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與面試不符是常態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各方面看起來都非常完美,但入職一陣子後,發現自己做的事情,與當時的想像頗有落差,因此很失落,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
人力銀行2019年做過一份調查,57%的人曾因為工作不如預期而當過職場快閃族。閃離主要原因為:
1.工作內容與面試不符-43.2%
2.無法忍受辦公室氛圍-28.2%
3.不適應企業文化-22.8%
4.工作環境不佳-22.2%
5.及被要求工作以外雜事-15.9%
面試與實際上工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我在Facebook與LinkedIn上做了調查。
截至2021/9/25中午12點,總共205票,分別是:
-通常落差很大 150票(73.1%)
-通常沒有落差 10票(4.9%)
-通常有點落差 45票(22%)
依據投票結果,面試與實際工作有落差是常態,而且落差大占了七成。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面試官通常是人資與主管,而非該職務本身的執行者。因此面試時僅能溝通目標與任務,無法直接給予職務本身實際工作狀態的資訊,求職者只能自行想像。而這個想像通常是基於過去的經驗,可每間公司的資源與文化不同,就算一樣的職務,也很可能做起來差很多。比如:使用的工具不同、流程不同、制度不同、主管管理的方式不同,就會產生落差感。
既然落差是常態,我們可以如何因應?
1.提高透明度
不論是求職者或是面試官,在面試時充分揭露資訊,可以降低誤判的機率。有些面試官會勸退「這工作很無聊喔!」、「這工作要處理很多細瑣的雜事,可能不像你之前的工作那麼有趣。」、「這工作很操很常加班喔!你確定可以?」。而求職者可以針對自己在意的點進行提問,例如工作環境、溝通模式、使用的工具系統等,用自我揭露的方式反問即可。
2.釐清更多資訊
除了工作內容與面試的落差,還有辦公室氛圍、企業文化與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人們是否會待下去。既然多數人都會碰到工作內容與面試落差大,可有人還是能待下來,去調整適應,除了聚焦工作帶給自己的養分外,還有的是因為辦公室同事間氛圍好、企業文化吸引人或工作環境比以前好。所以,多蒐集相關資訊,不論是面試時提問觀察,或是從人脈中調查。
3.每份工作都是跳板
產業在變、趨勢在變,沒有什麼是不變的;我們已經不可能單純深耕一個產業或領域就能面對未來。每份工作彼此都只是過客,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只要能成為壯大自我的養分,不論是提升經驗值、技能或視野,就算有落差,其實也沒有關係。只要是新挑戰,能強大自己的技能網與經驗值,就是好跳板。以此作為每份工作的目的,才會越來越強大。
結論,我們本來就很難對自己沒有過的經驗,作出準確的判斷。對用人主管而言,沒合作過也很難知道一個人適不適合。因此,落差永遠會存在,我們都難免下錯決定,但只要用正確的心態面對,那麼錯的決定也可以帶來好的結果。
#職場觀察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防疫期間天天與家人膩在一起,他們有什麼酸甜苦辣與嶄新體悟?這段時間又如何練習放下焦慮,修護身心? ●關係相談所給你的悄悄話: —「覺察自己在混亂,而不是假裝自己很平靜」 —「把注意力放在感...
「自我揭露」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默雨清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林忠毅 414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Re: [請益] 不喜歡自我揭露- 看板CATCH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一篇談到「自我揭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自我揭露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游森期博士高中生Facebook 自我揭露 - ntcuir 的評價
- 關於自我揭露 在 自我揭露只會讓關係進入死局 -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自我揭露 在 默雨清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看待純粹這件事時,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自己的眼光所挾持。生活並無法不做他想,心底幾乎是在觸目所及時有所拋擲,於是看向一個人時,總是先看見想像的樣子。
什麼是真實呢?當我眼中的你與你眼中的並不相同,而這樣的不同來自各自積累的眼光,原來觀察意味著失準,而我用這雙眼睛看向你時,就注定找不著一處客觀的本質。
感受的差異來自於眼光的差異,於是儘管主觀,眼光才是之於一個人的真實。如果必然無法純粹,我想我們只能由共同累積的生活經驗,試圖在依然有所差異處找尋一致,在彼此足夠願意自我揭露的範圍內,用趨同的眼光看向彼此。
終究無法用如初的眼光看待你了呀,但我相信那並不是件壞事。
#手寫 #手寫字 #文字 #手寫文字 #寫字 #語錄 #心情
自我揭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追尋超凡 #人際關係的入門課
你可能已經和一、兩個人建立起超凡關係了——說不定還更多。在這種關係裡,你覺得對方已經看見、認識並接受你真正的樣子,而不是加工過的版本。Instagram上的幾百位朋友可能知道你上星期在一家高級餐廳點了什麼晚餐,但和建立起超凡關係的人知道,其實你多年來一直飽受食物過敏所苦,或是那一晚你和伴侶用餐時討論到共組家庭一事,或其實你是為了討論辭掉目前工作的利弊約這頓晚餐。
這些問題,你不會和高中畢業後就沒再見過面的朋友討論,也不會和平常共乘通勤的對象聊,而你偶爾問候一下的阿姨也與此無關。
然而,和你建立起超凡關係的某人,會真的知道你發生什麼事,是因為這個人真的了解你。
人際關係是連續不斷變化的存在。在光譜這一端,你覺得雙方的接觸沒有產生真正的連結,但是在光光譜另一端,你的感覺是自己被了解、支持、肯定與完全接納。當你處在這段連續體之間,會覺得和身邊的人緊密相連,但還渴望與更多人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問題是,你該怎麼做?要怎麼在連續體中移動呢?我們這輩子已經對數以千計的學生和客戶回答過以上問題,現在要來回答你。
超凡關係確實可以建立。這種關係有六項特徵:
1. 你更能做真實的自己,對方也是如此。
2. 你們都願意互相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
3. 你們相信自我揭露不會變成對方拿來攻擊的把柄。
4. 你們可以對彼此坦誠。
5. 你們用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衝突。
6. 你們都投入彼此的成長和發展。
我們先簡單做個解釋。
前三項談的是自我揭露。很多人都說我們的文化已經自我分享過頭了,為什麼還要談這個呢?因為精心呈現的形象和分享你的真實樣貌是兩件不同的事。奧斯卡・王爾德留下的諸多妙語中,有句話相當犀利:「做你自己吧,其他角色已經有人演了。」人有太多時候因為怕別人給予負面評價,因此會對自我揭露的內容進行加工。
在社群媒體創造出的世界中,我們被迫要把每件事都包裝到很正面。發布在臉書上的照片,可能是你微笑站在艾菲爾鐵塔前,但實情是那趟旅行糟得要命。我們認識的矽谷執行長們提到,他們必須沒完沒了地把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形容得「超厲害」,但疲倦、恐懼和過勞卻也是矽谷當地再真實不過的現實處境。
維持這些虛偽外表讓人心力交瘁。加工和美化你的模樣,不僅會讓你失去展現真實的能力,也會促使其他人美化自己的形象。我們的意思不是建議你把所有事都告訴單一某人,但在一段特別的關係中,你需要把具重要性的部分自我分享給對方。你所分享的應該是真誠、完全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用面帶微笑的度假照片或語氣歡欣的佳節祝賀詞堆砌出來的你。
至於後三項特徵,是和回饋、衝突有關。對他人提出質疑,其實也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支持,只不過很少人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和你建立起超凡關係的人點出你身上某個令他們不快的行為,當他們真的這樣做了,你會知道此刻是自己學習的機會,不需升起防備心。而他們也知道,藉由幫助你理解自身行為造成哪些影響,就是在展現他們對這段關係的投入,並且幫助你成長。
爭吵無法避免,即便是最良好的人際關係亦然。(你稍後會看到,我們兩位作者就是實例!)然而,當你害怕起衝突時,引發衝突的刺激因素就會這樣被你埋掉了,如果你指出刺激因素,並成功處理掉它,這段關係反而能因此深化。
沒有攤開說清楚的衝突,照樣可以產生危害。在一段超凡關係中提出及解決問題,會比身處其他關係來得簡單,而且問題就不會再潛伏暗處,引發長期傷害。你會把挑戰看作學習機會,同樣的難題再次出現的機率就下降了。
我們接下來會直白地說明,打造更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究竟需要花多大力氣,隨之而來又有多大好處。我們都見識過這種關係型態對友誼、婚姻、家族系統及職場同事會帶來多麼深遠而明確的影響。也知道運用我們所教導的事,可以產生更穩固、更快樂也更深刻的人際關係,並減少不必要的衝突。當你和對方都感到安全且可以彼此坦誠,關係中的成長機會就變得無限大。一旦你們的互動都處於最真實的狀態時,行為模式就轉變了。到了最後,超凡關係不只是一套技巧和技能而已,更是一種迥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讓你感到神奇的事物就藏在裡頭。
--
📖 本文摘自《史丹佛人際動力學:連開50年的課,教你好關係從真情流露開始》,作者大衛‧布雷弗德為史丹佛大學商學院名譽高級講師;凱蘿‧羅賓則為史丹佛大學領導學Dorothy J. King講師,兩人皆專精人際關係教學,尤其是以體驗式小組學習而享譽國際。
閱讀紙本書 https://reurl.cc/EZ7dyR
看看電子書 https://readmoo.pse.is/3mg8zq
自我揭露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防疫期間天天與家人膩在一起,他們有什麼酸甜苦辣與嶄新體悟?這段時間又如何練習放下焦慮,修護身心?
●關係相談所給你的悄悄話:
—「覺察自己在混亂,而不是假裝自己很平靜」
—「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狀態,就是自我覺察的開始」
每集提供小練習,讓我們一起找到內心的安定。
●本集重點
疫情看似趨緩,
路上一天天多起來的車潮與人潮,
你是否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這種不穩定的感覺,其實來自我們內心對安全與恐懼/自信及挫折的平衡感。如何才能調控自我?聽聽鄧醫師與品皓老師的個人真實故事分享!
1. 心理師就一定很懂得自我平靜?其實覺察自己的混亂,才是必經過程!
2. 在家自己教孩子學注音快抓狂?聽鄧惠文醫師憶當年,竟然差點要誤送「啟智班」的童年趣事⋯⋯ 😂😂😂
3. 關於「正念」,跟葡萄乾以及雞腿的關係是?⋯⋯ 品皓老師自我揭露大公開!
4. 每天鬆一點!騰出3分鐘「自我覺察」時間,關鍵不在完全不焦慮,而是掌握自己的心情和壓力源,用正確的認知,平衡你的安全與恐懼。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自我覺察
#爸媽不是最好的老師也沒關係
下集關鍵字
#注意力調控
#你也來算算公車上有幾個人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自我揭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到底我們的心靈怎麼了?為何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對?又該如何修身自持呢?
.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心理學領域專家,更非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粉絲,但本集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從內心真實的人性面,一步步面對自己的「自卑」與「脆弱」,坦承「比較」帶來的「煩惱」。阿德勒的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深地打擊、打動、打中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自己。而他提出的共融感(Gemeinschaftsgefuhl),與其衍伸出來的社會公平的理想,也讓我深思良久。所以,今天我們透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的概念,剖析自我,並思考在社群媒體的情感轉向下,個人情感如何被媒介化,又該如何貞定自我、安身立命。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就爛,我每天都爛到爆
▶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幸與不幸:兩種過度的自卑情結
▶ 自卑做為人生的動力
▶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與扭曲之鏡
▶ 我就魯啊,甚麼是成功
▶ 脆弱就是勇氣
▶ 滿滿的一碗雞湯喝到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qfv8882zv0876q2j30cnh?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__8VGQ_ZC7lYCinyDv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zGaAufMlfHyY6sUXXMaZR?si=gH9uDnNxSVukMRWWwQCpgA&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2-%E6%80%8E%E9%BA%BC%E8%BE%A6-%E6%88%91%E8%A6%BA%E5%BE%97%E6%88%91%E4%B8%8D%E9%85%8D-%E6%88%91%E5%B0%B1%E7%88%9B%E5%95%8A-%E5%85%B6%E5%AF%A6%E6%88%91%E5%80%91%E9%83%BD%E8%87%AA%E5%8D%91-%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4055714
.
📲#FB 論述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21673008020317&id=208541192666847
自我揭露 在 林忠毅 414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農曆 #過年 要說吉祥話,那是不是可以來點告別式?
如果說逢 9 不能慶生, #林忠毅 為什麼反而要辦 #告別式?
從 #無人知曉 到林忠毅對自我的認同與認識,對我來說是一種自我揭露。
尤其相較於過去的樣貌:對自我的虧欠、缺乏自信、博取認同,其實有很大的突破。
常常有人說,人長越大會越社會化,而我卻恰巧相反。
但究竟能撐多久?
用一場告別式,回顧自我、告別不喜歡的,還為了什麼?
🎬 【告別式】2021—1992 系列
1⃣️ 無人知曉的林忠毅:https://youtu.be/_6EjlEKb3ao
2⃣️ 無人知曉的事前奔潰:https://youtu.be/SisRu9ZJ91A
3⃣️ 我:https://youtu.be/ec0cINVL-gE
4⃣️ 林忠毅為什麼要辦告別式:就是這支 💛
5⃣️ 29歲的林忠毅:https://youtu.be/hBD_QJ0Unno
6⃣️ 自己的人生想怎樣,皆可:https://youtu.be/ADnUGB1l4x4
7⃣️ 還帶著期待,就是好 4:https://youtu.be/2zzGLp2avPU
🌞 忠毅的 IG (@0104lcy):https://www.instagram.com/0104lcy/
🌝 忠毅的 FB:https://www.facebook.com/0104lcy/
🌜 矮倫的 IG(@0104alan):https://www.instagram.com/0104alan/
特別感謝|岳紘(@hugh_hung)
配樂|闕子超(@jackzchao0408)
攝影|滷蛋(@pride_leesihan)
場地|鬧點子多媒體整合行銷
自我揭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一篇談到「自我揭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來說,女性比較熟悉自我揭露,男性會稍有困難。 特別是對於傳統爸爸,常用權威拉開跟子女之間的距離。這樣的爸爸很少表露自己的內心,因此通常 ... ... <看更多>
自我揭露 在 自我揭露 的推薦與評價
【人際】|第一次聊天就上手的小秘訣|自我揭露|有心人INTENTION PSY · 有心人INTENTION PSY. 有心人INTENTION PSY. •. 261 views 1 year ago. ... <看更多>
自我揭露 在 Re: [請益] 不喜歡自我揭露- 看板CATCH 的推薦與評價
a message for inner game
https://amessageforinnergame.wordpress.com/
mail me
[email protected]
安安
我是一則訊息
這是一個很深的主題
也很重要
我也是這樣的人
有兩個詞可以聊聊
第一 Ego involved
擔心自己「不夠好」
在意別人的眼光
害怕揭露自我之後
被別人發現自己很無聊 被抓到匱乏的那面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都有一個對於「自我」完美形象的想像
這個形象稱之為Ego
虛假的自我 如玻璃般易碎
所以我們比喻ego是玻璃心
而真實的自信則是鑽石
它經過淬煉和無數的壓力 而達到堅硬不摧的程度
所有動物中
大概只有人類有ego的問題
這很有趣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會提到第二個方向
第二 社會制約
多數人ego的來源 來自社會制約
社會淺移默化帶給我們的價值觀
透過父母、學校、工作、社會、大眾傳媒(包含Ptt )所傳達的訊息和價值觀會深植在潛
意?
常見的是什麼?
媒體廣告最常告訴我們的是
外表/外型打扮/財富
白/瘦/白 的女人才值得擁有美麗的人生
穿上Levi's 的褲子就可以讓你把到正妹
跑車名錶代表成功的人生
那麼平凡的人就真的毫無價值了嗎?
你怎麼定義你自己的人生 vs 社會制約
這會是一個很深的人生議題 會貫穿在你的一生之中
媒體通常透過三種手法來刺激銷售
ㄧ是 有趣的情緒
二是 恐懼的情趣
三是 從眾盲從
從眾 其實就是社會制約
當你的價值是由他人(社會)來決定的時候
可怕的事情就來了
如果你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Ego 和 社會制約 是最主要的障礙
※ 引述《Mercury0625 (水星)》之銘言:
: 這問題好像跟著我滿久了
: 不過我也不知道這到底該歸類為「個性」還是「缺點」
這是天性
: 從小大概是家庭或成長過程點點滴滴的影響
: 導致我變成不太喜歡自我揭露的人(同時個性也是偏向慢熟、被動這種)
我以前也這樣以為
當然原生家庭會有影響
但這不該成為藉口
每個人都有改變的能力
都該為自已的人生負責
: 活到現在快24歲吧,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當作吐露心事的對象
: 一直都不太喜歡「主動」談自己的事
: 小時候就是那種自己感冒發燒生病不舒服都還是不講
: 一定要到家人看出來我不對勁問我才要說
: 同儕朋友間也是,基本上都是滿表面上的交流
: 關於比較深層的方面,例如感覺或是價值觀等等,就會刻意隱藏
: 這種個性到目前為止,對我來說算有好有壞拉
: 好處是比較不容易捲入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 但對於不管職場上人記得擴展、私底下交新朋友
: 或是最重要的 ─ 交女朋友
: 這種個性真的是一種阻礙
: 畢竟自我揭露真的是拉近雙方距離最直接的方式
80/20
這世界上80的人都只是依循社會制約過日子
戴著社交面具 把真實的自我藏起來
希望不要被討厭
這是安全的事
畢竟 安全的生存下去 是植入基因裏頭的
: 謎男方法裡面一堆招式都是建立在自我揭露下的,甚至不管他揭露的是事實還是瞎掰
當你真的 練習之後
你會發現慣例是bull shit
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個"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因為我為我自己而活"的心態
而不是優化的慣例與談資
: 目前出社會後接觸越來越多人,情況是有比較改善一點點
你必須行動
從做中學
社交直覺和經驗不是靠思考得來的
他只能透過真實的社交學習
: 我並不排斥別人關心我的私事,被動揭露自我還算OK
: 但就是做不太到主動揭露,心中就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做不習慣的事情一開始都很怪
: 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可能是安全感不太夠?)
: 就是不喜歡主動說我自己的事/想法/感覺,非要人家問才要答
: (當然生活上的瑣事沒這種困擾拉,諸如上班遇到什麼鳥事、看了什麼電影...之類的
)
: 這種個性要怎麼改善阿
: 求解
這是我和阿灰之前刻意透過街搭去練習的分享
https://www.ptt.cc/bbs/CATCH/M.1430227818.A.65D.html
這是最極端的方法
當然 不用這麼hard core也行
從拓展生活圈 強迫自己去社交開始
有兩點建議
1給予價值
主動去認識人 關心人 主動開啟話題
你可以聊你的心情 聊你的想法 聊你的回憶 你的熱情
2真實
不需要假裝美化什麼很屌的故事慣例
光只是當一個真實的人 就是一種價值!
3娛樂自我
不管做什麼或說什麼
都以自己開心為出發點
專注在自己的情緒上
想像都是很可怕的
但當你行動之後 那些恐懼都會消失
加油
Pea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08.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TCH/M.1460792404.A.744.html
但當我們願意主動將自己攤開
我們會學到面對自我的傷口並療傷
隨著了解自我的過程 地雷也會越來越少
當我們願意主動去用真實的面貌去交流
沒有人是可笑的
※ 編輯: AMESSAGE (180.176.79.106), 04/16/2016 22:36:19
用情緒去判斷 關注情緒是最實在的
重點不在於適用性
而是出發點
從匱乏出發 你技巧再怎麼進化都是匱乏
※ 編輯: AMESSAGE (180.176.79.106), 04/17/2016 10:32: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