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卡卡、聲音沙啞、耳鳴,可能是胃酸逆流造成❗一次了解咽喉逆流症🤔🤔
40歲的王小姐一進診間就說自己喉嚨疑似卡痰,卻老是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本以為是感冒,誰知道到診所拿了藥也不見好轉,始終不舒服的症狀困擾了她長達半年以上時間。經過理學檢查和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應是胃酸逆流造成,病人驚訝地說:「可是人家常說的火燒心、胃堵堵,我都沒有耶!」
✅慢性咽喉炎是什麼?症狀有哪些?
像王小姐這樣長期喉嚨不舒服的現象,其實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慢性咽喉炎」,俗稱「#喉球症」,亦即咽喉因受到外來刺激引發不適感,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與慢性咽喉炎相對的則是「急性咽喉炎」,即大多數人熟悉的感冒之一種,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通常5~10天便可痊癒。
慢性咽喉炎患者常主訴自己喉嚨搔癢、感覺緊緊的、有異物感,甚至像是有一顆球卡在喉嚨部位,或有想清喉嚨、容易咳嗽乃至聲音沙啞等症狀。由於成因很多, 加上難以單純透過肉眼直接觀察得知,往往增加診斷上的難度,所以臨床上我會先從喉嚨發生不適的確切位置,如上、中、下段,以及病人的年齡層、發作時間與個性特質等先做初步的判別。
假如病患反映不舒服的位置是在喉嚨上段,可能的病因多為鼻涕倒流、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或是來自口腔裡的扁桃腺結石、牙周病等;若位置在中下段,則多為抽菸、咽喉逆流,甚至是淋巴腫塊或甲狀腺腫瘤引起。還有些人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或心理因素,例如前陣子國內疫情嚴峻,門診便出現不少病患因緊張、焦慮導致喉嚨變得較為敏感。
✅當胃酸逆行到咽喉-胃咽喉逆流vs胃食道逆流
其中,因胃酸跑錯地方造成的「胃咽喉逆流」或稱「#逆流性咽喉炎」,是喉嚨產生異物感佔大宗的原因之一。如同個案中的王小姐,許多人聽到胃酸逆流都會直覺聯想到「胃食道逆流症」,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
「胃咽喉逆流」顧名思義,是指胃裡面的內容物逆流到咽喉部位,主要是因上食道括約肌鬆弛,致使胃酸直衝到本來不該存在胃酸的喉嚨處,使得咽喉被胃酸刺激而發炎;而胃食道逆流症是賁門(下食道括約肌)發生鬆弛,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不過,由於食道比較靠近胃部,能抵抗胃酸的侵蝕,當有輕微胃酸逆流時不至於帶來傷害,有時也未必會以症狀來做表現。但咽喉可就不同了,因為結構和表面黏膜非常脆弱的緣故,一旦受到些許胃酸的侵蝕便容易紅腫發炎。以研究統計來看,胃酸逆流至食道平均一天超過50次,患者才會有感覺;但胃酸衝上喉嚨一週只要超過三次,喉嚨就會感到卡卡。
✅喉嚨不適,是咽喉逆流還是其他疾病?「詳細問診+內視鏡」幫助診斷
簡單歸納,胃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的最大不同,在於胃咽喉逆流患者胃酸向上逆流的位置較遠,但胃酸量不多,所以病人大多不會有胸口灼熱、火燒心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但伴隨胃酸倒流致使喉嚨發炎的可能表現,則包括喉頭異物感、聲音沙啞,若程度較嚴重也有會喘、呼吸急促症狀;若胃酸跑到氣管造成刺激,會出現慢性咳嗽現象;還有些人會有鼻塞,或是胃酸跑到耳咽管引發耳朵悶塞感,甚至積水而導致耳鳴。
因喉嚨不舒服、疼痛或咳嗽、耳鳴等表現,可能與其他疾病重疊,所以到耳鼻喉科專科診所就醫時一般應包含下列相關病史和理學檢查。
1. 詳細的病史詢問:主要症狀、合併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和頻率、喉嚨不適的程度、何時比較嚴重,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等等。
2. 詳細檢查鼻、咽、喉嚨等上咽喉呼吸道等構造,以確認是否有可見的異常,再根據症狀與理學檢查發現安排檢查幫助確診。
3. 鼻內視鏡檢查:若是胃咽喉逆流,通常便可藉由內視鏡看到胃酸侵蝕導致聲帶有水腫或產生假性聲帶溝,有時也會看到後喉頭紅腫,甚而食道入口處黏膜有增厚現象等變化。
不過,假使是觸診時摸到頸部有腫大或硬塊而壓迫到咽喉的話,會進一步做頸部超音波詳細檢查,當懷疑可能有腫瘤時則會轉診至醫院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確認。
✅咽喉逆流怎改善?日常保養做好這6招
因胃酸逆流引發的慢性咽喉炎,除了可使用醫師開立的藥物緩解不適之外,從日常生活做起更有助於改善,避免喉嚨緊繃不適。
1.吃飽飯後不要立即坐著或躺下,保持站立姿或起身散
步、輕鬆走動,可降低腹部用力導致胃酸逆流的機率。
2.不暴飲暴食,少吃過辣、過酸、過甜、過油等刺激性食
物。
3.應規律作息,並戒除吃宵夜習慣,睡前兩至三小時勿再
進食。
4.適度補充能促進腸胃機能的益生菌產品。
5.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保持放鬆心情、充足的睡眠。
6.不碰菸、酒、檳榔,如今已知抽菸、喝酒會使括約肌變
得不易緊閉,嚼食檳榔則會讓口腔黏膜發生病變、提升
頭頸癌發生率,因而出現喉嚨相關症狀。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喉嚨卡卡、不舒服,成因十分複雜,背後也可能潛藏較為嚴重的疾病,必須經過一連串詳細的問診與檢查才能做出較正確的診斷、對症治療。因此,建議第一步需尋求具有經驗與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並盡可能至備有鼻內視鏡檢查、頭頸部超音波設備的院所診查,透過更詳細的觀察相對較能找出病灶,早日解除不適困擾。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慢性咽喉炎
#逆流性咽喉炎
#喉嚨卡卡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耳鼻喉|喉球症|成因及治療方法|李立言醫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Yuko享美思語- 喉球症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中的身心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臆球症ptt | 工商筆記本 的評價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喉嚨有一顆東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喉嚨有一顆東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咽喉妄想症」vs. 「氣滯、痰飲」
我最近看到世界日報轉載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喉嚨總是卡卡? 可能得了這種病」,是台灣一位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寫的:
=====================
在門診中,偶爾會見到一種患者,一直抱怨喉嚨有「痰」或「魚刺」哽住,咳也咳不出來、吞也吞不下去,持續數月或數年之久,彷如有一根「萬年魚刺」或「老痰」;當試圖去清喉嚨或咳嗽時,往往只得到白色的口水泡沫,症狀嚴重時還感到肩頸酸痛、喉嚨疼痛或胸悶,又好像正被人掐住頸部,這究竟是什麼病呢?
答案是「咽喉異常感症候群」,又稱之為「臆喉症」、「臆球症」或「喉球症」。病症往往起自某次吐酸水(溢赤酸)、感冒或被魚刺哽到後,喉嚨持續感到緊、痛、麻或有痰,時好時壞,患者到處求醫檢查,得到的解釋可能是慢性扁桃腺炎、慢性咽喉炎、胃食道逆流、甲狀腺結節、氣血不順或得痧(中暑),有的還因此接受甲狀腺手術。由於患者往往表現焦慮不安,也可能被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或慮病症。
根據神經解剖學,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在頸部深處的咽喉兩旁,會組成複雜的咽神經叢,把咽喉部位的感覺訊號向上傳遞進入腦幹神經核,接著腦幹做出反應,再經由這複雜的神經網絡,把運動訊息傳回咽喉部位。
偏偏有些患者的腦幹對咽喉發炎或黏膜損傷後的症狀產生記憶,不斷地把訊息「逆行性」地傳回咽喉部位,發生「神經炎性反應」;接著,這些炎性反應所引起的感覺訊息又被傳回給腦幹,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繼續加重這種錯誤記憶,造成名符其實的「咽喉妄想症(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
說穿了,這其實是神經咽喉科的偶發性疾病,跟基因遺傳、免疫功能、肌肉骨骼結構、精神情緒壓力、新陳代謝或慢性病間並無直接的致病關係,但卻會互相影響,加重病症。
目前標準療法包括消炎止痛劑、止咳化痰劑、氫鉀幫浦阻斷型制酸劑,僅能治療部分患者,大部分患者仍苦於症狀未改善時,是否需要停藥或接受檢查,衍生出精神壓力、焦慮或憂鬱,影響到家庭或工作。其實,只要排除造成咽喉、頸部或食道器質性病變後,規則地服用特定比例的消化酵素及維生素B群等複合療法,可以逐漸打破這種位於咽神經叢與腦幹神經核之間的感覺性惡性循環與錯誤記憶。
建議患者,若感冒或被魚刺哽到後,喉嚨卡卡、有痰或疼痛感持續超過三周時,就有可能罹患咽喉異常感症候群,宜盡早接受正確治療。
另外,食道癌或口咽癌初期患者,也會出現這種症候群,但往往合併吞嚥困難與體重減輕,因此,長期抽菸、酗酒或嚼食檳榔習慣者,如果出現咽喉異常感症候群,最好正確就醫,找出病因。
=====================
這樣的文章,顯示出西醫在許多地方看似精細的科學,其實和中醫相比之下是很粗製的。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醫學研究,對一個小小「喉嚨總是卡卡」的問題,竟然只能歸諸於「咽喉妄想症(pharyngo-laryngeal delusion)」,換句話說,覺得喉嚨裡有痰的感覺,是你有神經官能症,神經不正常反應,或者自己胡思亂想的。而這位西醫也表示,西醫治療這樣的問題,僅能幫助到部分的患者,對於大多數的病患,只能靠沒有確定療效的「長期服用特定比例的消化酵素及維生素B群」來看看結果如何。
這樣的病症,在中醫看來,是非常簡單的問題,臨床上也幫助過很多這樣的病患。中醫認為是感冒或其它原因,導致氣滯於咽喉,而造成很薄的痰飲停留在咽喉,這樣「氣滯、痰飲」讓病人覺得「喉嚨總是卡卡」。大多數的病患服用半夏厚朴湯之類的方劑,不到一週就可以去除病症,完全沒有副作用。當上面那篇西醫文章還在猜測病因,中醫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把問題解決了。
我們回頭來思考一下整件事情的邏輯。首先,如果真的是神經官能症導致「喉嚨總是卡卡」的感覺,為什麼簡單幾味中藥材組成的藥方就可以解決?這顯然不是病患自己妄想出來的問題。第二,有些西醫會問,用攝像機進入咽喉,為什麼看不到什麼痰飲或異物在咽喉?這只能代表儀器的解析度還落後於中醫的理論。雖然現代科技還無法測量到中醫所謂的「氣」,然而,幾乎每個人稍微接受一些指導就可以感受到「氣」,一個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現象,儀器卻無法量測,那麼是每個人都有問題,還是現代科技還不夠先進?第三,「看得好病的醫生說話」,當西醫還在胡亂猜測,而中醫可以很輕易解決這樣問題的時候,那是應該批評中醫不科學?還是應該趕緊去思考有什麼科學辦法可以驗證中醫的理論?就像愛因斯坦這位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廣義相對論時,人們是應該說他是胡說八道?還是眾多實驗物理學家們應該趕緊想辦法去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網路上充滿了似是而非的醫學文章,稍微有判斷能力的人,多半可以看出個真假端倪。然而,有些報紙及網路上的文章,是執業醫生寫的,很多人看到是醫生寫的,就以為是正確的。殊不知很多執業醫生對很多疾病也只是一知半解,更何況目前西醫學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非常局部,缺乏整體的理解。在這裡我再次引用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常常告訴別人的話:「連我都相信中醫了,你憑什麼不相信中醫?」是的,李校長是世界知名的西醫學教授,在美國知名的醫學院教導西醫們幾十年,也是人類醫學史上發現第一個抑癌基因「RB基因」的生物醫學專家。如果他相信中醫,而你不相信中醫,那麼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你比李文華校長這樣世界級的西醫專家還懂醫學,第二個可能是你是無知的。
(http://andylee.pro/wp/?p=4193)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喉嚨卡卡(異物感)也稱為梅核氣、喉球症、臆球症,可能原因很多,鼻部、扁桃腺、聲帶、頸椎、甲狀腺、食道、胃部疾病都有可能,其他如內分泌、自律神經失調,焦慮、壓力等等都有相關,一般而言,此類症狀常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最常見的病因為以下三類」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Yuko享美思語- 喉球症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中的身心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喉球症 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中的身心症~~ 有一陣子就是在倡導說明這個症狀來找我~~~~不用吃藥!嘿嘿! #上次北屯楊醫師還說有病患從澎湖坐船來找他看自律 ... ...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臆球症ptt | 工商筆記本 的推薦與評價
抬頭吞口水的話完全不會(這部分耳鼻喉科醫師說,可能是喉球症/肌肉緊繃造成) . ... 很多,包括:咽喉部的器質性實體病變、輕度胃食道逆流、心理壓力或自律神經失調 . ...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 喉球症 在 耳鼻喉|喉球症|成因及治療方法|李立言醫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