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波曲線「谷針」,調教佢的國民
近接解除所有抗疫法律限制"Freedom Day"嘅最後一個周末,今日英國嘅確診人數超越50,000,死亡人數仍然停留响大概50人,入院數字係700。緊係唔係報數字咁悶啦,而係想大家了解依家最困擾英國社會嘅嘅疫情問題,唔係"Pandemic",而係NHS個手機App"Track and Trace" (英國版「安心出行」)造成嘅"Pingdemic"。五萬人感染,但呢個星期就已經超過500,000人被個App通知(Ping Ping聲),因為接觸過確診人士要自我隔離十日。
嗱,大家可以想象下,50,000就有十倍人要自我隔離,咁Freedom Day之後確診人數再升嘅話,假設十萬,咁即係至少一百萬人要隔離。而且交通工具、車站、軍隊、物流、超市或者醫院呢類高風險嘅場所嘅員工接觸嘅機會就更加大,大規模嘅自我隔離就有機會隨機癱瘓呢啲場所。
好喇,大家可能會問,乜唔係"Freedom Day"就無晒限制,點解咁多國民進入公眾場所都仲要Scan呢?呢個就係英國政府(肥波)最賤嘅地方喇,理論上"Freedom Day"當日,所有抗疫嘅法律都會失效,但政府响上星期就出咗指引比商界同公共地方管理機構, 同時受權各大城市嘅市長,呼籲佢地向公眾自行制定彈性指引,咁即係將個波交比商界同國民,說好了自由吖嗎?咪比晒自由大家各自守規矩囉,如果唔係政府都無辦法㗎。
大家要明白嘅係,今天嘅英國已經唔係年半前嗰個,無論醫學界或者國民層面都存在大堆香港網民戲稱嘅「抗疫L」。肥波上星期宣布確定7月19號係"Freedom Day"嘅時候,已經表示大家要預預備感染人數可以去到十萬,而去到今日已經一半「達標」,數字顯示大部份入院同死者都係未注種疫苗嘅人士。只要有理性嘅都知,如萬一數字完全失控,政府又會大條道理「迎合民意」重新制定抗疫法律同規矩,咁就呢個啲報導同數字,加上「抗疫派」嘅評論,就等如幫政府曲線向未打或者抗拒打針嘅年輕人「谷針」,同時形成一個國民自己負責抗疫嘅社會氣氛。即係唔想大規模被"Ping" 癱瘓就一齊打針,自行室內或者人多戴口罩,繼續Scan囉,呢個就係羣眾壓力嘅一種。
Patreon原文:
英國政府曲線「谷針」,用自由同數字「調教」國民
https://bit.ly/3xHQdDo
#嚇到自律
報導:
《The Telegraph》‘Pingdemic’ could lead to food shortages as millions face self-isolation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1/07/16/pingdemic-could-force-five-million-self-isolation-causing-food/
***************************************
📢乞食廣告:文字、時間與心血有價
🥣每日更新乞兒兜:
https://www.patreon.com/goodbyehkhellouk
最近更新:
英國政府曲線「谷針」,用自由同數字「調教」國民
https://bit.ly/3xHQdDo
Biden與Trump不一樣(又類似)之處
https://bit.ly/3kG2AMP
贏了樓價,輸了家庭的Dream House
https://bit.ly/3z5NOmu
Cornwall膠遊遊之St Ives,英國版的赤柱、西貢、 淺水灣
https://bit.ly/3rfLw13
Cornwall膠遊遊之St Michael's Mount
https://bit.ly/3xGuA6D
歧視言論引發英國網絡實名制問題
bit.ly/3ebkUt1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0的網紅伊森說 Ethan Tal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離開大公司,成為自由工作者也三年多的時間。雖然過程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特別是今年上半),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這次和三星的合作,希望呈現我在不同身分之間的切換,我也融入一些自己的體悟: #自律才有自由:關於如何鬧鐘第一次響就起床這件事,我還在努力。 #不斷學習新技能:這支廣告大家可以看到我精湛畫風...
自律即自由原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插畫家給 SOHO 族的在家工作 11 個小撇步〗
身為從畢業就在家工作的資深 SOHO 族,在疫情緊張的時期生活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知道身邊很多朋友突然要轉化居家工作模式,可能有點措手不及或是不習慣。
但其實居家工作是一個很好的生活調節時機,在家的時間長了,很多以往早出晚歸無心關注的角落都成了日常,終於有時間好好梳理家裡,學習和環境和自己好好相處。
居家防疫對我來說是無比珍貴的經驗。雖然一開始像是被迫的,要斷捨離所有的社交活動,把自己縮進屋宇巷弄,但是在一點一滴收納自己的過程,會發現我們依然擁有生命極大的主導權,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專心成為一個更不一樣的人。看似是淨空,其實是累積,累積更強大的力量,與更美好的未來相遇。
根據我這幾年在家工作的經驗,列出了幾點我這幾年下來嘗試過覺得不錯的居家工作小撇步,讓我們一起正向居家防疫,Work from Home!
1. 折好棉被
床鋪絕對是居家工作最大的敵人。
摺棉被這個動作,除了可以提醒自己結束睡眠行程之外,更可以保持床鋪的乾淨整齊,讓床鋪呈現一種冰山美人的姿態,使人想跟她保持距離,不會動不動就想親近。
舖床折棉被這一招對我滿管用的,對於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地方,看上去賞心悅目又有成就感,我總是不忍心破壞。
2. 脫下睡衣
一開始我也是一個尋求在家就是要無比舒適的心態,只要不出門就是穿著睡衣,即使在電腦前工作,看上去也像是隨時可以睡著那般自在。但這種過於閒散的情緒讓我總是太輕易反撲床上睡回籠覺,在睡眠中錯失很多白天可以處理事情的時間,更讓作息混亂,日夜顛倒。
後來我開始試著盥洗完,就脫下睡衣(很需要強迫自己),換上正常上班外出的服裝。這大大改變了我整個人的狀態,讓我的時間藉著更衣乾淨劃分開來。
3. 劃分空間立下結界
居家工作常常會落入公私不分的窘境,這當然很難全面防堵,畢竟在家裡也同時會帶來許多便利。但有一些小方法倒是可以提醒自己現在應該專心工作,那就是劃分出明確的工作區域。
有幾個大原則就是不要在床上辦公、不要在床上吃飯,這太容易讓區域混亂。以往我住小套房的時候,也常常因為混亂的區域導致進入工作狀態需要耗時很久,而一個不注意又神遊太虛。
之後我便開始明確界定我的工作區、吃飯區和休息區,配合上前面說的換衣服儀式,這讓我的工作狀態有很大的提升。
4. 做個時間管理大師
時間的部分我其實覺得是最難的,因為在家工作常常會睡到自然醒,或是不自覺熬夜加班,一天比一天晚睡晚起的後果就是生理時鐘大失調,也造成很多心理身體上的負擔,於是自律的時間管理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居家工作最核心的能力了!一定要練起來!
可以依據每天需要工作的工時、和客戶同事線上溝通的時程,以及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訂定一個適宜的工作時間,盡量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上班。並且在時間點到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小獎賞,強化這個時間點的分水嶺效果。
例如說早上九點可以享用一頓美味的早餐或是六點下班可以打開期待已久的新影集。
5. 為自己好好倒一杯飲品以及兩首歌的上工準備時間
這個其實是我想出來的自我開工儀式,在開工前有時候心裡總是有一點抗拒,這時候幫自己好好準備一杯鮮奶茶、咖啡或豆漿(像我自己是滿滿一大瓶水),都可以讓身體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去轉換成需要工作的動力,兩首歌的時間也是給自己個一優雅的緩衝,在音樂的進行中去排解焦躁,並讓大腦學習兩首歌之後就要轉換思考模式,幫助自己更順暢進入工作模式。
6. 自我打卡儀式感
和上述倒飲料放兩首歌的概念一樣,自我打卡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工儀式,我知道有一些 SOHO 族會買打卡鐘自己在家上班打卡,卡一插下去的聲音就是開工的宣告。這個方法我也試過,但是不太適合我,我可能還不太習慣瞬間轉換的感覺,不過這種果斷明快的節奏也很適合大家參考!
7. 保持正常飲食時間
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正常的飲食習慣會讓身體很明確建立時間鐘。記住防疫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馬拉松,我們必須認真教導自己的身體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也才可以提升自己的抵抗力並維持工作效能,自律才能帶來做大的自由。
雖然沒有同事相揪吃飯訂外送,但是大家還是可以在線上群組互相提醒,一起同時間吃飯線上聊天也很不錯!非常時期,健康的身體是你最強的武器。
8. 關心周遭朋友、建立工作夥伴群組
所以,就來建立線上工作夥伴群組吧!
防疫期間自己關在家裡,沒有了辦公室互相支持的感覺,我們就把它線上化吧!我自己也有一些防疫泡泡群組,把一些工作夥伴或是至親好友加入,每天互相上線打卡開工,中午就互傳午餐分享今天吃了什麼!關得住人,關不住情感,讓我們一起為彼此加油,這場仗也就不那麼難了!
9. 放一株小植物吧
有棵植物在身邊是好的,有人會養毛小孩,我也覺得很好。讓空間裡有其他生命氣息的流動,和你息息相關,能夠彼此陪伴互相支持,或單單就只是知道它/牠們存在,都能獲得能量。
幫植物澆水、修剪整理的過程,也可以舒緩工作的情緒,排解在疫情下的恐慌。它們就像是馬拉松的補給站,光是看著、一起曬曬太陽都可以覺得有力量。
10. 確保定期運動曬太陽
因為長時間在家,活動範圍限縮,各種零食又唾手可得,很容易造成身體的倦怠、體力下降跟脂肪上升的負擔。為了能保持工作效率和身體的活力,確保定期的運動是這個時間非常需要的工作。
因此就算在家工作,也可以設定鬧鐘讓自己每個小時站起來動一動,我因為長期居家辦公,因此已經把桌子換成升降桌,可以自由調整高度站著也可以工作,避免久坐脂肪囤積。
此外分出一點時間,每天半個小時或是一週三次就好,鋪個瑜伽墊做一些強度比較高的徒手訓練,或是跟著網路上的健身教練、瑜伽老師,做完一套完整流程,讓自己能流流汗、保持肌肉的使用。運動會讓心情愉快,這時候我們最需要身體來支持心理,因此也學著操練身體吧!
身體是最忠誠的,你運動多少,身體就會回報你多少。當身體強壯了,對自己所能掌握的一切也會更有自信。另外找時間曬太陽補充維他命 D,這絕對比關在家裡吃各種保健食品來得更有益身心!
11. 固定時間居家清潔
每個星期找一天,好好整理居家和工作環境吧。因為在家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垃圾的累積變快,家裡的整潔也很容易被破壞,因此找個固定時間整理好居家空間,不只可以讓自己活動一下身體,也能讓環境保持讓人願意待好待滿的樣子!
這個空間需要支撐你很長一段防疫時間,所以好好環顧四周,如果有什麼想換的傢俱、鍋碗瓢盆、工作用品,總之只要能讓你增加幸福感和歸屬感的,都換起來吧!讓家裡不再只是旅館,而可以是一個更可愛的地方。
如果大家有什麼點子也歡迎分享!
讓我們一起好好待在家裡生活工作,就是對台灣最大的守護。正向防疫,台灣加油!
#文章投稿於女人迷
#原文網址放留言
自律即自由原文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日專欄:相信市民 重啟堂食
今天公布本港最新失業率數字,港府早已有所預告,惟16年新高,相信仍極震撼人心。真正能夠保就業的辦法,係盡快重啟堂食,相信市民會自律換自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財爺表明要睇餸食飯,預示政府不願增加開支直接撐經濟。以抗疫之名一刀切禁晚市堂食,成效卻不彰,挨年近晚,再不調整策略刺激經濟,經濟學的乘數效應只怕將演變成除數效應,經濟將難以起死回生。
反觀外圍,刺激方案這四個字,在多個月以來成為美國為首投資市場的催化。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方案規模之大,再為已經火紅的市場再火上加油,同時間亦變相令到後市繼續受方案通過與否,及黨派之間的討價還價所左右。拜登未有提及加稅情況下,拋出一份派錢為主的近2萬億美元刺激大計,首先已說明不論商界或政客,錢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吧。拜登強調了走出疫情帶來的經濟低谷,為美國人脫離飢餓,被美國媒體視之為與民主黨進步派人物桑德斯同出一轍,政策想法相近,似乎是未跨黨博弈之前,先在黨內來個大團結吧。
投資論市場反映對經濟前景原本已經樂觀,2萬億美元方案拋出後,即說明投資市場對實體經濟或太樂觀,方案的後果亦加深對市場表現的影響,市場預期與市場實際情況變為有點兒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一直以來都是主張財政刺激,對於拜登方案,薩默斯說得頗有技巧,既承認無可避免或令經濟過熱,但亦補充會協助經濟回復正常。
問題來了,經濟過熱是否等於經濟在另一極端不正常?由超出均衡,再調節至回復均衡,時間差距之餘,另一大問題就是貨幣政策的偏離。很簡單,經濟過熱是會導致價格向上,而聯儲局受制於早前對市場的承諾,通脹可超過2%目標水平一段時間,到時企業成本轉嫁能力及市民對價格上升的承受能力,兩大因素又會反過來令實際經濟的企業投資和個人開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個別美資大行已因刺激方案之大,上調美國債息預測,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分別料年內10年債息升至1.45厘及1.5厘。事實上,美國以至全球股市估值已很高,當年債息重上3厘才對市場產生震盪,現在或近兩厘也有影響。美元因大量印鈔及發債,結構積弱已成。但部分數字又反映,美元以外其他貨幣長倉開始減少。債息上升因美國加大發債為主的影響,加大發債影響美元,但債息向上近日又被包裝成美元有一定承托因素,帶點兒混亂。同樣混亂是,如刺激方案令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升溫,資金會否又要從亞洲重投美國?
原文:http://bit.ly/3qyTfpG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香港 #失業率 #保就業 #堂食 #經濟 #拜登 #派錢 #經濟過熱 #貨幣政策 #聯儲局 #債息 #美元 #亞洲
自律即自由原文 在 伊森說 Ethan Tal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離開大公司,成為自由工作者也三年多的時間。雖然過程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特別是今年上半),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這次和三星的合作,希望呈現我在不同身分之間的切換,我也融入一些自己的體悟:
#自律才有自由:關於如何鬧鐘第一次響就起床這件事,我還在努力。
#不斷學習新技能:這支廣告大家可以看到我精湛畫風以及行雲流水的草書(寫字就是我的第二專長!?)。
#人際關係:很多人說他受不了辦公室的人際政治,但自由工作者的人際關係更重要啊啊啊 (嗆老闆薪水照領,敢嗆發案給你的人就只能吃自己...)
#公私不分:覺得上班時間很長嗎?自己接案,工作會『滲透』到休息時間,連想算工時都算不出來.......
也因為如此,我走到哪都要隨身帶著筆電 (很多人提我包包會問裡面是不是裝磚頭)。直到遇見Samsung Galaxy Tab S7+,我才真的放心把筆電留在家裡。
⌨️ 堪比筆電功能
平板本體只有575克(肩膀輕鬆好多),又可以連結鍵盤,方便輸入即時回覆。
👀 簡報時可以看講稿(AKA 小抄)
有個功能叫「DeX桌面模式」,類似子母畫面的概念。可以投簡報在大螢幕上,但平板畫面獨立顯示,你可以打開講稿,觀眾不會知道。
📖 S Pen是魔法杖
很多英語學習者來來回回查單字,很容易讀不下去,S Pen對著不會的單字掃一下,翻譯就浮出,讓你可以順暢閱讀原文。也可以手勢遙控平板,變成簡報筆。
👄語音同步筆記
這對需要做訪談或會議記錄的人、或記者非常實用!一邊錄音邊做筆記,程式就會默默幫你做記號。下次關鍵字按一下,就會自動重播你手寫當時的那一段錄音檔,再也不用在時間軸那邊拉來拉去了!
可別覺得自由工作者都過的非常愜意。赤手空拳打天下,挑戰絕對不會少,但是善用對的科技工具,絕對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Samsung
#GalaxyTabS7Plus
#行家AKA玩家
#即刻星5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80o5MCfzm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