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痛」-先檢查站姿重心🎯
很多莫名的腳跟痛
都被誤認為是足底筋膜炎!
然後就一直放鬆足底筋膜
各種治療震波儀器一直刺激腳底
治療完,你全身的重量繼續壓在腳跟上..................
要知道我們的腳的組成真的很厲害
但完完全全是可以勝任承重你的體重的
前提是
你要踩對地方啊🥸🥸
我們的腳底除了內側足弓
還有外側足弓跟橫弓(看示意圖)
總共3個弓在腳底
這些「弓」有骨頭形狀/韌帶/肌肉組成
很像古代的小「橋」
完完全全就是來負重的哦
但是你有踩在「弓」上嗎??
還是你踩在弓的兩邊?
踩在「弓」正上方才能真正把力量反彈啊!
如果踩在邊邊(腳跟的位置)
那麼走路就會完全沒辦法使腳吸震的功能發揮出來
就有可能阿基里斯腱過勞或腳跟痛
如果踩在太前面(靠近腳趾)
那麼就會產生足底筋膜過勞或前足痛
正確重心教學🎯🎯🎯🎯🎯
✅ 三點鼎立:大拇指根部-小拇指根部-腳跟各踩33%重量
✅ 從側面看:重心線約落在腳踝前面一點點🤏
#veronicarehab
#腳跟痛
#站姿
腳小拇指外側痛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腳底金三角⁉️
_
足部是由26個骨頭去排列組成出不同的關節,
耳熟能詳同時提供你活動時的穩定的『足弓』
當然也是重量級的角色🦶🏽
足弓很像汽車的避震器🛺
在你活動的時候幫你吸震,分散掉地上傳回來的反作用力,同時協助你保持平衡,這就是為什麼你的足弓這麼重要了⛰
腳底的足弓有三個
🔸內側縱足弓
是由跟骨、距骨、舟狀骨、三塊楔狀骨、
一二三蹠骨組成的,
重要的是由脛前肌、脛後肌來支撐,
但是讓大腳趾做出弓弦的動作的是屈足拇長肌。
🔸外側縱足弓
是由跟骨、骰股、四五蹠骨組成的,
重要的是由腓骨長肌支撐。
🔸橫弓
是由蹠骨頭、骰骨、三楔狀骨組成的,
內外側分別由脛後肌肌腱、腓骨長肌肌腱來支撐
足弓會在腳底交集在跟骨、第一蹠骨頭、第五蹠骨頭,這3個點成為「腳底三角」💎
可以在赤腳站著、腳底的繭來測試腳底的壓力👣
不管是走路、站立、蹲下,這3個點都會接觸在地面上,當三角形變形時,代表足底壓力改變,
內側過多就會『旋前』相反則是『旋後』🦵🏻
_
你的腳底壓力集中在哪個點呢?
1️⃣跟骨aka腳跟
2️⃣第一蹠骨頭aka在大腳趾側
3️⃣第五蹠骨頭aka在小拇指側
底下留言告訴我📝
我會告訴你該怎麼解決
_
#腳 #腳趾 #腳底 #腳踏車 #腳底按摩 #腳底板 #足 #足部美甲 #足部保養 #足元 #足指 #足底筋膜炎 #足立区グルメ #美足 #小腿 #小腿肌 #腿 #長腿 #瘦小腿 #瘦腿丸 #瘦腿方法 #腿酸 #肥腿 #練腿 #腿軟 #膝蓋 #膝蓋痛 #膝蓋骨脱臼 #大腿 #大腿內側
腳小拇指外側痛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關於感覺與層次的心得
豆花覺得今年上高地練氣的體驗非常有趣,去年就有發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個別擁有其獨一無二的氣場,樹下的結界、面山的莊嚴、臨河的流動、沼澤的黏滯...等,本以為只是剛好與師兄的感覺相近而已,殊不知今年一起上山的學弟對於自然環境形容的氣感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很特別的是,除了每個人屬性不同比較容易同調的自然不一樣,有沒有練過特定套路對於能不能夠與大自然同調這件事情居然可以對應的上,而且練得好與不好也是有明顯的差異,這在一次的驗證屬性與套路之間強烈的關聯性,而且套路中的氣感、意念、質感的鍛鍊是很重要的,某種程度上也就是武術用語中的精氣神的鍛鍊或是心技體的鍛鍊是很重要的。
在不同環境下的氣感是很不一樣的,身體各個不同的對應點會產生反應,氣息流動增強帶動血液循環增強。在末段就是手指充血,會有一點點腫脹,但不是不舒服的腫脹,而是循環加快血管擴張舒服的腫脹感。如果加強點剛好在有舊傷、筋膜皺褶、張力卡點等的位置,那反應出來的狀況就不太一樣了,末端的腫脹感會很強烈很不舒服,甚至到麻木、流動停止、手指卡住,輕微的需要調息一下讓循環順過去,豆花這次還有嚴重到覺得心悸、心搏加速,因為肋骨的舊傷,這就需要別人幫忙了;也有可能覺得這個自然景點陰陰的,不太喜歡的感覺,不過當把身體結構中的卡點調順了之後,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跟大家感知到的東西又一致了。
所以這次在上高地除了練氣之外,師兄弟之間互相做了一些舊傷的交流,主要是幫豆花處理左腳車禍的疤痕。豆花的師弟是念商科也沒有上過任何調理的課程,只有被豆花調理過,單純靠豆花口述表達不適感與相關傷科概念,單憑手感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豆花的師兄是之前有上過基礎課但沒有太多操作經驗,憑的是多年深厚的功力滲透筋膜,直接處理沾黏。
對於氣感大家是一致的,但是對於傷科手下的世界卻是大大的不同,一樣都是車禍的疤痕,三個人看問題點卻有五六種不同的看法與處理想法。豆花自己的感覺是脛腓骨中間一路到無名指小拇指這一長條區域的控制與感知力很落,像是被定住的感覺,摸起來是疤痕後面端點比較空洞且明顯凹陷,應該要從腳踝開始處理。師弟覺得是脛前肌的肌群被壓縮,不能分別動,腳板的活動度比右腳明顯侷限很多,會想從脛前肌處理。這兩個方法都透過豆花的口述加上師兄與師弟手法實際操作,動態與感覺都有明顯變好,流通的地方有變多,但是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疤痕摸起來差不多也還是凹陷不流通,受傷的那邊還是不屬於自己的感覺。
師兄的檢查力道則是直接滲透到疤痕凹陷處的一個強烈的不舒服點,豆花覺得是很深的位置,就在腓骨上面一點點而已,有一種脛肥骨中間的肌群都被壓縮在那個點上,非常的痠痛,師兄想要直接把他揉開,但是揉不開,痛到豆花去了半條命,然後指揮師弟將足弓到腓骨的弧造到那個點上,再揉再撥,伴隨強烈的不適感,有種剛被車撞到的感覺,忽然有幾條筋分開的感覺,凹陷處就回復了,不是瘀腫起來,而是肉回復的感覺,雖然後面還有一點,但是整個腳的控制與感知力就明顯好很多了,有一種解開束縛的舒暢感。
分析一下個別的想法:豆花學習林氏傷科手法習慣於由外而內的去看身體結構,皮筋骨,只要一發現外層的問題時會覺得這是必須先解決的問題,一步一步的處理。師弟在找問題時主要看的是活動度,左右對稱,不適感可能的來源,從較科學的角度去審視整個局面。師兄在找問題時比較偏向是武術的思維,直接滲透到最脆弱、最不可動或是張力最大的點解決,效果其實也是很顯著,而且也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在這個互相幫助的過程對豆花有很大的啟發。
首先,知識是很重要的,基本人體骨骼肌肉構造,活動方向...等是傷科必備的基本,就像是老師說的,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違反生理學,就算有手感很強還是需要基本知識,這樣藍圖在建立的時候才會比較正確,不會搞錯條,就像是遊戲關卡的路徑有一定的邏輯與順序。
接著是層次的感知力是很重要的。深層的張力是會影響淺層的,甚至會有一些相互拉扯遮蔽的狀態,沒有能夠分辨層與層之間的手感與看清深層張力狀態的滲透力很容易會被騙到,處理的邏輯會迷航,調鬆了卻對於不適感沒有任何關聯;有時候可能有多個張力點,找著找著就找到不同層去了,這樣的藍圖建立起來就可能違背解剖的理念,那就要再釐清到底是甚麼地方摸錯了。
就像豆花剛剛的例子,腳有變鬆,但是主述的問題,沒辦法控制這件事情沒有得到改善,還是能夠清楚地指出小腿外側的問題,問題點要壓得很深才能動到,就像是有一個魔王躲在層層結構的最底端,要釐清這個魔王與小怪的差異才有辦法真的解開問題。這應該就是很多身體不適在診間好了,隔沒多久,一天兩天,甚至一兩個小時就又不舒服的原因,如果有這樣的狀況就要讓豆花知道,再去審視到底哪個環節沒有處理好。
滲透力固然很重要,這樣能夠看清問題點在甚麼地方,但只看到最深層的張力卻沒有整體結構的藍圖,處理起來很容易事倍功半,更大的可能是搞得更慘,深淺層的張力扯來扯去,局部來說張力是減輕的,但是整體張力卻是亂掉的。就像是只打魔王,其他的小怪、小魔王都不處理,那就只是又讓另外一個小魔王稱霸而已。一步一步把外層的張力消除,把小怪一個一個殺掉,漸漸看到魔王與迷宮的全貌,也是一種滲透力的體現。
一個是整體觀,一個是張力源頭,各有優缺點,也都沒有錯,邏輯與實際狀況也都可以執行。理想的狀態是能夠兩者能力兼具,這樣才是比較完備的狀態。
能夠直接摸透的深度還真的是功力上的差別,皮筋骨一層又一層,層與層之間還要能夠分的清,滲透時又不能壓死層與層之間的空間,如此敏銳、細膩、準確的手感是豆花要好好努力學習的方向。
#氣感與套路
#邏輯與本能
#感知與實際
2019.9.30豆花藥傷科
腳小拇指外側痛 在 腳底板外側(小拇指下方)疼痛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沒跑步的時間裡也很認真的訓練自己的股四頭肌,希望能跑的健康不傷膝蓋。 但是我最近卻發生了個問題,就是我跑大約兩公里左右後,起先右腳的最外三根指頭 ... ... <看更多>
腳小拇指外側痛 在 《脚趾囊炎》你知多少?- 赖以强,足科医生(Dr Michael Lai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