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位台灣出身的奧林匹克選手】
今天七月三十日,東奧開始進行田徑賽事,台灣的田徑選手也正陸續應戰。
台灣的田徑選手,你可能記得過去的楊傳廣、紀政。
或這次參賽的楊俊瀚、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謝喜恩、陳傑。
#台中海線出身的奧運選手
事實上,參與奧運田徑的首位台灣出身的前輩選手,是張星賢先生,就出身於現在的台中海線,這位前輩還指導過楊傳廣和紀政。
張星賢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臺中廳塗葛堀支廳。
塗葛堀原址為大肚溪出海口附近,大約在水裡港(龍井麗水里)的南方,因豪雨成災導致村落流失,加上大肚溪河道改變,塗葛堀這地名已隨歲月消失。若以現代行政區的地理眼光來看,可以說張選手是台中海線出身。
#藏不住的運動天份
張星賢先生在小時候,遇過特別著重體育和美術的日籍恩師,種下他對運動熱情的種子,而他也展現了運動方面的天份,曾被日籍教練邀請進入足球隊,而後又加入田徑隊練習。
張星賢考上台中州立台中商業學校後(即現在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參加建功神社祭典的田徑大會,當時的比賽就在現今的台北新公園競技場舉行。張星賢先生在三級跳遠跳出13公尺15,贏下了金牌。但在這面金牌之前,其實他因經驗不足夠,不曉得怎麼調節體力,早上跑完一千五百公尺就吐了出來,可是意志堅強的他,仍在下午堅持參與三級跳遠還拿到了獎牌。
隔年日本田徑名將南部忠平到台灣巡迴指導,分享奧運比賽的經驗。那時南部忠平身穿日本奧運代表選手服和早稻田大學的服裝,嶄新又精神,讓張星賢留下深刻的印象,發願成為一流選手,開始織起了奧運之夢。
#積極爭取奧運出賽
他持續參與了許多田徑比賽,成績相當突出,不論在日本還是台灣,都是名列前茅的優秀,甚至成為參與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唯一台灣人,但仍因殖民地身份而被歧視影響了代表入選的機會,他也曾因此憤憤不平,許下了「我要打敗在台灣的日本人,代表日本參加國際賽!」的願望。
畢業之後幾經思考,他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就學,並加入早稻田的田徑隊。因在跳遠項目較難出頭,張星賢開始專攻中長距離,並以400公尺中欄及1600公尺接力兩項目入選日本奧運代表團,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於7月31日下午2時30分,張星賢在400公尺中欄預賽第一組出賽,跑出57秒,分組名列第四,雖然未能晉級複賽,張星賢仍舊成了第一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台灣人。這屆奧運之後的1935年,他進入滿鐵工作,並持續爭取1936年的柏林奧運代表機會,很微妙的是,因為他在滿鐵工作之故,雖然出身台灣可是卻代表滿州出賽。而後他成功爭取柏林奧運出賽機會,擔任1600公尺接力第二棒,預賽成績第四名未能晉級。
張星賢先生回憶兩屆奧運比賽,仍舊忘不了在現場所受到的撼動,運動場邊的加油聲、音樂與賽場氣氛,讓他一輩子醉心田徑比賽,這成了他一生當中最閃耀的珍寶回憶。他當時幫粉絲簽名,必在自己名字後面加註台灣。
#同時期的台灣女子選手
在張星賢活躍的同時間,另一名台灣女子運動員,也備受矚目,是彰化的林月雲女士。以爆發力著稱的她,囊括日本八十公尺跨欄、跳遠、三級跳遠女子組的金牌。也被視為參與1936的柏林奧運和1940的東京奧運的熱門選手,可惜1936年時,林選手感染肺炎成績不理想,而1940的東奧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停辦,林選手最終與奧林匹克擦身而過。
#流轉人生與不熄的奧運夢
再回到張星賢選手的故事,畢業後考進滿鐵的張選手,一路升任北京車站副站長並持續參與當時華北地區的田徑比賽,甚至辦理「北京選手權大會」(即北京田徑錦標賽),並做了許多的運動推廣,也四處代表滿鐵出賽。而後日本戰敗,張星賢先生先至日本,再回台灣。在38歲這一年,又入選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代表隊,且擔任總隊長,隨副總領隊謝東閔,代表台灣省到上海市參加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雖然已38歲又主職管理,仍獲得跳遠銅牌,在三級跳遠則拿到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從代表日本、再到代表滿洲、最後代表台灣,在大時代的命運之下,張星賢四處流轉。
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奧運之夢。
照理說,以張星賢出身名校早稻田、還曾參與兩屆奧運的學經歷,理當受到重用,但因為國民政府和日本當時的氣氛,曾為日本效力的台灣人,多數無法被國民政府信任,因此張星賢一直無法進入真正的核心。
一輩子渴望奧運夢的張星賢先生,再沒能代表國家參與奧運,連擔任奧運教練職都無法如願。雖然如此,他還是以他豐厚的歷練,指導過陳英郎、楊傳廣、紀政等田徑名將。
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的「我的體育生活:張星賢回憶錄+張星賢日記及書信」,這套張星賢的人生記錄裡,不論日記還是書信,都寫滿他對運動的熱情,這份夢想的力量,支撐他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今天奧運田徑項目開賽,不曉得已脫離紅塵的張星賢先生,是否也在場邊觀賽?
再說到張星賢先生的私人家庭生活,張選手育有四子,也繼承對運動的天份。長子張光男擅長網球,二兒子張輝雄醉心棒球,三兒子張昭洋為橄欖球好手(附註:張星賢就讀早稻田時,曾任日本橄欖球代表隊隊長的柯子彰爲同寢室友,柯子彰曾教張星賢橄欖球技巧),四兒子張昭平則與父親一樣馳騁田徑場。
一代傳一代,對運動的火光仍持續燃燒,早已超越命運的無奈和肉身天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sing Yi),簡稱 IVE(TY),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位於香港新界青衣島的分校,前身為香港科技學院(青衣)。青衣分校面積達6公頃,是各間專業教育學院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分校,校園內建學...
致 理 科技大學 網球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10月19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至少83旅客從紐西蘭抵達雪梨後,又去他州,包括維州、西澳和塔斯。聯邦政府表示,各州有管轄邊境的責任,而這些紐西蘭旅客同樣要接受各州的防疫限制。
→雪梨科技大學(UTS)的科學家表示,已成功研發一種敏感的唾液病毒檢測,可在 15 分鐘內發現是否感染病毒。這個快速檢測有望成為解決澳洲跨州邊界限制爭議的好方法。
→澳洲聯邦財務部長表示如果維州繼續封鎖,每天會有1,000人失業。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164例,死亡6例。
→4個活躍病例,2例正在醫院治療。
→24小時內1,777次測試。
→新病例全從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中。
→昆州衛生局呼籲在住在昆州東南部的居民去檢測病毒。
→昆州最新疫情消息https://www.qld.gov.au/health/conditions/health-alerts/coronavirus-covid-19/current-status/contact-tracing.
⬛新州
→新增病例4例,共4,153例,死亡55例。
→新病例全從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6,952次測試。
→新州目前69人在醫院治療,1例在重症加護病房。
→新州衛生局呼籲住在雪梨東南、西南、西部、南部的居民增加檢測。
→1病例曾在10月的上半個月去過Kingsford和Ramsgate地區,具有潛在性的傳染性。
→新州政府宣佈放寬多項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從本週五(23 日)起,室外聚會人數上限由 20 人增加至 30 人。餐廳等服務行業的團體預訂人數上限也增加到 30 人。
→新州州長說:「這是一個好消息,讓大家可以開始籌備聖誕節及暑假期間的慶祝活動。但我們仍不能允許大家站立交談,所有人都必須就坐。」由 12 月 1 日起,婚禮場合座位數量及企業聚會人數亦可多達 300 人,但必須繼續實行防疫安全方針,包括維持室內每人四平方米(及室外每人兩平方米)的空間距離。婚宴場合仍然只有婚禮雙方(最多 20 人)可以跳舞。
→新州最新的疫情消息https://www.nsw.gov.au/covid-19/latest-news-and-updates.
⬛維州
→新增4例,共20,319例,新增死亡1例,共死亡817例。
→新病例中有3例來自同個家庭,1例為7月測出感染的病例。
→目前維州有136例活躍病例。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大都會區18,922例,維州其他地區有1,199例。有12例在醫院治療。
→11例活躍病例與養老院相關、11例與醫護人員有關。
→維州從今天開始正式進一步放鬆限制,墨爾本大都會的人們活動範圍將擴大到離家25公里以內,戶外運動和聚會也將不受時間限制。網球場、滑板公園和高爾夫球場今天開始開放。理髮店重新開張。房屋拍賣允許最多10個人參加。兩週後,零售業和餐館也將重新營業。
→維州則為55名到達維州的紐西蘭旅客解釋維州的防疫控管措施,並且不希望再有紐西蘭旅客透過國內航班進入維州。
→維州疫情更新請上官網查詢 https://www.dhhs.vic.gov.au/media-hub-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4例,死亡0例。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坎培拉地區居民可以在以下網址找到離您最近的檢測診所:http://www.covid19.act.gov.au/testing
⬛西澳
→新增0例,共714例,死亡9例。
→活躍病例20例。
→部分紐西蘭旅客在抵達雪梨後搭乘飛機去往泡沫旅行以外的西澳和維州,讓當地政府措手不及。西澳政府表示已要求所有到達西澳的23名紐西蘭旅客進行隔離。
⬛南澳
→新增0例,共484例,死亡4例。
→活躍病例8例。
⬛塔斯
→新增0例,共228例,死亡13例。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請照顧你的心理健康,如果在澳州你或你知道有人感到憂慮、焦躁需要找人聊聊,或適遇到家暴、性侵等,請善用利用以下熱線電話。
澳洲全國性的家暴、性侵專線 1800 Respect National Helpline: 1800 737 732
維州安全步驟危機專線:1800 015 188
婦女危險專線(NSW):1800 656 463
生命線 13 11 14
兒童求助熱線 1800 551 800
澳州男性熱線 1300 789 978
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 1300 659 467
戰勝憂鬱 1300 22 46 36
Headspace 1800 650 890
如果需要電話口譯服務,請撥打電話131 450。
今天澳洲新增8例,共27,399例,死亡905例,世界病毒感染第83名。恭喜新州沒有境內感染病例,也發現大多的感染病源位在雪梨的特地區域。維州今天放寬限制,新州也即將放寬限制。昆州雖然沒有新增病例,但廢水處理有發現病毒感染的痕跡。今天澳洲新增病例數少於2位數,是件好事!至於怎麼控管紐西蘭居民不在各州亂跑,可能還是要有個配套措施。
住熱點區的朋友,防疫還是要小心。祝大家在疫情中健康平安,也謝謝辛苦的第一線防疫人員和家屬,還有乖乖遵守規定的人們。記得多聯絡親友,跟異鄉的家人朋友報平安!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希望大家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致 理 科技大學 網球 在 致理科技大學:致理人,自己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致理好消息報報 #恭喜本校教職員榮獲網球錦標賽第三名】
致理不只學生優秀,連老師們都太優秀啦🤩
恭喜榮獲108全國大專院校教職員工網球錦標賽第三名🥉
#致理科技大學 #老師好優秀
致 理 科技大學 網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sing Yi),簡稱 IVE(TY),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位於香港新界青衣島的分校,前身為香港科技學院(青衣)。青衣分校面積達6公頃,是各間專業教育學院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分校,校園內建學生宿舍,並有游泳池、健身中心及射箭場等設施。校園的建築物由巴馬丹拿設計,曾獲得1994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1999年,青衣科技學院與柴灣科技學院及七間工業學院合併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並成為轄下的青衣分校。香港科技學院(青衣)於1993年成立,提供原先由兩間前理工學院(今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開辦的高級文憑及高級證書課程。青衣分校開辦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全日制、日間部分時間給假調訓制及夜間制課程,包括文憑、高級文憑、高級證書及衙接學士課程等。
青衣分校設有以下5個學系及1個教學部門:
• 汽車工程系(AE)[1]
• 工商管理系(BA)
• 建造工程系(CN)
• 工程系(ENG)
• 資訊科技系(IT)
• 語文中心(LC)
青衣分校面積達6公頃,由於面積較大所以擁有較多戶外空間。校舍設有賀維雅學習資源中心、體育館、衣帽櫃、標準游泳池、籃球場、網球場、健身室和飯堂等。青衣分校建有一座多層學生宿舍,於2016年啟用,可供THEi及IVE學生申請入住。全校有無線WiFi網絡覆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及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的全日制及兼讀制學生,如所報讀的課程超過六個月,都可使用青衣分校提供的康樂設施。
•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高科院」) 於2012年由職業訓練局(VTC)成立,致力開辦創新獨特的學位課程,涵蓋香港的優勢產業,配合社會及業界對人才培訓的需求。高科院課程以專業為本,與行業建立緊密聯繫,在制定課程綱領時,廣納業界意見。學院學習與實踐並重的教學方針,鼓勵學生應用專科知識及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所有課程均著重本地及海外機構實習,讓學生掌握實務的工作經驗。
• 高科院的獨特之處亦見於我們對通識教育的重視,運用此高等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增進學生專科以外的知識。大部分院校選擇把通識課程集中於第一學年,而高科院把通識課程分佈於各個修讀年期,以深化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認知。為加強學生溝通能力的語文學習課程,與學生的修讀學科融會,提升語文學習的實務性及趣味。而受資助的海外學習體驗,更可擴闊學生的視野。
• 高科院致力發展的方針,正配合香港特別行玫區政府最近對職業專才教育的大力推動,亦響應於2014年6月成立的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的主要目標。因此,高科院的七個課程獲納入旨在為行業提供適切人才的「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為各受資助院校中提供最多課程選擇,讓學生通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JUPAS) 報讀。我們所有的課程已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部分課程更獲本地及海外專業團體的認可。
• 於短短數年,高科院成功建立成為一所提供獨特及專業為本課程的定位,回應本地人才培訓的需求,為社會提供適切的人才。
• 簡而言之,高科院提供專業、實務為本的課程,培育幹練人才。