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 #林裕森
從一顆小小葡萄到杯中晶瑩佳釀,葡萄酒6000年來占領人類餐飲文明一環,衍生出龐大的產業。林裕森曾花20年鑽研其中,是台灣權威的葡萄酒達人,一本「#葡萄酒全書」曾是紅酒熱的聖經,他卻在愈喝愈理解的過程中,逐步靠向自然派,追尋希臘神話裡酒神戴歐尼修斯讓人迷醉的自然境界。
「葡萄酒的本質是佐餐飲料,應該是可以喝的東西,而且是喝了會得到快樂。自然派很強調這一點。」自然派低技術釀造、跟土地連結的理論,與林裕森對葡萄酒的理念契合,可惜酒界仍有不少質疑聲,願意做推動改變的「點火人」。
林裕森不只辦自然酒展,也與本地酒廠合作釀酒,去年還為舒米恩阿米斯音樂節,牽線 #都蘭、#卓蘭 與 #紐西蘭,釀出「#牽手酒」,未來還會繼續秉持「相信葡萄,交給自然」的精神,繼續實踐自然派的理想。
延伸閱讀:返璞歸真 相信葡萄 林裕森的自然派理想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0/5308379
#台灣 #自然派 #葡萄酒達人 #作家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拿撒勒Nazareth是加利利省南方的一個小山城,耶穌在這裡住了三十年,也是他傳道的起點。天使報喜堂,建於1966年,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該堂已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同一地點”是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問安報信的地方,也稱為“聖母領報洞”。1955年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古時的...
自然酒展 在 udn.com 聯合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優人物 #林裕森
從一顆小小葡萄到杯中晶瑩佳釀,葡萄酒6000年來占領人類餐飲文明一環,衍生出龐大的產業。林裕森曾花20年鑽研其中,是台灣權威的葡萄酒達人,一本「#葡萄酒全書」曾是紅酒熱的聖經,他卻在愈喝愈理解的過程中,逐步靠向自然派,追尋希臘神話裡酒神戴歐尼修斯讓人迷醉的自然境界。
「葡萄酒的本質是佐餐飲料,應該是可以喝的東西,而且是喝了會得到快樂。自然派很強調這一點。」自然派低技術釀造、跟土地連結的理論,與林裕森對葡萄酒的理念契合,可惜酒界仍有不少質疑聲,願意做推動改變的「點火人」。
林裕森不只辦自然酒展,也與本地酒廠合作釀酒,去年還為舒米恩阿米斯音樂節,牽線 #都蘭、#卓蘭 與 #紐西蘭,釀出「#牽手酒」,未來還會繼續秉持「相信葡萄,交給自然」的精神,繼續實踐自然派的理想。
延伸閱讀:返璞歸真 相信葡萄 林裕森的自然派理想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0/5308379
#台灣 #自然派 #葡萄酒達人 #作家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自然酒展 在 udnSTY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優人物 #林裕森
從一顆小小葡萄到杯中晶瑩佳釀,葡萄酒6000年來占領人類餐飲文明一環,衍生出龐大的產業。林裕森曾花20年鑽研其中,是台灣權威的葡萄酒達人,一本「#葡萄酒全書」曾是紅酒熱的聖經,他卻在愈喝愈理解的過程中,逐步靠向自然派,追尋希臘神話裡酒神戴歐尼修斯讓人迷醉的自然境界。
「葡萄酒的本質是佐餐飲料,應該是可以喝的東西,而且是喝了會得到快樂。自然派很強調這一點。」自然派低技術釀造、跟土地連結的理論,與林裕森對葡萄酒的理念契合,可惜酒界仍有不少質疑聲,願意做推動改變的「點火人」。
林裕森不只辦自然酒展,也與本地酒廠合作釀酒,去年還為舒米恩阿米斯音樂節,牽線 #都蘭、#卓蘭 與 #紐西蘭,釀出「#牽手酒」,未來還會繼續秉持「相信葡萄,交給自然」的精神,繼續實踐自然派的理想。
延伸閱讀:返璞歸真 相信葡萄 林裕森的自然派理想
https://reurl.cc/XeQX93
#台灣 #自然派 #葡萄酒達人 #作家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自然酒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拿撒勒Nazareth是加利利省南方的一個小山城,耶穌在這裡住了三十年,也是他傳道的起點。天使報喜堂,建於1966年,是當今基督教世界最神聖的禮拜堂之一。該堂已是在同一地點上建立的第五座教堂。“同一地點”是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問安報信的地方,也稱為“聖母領報洞”。1955年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古時的第一座教堂。第二座教堂建於拜占庭時期,第三座建於西元二世紀初,第四座完成於1877年。走進大門。教堂前的空地有點小,只能仰面看著眼前的山牆。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四福音書是分別由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太(瑪竇)、約翰(若望)以及彼得(伯多祿)的門徒馬可(馬爾穀)和保羅(保祿)的門徒路加寫的四部介紹耶穌生平事蹟的書,是新約聖經的第一部分。馬太、約翰、馬可、路加也因此被稱為四福音使徒。走進教堂,我們先去天使報喜洞。牆上有天使、瑪利亞及四福音書作者的雕像。大廳裏用欄杆圍著一個下沉式廳堂。參觀者必須沿著圍欄走到另一側才能下到廳堂,走到半圓形圍欄的頂部,可以看到天使報喜洞。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表徵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所發出的枝條,這枝條在寒微的環境中萌芽成長。希伯來文“枝子”和“拿撒勒”相似,故耶穌是拿撒勒人含有雙關的意思。說出他不是生於顯赫的王室,也不是長於耶路撒冷那樣的名城,而是生於一個貧寒之家,長於被藐視的城。他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莊嚴大樹高聳的枝子,而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枝條。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地面大堂是教堂的禮拜大廳,看起來很樸素。祭壇後面是大幅的壁畫,教堂入口處的彩色玻璃牆很漂亮。走出教堂的大門,右側的圍牆上掛滿了各個國家的教會贈送的畫像。畫像的主題是“聖母瑪利亞抱著剛出生的耶穌”。
拿撒勒通往提比利亞路上有個叫“迦拿”的小村莊,在拿撒勒東北約10餘公里,聖經《新約》中共有四次提到迦拿,都稱為加利利的迦拿。耶穌在加利利的迦拿行了第一個神跡。“神跡”,英文名是miracle或sign,指宗教聖經中提到的,由全能者上帝施行的奇事或不可思議的現象。神跡是只有神所特有的權柄,是高出自然律的現象。可以說,神跡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耶穌的第一個“神跡”是把水變成酒。約翰福音中說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參加在迦拿舉行的一場猶太婚禮。當主人的酒用盡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約翰福音中沒有提到名字)告訴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婦人,這與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的母親對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約翰福音 2章3-5節)。耶穌命令僕人將空石缸都盛滿水,他們照此辦理,於是耶穌又告訴他們舀出一些水來,送給首席侍應。侍應品嘗時,水已經變成了酒,他並不知道耶穌所做的。然後他對新郎說,新郎違背了宴席上先上好酒的風俗,把好酒留到最後才上(約翰福音 2:6-10)。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用以展示他的榮耀,並且他的門徒就信入了他(約翰福音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