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的腳受傷至今半個月,術後需固定,尚無法正常活動,每天下班除了幫忙換藥看看傷口情形,評估血循與疼痛外,只能耐心等待恢復。星期一經由物理治療師朋友的指導,用了 #肌內效貼布,雖搞得患肢像阿凡達一樣,但阿母自覺腫脹是有緩解效果,所以昨晚協助沐浴後趁勝追擊開始進行專業的 #美足護理。家中常備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葡萄柚幾種常見的精油,有助於消腫促進末梢循環,搭配基底油與乳液調勻,末梢以按壓或向回心方向輕推的方式,由腳踝向上延伸的肌肉按摩,持續輕輕的按壓約幾分鐘,能夠達到暢通血氣,改善水腫的症狀。 按摩後配合自主抬腿運動,促進積滯在下肢的水分、血液,暢通淋巴、增加代謝,可以讓腫歪歪的患肢增加舒適程度。
坊間也有已調好的複方精油(按摩油),推薦經常長時間站立走路的姊妹們可以自己睡前抬腳自己推一推。
#替阿母美足無價
#照片是阿母的視角
腳踝肌貼消腫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7. 攀岩腳踝扭傷2(高位扭傷)
腳踝高位扭傷的運動傷害是在這一年接觸了許多攀岩民眾以及打籃球的隊員遇到的。發生高位扭傷的的機制,主要是腳踝足部外旋與小腿脛骨內旋產生的力量(如圖一),造成小腿的脛骨腓骨韌帶撕裂傷(如圖二TFL)!
高位扭傷常見於落下軟墊時,腳踝無法穩定控制;或是跳躍的動態攀爬時,踩踏到岩點時的衝擊力與不穩定。嚴重者可能會產生韌帶聯合損傷,包含腓骨骨折(如圖三)!
目前臨床上觀察到此類患者前來治療時,腫脹的區域都在腳踝上方,不論是腳踝外側髁前上方或是踝關節上方(如圖四瘀血處)。
治療方式的切入點還是先以消腫為主,接著放鬆小腿前後側的肌肉群(如圖五),最後才是最重要的關節復位的部分!
需要思考的是高位扭傷時的動作,從圖一可以發現腳掌外旋與脛骨內旋,受傷的部位是脛腓韌帶,或是韌帶聯合損傷。因為旋轉的動作有兩個方向產生,在觸診時就必須同時觀察腓骨外側髁和脛骨內側髁的位置,通常這兩個位置都會往腳跟方向移動,一是脛骨向內旋;一是腓骨被下方距骨往外後方推擠!所以復位時,要將內側與外側髁往前推移,至於上方膝關節處的腓骨頭則是要往膝膕窩後方推,讓脛骨與腓骨都能回到正確的關節面上(如圖六)。
再來要調整的部位就是距骨(如圖七Talus),高位扭傷的距骨會往外旋,所以有些患者會跟我反應,腳踝內側在腳掌往上翹時,會有骨頭擠壓的疼痛感(如圖八)。處置方式就是從腳跟後方或是腳踝外側,將距骨往內旋的方向推擠復位!
最後執行肌內效貼紮固定的部分,貼紮要注意的就是要將內側髁和外側髁固定在前方的位置,避免兩者又發生往後移動的狀況,然後施作八字型固定。
我覺得高位扭傷比較麻煩的是,踝關節相較於低位扭傷會更不穩定,因為是固定脛骨與腓骨的韌帶損傷,當腳踝在動作時,距骨就會去推擠或是位移,亦或是肌肉牽動脛骨和腓骨產生位移。於此建議高位扭傷的患者休養時間要延長,避免過早回到劇烈的運動狀態!
腳踝肌貼消腫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6. 攀岩腳踝扭傷(低位扭傷)
之前應該有寫過類似的文章了,不過最近有些新的治療體悟,再重新寫這個主題。攀岩者發生腳踝扭傷的運動傷害是很常見症狀(如圖一)。通常是跳下緩衝墊或是落下時造成的扭傷,甚至是動態攀爬時,瞬間腳踩踏岩點的衝擊導致。
腳踝外側的韌帶是細長型的(如圖一、二),並非如內側是整片的,因此在運動的過程中,動作上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受傷。
腳踝韌帶扭傷嚴重程度分成三級(如圖三),外觀上也可以由腫脹程度和瘀血狀況來做評估(如圖四),在治療所常見的是一級和二級損傷,在受傷當下事實上就可以開始做物理治療。由2019年初國際公布的軟組織受傷處理原則,受傷急性期就可以馬上進行熱敷治療,從頭到尾都是熱敷,加速組織的修復;但是我自己的處理原則是會請患者受傷24小時內還是執行冰敷的處置,主因是過度腫脹的關節或許會造成患者更加不適,行動上可能更不便。
最近在腳踝扭傷的治療上,大約在首次治療後,患者就不會有疼痛感!以前有點害怕治療腳踝扭傷,當時覺得沒有把握可以處置的很恰當。最近已經理出整體治療的程序,當然低位扭傷和高位扭傷處理原則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要治療的部分就是針對腫脹的消腫處理,可以用淋巴按摩或筋膜放鬆工具的筋膜刀;觸診覺得腫脹減少後,接著是放鬆腳踝周圍的肌肉群,包含脛前肌群、腓骨肌群、足背的肌群(如圖五);三是針對受傷的韌帶周邊進行消腫以及減少沾黏的處置。
上述的軟組織治療都執行完畢,接下來就是針對踝關節的治療。腳踝扭傷後,踝關節有幾個關節面都會輕微錯位(X光通常是拍不出來的)!第一:可以觸診發現腳踝外側髁(腓骨遠端)會往小腳趾端移動(往前位移);而腓骨近端(膝關節處)會往膝膕窩後方移動,這時就得將腓骨推回原本該在的位置(如圖六)。第二:是所謂的距骨,它就是主要構成踝關節的骨頭(如圖七Talus)。我最近才發現在扭傷之後,距骨會產生內旋的現象(應該是我自己不認真)!所以要調整的就是把它外旋回來,目前可以直接從腳踝內側去推擠它或是最新執行的方式:從後腳跟內側推擠它。以上的方式矯治完畢後,要做的就是把距骨往後推,因為扭傷也會導致它往腳趾端前位移。第三:因應腓骨和距骨扭傷後的錯位,踝關節的關節空間也會變小,所以最後就進行踝關節的牽拉動作,操作輕微的牽拉動作就好,還不需要做距骨復位的快速牽拉!
以上的治療手法全部執行完畢後,都會請患者下治療床行走看看,基本上已經不會有疼痛感。然後再施行肌內效貼布的貼紮,包含消腫、鎖足跟(如圖八)、外翻固定(圖九)。整體療程次數不用很多,腳踝就可以復原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