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如何閱讀一本書】
對於寫作者來說,閱讀上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出自國學大師朱光潛,教你如何讀書更能將其中的養料化為己用。
一起來看看他提出的方法論吧。
-
談讀書 / 朱光潛
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談讀書,這問題實在是談不盡,而且這些年來我的見解也有些變遷,現在再就這問題談一回,趁便把上次談學問有未盡的話略加補充。
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
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里程碑。我們就現階段的文化學術求前進,必定根據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做出發點。如果抹煞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我們說不定要把出發點移回到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縱然能前進,也還是開倒車落伍。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帳,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見新的世界。
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
它至少有兩大流弊。
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荊現在書籍易得,一個青年學者就可誇口曾過目萬卷,「過目」的雖多,「留心」的卻少,譬如飲食,不消化的東西積得愈多,愈易釀成腸胃病,許多浮淺虛驕的習氣都由耳食膚受所養成。
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任何一種學問的書籍現在都可裝滿一圖書館,其中真正絕對不可不讀的基本著作往往不過數十部甚至於數部。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比如學哲學者儘管看過無數種的哲學史和哲學概論,卻沒有看過一種柏拉圖的《對話集》,學經濟學者儘管讀過無數種的教科書,卻沒有看過亞當斯密的《原富》。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占住要塞。目標太多了,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路一腳,就成了「消耗戰」。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遊,以至於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裡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
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並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只潦草滑過。
常識不但是現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專門學者也不能缺少它。
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這對於分工研究或許是必要,而對於淹通深造卻是犧牲。
宇宙本為有機體,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餘,所以研究事理的種種學問在表面上雖可分別,在實際上卻不能割開。世間絕沒有一科孤立絕緣的學問。
比如政治學須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於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門習政治學,愈前進必愈感困難,如老鼠鑽牛角,愈鑽愈窄,尋不著出路。其他學問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式。我們只看學術史,凡是在某一科學問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於許多它科學問有深廣的基矗目前我國一般青年學子動輒喜言專門,以至於許多專門學者對於極基本的學科毫無常識,這種風氣也許是在國外大學做博士論文的先生們所釀成的。它影響到我們的大學課程,許多學系所設的科目「專」到不近情理,在外國大學研究院裡也不一定有。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豈不是誤人子弟?
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
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採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氾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知識過於重視,對於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
我的朋友中有專門讀冷僻書籍,對於正經正史從未過問的,他在文學上雖有造就,但不能算是專門學者。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書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採用。但是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
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瞭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準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於這一類。
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餘的這裡看一章,那裡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
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於初學不相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採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
蘇東坡與王郎書曾談到這個方法:「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當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並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願學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蹟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
朱子嘗勸他的門人採用這個方法。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於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態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則全書中所有關於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繫起來,自成一個系統。以後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於政教關係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了。一個人心裡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裡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裡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裡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原本枝葉都放在腦裡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於不讀。我們必須於腦以外另辟儲藏室,把腦所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裡去。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代是卡片。
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採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采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採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將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化。預備做研究工作的人對於記筆記做卡片的訓練,宜於早下工夫。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心得] 勸君莫讀教育系/教育學院-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國北教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課表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北教大自然科學教育學系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寫| 大學科系該如何選擇 - YouTube 的評價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交通大學曾煜棋教授、馮品佳教授榮鷹國家講座!
教育部 9 日舉辦第23屆國家講座頒獎典禮,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曾煜棋終身講座教授榮膺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講座主持人,外國語文學系馮品佳終身講座教授榮膺人文及藝術類講座主持人,由蔡英文總統親自授獎,肯定兩位教授深耕專業領域多年,為臺灣資訊科技與人文領域帶來貢獻。
曾煜棋教授1994年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腦資訊博士後返國,投入資訊科技領域長達25年,帶領無線通訊研究團隊成為世界頂尖研究團隊。他最著名的兩項研究是無線隨意網路的「broadcast storm」和無線感測網路的「sensor coverage」;是全球第一位發現無線網路「廣播風暴」的學者,這個關鍵性發現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隨意網路、感測網路和車載網路等領域,對於廣播封包碰撞、競爭和壅塞問題提出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曾煜棋教授擅長於找出基礎性和原創性的研究題材,並以獨特的原創性獲得無數國內外大獎,包括2005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傑出校友獎、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IEEE Fellow、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TWAS Prize。著有170餘篇期刊論文、200餘篇研討會論文、9本中英文專書、50餘項專利,在行動通訊、無線網路方面做出許多重大貢獻,尤其「無線與行動網路」研究成果曾經名列全球前十名,榮獲多項國際獎項及榮耀,實為臺灣通訊科技之光。
曾煜棋教授近年投入整合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帶領團隊進行人工智慧服務的研發工作,所開發的視覺和感測資料融合技術已具有深度環境監控的能力,對於未來智慧環境可以達到安全、安心的目標。他認為有興趣往資工領域發展的人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在生活層面中找到人類的需求,再結合深度思考與想像力,創造出滿足需求的技術和產品。他也鼓勵學生跳出生活圈,勇於探索挑戰未知的世界,增加自己的視野與膽識,自然就有不同的思考模式產生,對未來的人生將會有關鍵性的正面影響。
馮品佳教授於1994年於威斯康辛大學陌地生校區取得英美文學博士,返國即於交通大學任教,深耕英美文學與弱勢族裔作家近30年,亦擅於結合女性作家、文化研究與醫療人文研究等領域,尋求跨文化之間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突破。由於從小在眷村長大,家人與鄰居都是流離來台,因此離散文學在她的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離散文學研究其實最貼近臺灣本土,因為臺灣充滿離散的經驗與記憶。」她強調,不管是原住民、福佬或客家族群,或是外省人,乃至於離鄉背井到城市尋求生路的漂泊族,都是不同的離散族群,「我們一直都生活在這些不同的經驗的衝突與協調之中。」
馮品佳教授曾獲3屆國科會(現科技部) 傑出獎,並於2015年榮頒教育部學術獎,也曾擔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以及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各兩任。2014年史丹佛大學發起「北美華裔鐵路工人研究計畫」,她成為唯一代表臺灣出席籌備工作坊的學者,並在臺灣籌辦第二次的計畫工作坊,相關論文已由史丹佛大學正式出版。為因應跨領域研究的學術潮流,目前她也正領導一支醫療人文跨校研究團隊,並在交通大學成立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推廣該方面的研究。
馮品佳教授不諱言,在實用主義掛帥的時代,藝術與文學往往成為娛樂的項目,也直接影響學生選系時的出路考量。她認為人文素養是培養想像力最珍貴的資源,不但呈現進步社會的價值,更是國家產業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對於想投入人文領域的青年學子,她建議先做好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因為努力未必會得到回報,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這條路走下去,也希望政府重視人文領域的長期發展,因為「發展人文不需要太多的經費,只要一點錢就可以做出大效果,是投報率最高的一門專業領域」。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演說觀點】同步共鳴:講者與聽眾的神秘連結
每到畢業季,大學畢業典禮的重頭戲就是「來賓演講」。
就像是職棒請來賓開球一樣,聽眾都屏息以待看是誰來開講。
當然,對學校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找來個講者也就代表校方的格局,所以最常見的就是找知名的成功人士來跟畢業生分享成功之道。
像是哈佛大學畢業演講請來馬克‧祖克伯,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則請來李開復。
不過,今年臺灣師範大學的畢業演講令人耳目一新。
說起師大,你會聯想到什麼?
沒錯,就是培養教師的搖籃。
因此,直覺來看,應該會請在教育界擁有一席之地的大師來開講。
但師大卻跌破眾人的眼鏡。
畢業典禮上,上台致詞的是一位剛從師大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女生。
她是林藝,畢業於師大生命科學系,為寶島淨鄉團的創辦人。
她曾投入教職,但卻又離開教職。
若照社會的既定價值來看,她和我們認知的有權有勢的成功人士,好像有一段距離。
不過這場演講,卻造成廣大的迴響和轟動。
怎麼一回事?
從演說的觀點來看,林藝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她掌握了演說的關鍵:「同步共鳴」。
所謂的同步共鳴,指的是講者能掌握聽眾的屬性,講出他們的心聲,就能建立與聽眾之間的信任。
好的,我們來看看林藝如何建立與聽眾間的同步共鳴。
首先,是「身分」上的同步共鳴
「我是林藝!是生科系 101 級的學姐,聽到我是 101 級的,就知道我已經畢業 5 年了,不知道在座各位學弟妹們有沒有想過,5 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你不太知道,但沒關係,因為 5 年前的我,也不知道今天會站在這裡!」
聽眾是大學畢業生,你覺得對他們而言,是學姐親近,還是功成名就企業人士親近?
沒錯,當然是才剛畢業沒多久的學姐親近,那麼,這樣的開場策略就奏效了。
其次,是「行動」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演講中第一次關鍵轉折,林藝提到,當她到學校實習,在課堂中講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講得口沫橫飛,自己都感動的亂七八糟。
但沒想到,下課後有一位學生問了他一個問題:
「老師,你今天上課講了好多守護環境的例子,那你有沒有做過什麼呢?」
「當下我才發現,我什麼也沒做!老師應該要是學生的榜樣,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哪來的榜樣?我的課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全部都是空話。我這麼喜歡大自然,如果連我都不行動,那誰要行動?又怎麼叫學生行動?」
對於台下的畢業生而言,這段演說是有說服力的,因為每個畢業生在這四年中,也是學到無數理論和知識,正準備躍躍欲試在講台上大顯身手。
但突然被點中,我們在知識之外的行動呢?
「是啊!我們的行動呢?」當聽眾這麼想,共鳴順利連線完成。
隨後你知道了,林藝成立寶島淨鄉團,成立5年,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環境。
最後,是「夢想」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整場演講最厲害的地方,因為社會對師大畢業生的期待是「成為好老師」。
但其實你知道嗎?
在少子化的衝擊、教甄率取率低、社會地位逐年降低,現在許多師大的學生不再把老師視為唯一出路,而努力走出自己的另一條路,但是過程中難免為迷惘。
畢竟,唸師大若不是為了成為老師,那是為了什麼?
好,我們來看看林藝怎麼說。
她先是放棄了人人稱羨的教師鐵飯碗。
不是當老師不好,而是那不是她嚮往的自己。
那什麼是她嚮往的自己呢?答案是主持人。
於是她參加比賽、爭取機會、終於一步步成為她想要的自己。
接著這一段話就格外令人有共鳴了:
「一路上我不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到今天,我主持了五、六十場活動,也主持過電視的外景節目,主持人正式成為我的一個身分。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你覺得你對某件事情有天分,你必須努力的讓別人看見你。不會有人經過你旁邊、看到你,就給你機會,不會有人在下一個路口,拿著你理想工作的聘書等你,你必須要很努力,才能成為你自己。」
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成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夢想其實也不簡單,你必須很努力才能逃離社會的規格化。
林藝講出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那份悸動:
想飛,但怕摔,於是只好在回到安穩的巢中,最後看著夢想逐漸老去。
這就是演講中「同步共鳴」的力量,頭銜和成就在演說中佔有說服力上的先天優勢。
但別忘了,聽眾跟我們一樣是芸芸眾生,會為夢想感動、為奮鬥流淚、為悔恨搥胸。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講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和聽眾之間的「同步共鳴」,理解人生不易、同理世道不平,但帶著他們跟隨你的步伐,一步步看見做自己的各自精彩。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國北教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請益最近想考轉學考看到了國北教有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可以當國小自然老師本身未來想當國小老師請問如果讀了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的話之後能當一般的國小 ... ... <看更多>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 藥局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藥局地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畢業出路·行政後勤/總務·品管品保·化工實驗·出版翻譯·自然科學·生物理工·研究協助·教育師資.,TUN大學網-整理國立臺北 ... ... <看更多>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出路 在 [心得] 勸君莫讀教育系/教育學院-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學系畢業多年,深深覺得這個科系害人不淺,在此重申「千萬不要讀教育」!
真的想瞭解教育系在學什麼的,輔系或副修就好。
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所學不專精
必修課有教育概論、哲學概論、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教育行政學等等...
但學這些東西,除非未來要當學者或是準備拼國考,否則在教育現場是一點用都沒有
研所繼續念本科系的話,並不會改變以上的困境(想當學者就另當別論)
就算研所要跨領域好了,你覺得自己拼的過唸了四年本科系的考生?
二、出路很狹窄
教育相關科系出來就只有當中小學老師、考上公務人員,或是成為大學教授三條出路
就中小學老師而言,面臨教甄的低錄取率(但沒考上正式還能當代理,至少有工作)
就公務人員的而言,有大學畢業證書就能報名高考或三等考試,教育學系畢業沒有
任何主場優勢。
就大學教授而言,碩博士班的就學階段必須一氣呵成,不能中途跑去工作幾年再回頭
唸書!沒在35歲前拿到博士學位,這條路也是無望的。
三、專業無人知
曾經有外系的人問我:「你們教育系的專長是什麼?」說來真讓人痛心,教育系在學
期間若沒輔系或雙主修的話,光靠本科系的課程內容根本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到了教育現場,校長或主任要的是會教國文、數學、自然的老師!既然是這樣的話...
你大學念個有專長的科系,再去申請教育學程都比純教育系學生強太多!
四、人人懂教育
在台灣,人人都受過教育,都可以對教育制度或相關新聞說上一兩句,這使得教育系
學生懂得東西和一般人沒有兩樣,不像醫學系、法律系、會計系那樣具有高度專業性。
例如:人一生病會跑去看醫生、打官司會找律師事務所,但若是遇到教育問題...就像
國高中升學階段成績不好會去找補習班加強、升大學不知唸哪個科系會上網搜尋評價
想出國留學去代辦中心詢問申請過程等等,但這幾個單位用的到教育系的畢業生?
(簡言之,教育學系的專業,若沒考上公務人員進入教育體系服務,根本就無法發揮。)
結語:行文至此,如果還是有人對於有寒暑假,教師收入穩定這些優點覺得很棒,請選填
各師大或教育大學開放的公費生!文組畢業後就能找到工作的科系不多,公費教師
就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再來,選填心理與輔導(或叫輔導與諮商學系)這是教育學院入學分數最高的科系
所學的內容也比教育學系專業太多,畢業後除了當中小學輔導老師,也能往上念碩
班去拿諮商心理師(感謝網友指正)的執照。
又或者,你覺得自己很有教育愛,認定從事教職是一生的志向,但入學分數沒高到
可以選填公費生的話,請在就學期間輔系或雙主修想任教的科系,畢業後認真唸書
通過教師檢定,拿到教師證(這張證遠比畢業證書重要)之後投入辛苦的教甄戰場。
最後,若有人對於未來要做什麼還沒決定,只想先拿到大學文憑的人而言,教育系
可以列入考慮,畢竟整體課程強度不高,除了少數硬課(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驗與
評量、教育研究法、教學實習、教材教法、實地見習等等)以外,其餘臨時惡補
都可以過,有很多的時間去追尋你的人生方向。
(例如:在學期間準備學士後醫,去上法律學分班取得律師、司法官考試資格、去補
托福、GRE的課程,為出國留學做打算等等)。
P.S. 1.以上的內容針對中等教程(就是未來的國高中生老師)為主
個人才疏學淺,非就讀119或122這兩所教育領域前幾志願的大學
若有就讀於119或122的在學生或校友願意充實內容,小的感激不盡!
2.若有對於小學教程有興趣的同學,請洽wush大,他是現職教師
文章代碼(AID): #1Tq_FoZz
對於教育相關科系有疑惑的高中生們,請站內他詢問詳情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54.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73379058.A.A3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