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的大腦》
這一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科普書
教練“Coach” 的定義是協助客戶找到內在價值, 賦能激勵, 以及打造新行為, 並協助客戶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由於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深受大腦活躍狀況的影響, 因此本書的前面一半 (也是我讀的最痛苦的一半), 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大腦不同區塊的功能, 因此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他的一些反應, 思路, 與情緒, 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同時也讓教練本身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特定的溝通技巧來協助對方. 例如, 在與客戶討論如何建構一個新習慣時, 如果預先知道大腦哪一些部位會對於新習觀產生影響之後, 就可以基於這些信息來確認制定課程的方向
我們很快地認識一下大腦的區域與其功能:
1. 前額葉皮層:是腦部的命令與控制中心, 負責注意, 處理外部信息, 是大腦最高層級的認知部位. 在進化過程中, 屬於最後發展出來的部分 (靈長腦). 這個部位涉及: 執行, 計畫, 決策, 串連思想與行為的一至性與調節社會行為. 而在壓力之下, 這個區域的運作會大打折扣
2. 基底核: 負責認知與情感, 多巴胺是這個部位最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 正向的行為成功以及健康的生活 (飲食與睡眠) 有利於多巴胺水平的提高, 對於行為改變有正向的效果
3. 紋狀體和伏隔核: 紋狀體可以說是大腦皮質與基底核的中繼站, 將皮質接收到的訊息往內傳導到基底核, 而伏隔核則是與快樂, 獎賞, 衝動與安慰的效果有關. 教練可以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 給予適當的回饋, 激發他的動機, 並且瞭解他的價值觀, 透過正確的目標建立方式 (SMART) 讓他維持鬥志
4. 島葉皮層: 左右腦各有一個島葉, 負責控制內臟與軀幹的感覺. 島葉又與杏仁和緊密連結, 負責影響人類的情感, 知覺, 意識, 管理認知功能與人際關係.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有冥想習慣的人右島葉會較厚, 專注力也更強.
5. 杏仁核: 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與情緒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面對”戰或逃” 的威脅時會特別活躍, 而在極度專注時會穩定的運作. 因此教練對於客戶創建積極體驗, 與克服對某件事的恐懼感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6. 前扣帶皮層: 負責處理衝突與檢測錯誤. 前扣帶皮層會將錯誤與獎勵結合, 並開發出有價值的選項. 在人們極度疲勞時, 前扣帶皮層功能會下降. 因此教練應該要不斷觀察客戶的疲勞程度與壓力控管技巧, 以幫助他們可以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
7. 下丘腦: 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中央控制塔台, 在動物的實驗中, 激活了白老鼠的下丘腦, 令牠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 反過來說, 假如焦慮, 壓力, 不良習慣, 與睡眠障礙都會抑制下丘腦的運作. 因此客戶在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也是教練需要關注的重點
8. 海馬體: 整合信息, 儲存短期記憶. 與杏仁和共同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在憂鬱症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海馬體嫉妒的萎縮, 而近年發現, 學習, 有氧運動與冥想都可以有效地增強海馬體的功能與體積 (反之, 過高的血清皮質醇的濃度則對海馬體有害)
接下來是相關的賀爾蒙:
1. 皮質醇: 又稱可體松, 大家應該對他耳熟能詳了. 皮質醇在面對威脅時會釋放, 其功能在利用血糖, 提升血壓與心率, 降低疼痛感. 一般來說, 皮質醇水平在清晨接進清醒時會逐漸升高, 在晚上睡眠時會降到最低. 但是假如客戶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之下, 則會導致皮質醇高居不下, 近一步產生心理與生理的傷害. 教練應該需要與客戶仔細討論壓力源, 以漸少皮質醇的反應. 有新研究發現, “笑” 是一項降低皮質醇最有效的武器
2. 多巴胺: 主導思維與行為, 情感, 與獎賞. 而一般對於某件事物的成癮, 也與多巴胺有關. 由於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在即刻體驗到愉悅感, 因此在面對某些決定時, 大腦會驅使人們做出短期就可以立即獲得好處的決定. 而打造一項新習慣時, 可以將客戶喜歡的行為放在要建構的新習慣之後, 當作一個獎勵, 那麼這個新習慣的執行就會讓客戶更加的有動力, 這一點在 “原子習慣” 一書裡面也有提到
3. 催產素: 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與信任感. 由腦下垂體分泌, 可以降低血壓與焦慮, 增加積極的社交行為 (與皮質醇是反向效果).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可以提高催產素的水平, 近而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亦然). 所以創造一次令人愉悅的交談, 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合作默契, 我們也可以與客戶思考, 如何實際應用在工作與家庭之中
4. 腎上腺素: “戰鬥與逃跑”反應的主導者, 與皮質醇不同的是, 腎上腺素是速效激素, 強烈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 腎上腺上的釋放會讓人產生鬥志, 燃起動機, 與皮質醇不同. 我們應當與客戶討論, 如何看待一的壓力, 如果把它視為一個挑戰, 那麼腎上腺素水平會提升, 但是假如把它視為一個威脅, 皮質醇水平則會變高
5. 血清素: 由色胺酸組成的神經傳導物質, 是讓人類產生幸福感的最主要賀爾蒙. “感恩”是一個提升血清素最好的方式, 而教練可以帶著客戶來探討未來理想的生活場景, 以增強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
6. 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可以使人平靜, 幫助睡眠; 而谷氨酸則會讓人產生興奮, 並參與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現, 在壓力極大的人們大腦中, 由於高濃度的皮質醇水平, 谷氨酸也會跟著提升, 而γ-氨基丁酸跟著下降, γ-氨基丁酸不足也與物質濫用和憂鬱症的形成有關
我們的大腦細胞神經元具有可塑性, 根據我們的思考, 決策與行為, 會強化或是弱化某一些神經連結. 例如, 有些讓你不順心的事情, 越是放在心裡, 越會揮之不去, 因為反覆回想這一件事會強化跟這一件事相關的神經連結, 連帶讓大腦相關的區域與賀爾蒙開始運作;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可以對一件正面的事物不斷地重複思考, 也會提升我們對於這一件事情的主導. 王導電影 “一代宗師”的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就是最好的說明. 除了思考模式, 舉止, 習慣,以及環境都會影響神經通路與突觸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於客戶的行為改變,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曉以大義, 必須要與他外在面對的整體一起考慮
在1960年, 腦科學家米勒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人類的大哪只能同時控制7個加減2的任務同時執行, 因為海馬體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 因此假如在學習新事物/行為時, 給予太多任務, 不但會讓人記不住, 反而會引發客戶的過度焦慮與分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無法專注, 近一步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急於求成, 一下子跟客戶訂定太多計劃, 或是給予過多的指導, 反而容易導致他們不擔心的沒學到, 舊的也忘光光. 所以計畫的擬定與執行的節奏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 作者提及關於教練技術 “Coaching Skill”方面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部分, 我也覺得很受用:
意志力: 意志力雖然會因為客觀因素所影響, 但是可以被增強的. 我們可以在客戶狀況好的時候給他一個挑戰, 有效提升他的自信心, 有助於強化意志力
習慣: 請客戶分享覺得過去阻礙他們成長的幾個習慣, 以了解困擾他們行為改變的障礙在哪裡?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
樂觀: 鼓勵客戶以積極視角自我的改變, 但是提醒他們有可能因為過度樂觀所忽略的細節
目標:探索價值觀, 建立具體的目標, 透過GROW溝通技巧, 以打造SMART的步驟
正念: 關注當下, 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客觀的分析狀況. 正念引導可以提升專注力, 減輕壓力, 並獲得更好情緒掌控能力 (練習冥想)
心流: 幫助客戶認識 ”心流”, 並探索他們可以觸發心流狀態的事物
動機: 在TTM模型裡面, 一在強調了動機的重要性, 而科學家也發現, 激發客戶的動機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多巴胺的釋放. 因此在建立任何新習慣之前, 花時間探索動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課題
這本書裡其他的章節, 討論了如何將上述一些重要概念串聯運用, 同時也說明了大腦不同的區塊是如何的相互合作會是對抗.. 這本書好的地方是把大腦的功能性解剖與教練工作連結在一起, 讓我可以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缺點是裡面舉例的很多心理學實驗, 要不是只是提到名字, 要不是只有簡單的描述, 讓我沒辦法100%的知道這些實驗的全貌, 比起理論,這些實驗才是最有意思的! 算是我認為這本書美中不足的一點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
自我調節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負能量 #哪來正能量
#先有接納 #後有改變
.
「我知道人透過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我要積極上進、勤奮精進,不要拖拖拉拉。可是我總是消極悲觀,做不到積極努力,我就很挫敗,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爭氣,最後還是做不到。」
「我知道人應該自信、陽光、外向、充滿正能量,於是每當我開始憂鬱,我就同時開始了焦慮,滿滿的負能量。」
.
很多時候,當你想強迫自己改變的時候,反而變得更差了。為什麼會這樣?
.
#反壓迫是大自然和我們的規律
.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自我有壓迫,自我就有反抗。意識有壓迫,潛意識就會反抗。強迫自己變得自信、外向、勤奮、好脾氣,潛意識就會以更加自卑、封閉、懶惰、壞脾氣來反抗。反抗的意義是非常積極的,我們透過反抗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證明自己是個獨立的存在者,以不被他人所吞噬。
.
實際上壓迫我們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們認同了的文化、環境和教育。我們的意識認同了外在給我們的教育: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該的,什麼是不該的。我們不斷被植入暗示:一個勤奮的、陽光的、開朗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更容易被愛、被接受,所以我們的意識要強迫自己變成那樣。它企圖透過內化外在的標準,從外到裡對我們進行強迫改造。可是潛意識不幹:我這樣好好的,憑什麼你要我改我就改?我這樣幾十年了,舒服著呢。我要是改了,我就成了你的傀儡,我還是我嗎?這種暗示無處不在。
.
#想改變 #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排斥
.
我們對於無條件的愛有著天生的需求,因此潛意識就有一個追索:如果我不好了,你們還會愛我嗎?不會是嗎?所以我不能改。我改了你們愛我很正常,但我要拿什麼來證明我是被愛的?
.
我知道我任性、懶惰、消極、負能量滿滿,但我內心深處真的不想改,改太累了。改是怎麼累的呢?改的意思是:
.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我要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
當我重複至少三遍,你會有什麼感覺?你真的要這麼討厭現在的自己,以至於想要自己的這些面向從此消失,不再回來嗎?不再消極、不再懶惰、不再任性──你真的要對自己如此苛刻嗎?要這麼不愛自己,排斥自己?
.
強迫自己改變,是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改變,則是我需要你們來喜歡這樣的我,也就是我的內心深處,有著這樣的吶喊:我渴望你們接納我所不能接納的自己。
.
然而你不能接納自己,如此地想改變,也並非一件好事。從心理學上說,任何特質,都是兩面的存在。人的消極和積極一樣多,勤奮和懶惰一樣多,對於一面的執著,就是對另外一面的壓抑。一個對外善良的人,容易對內苛刻。一個白天陽光的人,晚上容易憂鬱。
.
如果你充滿了正能量,那麼,你的負能量哪去了呢?
.
你不允許它出來,它就被壓抑。它被壓抑,就會不停地湧動,想盡各種辦法出來。也就是壓抑愈厲害,內耗愈大,直到你崩潰,再也壓不住,就成了:我,知道。但,我做不到。不是不想做,是沒有力氣做。因為你的力氣已經全部用在排斥自己、自我壓抑了。
.
#沒有了負能量 #世界上哪還有什麼正能量
.
在生活中,當你想改變別人,你就是在說:你這個樣子我是不喜歡的,除非你變得積極正向陽光開朗優秀豁達,我才能喜歡你。
.
我們為什麼排斥?因為評判我消極、自卑、拖拉、懶惰,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是因為我做了個評判:這是不好的。我不喜歡不好的自己。可是,這真的是不好的嗎?
.
消極不好嗎?人沒有了消極,會陷入躁狂、偏執,所以人需要透過適度的消極來調節自己的步伐。
.
自卑不好嗎?人沒有了自卑,就會陷入盲目,看不見別人,難以自我反思。
.
拖拉不好嗎?人不拖拉,就會過度消耗自己,容易燃燒殆盡。這感覺就像是:汽車的作用就是跑得快,人的作用就是更成功。所以我們的改變方式就是,讓發動機愈來愈大,汽油愈來愈多,但不要隨便踩刹車,甚至並不需要裝刹車。刹車是個什麼東西?它會阻礙速度,增加負荷,滿滿的負能量,所以刹車是不好的。
.
作為旁觀者的你,知道弄個刹車踏板和油門踏板一樣重要,缺一不可。一個能全面看待問題的你,知道一輛刹車不好的車,油門愈厲害,死得愈快。放到人生中也是一樣,這些你所謂的負能量,就是刹車踏板,不僅應該存在,而且必須要存在。
.
不要責怪上路總是踩刹車,那不是踏板的問題,而是你謹慎的問題,或者路本身的問題。路不平、上下坡較多,就需要你靈活、交替、重疊使用刹車和油
門。
.
人生的路,也從來未平過,因此對於這兩者,你也需要交替使用。你所有的特點,都是存在且有意義的,不要試著排斥它。它是你從經驗裡獲得的很寶貴的財富,就像不要嫌棄老人不能幹活、只吃飯,拖累社會,老人是我們時代裡的智囊和寶藏。
.
#如何改變
.
如何讓自己充滿正能量?發現了自己的很多問題,如何能夠改正?知道了很多道理,如何過好這一生?很簡單:增加,而不是改變。
.
我發展我勤奮的一面,也允許我懶惰的存在。我不排斥懶惰,但我願意同時發展勤奮。當我想勤奮,我就去勤奮;當我想懶惰,我就懶惰。
.
不要覺得自己會一直懶惰下去,當你不再強迫自己勤奮,你就不再懶惰了。因為人的本能規律就是:充滿精力時,就是想勞動;累的時候,就是想休息。你要做的只是順應本能和規律。
.
我想改變,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好而改變,而是因為我想拓寬新的經驗。如此我就能輕裝上陣,可成功,可失敗。那麼我的人生就是豐富的。而不是割掉一部分,拿另外的一部分替換掉它。因為所謂的正能量,就是我允許我有負能量。自我接納,然後自我拓寬,是這個世界上最正能量的事情。
.
--
本文摘自《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作者叢非從為中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要接受薩提爾模式、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培訓。
.
📖閱讀本書:https://reurl.cc/VEvENY
自我調節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交心理學:你討厭一個人,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很有意思)
有一種心理陷阱,會導致你的社交偏見,看看你中招沒?這種心理陷阱就是「心理錯位」,社交心理學認為,你討厭一個人,或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是你的心理出現了錯位,從而導致了社交偏見。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還是來看一個小例子:有位軍人去買東西,因為人多,他等得很是心急,於是就喊售貨員。售貨員不高興地說:「喊什麼,沒看到我正忙著嗎?」這位軍人更加惱火,反擊道:「你不就看著我們當兵的窮嗎?有什麼了不起,我要是個大款,你就不會是這個態度了。」售貨員原本沒有瞧不起軍人的意思,對他的說法不免感到有些委屈,接下去自然是爭吵一通,不歡而散。
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硬被人們拉到了一起,結果引來不該發生的矛盾。從社交心理學角度看,導致人們產生偏見以至於討厭一個人、與人產生矛盾,與心理錯位有很大的關係。很多時候,你討厭一個人,並不是這個人有多麼討厭,而是因為你自己的心理錯位。
所謂心理錯位,就是指人們受不正確思想或思維定勢的影響,以偏見為基點展開心理活動,進行消極推理,誤導自己言行的一種不良心理現象。人們一旦產生心理錯位,就好像看哈哈鏡一樣,可能把一切問題都看走了樣,變了形,歪曲地理解和反映客觀現實,必然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在社交中,我們必須防止心理錯位的產生,不可因此搞砸了自己的社交關係。
具體而言,要想防止和克服心理錯位的產生,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首先,是要讓正確的思維和認知在自己頭腦中定位。心理錯位往往與人們對己對人、對社會的看法存在片面性有關,在潛意識裏,如果看人看事的「準星」偏了,那麼射出去的「子彈」就會偏離方向,誤傷他人。
所以,要使自己的心理正確定位,必須把自己的思維和認知搞正確。比如上面提到那位軍人,如果他能正確認識軍人的地位、價值,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光榮在於奉獻,他就會理智地對待售貨員的冷遇,而不會把一切冷遇都歸結為「因收入低而看不起軍人」了。可見,只要思維和認知對了,心理活動也就有了正確的基點;人們潛意識中的正確心理因素越多,心理活動的偏差就會越小。
其次,是要注意調整自尊心的向度。心理錯位現象多發生在自尊心過強的人身上,這些人的目光過多地關注外界對自身的評價,他們的期望值過高,往往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感到不公平,心理有很多牢騷。所以,當他們遇到社會評價與自我評價不一致時,就會奮力反擊,以維護自己扭曲了的自尊。
對於這些人來說,需要調節一下自尊心的向度,以增強自我評價的意識,增強自信心。也就是說,遇事不能只看他人如何看待、評價自己,重要的是自己如何評價自己。做到不管別人如何評價,自己起碼要尊重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估價。即使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出現了失誤,也不會因此而動搖自己的信念。這樣,就能使自己變得大度和坦然,就能有效地防止心理錯位。
第三,要走出消極聯想的怪圈。心理錯位還與人們的思維方式不當有關。有些人遇事容易在思維定勢支配下,進行消極的聯想和推理,甚至推己及人,以偏概全,武斷地把不正確的思想強加於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有這種思想,以為別人也有這種思想,結果把問題看偏了,得出了不符合實際的結論,變得討厭一個人。
對於這些人而言,應該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在與自己討厭的人打交道時,更要做到「打破盆說盆,打破罐說罐」,不要受主觀感情色彩的左右而進行消極聯想,不要把本來沒有關係的事物盲目地進行聯繫和推測。相反,不妨多把人家的動機往好處想一想,這樣就可以避免亂發脾氣,誤傷好人了。
自我調節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觀大改、掌握最新微生物體醫療技術的動態趨勢
★用科學數據教你養好「體內百兆微生物」的不生病計畫
★以專業評比剖析「市售益生菌產品」最可信賴的保健指南
人體微生物失調,是現代瘟疫蔓延最大加速器。如何自求多福,成為可生存的「適者」?必須具備相信科學數據的益生菌2.0新思維!本書作者費心整理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集結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並與世界頂級專家交流,高規格評比市售益生菌產品之品質,詳細解說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希望能讓讀者見識到最先進的益生菌株及罕見功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並用正確的方法補充益生菌,學習觀察與優化自己體內的百兆共生菌。人體共生菌決定我們的健康和壽命,當共生菌失衡﹅失守時,人體的生理健康乃至心靈也會隨時崩潰。益生菌扮演後援軍的角色,介入時機﹅菌株種類與數量,什麼體況與病情該如何調整劑量﹖益生菌2.0的思維,是一門人人都得學會的自我保護課程。
本書深入解析大自然界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人體內天天上演的「共生菌」與「病原菌」激烈戰爭。全球醫療緊繃紅色警戒,現代人「體質」與「精神力」皆快速黑化,我們能做的是:相信科學數據、不隨便跟著感覺走;認識優質益生菌,增加免疫力後援,保護與壯大體內共生菌。
▲重新發現你的百兆共生菌
.人體有百兆以上的共生菌。一口唾液裡每毫升約有上億隻微生物。我們平均一天向外界散發出大約四千萬隻細菌和七百萬隻真菌。
.人類基因數量與小小的果蠅相仿,只有兩萬多個基因,而人體共生菌的基因體總和,卻是人類基因體的千倍以上!
.腸道中的嗜脂陰性菌,其實是幫我們回收消化不完全的脂肪,避免浪費資源,結果因為我們實在吃太多脂肪,嗜脂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慢性發炎,它們無端被歸類為壞菌,真是太冤枉了。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自然產的嬰兒,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剖腹產的嬰兒,則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母乳不但有菌,種類還多達近千種。母乳中還有大量的母乳寡糖,是最適合嬰兒腸道菌的絕佳益生元,也就是滋養腸道菌所需的營養來源。
.90%的疾病都和人體共生菌有關。腸道菌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而是遍及全身。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病變,都和腸道菌有關。
.飲食習慣和環境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大過於遺傳基因。以高纖飲食為主的哈扎族,腸道菌中分解纖維的普氏菌多達60%。家裡養狗的孩子腸道菌相較豐富,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
▲超前布署!用益生菌養好人體百兆共生菌
.歐美有80%以上的醫生會推薦使用益生菌,對益生菌越了解的醫生,推薦意願越高。
.優質益生菌都有改善排便、幫助消化、增強腸道蠕動等核心功效,至於免疫過敏、代謝調節、神經心理等,則是特殊菌株才有的高階功效。
.益生菌對健康的好處說不完:有助預防流感、減輕症狀、提升流感疫苗效力。還能降低口腔病菌,改善發炎,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炎效果優於預防蛀牙。口服益生菌會提升整體黏膜免疫力,有助於在泌尿生殖道中對抗病菌感染。抗生素配合特定益生菌,治癒率極高。
.益生菌為精神疾病防治帶來新契機!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蕾特氏症等,這些症狀共通的關鍵詞是:免疫、發炎、腸道菌,因此都有益生菌介入的機會。
.掌握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的關鍵知識,買對產品,吃出健康。例如:坊間流行自己製作優酪乳,若使用「市售優酪乳」作為菌母時,發酵菌(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會優先生長,但「功效菌株」難以生長。一般市售的「DIY專用菌粉」,也多半不含功能型益生菌。所以DIY優酪乳,喝不到最重要的「功效益生菌」。如果使用低品質或由親友分讓來路不明的菌母,也可能發酵力太弱,萬一「雜菌」長出來就麻煩了,所以不推薦DIY優酪乳。
作者簡介: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院士、台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以及益福生醫公司、揚生生技公司、惠生研生技公司等多家企業科技顧問。
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創設:台灣乳酸菌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及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擔任第二、三屆會長)。
著有:《你不能沒腸識》、《腸命百歲》系列。
作者粉絲頁: 蔡英傑教授腸命百歲會談室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我調節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原來人生可以不只這樣:與夢想合一的陀飛輪法則」介紹
訪問作者: 邢憲生
內容簡介:
你找到這一生最想要的自己了嗎?
想到這個問題,就來試試生命的陀飛輪法則吧!
也許終其一生,你都在找尋自己的定位,
卻不知道,尋找自己不需要重大改變,只要懂得微調與選擇。
輕轉你的陀飛輪,校準失序的人生,你會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只這樣!
你是否已在人生中迷失自我,丟失了熱情與夢想,卻又不知何去何從?
一場告別式,讓5個畢業20年的同學重新聚首。過世同學的遺言中,留下一個令人不解的線索:陀飛輪,於是,他們展開一場揭密的心靈之旅。
「陀飛輪」本是用於名表中精雕細琢的構造,調節因重力所造成的失速,調整運行中產生的微小偏差,讓手表走得更精準!其實,「陀飛輪」可巧妙應用在日常人生,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許多元素如齒輪互為運轉,一個小偏差就會讓生命失速,學會驅動你生命中的期待、記憶與經驗,才能正確微調人生方向,讓你的心重獲選擇的自由、快樂。
轉動自己的陀飛輪,校準你失序已久的人生。你會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只這樣!
作者簡介:精密型思考達人 邢憲生
智榮基金會標竿學院的常駐資深顧問,也是著名的企業人才激勵講師,與日本知名管理名師船川淳志、槓桿學習術的本田直之等思考達人,同為美國第一EMBA雷鳥國際管理學院的畢業生。主要講授各種領導、激勵、管理、團隊合作等成長課程。
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拿下工程、電機雙碩士後,卻決定重新校準人生,在已婚並養育兩子女的情況下,仍賣房舉家從西岸搬遷至東岸,攻讀並獲得普度大學博士學位。在一連串的轉折與省思之後,毅然轉讀行銷管理,並一舉從全球國際管理排名第一的EMBA——雷鳥管理學院輝煌畢業。歷經哈佛企管、台積電、南亞科技、美商Cypress Semiconductor等跨國公司的管理職務,現於施振榮創立的標竿學院中擔任專任激勵型講師,推廣管理及思考心法,不遺餘力。陀飛輪專頁:www.tourbillionlife.com
作者粉絲頁: 邢男說-憲生說法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自我調節意思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放下比較,專注自我 練完瑜伽,智翔居然也想統一了?! ft. Apple】
身為一個重訓愛好者,總是被說肢體有些僵硬
這次終於要來練瑜伽,伸展自己卡卡的肌肉啦!
隨著智翔愛運動慢慢進入尾聲
本週的第八集!一起跟著智翔進入博大精深的Yoga世界吧!
瑜珈(Yoga),源自於古印度哲學,梵文中也有「連結、結合、統一」的意思,瑜伽相信透過操作體位、冥想等技巧,可以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面與精神面的能力,達成身、心、靈的平衡與和諧,甚至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目前在世界盛行的瑜伽運動,已去除部分宗教與哲學的成分,以強調體位法的身體鍛鍊為主,可以用「現代瑜伽」來加以歸類。
像影片中Apple老師點出了我圓背的問題,源自於胸肌鍛鍊時,拮抗肌群的不足,導致胸肌太大,影響身形的平衡,因此透過伸展,以及微小肌群的鍛鍊,可以讓一般重訓時所會忽略到的身體部位強健起來,讓身體在強壯之餘,也獲得了平衡的力量,這在姿勢上、體態上都可以讓自己的身型更加完美,這也是瑜伽帶來的諸多好處之一。
而瑜伽的動作中,運用伸展肢體讓心情也獲得了平和,這種以生理影響心理的漸進過程,需要不斷地調節呼吸,去延伸,去拉長,瑜伽並非求快與劇烈的運動,在這當下,可以放下與旁人的比較,專注在自己的動作上,慢慢的,也能夠去察覺到身體上每一塊肌肉的感覺,我想許多運動選手所說的傾聽身體的聲音,就是這種道理吧!到最後幸福感提升的時刻,那種內在飽滿的充實感,我想,這就是所謂身心靈的合一的感覺吧。
感謝這次影片由位於桃園區中山路上的響叮噹瑜珈舞蹈世界提供場地。想要找尋身心靈合一的瑜伽之道嗎?或是平常健身需要更多技巧來幫助身體平衡的好方法嗎?歡迎喜好瑜伽的市民朋友們一起跟著Apple老師,在瑜伽的世界裡找到內在的自我吧!
Apple老師目前是AFAA(美國運動體適能協會)、墊上核心(MAT Science)和個人體適能(Personal Fitness Trainer)的教官。在桃園全真、極限、健身工廠,台北台安醫院、Sofit授課。
#智翔愛運動
#放下比較專注自我
#身心靈一家親
#Yoga
EP.1【創新,傳統的華麗轉身 從CrossFit定義創新 ft. Poshu】https://npptw.org/Cj7Z3u
EP.2【準備充足,勇敢出擊 蘊含在勇氣之中的知所進退 ft. 范Sir】https://npptw.org/QdOpU4
EP.3【熱情,奔放的挑戰學習 中東肚皮舞初體驗 ft. Ivy】https://npptw.org/nbuRRY
EP.4【自由,突破框架完成目標 一起到公園街頭健身吧! ft. 朱俍華】https://npptw.org/PwmlWw
EP.5【尊重對手,全力拼搏 球場上最紳士的羽球運動! ft. 黃美菁】https://npptw.org/2MTNF4
EP.6【耐心,步上信念之路 智翔的撞牆期出現了?! ft. 葉日鴻】https://npptw.org/2QDkel
EP.7【信任隊友,互助互補 Cover隊友我不客氣了! ft. Max李】https://npptw.org/fDnsFn
👉|簡述:期待乾淨與健康的新桃園《九大政見願景》https://npptw.org/kWScg6
👉|簡智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ianzhixiangnpp/

自我調節意思 在 “人類的身體是可以自我調節的生物有機體,意思即身體本即有自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凱羅健康協會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 ... “人類的身體是可以自我調節的生物有機體,意思即身體本即有自我療癒的機制,藥物只是壓抑或掩飾症狀。真正的療癒是仰賴自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