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陣痛-友誼佔有慾】
停學3個月後,艷寶回學校的第一週,沒有適應得很好。
第三天早上就對我說:「麻麻,我吃完點心你就要來接我喔!」希望我一下課就去接她回家。
「妳不留下來跟好朋友玩一下嗎?」因為4點之後是自由時間,可以玩遊戲看書等家長來接。
「不用啊!妳要早點來接我喔!」她認真的說,但是我看她的表情沒有語氣那麼雲淡風輕。
我如約而至,不開車而用散步搭輕軌的方式回家,想在路上想套她的話,不過還是徒勞無功,一直到了晚上的睡前時刻,在我誘導之下,她終於肯說原因。
「老師給我兩個哭哭臉,所以我不能和同學玩,我只能看書。」
我聽完後,沒有問她為什麼拿到哭哭臉的原因,我只說:「那麻麻跟妳一起想辦法,看看怎樣可以拿笑笑臉好嗎?」
我想著,可能是剛回學校太開心,所以想跟同學玩耍而不專心上課,或是想找同學說話,所以跟艷寶擬訂了一些戰略。
「麻麻,今天上課,都沒有人問我 How do you feel? 我就哭了。」
「連JJ都沒有問妳嗎?」JJ是她在班上最要好的同學。
「沒有,沒有人要問我,是Angel老師問我的。」
「那我問妳, How do you feel?」我抱著她說。
豔寶露出酒窩說:「I feel happy. 麻麻我最愛妳了!」
獲得艷寶的最愛認證後,我認真繼續陪睡和抱睡,但是思考著必須打電話給老師,詢問一下艷寶在學校的情況。
---
隔天早上和老師長談20分鐘,老師說其實孩子回學校後都有點適應不良。
而艷寶的情況是,只希望JJ跟她玩,其他人都不能跟JJ玩,如果JJ跟其他人玩她就會說:「妳跟別人玩我就不理妳囉!」,甚至動手推正在和JJ玩的同學。
#百分百的高需求獨佔慾望
#3歲之前在家也不准狼爸靠近我
老師說,豔寶是熱情的孩子,因為她大方外向又樂於分享,在班上一直有很好的人緣,這次的情況可能是剛開學的適應不良。針對艷寶的情緒,老師用繪本引導(繪本內容是和同學吵架該怎麼辦),而艷寶似乎也漸漸能理解。
我感謝老師,也答應老師不會讓艷寶知道老師告訴我的事情,因為艷寶一直請老師不要告訴我(大笑),讓我覺得育兒根本是高手過招,比電影中的諜對諜還要攻心計。
---
為什麼當友誼中出現第三個人的時候,孩子就會生氣甚至抓狂?
因為他覺得朋友接納了另一個人,他就不會再喜歡自己,甚至感覺到自己的友誼被剝奪,從而產生背叛和遺棄的感覺。
正向心理學家-丹尼爾 ‧ 席格將這種現象稱為「下層大腦本能反應」,或者說低級腦本能反應,低級腦就是控制情緒本能的大腦。
孩子會在交友中產生強烈的嫉妒和占有欲,是因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所有的人和事都應該圍繞著自己來運行,好朋友就不該把友誼再分給別人,就是「自我中心主義」的顯現。
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獨生子女會表現得更明顯。
嬰兒剛出生的內心,是沒有外部世界的,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所以小寶貝只會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
然而,兒童發展心理學也指出,孩子在7歲到12歲時,去中心化的能力會得到發展,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有以下三點可以參考:
#讓孩子團體活動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家中需要分擔家務
孩子感受到「忌妒」和「佔有」是兒童心理發展必經的過程,家長需要正向的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感覺, 一起面對理解情緒。
---
週末,我跟艷寶聊JJ,跟她說因為JJ媽媽不在台灣已經3個月,所以她一定很想媽媽,妳到學校對JJ一定要溫柔喔!而且等JJ媽媽回台灣後,我們再邀請他們還家裡玩。
當然,我也把他們班上我認識的孩子的名字都點了一遍,問他誰回學校,誰還沒有回學校,告訴她大家都是好朋友,都能一起玩。
也一起再次讀了《菲力的17種情緒》,以及週五立刻去博客來購買的《這是我朋友!學習不占有不嫉妒》。
我在共讀的的過程中,發現艷寶從一開始的主觀認知,到讀完後能稍微換位思考。
---
隨著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會共同經歷許多事情,我希望自己能更沉下心,更溫厚的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未來也能溫厚待人。
育兒路上修羅場,永遠都是挑戰與自我成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漫威反派弱點分析 0:28 薩諾斯-太自信 2:23 多瑪暮-狂妄 3:24 伊果-自我中心主義 4:53 海拉-優越感 6:23 蘇爾特爾-命運論者 7:21 薩諾斯手下-不團結 7:57 咒神魔雷基-太想報仇 8:19 洛基-自我懷疑 10:05 控訴者羅南-古板、目中無人 11:04...
「自我中心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rism)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自我中心」的孩子要及早矯治,否則青春期犯下大錯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男生女生都該看看(招手) 有自我中心傾向的人要注意吼 的評價
- 關於自我中心主義 在 身為一個不太專業的自我中心主義- 廢文板 - Dcard 的評價
自我中心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界限,不是在跟你說:「冷漠」和「切割」
是在說:「主體性」和「相互尊重」
界限是維護一個人「完整」的防護線
界限混亂的人:
易侵犯和越界他人範圍
易受人侵犯和被越界侵佔
漠視自己的人,容易不自覺冒犯別人
委屈自己的人,容易強迫及要求別人
階層和權威社會的後遺症:
"不相信人有學習力,甚至看低或輕視「學習」這件事的,不僅把人的成長設限,也會傾向剝奪他人學習面對及回應人生的機會,覺得別人的人生,盡是失敗和一塌糊塗。然後,自顧自的出手干涉、任意安排,要脅聽從。"
所謂的自顧自的給予、過度關懷、過度付出,努力卻不討好的情況:來自關係界線的混亂和佔據。
立下界限從「個體」的保障開始:我是一個「人」,你也是一個「人」。
我是我,你是你;這是無法模糊和混淆的。
「人」的形成:成為一個人,在於具有他獨立感受、情緒和想法,以及行動的自主權。不會被剝奪,也不會被抑制。
所以不要企圖在言論上壓制別人,或支配別人,一定要別人如何想、如何反應、如何感覺⋯那是漠視別人的主體性,也越過別人的界限,干涉了他人,甚至想控制全世界。
關於人生,你的人生是你的,他人的人生是他的。每個人都只能決定自己的人生,無法去別人的人生比手畫腳,強要他人一定應該要如何。
尊重你自己,你就更能尊重別人。
即使有人不尊重你,你也可以選擇尊重你自己。
生命的存在,是每個型態的人都有存在的位置和空間。
然而,我們仍可以選擇和深具緣分的人來往交流。不去強求任何需要用力勉強來的關係。
若是能夠因此相遇、對話,那是很棒的事,若是無法,那也是需要接受的事。
☂️放下自我中心主義,這世界是由不同人組成的
☂️有彼此個體界限的尊重,才不會相互攻擊及討伐
☂️因為我和你都存在,才有可能真實互動
-
《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蘇絢慧2021最暖心力作 · 40篇心理界限箴言
博客來
https://reurl.cc/NXdL5p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7yQLZb
自我中心主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台灣有一個戀愛實境秀的節目,內容大概是兩天一夜出遊,然後兩人一起進行各種體驗和訪談之類。
-
在前陣子我也幸運的在受邀名單之中。出發前,製作單位給出了一大張QA,多達26題,每題都是一個申論題或者大哉問,我花了整整兩天才完成。經紀人說這簡直可以當成新聞專訪了。
-
愛情觀這種東西很奇妙,在酒吧和朋友輕鬆閒談是一回事,但對自己坦白的在書桌前,一項一項自白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
若要深入了解,除了必須要能回答「理想對象的樣子」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戀愛經驗」之外,同時也必須回答充滿罪惡和羞恥心的部分,像是「最後悔的破裂關係」以及「無法忍受的事?為什麼?」
-
接著再更深入的追問,我緩慢的回答了「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以及「夢想是什麼?它與對方的關聯又是什麼?」這些自我認識的問題。
-
原來,「愛一個人」這件事,包含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只要仔細追問下去,它無可避免的延伸至生活所有的面向。
-
在愛裡,我們都期許自己是個「能給予的人」。
-
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吝於給予的,但是要能給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裕的人。接著你會慢慢思考,什麼是富裕的人呢?我想,能帶給別人歡笑、有趣的人很是富裕的,帶來知識與智慧也是富裕的,因為這些東西是一個人能夠源源不絕創造的。
-
也就是說,能毫不吝惜的給予他人自己能力的人,是富裕的人,也是懂得愛的人。
-
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則是富裕的人在愛的行動裡,實際展現的樣貌。因為,由過往的經驗得知,一旦自己被對方以體貼、責任感、尊重、理解對待,我會感到自己在對方心中是重要的。
-
「這樣的感覺好好,我是被成熟的愛著。」
-
我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才從「共生關係的依戀」之中,漸漸能夠區別出成熟的愛。
-
前者只是自我中心主義擴大之後的現象,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擁有物,進行「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借此達到合而為一的體驗,只為了擺脫孤立不安的人生處境。
-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提到了一個練習愛的方式,方法很簡單:
坐在椅子上,眼睛輕閉,自然呼吸,就可以了。他說,這時候心中會有許多想法、情緒、影像,而你必須忽視它們,像旁觀者一樣使自己沉潛在寂靜之中。這樣一來,我們會變得「只感覺到存在本身」,他建議早上晚上各做二十分鐘練習。
-
顯然,很多人熟悉這個練習,它就是冥想,但是弗洛姆沒有把這套練習稱作冥想,因為他想去除與名稱相關的宗教意味與其他不必要的聯想。
-
愛的基礎練習竟然是「忽視情緒與想法的呼吸練習」?這一圈繞的又遠又紮實,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依照這個做法,內心可以變得沉靜、平穩、自在,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能夠全心投入自己手邊的事物,體驗到一切事情與現象各自的意義。
-
再粗糙點形容,那是很充實的感覺、沒有耍廢後沾沾自喜但又有些空虛的感覺,意思不是說一定得逼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或是看起來很上進的事。
-
任何日常瑣事,以練習之後的全心全意去感覺,都有潛力這麼充實。因此,只要實行這種生活方式,就不容易感到後悔。
-
接著,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偽裝、策略、操弄、奉承,也會自動消失。因為你說話的方式不同了,更純粹了,你只想說發自內心的話,只和必要的人說。
-
自然而然,你避開了商場上試圖操弄誘導的溝通模式,開始傾向與「能夠以具體語言說出內心想法的人」往來,因為現在你的覺知能力讓你具備了辨識這類對象的能力。
-
這樣的感知方式開啟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與人際關係,而在這樣的存在狀態中,才有真正的愛。
-
現在你是富裕的人,能夠給予的人,並非將犧牲視為美德的被虐人格,也不是為了脫離孤立的不安而渴望共生的依戀關係,你是源源不絕的將自己的能力給予別人的人。
-
也許你能為他人帶來歡笑、樂趣,也許是知識、智慧,這些給予就是愛,經過十分努力的練習之後習得的愛。
-
我會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在我眼中,你是一個體貼、有責任感,並且懂得尊重與理解的人。
-
(但是,就在出發前兩周呢,宣布了疫情第三級警戒,所以我的相親之旅就告吹啦!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我一點都不在意噢😭)
自我中心主義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 漫威反派弱點分析
0:28 薩諾斯-太自信
2:23 多瑪暮-狂妄
3:24 伊果-自我中心主義
4:53 海拉-優越感
6:23 蘇爾特爾-命運論者
7:21 薩諾斯手下-不團結
7:57 咒神魔雷基-太想報仇
8:19 洛基-自我懷疑
10:05 控訴者羅南-古板、目中無人
11:04 奧創-不變通
11:48 卡西利亞斯-信念扭曲
12:22 楊羅格-貶低別人提升自己
13:10 毀滅者-?
13:28 艾瑞克齊爾蒙格-極端主義
14:26 惡煞-好勝心、虐待狂
15:15 涅布拉-沒安全感、需要愛
16:35 齊德里齊禮安-不成熟、只想要傷害鋼鐵人
17:30 紅骷髏-狂妄
18:40 幽靈-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19:18 黃夾克-野心太大
19:49 鞭狂-家族仇恨、機會主義
20:23 神秘客-虛榮、愛操控自戀狂
21:24 鐵霸王-著迷權力
21:59 禿鷹-投機取巧
22:45 尤里西斯克勞-太貪心
23:10 交叉骨-太死忠
23:33 齊莫男爵-太想報仇
24:30 亞歷山大皮爾斯-太死忠
24:49 賈斯汀漢默-喜歡名氣
25:08 桑尼伯奇-愛錢
25:22 假滿大人-物質慾望
自我中心主義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曲/編曲/演唱/和聲 風采輪
音樂收錄: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二十九
魔王子,火宅佛獄的禁忌之名,多年前被封印至蛹眠之間,但為保即將覆滅的火宅佛獄,咒世主不得不將其解放。性格反覆瘋狂,無可捉摸,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且帶強烈的黑色幽默。玩弄人心,作惡多端,使劍之初與其約戰,展開一場毀天滅地的戰役。
自我中心主義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魔王子叛逆無可捉摸,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因而有「火宅佛獄的異數」之稱號。能駕馭化為魔龍的副體赤睛出征,喜愛玩弄人性,無視倫理道德,像個不定時炸彈,因而被咒世主封印。後為拯救佛獄,咒世主不得已只好解除魔王子封印,未料魔王子被解放後繼續遊戲人間,殺人為樂。最後,魔王子不敵慈光之塔劍之初與霓羽族聖主慕容情聯手,與赤睛一同葬身於火山熔岩之中。
自我中心主義 在 「自我中心」的孩子要及早矯治,否則青春期犯下大錯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中心主義 (又稱自我主義)是無法區分自我和他人。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無法從客觀現實中理清主觀模式的能力,一種無法準確假設或理解除自己觀點之 ... ... <看更多>
自我中心主義 在 男生女生都該看看(招手) 有自我中心傾向的人要注意吼 的推薦與評價
自由時報istyle 時尚頻道's post ... 5個徵兆檢測你的另一半是不是「自我中心主義者」? 現代媒體常用「公主病」或「王子病」來稱呼特定族... ... <看更多>
自我中心主義 在 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egocentrism)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青少年 自我中心主義 (egocentrism) 自我中心主義 是由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在20世紀中期的研究中提出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