only doing this chinese subtitle.
if you like this video just give me a thumbs up!!!
⚠:每一部翻譯的影片上傳僅負責參考學習使用
不具有任何商業意義
(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cZM3zzqi8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