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
歷史並非僅因疫情而停下了線性往前的腳步。近年來,隨著當代藝術策展研究屢屢遭逢現代性的延遲、史觀的歧異、檔案的空缺、前衛的不在場等困境,委託藝術家再次現身說法,乃至藝術家自身主動重現原作,以復刻填補台灣藝術史之缺漏的「事件」創發,早已愈加常見。而從廣泛1980至1990年代的文化地景與藝術實踐的回探中,我們更可不斷見聞藝術家、策展人、研究者感歎過去的「#回不去」。原作的失落或出自歷史的閹割,或因紀錄不全與物換星移,而難以重現,有所累積卻無延續。
回不去了,然後呢?為什麼要回去?我們又欲回去哪裡?本專題以 #陳界仁(解嚴前)、#黎煥雄(解嚴後小劇場運動)、#高俊宏(千禧年前後)近年的復刻為例。除三者以 #身體 為媒介的展演,正橫跨解嚴前後至千禧年後——後人心心念念的顛覆與反叛年代,比對其今日復刻的精神與方法差異,亦可作為未來回返歷史的備忘。
#專題目錄
🔸告別或不要告別? 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的創作繞行(文|童詠瑋)>> https://bit.ly/3sSI5xi
🔸「藝術—行動—社群」 高俊宏與陳界仁的做與不做(文|温語晨)>>https://bit.ly/3m8Depn
🔸再會,從此離去, 但仍是條野狗:高俊宏專訪(文|童詠瑋)>>https://bit.ly/2PfotoR
🔸拒絕遺忘,確定失落:黎煥雄專訪(文|童詠瑋)>>https://bit.ly/3fwJLZC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文|孫松榮)>>https://bit.ly/31BlARH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吳興國經典復刻系列 三號作品-蛻變」介紹 訪問:林秀偉 一天早上,葛里戈從房間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怪蟲.... 身為推銷員的他,揹負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對自身、工作與家庭感到厭倦卻永遠找不到出口。年輕人的靈魂被現實壓榨,最終自我變形,宛若高壓社畜時代每一個你我的縮影,孤獨、絕望...
自我復刻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
當 #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 皆回不去個人生命的年少青春,回不去所欲重現之該時期的 #身體展演,以及回不去橫跨解嚴前後至千禧年初期——策展人王柏偉所稱之「#漫長的90年代」——猛烈竄起的「#民間社會力」之際,他們究竟如何面對個體創作脈絡以及集體時代環境之間,映射交纏的雙重轉向?因著 #自我復刻,而與逐漸為歷史洪流淹沒的過去再碰首,回過頭後接續的姿勢又是什麼?告別,長揚而去?或拒絕遺忘,不要告別?或如前所述,兩者本是互相生成?
👉「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https://bit.ly/31rWlB2
自我復刻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 #藝術行動社群
「#再現空白」與「#漫長的90年代」等字眼意味著時間的變形,從流動的狀態復返某種不存在的狀態或時間點、本應前進的軸線無限拉長成為一種懸欠,彷彿時至當下,也僅是解嚴以降的一個小小逗點,革命尚未成功、事件尚未完結、行者依舊在路上,但下一世代已到眼前,不得不面對,所有的歷史之痛產生理解與感知的落差,#陳界仁 與 #高俊宏 亦慢慢另闢關於藝術之於社會的行動模式。
👉【可是,我們回不去了,之後: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https://bit.ly/31rWlB2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再會,從此離去, 但仍是條野狗:高俊宏專訪>>https://bit.ly/3u0tMqO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https://bit.ly/3rCBztu
自我復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吳興國經典復刻系列 三號作品-蛻變」介紹
訪問:林秀偉
一天早上,葛里戈從房間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怪蟲....
身為推銷員的他,揹負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對自身、工作與家庭感到厭倦卻永遠找不到出口。年輕人的靈魂被現實壓榨,最終自我變形,宛若高壓社畜時代每一個你我的縮影,孤獨、絕望、喘不過氣。
★國寶級京劇大師吳興國經典作《蛻變》★
★改編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捷克文學作品★
★法蘭茲‧卡夫卡 短篇小說「變形記」★
◆東方戲曲融合影像與多媒體,打造絕美舞台◆
◆表達現代人內心的疏離與寂寞、孤獨與絕望◆
◆首演獲2013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開幕邀演◆
◆外媒評為「吳興國創作表演的新里程碑」◆
--------
京劇大師吳興國經典作品《蛻變》
首演時獲2013年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EIF)邀請做為開幕節目,這是EIF自1947年開辦以來第一次邀請來自台灣的團隊與節目到該藝術節作演出,也讓「當代傳奇劇場史」無前例地的成為台灣唯一進入世界三大藝術節的表演團隊,堪稱是台灣表演藝術界的一大里程碑。
#戲曲 與 #科技 的完美結合
演出單位粉絲頁: 當代傳奇劇場 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2021當代傳奇劇場|
吳興國經典復刻-參號作品《蛻變》Metamorphosis
8/2 12:00 -8/16 12:00 臺北場早鳥購票優惠8折
點我訂購臺北場 https://reurl.cc/R07416
8/2 12:00 -8/16 12:00 高雄場早鳥購票優惠75折
點我訂購高雄場 https://reurl.cc/R07416
8/15 12:00 臺中正式啟售
手刀購票👉 https://reurl.cc/xGrG5Z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nrviyYSlz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QnBHH-qUVVBROu6PJxhWSZJ9g-A)
自我復刻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竟將相關研究視覺化、空間化為展覽的必要性為何?
黃華成曾言,半熟的蘋果比全熟的好吃,因為全熟的蘋果只剩下一個命運,就是爛掉。「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從「未完成,黃華成」出發,邀請本展策展人 #張世倫,及曾參與策劃「#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等展,以及《藝術觀點ACT》41期《劇場》雜誌專題的 #孫松榮 教授,共同對話梳理臺灣近年 #研究型檔案策展,如何在前人所面臨之延遲轉譯、政治壓抑及後人所面臨之原作失落、檔案散逸等條件限制下,複訪臺灣藝術史中特定的個人、群體或事件,#因陋就簡 地藉由檔案與復刻 的「#場面調度」,勾勒各自對象跨媒介藝術實踐的前衛與局限。而當其嘗試跳脫回顧展或文件展的框架,尋覓 #原作的回聲 或 #來世,為藝術家所屬的時代精神,賦予當代新意時,此般對線性藝術史史觀的蒙太奇式重省,又如何同時反抗視覺藝術正統的策展方法?從中進而探問研究型檔案策展之於在地藝術史的空缺、前衛或戰鬥精神的閃現與佚失,以及當代策展與展覽機制等面向的積極回應。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世倫 Chang Shih-Lun、孫松榮 Sing Song-Yong、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uem
---
👀相關閱讀|
👉〈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先知:「未完成.黃華成」,以「設計」作為時代的評論〉:https://bit.ly/3k6Ys4i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https://bit.ly/32fKtTy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https://bit.ly/2TVqlle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https://bit.ly/38iaq9c
---
未完成,黃華成
展期|2020.05.09 – 2020.11.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F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w6BD9D6qCU/hqdefault.jpg)
自我復刻 在 有感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魚座-有感覺Feat.雷克斯 (Folk踢踏舞動版)
2020年接演「昨夜星辰」舞台劇時遇到了踢踏舞者-雷克斯老師,
也跟他學了幾堂踢踏舞課,聊一聊才發現華語經典歌曲-張韶涵「C大調」是他的舞蹈作品,原來那麼早以前我們就已經透過音樂和影像認識他了!只不過近期真的很少有流行歌曲結合踢踏舞!(或是根本沒有...)還好有2020年的昨夜星辰,讓我重新認識了踢踏舞!
踢踏舞可以是種舞蹈,也可以是種打擊樂器!
於是我告訴他,我最近有一首歌叫金魚座,是我自己寫的哦!
老師二話不說:來玩吧!
—————————————————————————
要感受踢踏舞live演出震撼的朋友們!
12/4、12/5 的19:30,我們可以來個巧遇😎
相關資訊|https://www.tap-rex.com
購票|https://www.posabuy.com/pages/tap-rex
《瘋狂放克》的踢踏舞
瘋狂放克 Crazy Funky Party
現場爵士樂隊演出X 踢踏、街舞的感官衝擊
熱力十足的踢踏舞X 瘋狂放克的音樂撞擊
放克起源於美國1960年代中期至晚期
據有電貝斯與鼓的強烈節奏律動
同樣源自美國的踢踏舞
在遇上這樣充滿律動節奏的音樂類型
舞蹈X音樂的放克交會
成就當時最美好的瘋狂年代
踢踏舞專業舞者彭丞佑,與熱愛放克音樂的爵士鼓手廖柏鈞的音樂舞蹈作品
豐富的音樂語彙對上華麗的踢踏舞步及節奏聲響
現場舞者群與即興樂隊台上最精彩的交會
音樂舞蹈重新編創
復刻瘋狂放克年代
————————————————————————
【踢踏舞課下課時的小插曲】
🙋:老師我可以學綠光嗎?
👨🏫:😅...........好啊!(os:你練得起來的話好啊)
太~~~~難了~~~
「音樂之路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學習放棄🤣🤣🤣」
————————————————————————
詞曲/編曲/混音:肥肥Fei
影像製作:大海文創堂
導演:陳德政
攝影:陳德政、一同
剪接:雷克斯
踢踏錄音:肥肥Fei
踢踏:雷克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4z6bpP1ZT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