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養生草本頭療
.
都市人生活緊張,身體積勞成疾而不自知!尤其係女士,好容易有頭痛,頭暈嘅小毛病,日積月累變大病就弊喇!定時去做message放鬆下都好,我耐唔時有偏頭痛問題,試下做頭療按摩先.......
💜Sujata Spa經絡頭療專門店💜
店鋪喺尖沙嘴金巴利街
就係加連威老道後面,好容易搵到
Sujata Spa環境整潔舒適
店鋪散發陣陣香薰香氣
房間燈光柔和
令人有閒適及放鬆嘅感覺
💆♀️今次我體驗 養生草本頭療
香療疏經舒壓頭,肩,頸,背部按摩,利用疏通經絡的手法,配合芳香療法,上當歸、艾、 薑一系列中藥,好適合都市人的養生保健療法。
🔸️先疏通背部及肩頸經絡
針對穴位做經絡疏通
肩井穴、 大椎穴、風府穴、 風池穴
🔸️接著以微電流電按摩儀器,為肩背再作深度按摩,當按到比較繃緊嘅肌肉時會感到輕微酸痛感
🔸️之後以草本精油及木梳疏通頭部經絡 - 中間督脈、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在耳伴柔和音樂,完全放鬆狀態下,已經舒服得昏昏欲睡.....
🔸️最後一個按摩步驟主要針對頭穴💆♀️~
神庭穴、太陽穴、 印堂穴、 百會穴
以指壓方式疏通經絡。指壓按摩完全沒痛感,按摩師動作好輕柔,這時我已經睡著了.....😴
按摩師給我戴上這個暖暖的草本帽
用以溫灸理療
頭部感到好放鬆
睡上20分鐘就完成整個頭療
.
.
1個小時的療程完成後
有個休憩嘅地方飲下花茶,食下水果
療程後整個背部,頸部,頭部都完全放鬆
經絡疏通,接連幾晚都睡得好香甜
有效改善偏頭痛、頭暈 、頭漲失眠
.
真心推介這個療程給經絡氣血差,肩頸勞損、低頭族,來讓自己每日都元氣滿滿!!💜💜
備註 **不適合人群
經期、懷孕期、糖尿病 、癲癇患者, 心臟病、 腦部手術後、腦部有創傷性、對熱不敏感者 。
.
.
🌟Sujata Spa經絡頭療專門店
🌟尖沙嘴金巴利街 5號 MW Tower ll, 11樓
wa.me/85298695808
.
.
https://www.facebook.com/sujataspa.hk/
.
.
#sujataspa #SujataSpa經絡頭療專門店 #經絡頭療專門店 #message #偏頭痛問題 #頭療 #relaxtime #hkkol #hkblogger #hkinfluencer #hkmommy #hkmom #hkmama #安琪拉的生活日誌 #coolhk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感冒?風邪‧情緒‧壓力‧作息失調(二版)」介紹 專訪作者:楊素卿 中醫師 內容簡介: 搞懂體質+對症調理=百病不侵好體質! 很多人都認為感冒是小毛病,就算不看醫生,大概七到十天,身體就會自然復原,所以不用太在意。但,──真的沒事了嗎? 「奇怪...
膀胱經頭痛中藥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苗開打
近日除了第一類醫護人員外,其他類例如長者也開始安排打疫苗了。柴爸和柴媽身為醫師當然也加入了疫苗行列,我們也會擔心疫苗的副作用,但隨著接連爆發的社區感染,加上無症狀感染者越來越多,為了避免感染後產生重症的可能,還是要接種!
柴媽在醫院打AZ疫苗,打完約十二小時後開始出現發熱、惡寒、肌肉酸痛、頭痛等症狀,柴爸馬上開中藥以及針灸和拔罐幫她緩解,雖然一度有燒到近40度C,還是慢慢緩和下來,又是一尾活龍了!
柴爸則是打莫得納疫苗,只有手臂酸漲感,被#疫苗認證老人...,但莫是第二劑才會有明顯副作用啦!
很多粉絲也好奇:
打完疫苗的副作用,中醫也有效嗎?
因此柴胡整理了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喔!
✦打疫苗前這樣做✦
-前幾天
1.早點睡不熬夜
2. 飲食清淡、不喝酒
-注射疫苗當天
1. 不空腹也不要吃太飽
2. 小口慢慢喝至少喝1500cc的水並多休息
✦中藥可對應到的症狀✦
特別注意,要服用哪些中藥方劑請找各地合格中醫師看診,依個人體質會有不同的處方用藥,建議打疫苗前一至三天前往看診。
✦哪些穴道派得上用場?✦
拔罐針灸和自我穴道按摩可以選擇
-手部:外關、合谷、魚際
-頭頸部:大椎、太陽、風池
-腰背部:膏肓、肺俞
-足部:足三里、血海、承山、湧泉
每個穴道按摩1-3分鐘,每天兩次循環。
✦簡單運動舒緩✦
在家還可以做簡單的瑜珈、伸展、八段錦等都很有幫助。尤其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雙手攀足顧腎腰這兩個動作很有幫助,可以完整的伸展三焦經、膀胱經、腎經。
✦特別注意有以下症狀請馬上就醫✦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下肢腫脹或疼痛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柴胡中醫不中二 #施昀廷醫師 #中醫 #中醫師 #疫苗 #vaccinationdone✔️ #vaccine #covid_19 #新冠肺炎 #副作用 #中藥 #按摩 #舒緩 #發燒
膀胱經頭痛中藥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Z疫苗副作用的中醫理論及芳療建議處方🌳
你是疫苗認證的老人還是年輕人呢?前一篇分享了我的老人認證體驗文,這一篇則是用中醫概念做個芳療建議處方的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Aroma.TCM.Dr.Lee/posts/1858934720936571?locale=zh_TW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COVID-19疫苗核心教材🍀
AZ疫苗的副作用如下:
(1)非常常見(≥1/10) :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疲倦、發燒(≥ 38°C)、惡寒、頭痛、噁心、關節痛、肌肉痛。
(2)常見(≥1/100 ~ <1/10) :嘔吐、接種部位硬塊。
(3)不常見(≥1/1,000 ~ <1/100) ;淋巴結腫大、食慾降低、頭暈、腹痛、多汗症、皮膚搔癢、皮疹。
其中需特別注意的是,施打COVID-19 AZ疫苗後4-28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臨床需懷疑可能是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接種疫苗後可能發燒,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有些人會有呼吸喘促的情況,這時候手邊如果有血氧機,可以量測血氧是否有下降。如果持續發燒(可能另有感染或其他原因),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或昏厥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管署。
🍀COVID-19 AZ疫苗副作用的中醫理論🍀
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葉天士總結前人理論,而創立的溫病辨證方法。COVID-19是瘟疫,屬於溫病範疇,使用的是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溫病的治療原則,則是著重在使邪有出路和養陰保津:「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直須涼血散血。」
接種COVID-19 AZ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基本上也是使用此辨證系統及治療原則。COVID-19 AZ疫苗的副作用多數屬於衛分證的表衛階段(由於比較沒有呼吸道症狀所以還沒到表肺階段),我認為是在衛分時就讓你的免疫細胞發揮抵禦外邪的作用。
衛分證的表衛階段(或稱衛表,指體表皮毛)症狀包括發燒、惡寒、痠痛、頭痛、四肢無力、疲倦等。一般來說,會採用疏風解表的治法,再看這個風邪往寒或是往熱發展。
黃帝內經:「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根源於下焦,起源於中焦,開發於上焦。如果單用疏風解表的治療效果不佳時,一定要考慮到體質的問題。當然,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治療前已經看到患者體質偏倚,必定會先在處方中加入治本的藥物。
🍀COVID-19 AZ疫苗副作用的芳療建議處方🍀
衛分證,盡量不要吹冷氣或是直吹電風扇,因為這時候你的毛孔是開的。
(1) 表衛階段,中藥經常使用荊防敗毒散,芳療首選就是疏風的氧化物,稀釋3 ∼ 5%,全身塗抹、泡澡或塗抹膀胱經。(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09流感剋星配方)
(2) 風寒束表(表衛有惡寒症狀時),中藥會用桂枝湯或是葛根湯,芳療則是加上熱性精油(如肉桂、薑等)。 (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16流感病毒的配方,或是p204脾經配方)
(3) 表衛化熱(開始發燒時),中藥會用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或是銀翹散,芳療則是加上「透熱」的精油如白玉蘭葉、紅玉蘭、粉紅蓮花等。(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18 sama油配方)
表衛化熱時,由於芳療和中藥的路徑不同,中藥是口服,有其他引經藥物可以將清熱藥帶到需解熱的某一層次或某一部位,例如有解表藥可以帶到體表解表清熱。芳療是外用,絕對不可以使用寒性精油全身塗抹或泡澡,除了不會達到苦寒直折的效果以外,反而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寒邪束表,造成「涼遏、寒凝、冰伏」,毛孔緊縮而熱勢更盛、加重病情,所以只能選擇「透熱」的精油。(理由在「中醫芳療診察室」p322腸病毒有記載)
開始流汗之後,因為汗為心之液,中藥會用生脈飲或是炙甘草湯,怕冷嚴重甚至會加上四逆湯。芳療可以用花梨木強心,再加上一些酯類、苯基酯(茉莉類、玉蘭類)或花類(依蘭、橙花、玫瑰等)以養陰保津。記得多補充電解質水份。
有的人會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中藥可以用藿香正氣散,芳療可以再加一些廣藿香或是沉香醇百里香精油(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26腸胃型感冒的配方)。記住這段時間盡量不要吃冰涼或是寒性食物。
如果平常血液循環就不好,要預防血栓,中藥可以用濃縮的地龍膠囊,芳療可以增加化瘀精油的劑量,常用永久花、索馬利亞乳香精油,或是參考「中醫芳療百科」的血瘀章節。
針對治本的方面,中藥就不在此論述了,以臨床看到患者的狀況為主調整。芳療的話可以考慮以下的精油。
(1) 疲倦:加上松科、酯類、單萜醇類精油,個人偏好歐洲赤松、真正薰衣草、花梨木。
(2) 化瘀:乳香、沒藥、永久花、岩玫瑰。(惡寒才可用熱性的化瘀精油如川芎)。
請芳療愛好者永遠要記住的一件事,芳療有天花板,在補腎、補血方面效果沒有中藥好,還有你平常如果營養不均衡,治療效果也不會很好。
🍀COVID-19 AZ疫苗注射部位腫痛的芳療建議處方🍀
打針的局部會有紅腫痠痛的情況,可以用「肌膚急救變方」。去年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隔天早上他跟我說打針的地方會痛,我本來以為他只是不想上學,結果手臂真的有紅腫,難怪會痛,拿出隨身攜帶的肌膚急救調油塗抹,再隔一天已經不會痛了。https://www.facebook.com/Aroma.TCM.Dr.Lee/posts/1862102267286483?locale=zh_TW
前一篇我的老人認證體驗文發出隔天,我的手臂打針的地方其實還蠻痛的。這次的疫苗除了局部紅腫以外,還會影響周圍的筋膜伴隨僵硬痠痛。
身為愛好舞蹈的人,常因過度練習(其實也只有前一陣子公演很認真啦)導致拉傷有常備一罐痠痛配方(也是肌膚急救配方變方),塗抹在注射部位及周邊一天後就不會痛了,給大家參考:大馬士革玫瑰1D、甜馬鬱蘭2D、頭狀永久花2D、德國洋甘菊1D、索馬利亞乳香2D、玫瑰天竺葵2D,基底油10ml。
🍀插曲🍀
我這次接受AZ疫苗後沒有產生惡寒的症狀,可能是我剛好注射疫苗前、月經來的時候正在試一個暖宮的配方(硬是要解釋自己不應該是老年人)。
這個配方如下:大馬士革玫瑰1D、玫瑰天竺葵2D、索馬利亞乳香2D、印度茉莉1D、歐洲赤松2D、肉桂葉1D、西伯利亞冷杉1D,基底油10ml。
這個配方我才塗抹一些,結果太熱導致頭痛,我的舌頭邊尖根都有少許朱點,體質原本就有一些火,所以再加上德國洋甘菊1D、岩蘭草梔子花1D,整個配方就變得非常舒服。
人的體質不是非寒即熱,更常是寒熱夾雜。中藥有一個「溫經湯」,也是寒熱夾雜、治療月經不調的方劑,所以治療婦科問題,不是只有暖宮一途,大家看到這類的廣告真的要格外謹慎!
🍀接受注射疫苗前可以如何養生?🍀
許多人長期追蹤我的粉專,知道我強調防疫期間一定要規律運動,因為新冠肺炎最怕肺部血液循環不好。
關於飲食方面,平時也要少喝冷飲和少吃寒涼食物,不要吃太多零食和加工食品,可以多吃一些植物性膠質的食物(因為細胞風暴應該是氣血兩燔、入營血傷陰的開始)。有一些人認為只要有吃飽就好,卻因為飲食不均衡而有血虛的問題。
此外,過度緊張也會影響免疫力,我最近的患者都加了許多疏肝和柔肝的中藥,芳療方面養陰平肝是很好的組合,可以參考「中醫芳療百科」氣鬱及陰虛章節。
注射疫苗前,專家建議盡量不要預防服用解熱鎮痛藥(如普拿疼或NSAIDs),因為事先給予解熱鎮痛劑容易壓制免疫反應而降低抗體的產生。注射疫苗後,如果有不適的症狀,則可以適當地服用解熱鎮痛藥幫助緩解症狀。
許多中醫師也有親身接受施打AZ疫苗的經驗,並藉由中藥來降低疫苗的副作用。當然,我一樣不建議你預防性用藥,但是你可以跟就近的中醫師拿預防副作用的中藥,一旦副作用產生就可以馬上服用,因為產生副作用的當下,我相信你應該也沒有體力來看醫師。
如果你本身的免疫力就能夠調節疫苗的反應,那也不一定要吃藥或是用油,就交給身體的免疫細胞處理吧!
做好防疫工作,有疫苗就快打,特殊族群可以諮詢醫師適合的疫苗種類。
#不標重點因為全篇都是重點
#恭喜你看到最後😊
膀胱經頭痛中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感冒?風邪‧情緒‧壓力‧作息失調(二版)」介紹
專訪作者:楊素卿 中醫師
內容簡介:
搞懂體質+對症調理=百病不侵好體質!
很多人都認為感冒是小毛病,就算不看醫生,大概七到十天,身體就會自然復原,所以不用太在意。但,──真的沒事了嗎?
「奇怪,感冒好了之後,我就一直頭痛耶!」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上次感冒後,我鼻子變得好敏感,動不動就打噴嚏。」
「感冒過後,我經常白天也咳、夜晚也咳,只是程度沒那麼劇烈,痰也很少……」
如果你從某次感冒後身體就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像是反覆感冒、感冒不容易好、小毛病不斷、身體虛弱、久病不癒、小病變大病……等等,依照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感冒沒有治好,或者感冒治錯成為「壞病」,讓外邪伏藏在體內變成「伏邪」,繼續在體內破壞的結果。因此中醫認為,感冒絕對是萬病之源,不能等閒視之!
感冒不根治,小心留下後遺症!
為什麼中醫會這麼嚴肅看待小感冒呢?那是因為感冒除了影響呼吸系統、腸胃系統外,一旦讓它潛伏在人體中,它就會趁機對我們的五臟六腑、經絡系統、皮肉筋骨伸出魔爪。
例如感冒一開始受到外邪入侵,常見皮膚、口鼻失守,這時會出現發冷、發熱、流鼻水等現象。接著外邪向經絡前進,阻擋了氣血的運行,造成全身痠痛,並長驅直入至肺臟,引發咳嗽、痰多、慢性支氣管炎,甚至氣喘。另外,當肺功能亮起紅燈,脾和腎也會遭受波及,這時候,就可能出現消化功能不良、缺乏食慾、四肢倦懶、全身疲累等症狀。
此外,體內水分代謝也會發生障礙,若水患發生在心,就會引起胸悶、心悸、心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若發生在腸胃,則引起噁心、腹瀉等不適;若發生在經絡或筋骨,可能出現肩頸痠痛、腰痛,甚至關節痠痛、肌肉無力;若發生在皮膚,或許導致搔癢、濕疹。
大多數人經過服藥、休息後,表面上不舒服的症狀解除了,以為感冒好了,但事實上,身體的防禦系統已遭風邪破壞。如果感冒沒有運用適當中藥,以及刮痧、按摩、藥膳等外治法來趕走風邪,它就會持續駐留體內,一逮到機會便伺機而動、大肆破壞,有時就算只是一次小感冒,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引起重大疾病,甚至奪走生命!
2大名中醫聯手教你終結感冒、預防百病、體質養生
有感於現代人常為感冒病根所苦,導致百病叢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資深中醫師楊素卿,與上海鼎瀚中醫院長黃宗瀚共同聯手,結合老祖宗智慧與臨床看診經驗,傾力傳授中醫4大外治法:「藥膳食療」、「口鼻薰蒸」、「泡足浴」、「穴位按摩」,以及獨家秘方耳珠療法,針對7大體質,根治疾病。教你如何緩解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腹瀉、全身痠痛等感冒8大症狀。
像是「冷底」的人容易罹患風寒型發燒,也就是怕冷、低溫高燒,這時可用荊芥防風泡薰蒸浴加刮膀胱經,如果是「熱底」的人罹患風熱型高燒,發燒時容易高燒不退、身體燥熱,鼻涕或痰濃稠且黃,可用用蘆根柴胡做口鼻薰蒸與泡足浴,或喝銀花魚腥草茶,可有效散熱退燒。
若是「冷底」的人罹患風寒型咳嗽,咳嗽時怕冷、痰清,咳到上氣不接下氣,可用熱水袋敷背、甘桔紫苑熱熏氣療,或按一按列缺穴和合谷穴,都可緩解咳嗽;一吹到風就頭痛的人,煮艾葉水熱敷後腦勺,可有效減輕頭痛……等等,每一種都是針對不同體質、對症有效的良方,而且方法簡單易上手。
除了傳授緩解症狀、根治感冒的DIY妙招,本書作者還傾囊相授杜絕流感與感冒的法寶──中藥香囊、耳珠療法和食療,幫你全方位提升免疫力、養成百病不侵的好體質。像是有助活血行氣的艾葉、補氣益血的肉桂,可做成冬季專屬防流感香囊:只要按一按耳朵穴位,就可促進氣血循環,預防感冒;龍眼乾+紅棗泡茶喝,可強身健體,特別適合銀髮族、產後婦女與體質虛弱者。本書還特別附上適用各種體質的「24節氣養生飲」,作法簡單、人人都可以飲用,讓你感冒、流感不上身!(原書名:從此不再感冒)
作者簡介:楊素卿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廈門大學針灸科結業、廈門大學中醫專科畢業、進修班漳州不孕症治療中心結業、進修班上海傳統針灸實習結業
作者簡介:黄宗瀚 Dr. Evan Huang
現任:上海鼎瀚/鼎宸中醫門診部院長
學歷: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婦科臨床醫學碩士、臨床醫學學士、復旦大學 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台灣大學 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WHO世界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理事、WHO世界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理事、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香港註冊執業中醫師、上海市針灸學會會員、臺灣中醫診療學會會員、臺灣鼎瀚中西草堂顧問、台中市推拿學會傷科醫學顧問、上海辰新醫院中醫部 部長/中醫師、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傳統醫學事業部 副總經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研究生醫師、臺灣臺北市中心診所醫院放射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1tMiAmnQDE/hqdefault.jpg)
膀胱經頭痛中藥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各類中醫知識(如穴道穴位)、中醫療法、中醫保健與中醫調理治療之法的觀眾朋友,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提供一系列認識中醫專題性的DVD,有興趣者可至我們PC Home
牙齒以中醫的觀點來看,它是屬腎屬骨,當牙齒不好就能斷定這個人骨骼不好,同樣的也可以立刻斷定腎不太好。
治風的藥,治腎的藥以及治蟲的藥,可以對於牙病有所幫助。獨活這個藥本來就是治風的,它跟羌活這兩個藥,一個是治上邊的風,一個是治下邊的風,一個是上邊的太陽的風,一個是下邊的少陰的風,太陽和少陰是相表裡的關係,太陽就是膀胱,也就是從我們的眼睛內側往上走,走到頭然後走背部,一直走腿的背後,這樣一直下去到腳的小趾端出去的這一條路徑,這一條經絡我們稱之為足太陽膀胱經。風熱齒痛,文潞公藥准就說用獨活,地黃等份為末,每服三錢,可以治療。
有一個處方叫做川芎茶調散,川芎茶調散它就治所有的陽,太陽少陽陽明,治所有的陰,就太陰少陰厥陰的頭痛,就是它一個藥方子,就所有的頭上面的毛病,統統一起去掉,它用的藥就是這幾個經絡的引經用藥,包括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所有的引經藥它都在裡頭,然後再加一個防風,就是風藥,來消除這個頭面上面所有的風,那麼現在看到升麻,升麻就是治陽明頭痛陽明齒痛,它跟石膏一起去治療這個陽明的齒痛。
有一個方子叫做清胃散,清胃散裡頭就有石膏升麻還有黃連甘草等等這些東西,那它就是用來治療牙痛。用現在的想法來看,它不只是治齒痛,最重要的它還能夠治療牙齒下邊包著牙齒的這個牙齦,它可以治療牙齦的疼痛,然後它跟石膏還可以升發火鬱,就是把在裡頭的火,這個鬱著了的火,都可以把它給除去拿掉
http://youtu.be/604wKFJ6CR8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04wKFJ6CR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