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材設上限,現在讓民眾省幾萬,未來就讓我們有幾十萬都買不到好的醫材(藥品已有先例),這種短視近利的討好買票政策,最後衰的是沒有錢、沒有權、沒有關係的我們,只能忍受爛東西裝在身體裡。
別說什麼上市前都有檢驗過的鬼話,中國製跟德國製,難道會是同一種品質?
如果你不想未來沒得選,就一起為自己就醫權力發個聲!
#民眾端跟醫療端必需合作
#全世界最希望你健康的就是醫事人員
【109年6月9日「自費醫材比價網記者會」澄清說明】
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中,提供民眾二部分資訊查詢 :
一、健保收載的「民眾自付差額特材」(健保給付一部分,超過的部分由民眾自付)
二、民眾全額自費醫材,縣市政府衛生局為主管機關訂價。
民眾常反映,版面難查,太專業,找不到東西等,因此健保署重新改版,簡化頁面,友善查詢,提供易懂易讀的資訊給民眾。
查詢網址 https://www.nhi.gov.tw/SpecialMate…/SpecialMaterialDiff.aspx
健保署6月8日公告的8類訂定費用醫材就是針對健保收載的「民眾自付差額特材」,健保署不是訂自費醫材的費用。因為過去僅針對部分特材依健保法第45條訂定特約院所收取差額上限,後續並未有足夠的共識所以無法完成訂定特約院所收取差額上限。民眾不斷地向健保署反映,類似的東西在院所間的價格差很大,到底要怎麼選擇很困惑,失去健保收載「民眾自付差額特材」的美意與精神。
因此,健保署邀集醫院、學會和專家們一起研議,長達1年半以上的溝通,真的非常謝謝醫界、學會和很多臨床專家們協助健保署把這麼多種類的醫材,以病人臨床效果為中心的功能分類,再參考澳洲、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特材給付方式,然後依健保法45條規定,同一個功能群組訂同一費用。此外衛生福利部109年1月30日公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52-4條,自付差額特殊材料核定費用,保險人得依同功能類別,參考院所採購價格、市場販售價格、院所收取自費價格或國際價格予以核定;保險對象自付差額特材之金額,不得超過所核定費用扣除保險人給付之上限。
非常感謝醫界朋友們與健保署站在民眾與醫療雙贏立場一起合作努力,將現行8類自付差額特材352個品項進行24個次分類。這樣民眾就會很清楚了解自付額和臨床效益。而且每一個民眾自付差額類別都有不同功能分類群,各自有各自的費用,並不是只有一個價格。以人工水晶體為例,健保署與眼科醫學會、眼科教授醫學會及健保遴聘醫藥審查專家共同討論後,將特殊人工水晶體分為6個次功能分類。依程序提109年5月21日全民健康保險特殊材料共同擬訂會議討論經代表同意依據各醫院採購價中位數格給予合理管理作業成本訂定核定費用,健保署管理特材並非一昧壓低成本。
新聞報導有89%品項會調降費用,再次澄清說明指的是「民眾自付差額特材」並非「全額自費醫材」。至於,關心健保永續經營的朋友們,擔心同功能同價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品質問題,其實所有醫材在上市前後都需要由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審查和監督,在安全、品質和效能上一定是要符合才能上市。健保署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均已把關,健保署回歸以病人之臨床結果為中心,就醫院使用予以管理。
健保署為方便民眾查詢全自費醫材及民眾自付差額特材,於近日完成「自費醫材比價網」的改版,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價格,進而得到易懂的資訊和醫師討論選用適合自己的醫材,做最好的選擇。
自 付差額特殊材料 在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簡單來說,民眾住院所採取的給付方式,分為除「健保給付」、「非健保給付」,以及「差額給付」作法(健保身分下之差額給付)。而差額給付也仍舊是採取「健保身份」的給付方式,並不等於「非健保給付」。所以,民眾在購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住院治療,並採取「差額給付」時,並不會受到「非健保身份理賠需打折」的影響~
【選擇差額自費,健保身分不受影響】
⏏ 健保署範本:http://goo.gl/2jJZoz
⎈⎈⎈⎈⎈
⌭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示範條款(實支實付型)第8條規定:http://goo.gl/uHszxZ
『第五條至第七條之給付,於被保險人不以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身分住院診療;或前往不具有全民健康保險之醫院住院診療者,致各項醫療費用未經全民健康保險給付,本公司依被保險人實際支付之各項費用之○○%(不得低於65%)給付,惟仍以前述各項保險金條款約定之限額為限。』
⎈⎈⎈⎈⎈
⇞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什麼情況可能打折給付? ⇞
❶不以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身分(非健保身分)
❷前往不具有全民健康保險之醫院(非特約機構)
⎈⎈⎈⎈⎈
⏅分析: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辦理自付差額特殊材料之作業原則」規定:http://goo.gl/sbR4ML,『"保險對象得於經保險醫事服務機構之醫師認定有醫療上需要時", 選用保險人定有給付上限之特材,並自付其差額。』可見差額自付(差額自費),仍符合醫師認為有醫療上的必要性。
可得知除「健保給付」、「非健保給付」外,實務上存在「差額給付」作法(健保身分下之差額給付)。
⎈⎈⎈⎈⎈
⇞ 自費是否導致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打折理賠? ⇞
→「差額自費」的情況下,因不影響健保身分,所以不影響實支實付型之醫療理賠。如果一開始就採「非健保身分」就醫,由於醫療的必要性部分,無法確定是否經過醫師認定或健保署把關,商業保險理賠或許會產生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