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人類圖什麼時候成了一種風潮,感謝每一個推廣的人,我很希望每個人都能 #學著擁抱自己,而人類圖確實是一個好用且溫柔的工具。
.
不過因為風潮的產生,各種型態的人類圖分析師也一個一個冒出來,我想許多人可能都會想找分析師解讀,卻不大知道該怎麼選擇,這邊有我個人的一些建議:
.
.
⭐️⭐️⭐️⭐️⭐️
#分析師的觀點你有沒有共鳴
這個最重要。
我們常講 #回到你的權威與策略
很多人在一開始不大知道怎麼與自己的權威連結,但我覺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你去 #感受,而不是去 #思考。
你一定會對有些分析師分享的內容感覺正向、覺得有共鳴、覺得被傾聽,或是看著他的貼出解讀報名訊息的時候你的感受總是躍躍欲試的,有這樣的感受時,就可以多留意自己內在的訊息。
.
⭐️⭐️⭐️
#你真的需要解讀 #還是趕一個流行?
有些分析師很熱門,但是你每次看他的內容時都有種說不出的遲疑?
如果有這種狀況發生,那我會比較建議你緩一緩,這可能是你的能量給你的訊息,他並非不好,但可能此時比較不適合你。
另外對於要不要解讀,我覺得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受到風潮的壓力而想解讀,但內心是遲疑的,那也請先緩一緩,你的遲疑可能代表的是 #你的能量還沒準備好。
我們不要急,準備好了再來。
.
⭐️⭐️⭐️⭐️
#分析師的心態是為了自己 #還是為了你
每個人成為分析師一定都有自己的故事跟理由。
我常覺得做人類圖解讀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個案必須對分析師有足夠的信任,並有一定程度的將自己敞開,才能做到一個有品質的解讀。
但也因為這樣,我也會覺得分析師的心態很重要,而每個人都應該小心保護自己的能量。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可以感受看看分析師有沒有正確的活出自己?有沒有受到非自己的巨大影響?他的分析是為了自我證明自我展現還是為了引導你更貼近你自己?
喔對了,如果有發現任何分析師的內容有涉及到抄襲那真的可以先跳過…,他在非自己那題課題真的還沒寫完。
.
⭐️⭐️⭐️
#分析師的人類圖相關背景
我自己是IHDS出身的,還是會在意一定程度的正統性。
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在自學時、一知半解的路上,可能會不經意的講出一些誤導個案的話,這也是我上完基礎課後自我覺察,進而決心要繼續上完完整分析師進階課程的主要理由。
我也會隨心情追蹤或是查詢一些分析師,但也發現有些人的內容讓我有點緊繃冒汗,我相信他們的本意不壞,但是他們可能自己都沒發現正說出讓個案被制約的話語。
我也不是說一定要拿到什麼組織的認證才是好的分析師,認證畢竟就只是幾張紙,我也知道有許多在官方認證外進修的分析師也有許多可貴且正確的知識,但我相信多了解分析師的靈性成長路程,也是讓你的權威策略有機會去感受的方式之一。
.
.
總之人類圖分析師很多,很多人都很棒,而這些是我的小建議。
有一陣子我常焦慮於各種誤導訊息滿天飛,但後來我放下了,因為我本來也不該在任何人的人生裡去評斷你的選擇對不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最重要的還是你能真誠的去感受,所以就老話一句,#回到你的權威與策略,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位吧!
.
你都怎麼找到你的分析師呢?
有沒有也可以補充給大家的想法,歡迎留言聊聊。
.
.
#人類圖分析師
#人類圖 #HumanDesign
#人類圖解讀
#faye觀人類圖 #你看看你
「自我抄襲的型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Faye觀人類圖·你看看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測到心好累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論文抄襲判定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獨立觀察- #蔡英文2019神秘論文抄襲經濟學者Johnson的對照...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學術倫理解答2021 ptt & mod 多螢電腦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學術倫理測驗答案2021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內容 的評價
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狗頭鍘伺候…
美國據說正在考慮禁TikTok,這個抖音的海外版。以前我說過,「抖音有一個很狹小的缺口,可以成為下一個大型的社群網路,建立下一個廣告平台」,現在看起來態勢已成,真的讓字節跳動做起來了,所以美國打壓TikTok,意義深遠。
來看專家怎麼說。
科技策略專家Ben Thompson有一個矽谷很多人訂閱的付費電子報Stratechery,常常談科技產品策略,相當深入。偶爾他會放些文章在收費牆外,因此不願付費的大眾也可以看,他最近談TikTok戰爭的文章,剛好就免費,所以我來分享一下專家的看法。順道一提,Thompson太太是台灣人,他是以台灣為基地的知名矽谷觀察家。
TikTok戰爭之所以重要,Thompson認為,是因為TikTok是兩個趨勢的合流,一是有關人類和網路,二是有關中國和意識型態。先講第一個。從傳統紙媒開始,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廣告,所以網路出現的時候,紙媒上網路的方式,就自然的以文字旁邊的廣告投放為主。雖然網路上的傳統媒體有流量,但廣告收入卻不成比例,媒體經營因此出現困境。
臉書之類的社群網路,靠的是feed,「餵給讀者的流動性內容」,feed擺脫了紙媒接觸讀者的方式,這種新方式只有數位化的媒體才辦得到。而且feed很貼近使用者,可以即時地為讀者客製。如果新聞、故事,依你的興趣在你的時間軸裡流動,那自然廣告也可以客製,所以社群網路的廣告投放效果遠勝紙媒這種撒大網捕小魚的方式。
「廣告的金額,約略等同人的注意力」,一個社會有這麼多的注意力,就會只有這麼多的廣告收入可以分。臉書吃掉了,傳統紙媒就沒有了。而如果觀察人的注意力,圖片吸引人的程度,還遠勝過文字,所以Instagram出來的時候,臉書感到巨大的威脅,因此非把它買下來不可。而圖片吸引人的程度,又還不及影片,因此臉書時時在注意影片平台的堀起,擔心他們變成和紙媒一樣,廣告收入被新媒體吃掉。所以Snapchat在推Stories的時候,臉書怕極了,趕快讓IG抄襲,先擋住用戶往Snapchat流。Thompson說,「重點不在把用戶從Snapchat拉回來,而是根本就要擋住用戶,不要讓他們想嚐試Snapchat」。IG的Story大成功。
但Thompson說,TikTok的崛起,證明臉書沒有學得正確的教訓。Snapchat的Stories是個威脅,是因為使用起來,最接近影片,而影片用戶會吃掉照片和文字的廣告。當然臉書一直有在推影片,還花大錢請專家、名人拍影片。但失敗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臉書最強的是用戶產生的內容,不是專家製作的專業內容,臉書推動影片的方法錯了。
公平地講,臉書之所以要找專家拍影片,是因為業餘的影片製作,比照片或是文字創作,有更高的難度,雖然手機上就有鏡頭,軟體也不斷在發展,但還是要設計內容和拍攝角度,影片上傳就是沒有拍照上傳那麼容易。而且臉書是社群網路,分享的對象是朋友,不是不知名的大眾,影片要變成病毒般的散播,還有這個隱私設定問題要克服。
於是TikTok的崛起,就勢所難擋。
在搞抖音/TikTok之前,字節跳動的熱門產品是「頭條」。臉書一開始是社群網路,後來才發展出feed和演算法。但頭條一開始就是feed和演算法,而且這個演算法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演算法,頭條不斷地在學習你想看什麼,你看越多,內容就越接近你的喜好。而且頭條的產生的新聞內容,還可以跳過大部份的新聞審查問題,機器學習的演算法,給你看的都是「乾淨」的內容。字節跳動成立抖音後,把頭條的演算法,弄到短小影片上。除了在製作影片上,比YouTube或是臉書容易外,抖音還有一個強處,他們不是社群網路。一開始,影片就是全網公開,分享出來的內容,就是面對全世界。這又會回饋到機器學習的演算法,越多的影片給機器學習你的喜好,就會學得越好。看抖音,會上癮,不是沒有原因的。字節跳動買下Musically,把服務併入TikTok後,TikTok就完全照抖音的方式演出。
Thompson特別指出美國也有人注意到小影片的重要,比如說好萊塢名人Jefferey Katzenberg(夢工廠SKG裡面的K)搞的Quibi,但他們沒有看懂這個用戶自製影片的趨勢,而想要找專家拍。這個是放棄新時代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功能,回到舊時代靠專家挑選的逆勢而為,當然不能成功。
抖音/TikTok雖然在世界爆紅,但身為中國公司,自然地要被捲入這個美中的新冷戰。
Thompson談美中戰爭的一個重點是,美國要認真看待中國的企圖。而且,這戰爭不是美國先開槍的,中國很久以前,禁止美國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開槍了。美國人在對中關係上,太常自我中心,「所有事情都是美國說什麼,美國做什麼,把中國當成局外人」,因此不把中國當真。但中國要中興,恢復過往榮光,一直是中國的目標,而中國共產黨深信馬克思主義是讓他們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西方的自由價值,對中國的目標來說,是相敵對的。
所以共產黨一直在進行與西方的意識型態鬥爭,因為西方的價值觀,才是共產黨生存的最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僅僅把臉書、推特等西方社交網路封鎖在中國之外是不夠的。中國還需要西方的組織,像是NBA,在推特上做內容審查。」「中國不只在抵抗西方的自由理念,更在尋求施加他們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沒有從這樣的觀點了解中國,就會糢糊了打TikTok的重點。
TikTok有蒐集用戶資料。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因為設計的關係,都把應用程式的區隔做的很好,不太容易取得最核心的個人資料。但這不代表TikTok沒有蒐集資料,位置、IP、使用資料等,TikTok都有在收集,一如臉書。但這也是一些評論家搞錯的重點。重點不是蒐集的資料是不是比臉書多,而是TikTok是中國公司,而臉書是美國公司。美國是法治的國家,除了司法的力量控制臉書的行為外,還有民意機關的監督。但TikTok的祖國是中國,依據中國的法律,字節跳動得應政府要求,而交出資料,這是一個沒有公開透明的程序,更何況,這是一個和西方正在鬥爭的政府,再多的保證,也沒有阻擋共產黨的能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蒐集人民資料為統治的手段,科技只是讓威權統治如虎添翼而已。
而如果中國正在和西方進行意識型態的鬥爭,TikTok的科技,定會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利用。Thompson特別提到不久前的一個新聞。川普在奧克拉荷馬州的造勢場合,據說票先被一大堆小朋友給訂走了,造成體育館空空蕩蕩的窘樣。而這些小朋友是怎麼被動員的?K-pop粉絲和TikTok用戶。我們不知道TikTok是不是有人為的操縱,故意讓川普難看,但「TikTok對造勢活動有這樣的影響力,就該讓所有從事政治的人害怕。」
TikTok在言論審查上,本來就前科累累,絕對是無法相信他們的任何保證。重點在於,美國要把中國當真。共產黨講得這麼清楚,做得這麼明白,他們就是要控制資訊的流通,怎麼可以輕易放過TikTok。「該是認真地,並且照字面上意義,來好好對付中國的時候了。」
Thompson最後開出政策建議。
資料安全最重要。任何有處理國家安全、智慧財產的機關,要先禁員工使用微信。如果Zoom不把運作,從中國搬離,也要禁止這些機關使用Zoom。
然後,字節跳動絕對不能再擁有TikTok,最好是賣給非中國的公司或是個人。因為TikTok能挑戰臉書的獨霸,所以也不能賣給臉書。禁TikTok也不好,因為就會讓臉書的Instagram Reels,這個抄襲品撿了便宜。如果字節跳動不賣,美國政府要考慮用CFIUS,回溯管理Musical.ly賣給字節跳動的審查,或者是由國會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法令」,禁止Musical.ly的出賣。
對中國共產黨的警覺心,沒有人比台灣更高,也因為有這個警覺心,所以擋住了冠狀病毒的入侵。也許Ben Thompson住台灣久了,所以也比大多數的美國人,對共產黨更警愓。他說的,一點都沒錯,全世界都要把共產黨講的話當真。
這是戰爭,TikTok已經被扮成木馬推了進來,當斬則斬,不要猶豫不決。
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據說正在考慮禁TikTok,這個抖音的海外版。以前我說過,「抖音有一個很狹小的缺口,可以成為下一個大型的社群網路,建立下一個廣告平台」,現在看起來態勢已成,真的讓字節跳動做起來了,所以美國打壓TikTok,意義深遠。
來看專家怎麼說。
科技策略專家Ben Thompson有一個矽谷很多人訂閱的付費電子報Stratechery,常常談科技產品策略,相當深入。偶爾他會放些文章在收費牆外,因此不願付費的大眾也可以看,他最近談TikTok戰爭的文章,剛好就免費,所以我來分享一下專家的看法。順道一提,Thompson太太是台灣人,他是以台灣為基地的知名矽谷觀察家。
TikTok戰爭之所以重要,Thompson認為,是因為TikTok是兩個趨勢的合流,一是有關人類和網路,二是有關中國和意識型態。先講第一個。從傳統紙媒開始,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廣告,所以網路出現的時候,紙媒上網路的方式,就自然的以文字旁邊的廣告投放為主。雖然網路上的傳統媒體有流量,但廣告收入卻不成比例,媒體經營因此出現困境。
臉書之類的社群網路,靠的是feed,「餵給讀者的流動性內容」,feed擺脫了紙媒接觸讀者的方式,這種新方式只有數位化的媒體才辦得到。而且feed很貼近使用者,可以即時地為讀者客製。如果新聞、故事,依你的興趣在你的時間軸裡流動,那自然廣告也可以客製,所以社群網路的廣告投放效果遠勝紙媒這種撒大網捕小魚的方式。
「廣告的金額,約略等同人的注意力」,一個社會有這麼多的注意力,就會只有這麼多的廣告收入可以分。臉書吃掉了,傳統紙媒就沒有了。而如果觀察人的注意力,圖片吸引人的程度,還遠勝過文字,所以Instagram出來的時候,臉書感到巨大的威脅,因此非把它買下來不可。而圖片吸引人的程度,又還不及影片,因此臉書時時在注意影片平台的堀起,擔心他們變成和紙媒一樣,廣告收入被新媒體吃掉。所以Snapchat在推Stories的時候,臉書怕極了,趕快讓IG抄襲,先擋住用戶往Snapchat流。Thompson說,「重點不在把用戶從Snapchat拉回來,而是根本就要擋住用戶,不要讓他們想嚐試Snapchat」。IG的Story大成功。
但Thompson說,TikTok的崛起,證明臉書沒有學得正確的教訓。Snapchat的Stories是個威脅,是因為使用起來,最接近影片,而影片用戶會吃掉照片和文字的廣告。當然臉書一直有在推影片,還花大錢請專家、名人拍影片。但失敗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臉書最強的是用戶產生的內容,不是專家製作的專業內容,臉書推動影片的方法錯了。
公平地講,臉書之所以要找專家拍影片,是因為業餘的影片製作,比照片或是文字創作,有更高的難度,雖然手機上就有鏡頭,軟體也不斷在發展,但還是要設計內容和拍攝角度,影片上傳就是沒有拍照上傳那麼容易。而且臉書是社群網路,分享的對象是朋友,不是不知名的大眾,影片要變成病毒般的散播,還有這個隱私設定問題要克服。
於是TikTok的崛起,就勢所難擋。
在搞抖音/TikTok之前,字節跳動的熱門產品是「頭條」。臉書一開始是社群網路,後來才發展出feed和演算法。但頭條一開始就是feed和演算法,而且這個演算法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演算法,頭條不斷地在學習你想看什麼,你看越多,內容就越接近你的喜好。而且頭條的產生的新聞內容,還可以跳過大部份的新聞審查問題,機器學習的演算法,給你看的都是「乾淨」的內容。字節跳動成立抖音後,把頭條的演算法,弄到短小影片上。除了在製作影片上,比YouTube或是臉書容易外,抖音還有一個強處,他們不是社群網路。一開始,影片就是全網公開,分享出來的內容,就是面對全世界。這又會回饋到機器學習的演算法,越多的影片給機器學習你的喜好,就會學得越好。看抖音,會上癮,不是沒有原因的。字節跳動買下Musically,把服務併入TikTok後,TikTok就完全照抖音的方式演出。
Thompson特別指出美國也有人注意到小影片的重要,比如說好萊塢名人Jefferey Katzenberg(夢工廠SKG裡面的K)搞的Quibi,但他們沒有看懂這個用戶自製影片的趨勢,而想要找專家拍。這個是放棄新時代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功能,回到舊時代靠專家挑選的逆勢而為,當然不能成功。
抖音/TikTok雖然在世界爆紅,但身為中國公司,自然地要被捲入這個美中的新冷戰。
Thompson談美中戰爭的一個重點是,美國要認真看待中國的企圖。而且,這戰爭不是美國先開槍的,中國很久以前,禁止美國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開槍了。美國人在對中關係上,太常自我中心,「所有事情都是美國說什麼,美國做什麼,把中國當成局外人」,因此不把中國當真。但中國要中興,恢復過往榮光,一直是中國的目標,而中國共產黨深信馬克思主義是讓他們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西方的自由價值,對中國的目標來說,是相敵對的。
所以共產黨一直在進行與西方的意識型態鬥爭,因為西方的價值觀,才是共產黨生存的最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僅僅把臉書、推特等西方社交網路封鎖在中國之外是不夠的。中國還需要西方的組織,像是NBA,在推特上做內容審查。」「中國不只在抵抗西方的自由理念,更在尋求施加他們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沒有從這樣的觀點了解中國,就會糢糊了打TikTok的重點。
TikTok有蒐集用戶資料。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因為設計的關係,都把應用程式的區隔做的很好,不太容易取得最核心的個人資料。但這不代表TikTok沒有蒐集資料,位置、IP、使用資料等,TikTok都有在收集,一如臉書。但這也是一些評論家搞錯的重點。重點不是蒐集的資料是不是比臉書多,而是TikTok是中國公司,而臉書是美國公司。美國是法治的國家,除了司法的力量控制臉書的行為外,還有民意機關的監督。但TikTok的祖國是中國,依據中國的法律,字節跳動得應政府要求,而交出資料,這是一個沒有公開透明的程序,更何況,這是一個和西方正在鬥爭的政府,再多的保證,也沒有阻擋共產黨的能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蒐集人民資料為統治的手段,科技只是讓威權統治如虎添翼而已。
而如果中國正在和西方進行意識型態的鬥爭,TikTok的科技,定會為中國共產黨政府利用。Thompson特別提到不久前的一個新聞。川普在奧克拉荷馬州的造勢場合,據說票先被一大堆小朋友給訂走了,造成體育館空空蕩蕩的窘樣。而這些小朋友是怎麼被動員的?K-pop粉絲和TikTok用戶。我們不知道TikTok是不是有人為的操縱,故意讓川普難看,但「TikTok對造勢活動有這樣的影響力,就該讓所有從事政治的人害怕。」
TikTok在言論審查上,本來就前科累累,絕對是無法相信他們的任何保證。重點在於,美國要把中國當真。共產黨講得這麼清楚,做得這麼明白,他們就是要控制資訊的流通,怎麼可以輕易放過TikTok。「該是認真地,並且照字面上意義,來好好對付中國的時候了。」
Thompson最後開出政策建議。
資料安全最重要。任何有處理國家安全、智慧財產的機關,要先禁員工使用微信。如果Zoom不把運作,從中國搬離,也要禁止這些機關使用Zoom。
然後,字節跳動絕對不能再擁有TikTok,最好是賣給非中國的公司或是個人。因為TikTok能挑戰臉書的獨霸,所以也不能賣給臉書。禁TikTok也不好,因為就會讓臉書的Instagram Reels,這個抄襲品撿了便宜。如果字節跳動不賣,美國政府要考慮用CFIUS,回溯管理Musical.ly賣給字節跳動的審查,或者是由國會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法令」,禁止Musical.ly的出賣。
對中國共產黨的警覺心,沒有人比台灣更高,也因為有這個警覺心,所以擋住了冠狀病毒的入侵。也許Ben Thompson住台灣久了,所以也比大多數的美國人,對共產黨更警愓。他說的,一點都沒錯,全世界都要把共產黨講的話當真。
這是戰爭,TikTok已經被扮成木馬推了進來,當斬則斬,不要猶豫不決。
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測到心好累 -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磨課師自學課程,依個人學習目標, 充實自我與温故知新,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 以下各項「自我抄襲」的型態,何者錯(2)把一篇研究分割成數篇文章 ... ... <看更多>
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獨立觀察- #蔡英文2019神秘論文抄襲經濟學者Johnson的對照... 的推薦與評價
蔡英文2019神秘論文抄襲經濟學者Johnson的對照有些朋友希望我能貼出Johnson(1975)被 ... 假論文除了自我抄襲,還抄別人的論文? ... 是非正義比立場,意識型態更重要! ... <看更多>
自我抄襲的型態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4)以上均可能造成「自我抄襲」的疑慮。 6. 以下何句為使用「引述(quoting)」寫作技巧之文句? 3. (1)綜上所述,過去研究者認為網路科技的興起,有助於知識的流通與各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